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内构件吊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0540发布日期:2023-08-17 15:4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堆内构件吊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核电,特别是涉及一种堆内构件吊装系统。


背景技术:

1、堆内构件位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主要用来支承和压紧反应堆燃料组件,其包括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堆内构件。在反应堆换料或检修期间,需要将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堆内构件分别移出反应堆压力容器,以便换料和检修。

2、通常,位于陆地上的核电站进行反应堆换料或检修时,可以通过专用的水下吊装通道对核反应堆的堆内构件进行转运,由于一定量的水可以对放射性物质进行隔绝,从而可以保证转运的安全性。

3、但是,小型化反应堆一般安装在海上移动平台上,受反应堆舱空间限制以及为了降低换料设施建设成本,反应堆舱通常没有设计换料水道。因此,缺乏一种安全转移小型化反应堆堆内构件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堆内构件吊装系统,以在保证人员、环境和设备安全性的情况下完成小型化反应堆堆内构件的转移。

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堆内构件吊装系统,用于对小型化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所述堆内构件进行吊装。所述压力容器包括上盖以及与所述上盖密封接合的筒体,所述堆内构件包括上部堆内构件以及下部堆内构件,所述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包括:板车,所述板车包括板车本体、与所述板车本体连接的多个车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板车本体上的屏蔽体,所述车轮配置为带动所述板车移动,所述屏蔽体沿所述板车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屏蔽体的两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屏蔽体以及所述板车本体,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上部堆内构件或所述下部堆内构件的容纳腔;以及吊具,所述吊具包括抓头以及与所述抓头连接的吊装部,所述抓头用于与所述上部堆内构件或者所述下部堆内构件连接,所述吊装部用于与外部吊机连接,所述抓头配置为在所述吊装部的带动下,在所述屏蔽体的内部沿所述屏蔽体的高度方向运动。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体的材料包括铅、铁、不锈钢和铅硼聚乙烯。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体的内壁设置有沿所述屏蔽体高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滑轨,所述抓头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适配的滑块。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车还包括与所述板车本体连接的驱动结构以及与所述驱动结构的输出端连接的密封底板,所述密封底板配置为在所述驱动结构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板车本体移动,以密封或打开所述屏蔽体底部的所述开口。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核反应堆包括反应堆安置点,所述反应堆安置点包括反应堆舱,所述反应堆舱包括舱口、位于所述舱口下方的第一子舱以及与所述第一子舱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子舱下方的第二子舱,所述第一子舱在所述第二子舱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舱,所述第二子舱配置为容纳所述压力容器的至少部分结构。所述堆内构件吊装系统还包括水套,所述水套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体,所述水套用于与所述第一子舱和所述第二子舱的分界面密封接合,在所述水套与所述分界面密封接合的情况下,所述水套在所述第二子舱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舱。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堆安置点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应堆舱一侧的存放水池,所述存放水池中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上部堆内构件的第一存放仓以及放置所述下部堆内构件的第二存放仓;所述反应堆安置点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条导轨,所述存放水池以及所述反应堆舱位于两条所述导轨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反应堆舱至所述存放水池的方向;

8、所述车轮配置为在所述导轨上移动,以带动所述板车移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内构件吊装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以及第三位置传感器;

10、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配置为当所述屏蔽体的所述开口与所述舱口对齐时发出第一位置信号,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配置为当所述屏蔽体的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存放仓对齐时发出第二位置信号,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配置为当所述屏蔽体的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存放仓对齐时发出第三位置信号;

11、所述第一控制器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位置信号、所述第二位置信号以及所述第三位置信号中的一种时,发出报警信号。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抓头包括抓头本体以及与所述抓头本体可转动连接的多个沿所述屏蔽体高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上部堆内构件以及下部堆内构件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配置为通过旋转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或脱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内构件吊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抓头本体上方的操作平台;

14、所述操作平台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连接杆旋转。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部包括吊环以及与所述吊环连接的多个吊杆,多个所述吊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抓头本体连接。

16、本申请实施例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通过吊装的方式对小型化反应堆堆内构件进行转移。第一方面,可以满足对小型化反应堆堆内构件的转移需求,从而有利于在降低小型化反应堆设施建设成本的同时,提高反应堆换料或检修的便利性。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还设置有屏蔽体,在转移过程中,堆内构件位于屏蔽体的容纳腔内,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堆内构件的核辐射,进而有利于提高进行堆内构件转移时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堆内构件吊装系统,用于对小型化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所述堆内构件进行吊装,所述压力容器包括上盖以及与所述上盖密封接合的筒体,所述堆内构件包括上部堆内构件以及下部堆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体的材料包括铅、铁、不锈钢和铅硼聚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体的内壁设置有沿所述屏蔽体高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滑轨,所述抓头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适配的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车还包括与所述板车本体连接的驱动结构以及与所述驱动结构的输出端连接的密封底板,所述密封底板配置为在所述驱动结构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板车本体移动,以密封或打开所述屏蔽体底部的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反应堆包括反应堆安置点,所述反应堆安置点包括反应堆舱,所述反应堆舱包括舱口、位于所述舱口下方的第一子舱以及与所述第一子舱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子舱下方的第二子舱,所述第一子舱在所述第二子舱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舱,所述第二子舱配置为容纳所述压力容器的至少部分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堆安置点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应堆舱一侧的存放水池,所述存放水池中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上部堆内构件的第一存放仓以及放置所述下部堆内构件的第二存放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内构件吊装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以及第三位置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头包括抓头本体以及与所述抓头本体可转动连接的多个沿所述屏蔽体高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上部堆内构件以及下部堆内构件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配置为通过旋转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或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内构件吊装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抓头本体上方的操作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部包括吊环以及与所述吊环连接的多个吊杆,多个所述吊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抓头本体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堆内构件吊装系统。所述堆内构件吊装系统包括:板车,所述板车包括板车本体、与所述板车本体连接的多个车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板车本体上的屏蔽体,所述车轮配置为带动所述板车移动,所述屏蔽体沿所述板车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屏蔽体的两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屏蔽体以及所述板车本体,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上部堆内构件或所述下部堆内构件的容纳腔;以及吊具,所述吊具包括抓头以及与所述抓头连接的吊装部,所述抓头用于与所述上部堆内构件或者所述下部堆内构件连接,所述吊装部用于与外部吊机连接,所述抓头配置为在所述吊装部的带动下,在所述屏蔽体的内部沿所述屏蔽体的高度方向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胡伦宝,刘青松,钟金童,路广遥,周建明,倪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