一种防止大直径薄壁内筒远程运输变形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6600发布日期:2023-07-05 14:3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大直径薄壁内筒远程运输变形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大直径薄壁内筒远程运输变形的装置,属于机械加工运输。


背景技术:

1、某内筒产品内径φ2412mm,外径φ2440mm,壁厚仅14mm,自重12.8t,筒身长12000mm,属于典型的薄壁长筒类零件,其结构刚性差,在运输、吊装等制造过程中零件容易受自重、吊装位置或支撑位置及运输过程中颠簸、冲击等的影响导致变形,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变形控制是难点和关键点,需设计专用的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为了解决大直径薄壁筒形产品远程运输容易变形的问题,提出一种防止大直径薄壁内筒远程运输变形的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防止大直径薄壁内筒远程运输变形的装置,包括支撑架、抱箍与发运架,发运架用于作为整体结构的底座,多个抱箍轴向分布固定连接于发运架,抱箍用于从内筒外壁将其紧固于发运架,与抱箍同等数量的支撑架对应于抱箍位置分布于内筒内部,用于从内筒内部提供薄壁支撑,防止其内陷变形。

4、作为优选,该装置还包括对发运架提供缓冲的缓冲板,位于运输设备与发运架之间。

5、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板为上下面分别粘有10mm厚胶皮的钢板。

6、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为米字形焊接结构件。

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由均布连接与中心圆板的八根槽钢,以及端部可进行径向螺纹调节的弧板组成,弧板曲度同内筒内径。

8、作为优选,所述抱箍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皆由弧形弯板和弧形平板焊接而成,弧形弯板与内筒外圆面配合接触,增加接触面积,避免装夹过程中对工件造成损伤,弧形平板下表面撑于发运架上,用于增强抱箍刚性。

9、作为优选,所述发运架为框架焊接结构件,侧面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

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

11、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保证大型薄壁筒类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具有防止产品吊装与运输过程中变形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大直径薄壁内筒远程运输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抱箍与发运架,发运架用于作为整体结构的底座,多个抱箍轴向分布固定连接于发运架,抱箍用于从内筒外壁将其紧固于发运架,与抱箍同等数量的支撑架对应于抱箍位置分布于内筒内部,用于从内筒内部提供薄壁支撑,防止其内陷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发运架提供缓冲的缓冲板,位于运输设备与发运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为上下面分别粘有10mm厚胶皮的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米字形焊接结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由均布连接与中心圆板的八根槽钢,以及端部可进行径向螺纹调节的弧板组成,弧板曲度同内筒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皆由弧形弯板和弧形平板焊接而成,弧形弯板与内筒外圆面配合接触,增加接触面积,避免装夹过程中对工件造成损伤,弧形平板下表面撑于发运架上,用于增强抱箍刚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运架为框架焊接结构件,侧面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大直径薄壁内筒远程运输变形的装置,属于机械加工运输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3)、抱箍(2)与发运架(1),发运架作为整体结构的底座”,多个抱箍轴向分布固定连接于发运架,抱箍用于从内筒外壁将其紧固于发运架,与抱箍同等数量的支撑架对应于抱箍位置分布于内筒内部,用于从内筒内部提供薄壁支撑,防止其内陷变形。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保证大型薄壁筒类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具有防止产品吊装与运输过程中变形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松,王飞,边宇侗,郭玉龙,闫建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