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1、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电梯包含可在电梯竖井中上下移动的电梯轿厢。轿厢可借助驱动单元经由吊具(例如承载缆索或承载带形式)移动。通常,电梯轿厢具有长方体的轿厢主体,轿厢主体包括地板、门、壁(侧壁、后壁)和天花板。乘客在轿厢行驶期间停留在轿厢主体的内部空间中。轿厢内通常设有扶手,供老年人等乘客抓住,从而确保其舒适性和安全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轿厢的内部空间中具有扶手的电梯轿厢,其特点在于提高了舒适度。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梯轿厢来实现。电梯轿厢包括形成用于乘客和/或货物的内部空间的轿厢壁。轿厢壁可以是两个相对的侧壁和连接侧壁的后壁。通过将扶手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提高了扶手的舒适度。乘客在乘坐轿厢时可以舒适地倚靠在扶手上。特别是当乘客在计划外的长时间驻停期间被困在轿厢内时,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支承是益处的。
2、靠背优选地限定乘客的臀部和/或下背部的倚靠区域。在此,扶手可以针对模特而设计。根据地理使用范围和其他人口统计因素,该模特可以是例如身高为175cm的成年人。
3、从人体工程学的观点来看是有利的并且对于舒适感来说是特别令人愉快的是:扶手具有高度为至少15cm、优选地至少20cm的倚靠面。必要时,扶手的倚靠面的高度甚至可以是30cm或更高。由于倚靠面相对较大,必要时乘客可以放松并且舒适地坐在或倚在扶手上较长的时间。这样的扶手给乘客带来类似于休息室的舒适感。将扶手设计为具有相对较高的倚靠面的乘客用的靠背的另一个优点是提高了安全性。扶手可以用作圆面,该圆面在人员跌倒时可以接住人员。
4、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可以具有上边缘,该上边缘形成把手区域,乘客可以在必要时抓住该把手区域。上边缘朝向上方收尾该扶手。扶手的上边缘可以例如位于轿厢地板的脚踏面上方约80cm(优选地在70cm至100cm之间)的高度上。这种高的扶手在具有扶手的传统电梯轿厢中也是已知的和常用的。对于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其可以具有抬高定位的上边缘,以至少支撑乘客的下背部。上边缘可位于轿厢地板上方90至110cm的高度。这意味着乘客也能够以其下背部舒适地靠在扶手上。
5、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的下边缘与轿厢地板的脚踏面的距离可以小于70cm,优选小于60cm。因此,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可以向下延伸至轿厢地板的脚踏面,使得下边缘相对靠近轿厢地板,即,距轿厢地板的脚踏面小于60cm。这里的边缘并不意味着锋利的边缘;边缘当然可以倒圆。然而,边缘在横截面上还可以具有矩形的外轮廓。然而,扶手的其他形状也是可以考虑的。除了所提及的下边缘之外,扶手还可以具有距离轿厢地板的脚踏面小于60cm的另一下端部。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客的舒适感和扶手的安全性。
6、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可以包括倚靠面,该倚靠面基本上与相邻的竖直的轿厢壁平行。特别是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看,会有利的是:被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就其倚靠面而言,相对于竖向倾斜,其中,倚靠面相对于竖向的倾角在5°至20°之间且优选地在5°至15°之间。对于这种倾斜的扶手,倚靠面稍微向上指向,以实现舒适的倚靠。换句话说,倚靠面的面法线指向上方。该扶手的特点是特别符合人体工程学。
7、倚靠面可以在扶手的基本上整个高度上具有恒定的倾斜角。然而,还可以设想的是,倚靠面在其高度上相对于竖向具有变化的倾角。例如,在上端或面向上边缘的端部的区域中,扶手相对于竖向的倾角可以大于扶手在下端的区域中的倾角。
8、扶手可以相对于其倚靠面在竖直的横截面中具有凹形、凸形或平坦的外部形状。
9、如果电梯轿厢包括经由角部彼此连接的两个轿厢壁,则有利的是:用于跨越或者说跨接角部的扶手在俯视图中呈现l形。l型扶手适配角部,并且允许在角部区域舒适地靠在扶手上。对应于两个侧壁的l形扶手优选单件式地设计。替代地,也可以设想的是:扶手在俯视图中具有u形形状,由此扶手作用在三个轿厢壁上。
10、有利的是,l形扶手具有两个扶手分段,所述扶手分段分别对应于轿厢壁并且分别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其中,一个扶手分段相对于另一扶手分段缩短地设计。
11、会特别有利的的是:用于在角部处形成单人靠座的l形扶手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短扶手分段,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测量的侧边长度最大为50cm并且优选地最大为40cm。
12、为了提高舒适度,扶手至少在倚靠面的区域中覆盖或蒙盖有(或者说罩上)织物材料可能是有利的。织物材料可以是机织物、针织物、编结物、编织物、缝编物、非织造材料和毛毡等。除了织物材料之外,还可以考虑皮革或人造皮革。
13、此外,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可以具有例如由泡沫材料形成的衬垫。泡沫材料可以布置在给定外表面的织物材料和用于扶手的支撑结构之间。
14、如果电梯轿厢包括固定有扶手的轿厢壁,则为了进一步提高舒适度,有利的是:轿厢壁至少在扶手上方的壁区域或壁分段中覆盖有织物材料,以形成乘客用的织物背靠面。由此,由于织物壁面,上背部区域也有舒适的倚靠可能性。轿厢壁可以完全用织物材料覆盖。轿厢壁也可以沿竖直方向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壁区段。布置在扶手下方的下壁区段可以不配备织物覆盖物。布置在该壁区段上方的轿厢壁的上壁区段可以覆盖有织物材料。覆盖有织物材料的上壁区段可以达到轿厢天花板。当然也可以考虑的是:在上织物壁区段上方还设置有非织物壁区段。
15、扶手可以具有包壳状的型材主体,以便给定扶手的支撑结构。型材主体可以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型材主体可由一个或多个金属板形成。还可以考虑的是:型材主体被设计为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注塑件。型材主体可以覆盖或蒙盖有织物材料。
1.一种电梯轿厢(1),具有布置在内部空间中的扶手(7),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7)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7)具有高度(h)为至少15cm、优选至少20cm的倚靠面(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7)具有下边缘(10),所述下边缘(10)与轿厢地板(5)的脚踏面的距离小于60c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7)就其倚靠面(8)而言,相对于竖向倾斜,其中,倚靠面(8)相对于竖向的倾角(α)在5°至20°之间,并且优选地在5°至1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包括两个通过角部(6)彼此连接的轿厢壁(3、4),其中,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7)在俯视图中呈现l形,以跨越所述角部(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l形的扶手(7)具有两个扶手分段(11、12),每个扶手分段对应于一个轿厢壁(3、4),一个扶手分段(11)相对于另一个扶手分段(12)缩短地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用于在角部处形成单人靠座的l形的扶手(7)具有侧边长度最大为50cm以及优选最大为40cm的短扶手分段(1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7)至少在倚靠面(8)的区域覆盖或蒙盖有织物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轿厢壁(3、4)至少在设计为乘客用的靠背的扶手(7)上方的壁区段(12)中覆盖有织物材料,以便形成织物背靠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7)具有包壳状的型材主体(13),用于给定所述扶手的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