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隔板、手提袋及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7737发布日期:2023-10-11 21:0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内隔板、手提袋及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包装盒,尤其涉及一种内隔板、手提袋及包装箱。


背景技术:

1、对于瓶类商品特别是玻璃制的瓶类商品来说,运输过程中的晃动、挤压极易导致该类商品相互碰撞破碎,通常情况下会在将该类商品放置在包装盒内,从而对商品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292730u的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酒瓶包装盒,包括盒体、上盖、下盖以及多个固定件,从而实现酒瓶在包装盒内的固定;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662996u的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酒瓶包装盒,包括外盒和内盒,外盒包括主体和副体,酒瓶设置在内盒中,内盒滑动设置在外盒的内部。

3、诸如上述两种的瓶类包装盒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瓶类商品起到了保护作用,但整个包装构造相对复杂,包装部件较多,设计成本高,同时较繁杂的包装结构也会额外增加运输成本,影响收益,另外过度地包装也会导致商品使用后包装耗材的回收、降解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内隔板、手提袋及包装箱。

2、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内隔板,包括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

3、所述第一隔离板的一端边缘与所述第二隔离板的一端边缘折叠连接,且形成第一折痕;所述第一折痕能够使所述第一隔离板与所述第二隔离板发生180°折叠,折叠后的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用于隔开所述腔体中的两个瓶体;

4、所述第一衬板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隔离板上垂直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折叠连接,且形成第二折痕;

5、所述第二衬板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二隔离板上垂直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折叠连接,且形成第三折痕;

6、第一衬板背向其沿第二折痕折叠方向的一侧、第二衬板背向其沿第三折痕折叠方向的一侧用于与腔体内壁抵接;第一衬板朝向其沿第二折痕折叠方向的一侧、第二衬板朝向其沿第三折痕折叠方向的一侧用于与瓶壁抵接。

7、可选的,所述第二折痕、所述第三折痕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的同一侧或两个对侧。

8、可选的,所述第一衬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隔离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衬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隔离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的距离中至少任意两组距离相等且最大。

9、可选的,所述第一衬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隔离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衬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隔离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的距离均相等。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离板沿所述第二折痕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瓶底到瓶肩的长度。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离板沿所述第二折痕方向的长度大于瓶底到瓶肩的长度。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衬板朝向所述第一折痕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之间、所述第二衬板朝向所述第一折痕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所在直线之间设有让位间隙。

13、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手提袋,所述手提袋的内部设有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中的所述内隔板;所述第一隔离板与所述第二隔离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边缘朝向所述手提袋的底部,所述第一衬板与所述第二衬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的一侧与所述手提袋的内壁抵接。

14、可选的,所述手提袋顶部的开口边缘向所述手提袋的内部折叠形成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夹层中设有加强板;

15、所述手提袋上设有手提绳,所述手提绳的端部穿过所述手提袋顶部的折痕且位于所述加强部的夹层中。

16、可选的,所述手提袋的底部通过密封板密封设置,所述密封板共设有四个,分别对应折叠连接在所述手提袋四个侧壁的底部边缘;

17、四个所述密封板中至少一个所述密封板的展开形状与打开状态下的手提袋的开口相互匹配。

18、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箱,所述包装箱包括如权利要求8-9中的所述手提袋;所述手提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手提袋并排设置在所述包装箱的内部;

19、所述包装箱的底部设有第一归整板,所述第一归整板用于限位多个所述手提袋;

20、所述包装箱的顶部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折叠设置在所述包装箱的侧壁上沿;

21、所述包装箱的顶部设有第二归整板,所述第二归整板位于处于密封状态的密封部与所述手提箱之间,所述第二归整板用于限位所述手提袋;

22、所述第二归整板上设有用于让位密封部的让位豁口。

2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4、本公开提供一种内隔板,包括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其中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之间通过第一折痕可以发生折叠,第一衬板与第一隔离板之间可以折叠,第二衬板与第二隔离板之间可以折叠,整个内隔板构造简单,设计制造成本低;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运输的成本和使用后的回收成本;而且,外包装中的两个瓶体之间由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相互隔开,可以有效防止两个瓶体之间的碰撞,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

25、另外,本公开中还提供了一种手提袋,内隔板设置在手提袋内部的腔体中,当第一隔离板与第二隔离板进行180°折叠,且当第一隔离板与第一衬板之间、第二隔离板与第二衬板之间呈45°夹角时,相邻的两个瓶体之间通过重叠的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隔开,以避免两个瓶体之间发生碰撞,另外折叠发生180°折叠的第一隔离板与第二隔离板还有相互张开的趋势,从而更好地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同时,当若干个盛有瓶类商品的手提袋沿第一折痕方向排布时,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还可以为手提袋中的瓶体与另外的手提袋中的瓶体之间的挤压提供一定的缓冲,降低发生碰撞破碎的概率。

26、本公开了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箱,包装箱的内部并排设有多个手提袋,多个手提袋布满在包装箱中,避免手提袋发生晃动碰撞,另外,包装箱中设置了第一归整板、第二归整板,可以很好地对多个手提箱进行限位,从而降低多个手提箱之间的晃动程度,增加整体感;同时包装箱顶部折叠设置的密封部可以很好地对包装箱进行密封,从而对内部的物品起到较佳的保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内隔板,用于设置在外包装的腔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离板(1)、第二隔离板(2)、第一衬板(3)和第二衬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痕(6)、所述第三折痕(7)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板(1)、所述第二隔离板(2)的同一侧或两个对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板(3)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隔离板(1)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衬板(4)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隔离板(2)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的距离中至少任意两组距离相等且最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板(3)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隔离板(1)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衬板(4)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隔离板(2)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的距离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板(1)沿所述第二折痕(6)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瓶底到瓶肩(90)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4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板(1)沿所述第二折痕(6)方向的长度大于瓶底到瓶肩(90)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板(3)朝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之间、所述第二衬板(4)朝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折痕(5)所在直线之间设有让位间隙。

8.一种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袋(8)的内部设有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中的所述内隔板;所述第一隔离板(1)与所述第二隔离(2)板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边缘朝向所述手提袋(8)的底部,所述第一衬板(3)与所述第二衬板(4)背向所述第一折痕(5)的一侧与所述手提袋(8)的内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袋(8)顶部的开口边缘向所述手提袋(8)的内部折叠形成加强部(80),所述加强部(80)的夹层中设有加强板(8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袋(8)的底部通过密封板(84)密封设置,所述密封板(84)共设有四个,分别对应折叠连接在所述手提袋(8)四个侧壁的底部边缘;

11.一种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包括如权利要求8-10中的所述手提袋(8);所述手提袋(8)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手提袋(8)并排设置在所述包装箱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隔板、手提袋及包装箱,内隔板包括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第一隔离板的一端边缘与第二隔离板的一端边缘折叠连接,且形成第一折痕;第一衬板的一边缘与第一隔离板上垂直第一折痕的一边缘折叠连接,且形成第二折痕;第二衬板的一边缘与第二隔离板上垂直第一折痕的一边缘折叠连接,且形成第三折痕;整个内隔板构造简单,设计制造成本低;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运输的成本和使用后的回收成本;而且,外包装中的两个瓶体之间由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相互隔开,可以有效防止两个瓶体之间的碰撞,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涛,杜磊,冯同,刘科,范秋瑶,陈振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观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