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排自动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2551发布日期:2023-09-13 10:2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自动下料,尤其涉及铜排自动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1、电子产品铜片生产完成以后,需要对铜片进行检测,在铜片检查完成以后,需要将检查好的铜片从检测台取下,这样才能便于对下一个铜片进行检测,目前在进行铜片拿取时,都是利用铜排自动下料机构进行下料。

2、但是现有的铜片自动化下料机构虽然能够达到自动下料的目的,但是在下料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将检测好的铜片进行堆叠在一起,这样就容易造成堆叠在一起的铜片发生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铜排自动下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铜排自动下料机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铜排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前端设置水平移动机构、第一竖直移动机构和第二竖直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柱通过水平移动机构与第一竖直移动机构和第二竖直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机构位于第二竖直移动机构的左侧,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机构下端设置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盘;所述第二竖直移动机构下端设置有第一吸盘;

3、还包括暂存装置和盛放槽,所述暂存装置和盛放槽位于第一竖直移动机构和第二竖直移动机构的下端,所述盛放槽用于盛放不合格的铜片,所述暂存装置用于存放合格的铜片。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5、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框、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滑块、从动轮、主动轮、第一皮带和第一固定架,所述支撑柱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框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安装框,且与第一安装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第一安装框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靠近主动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安装框之间滑动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第一安装框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罩,所述从动轮、主动轮和第一皮带位于保护罩内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框、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滑块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框,所述第二安装框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安装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安装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下端与旋转气缸固定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二竖直移动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框、第三电机、第三丝杆、第三滑块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架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框,所述第三安装框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与第三安装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杆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三安装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内部与第一吸盘固定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暂存装置包括支撑框、第四电机、动力轮、辅助轮、转动辊、第二皮带和传动轮,所述支撑框内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动力轮,所述支撑框左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轮,所述支撑框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动力轮和辅助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连接;所述盛放槽位于支撑框右侧。

14、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铜排自动下料机构,通过设置水平移动机构、第一竖直移动机构、第二竖直移动机构、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利用水平移动机构带动第一竖直移动机构和第二竖直移动机构移动,当第一竖直移动机构位于铜片上端时,这时第二竖直移动机构正好位于暂存装置上端,然后第一竖直移动机构工作使得第二吸盘下移与铜片接触,在第二吸盘的作用下可以将铜片吸住,从而方便将铜片上移;与此同时第二竖直移动机构工作就可以带动第一吸盘下移,随着第一吸盘的下移,这时就可以带动第一吸盘上的隔纸下移,从而方便将隔纸放置在铜片上端,这样再放置下一个铜片时,就可以防止两铜片直接接触,从而可以减少铜片与铜片之间损坏,提高了对铜片的保护。



技术特征:

1.铜排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前端设置水平移动机构(2)、第一竖直移动机构(3)和第二竖直移动机构(4),所述支撑柱(1)通过水平移动机构(2)与第一竖直移动机构(3)和第二竖直移动机构(4)连接,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机构(3)位于第二竖直移动机构(4)的左侧,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机构(3)下端设置有旋转气缸(5),所述旋转气缸(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6),所述连接架(6)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盘(11);所述第二竖直移动机构(4)下端设置有第一吸盘(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2)包括第一安装框(201)、第一电机(202)、第一丝杆(203)、第一滑块(204)、从动轮(205)、主动轮(206)、第一皮带(207)和第一固定架(208),所述支撑柱(1)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框(201),所述第一安装框(201)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02),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安装框(201),且与第一安装框(20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206),所述第一安装框(201)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203),所述第一丝杆(203)靠近主动轮(2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205),所述从动轮(205)与主动轮(206)之间通过第一皮带(207)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03)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204),所述第一滑块(204)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208),所述第一滑块(204)与第一安装框(201)之间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排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201)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罩(9),所述从动轮(205)、主动轮(206)和第一皮带(207)位于保护罩(9)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排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机构(3)包括第二安装框(301)、第二电机(302)、第二丝杆(303)、第二滑块(304)和第二固定架(305),所述第一固定架(208)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框(301),所述第二安装框(30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2),所述第二电机(3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303),所述第二丝杆(303)与第二安装框(30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303)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304),所述第二滑块(304)与第二安装框(30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304)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305),所述第二固定架(305)下端与旋转气缸(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排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直移动机构(4)包括第三安装框(401)、第三电机(402)、第三丝杆(403)、第三滑块(404)和连接板(405),所述第一固定架(208)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框(401),所述第三安装框(40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402),所述第三电机(4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403),所述第三丝杆(403)与第三安装框(40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杆(403)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404),所述第三滑块(404)与第三安装框(40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404)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05),所述连接板(405)下端内部与第一吸盘(1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装置(7)包括支撑框(701)、第四电机(702)、动力轮(703)、辅助轮(704)、转动辊(705)、第二皮带(706)和传动轮(707),所述支撑框(701)内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702),所述第四电机(7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动力轮(703),所述支撑框(701)左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轮(704),所述支撑框(70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705),所述转动辊(705)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轮(707),所述传动轮(707)、动力轮(703)和辅助轮(704)之间通过第二皮带(706)连接;所述盛放槽(8)位于支撑框(701)右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铜排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前端设置水平移动机构、第一竖直移动机构和第二竖直移动机构,支撑柱通过水平移动机构与第一竖直移动机构和第二竖直移动机构连接,第一竖直移动机构位于第二竖直移动机构的左侧,第一竖直移动机构下端设置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盘;第二竖直移动机构下端设置有第一吸盘。本发明通过设置水平移动机构、第一竖直移动机构、第二竖直移动机构、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这时就可以将隔纸与铜片进行交叉叠放,从而防止铜片与铜片之间发生损坏,提高了对铜片的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福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