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1518发布日期:2023-10-26 14:2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抓斗卸船机,尤其涉及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发展,港口建设突飞猛进,卸船机的需要量越来越多。散货卸船机的料斗在装卸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粉尘飞扬,严重污染大气。为了保护环境的需要,散货卸船机的料斗处必须采取除尘装置;目前散货装卸系统中应用的除尘技术以干式除尘和湿式除尘两大类为主。干式除尘通常用于特种化学物料,如硫磺、化肥等;湿式除尘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常用于常规物料,如煤炭、矿石等。湿式除尘系统主要分为干雾除尘和水雾除尘。

2、如公开号cn111420497a公开了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属于卸船机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料斗,所述的料斗上方设有两块侧挡风墙以及可升降式的后挡门,两块所述的侧挡风墙位于后挡门的两侧且两块侧挡风墙沿料斗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组合式除尘机构对同时对料斗上方进行喷雾和喷淋,干、湿雾结合的组合式除尘机构对于粉尘的覆盖范围更广,能对直径5~500μm范围内的粉尘颗粒进行抑制,从而能够防止抓斗进料时的粉尘飞扬,较原单一地干雾或水雾除尘系统对于粉尘的抑制性更为全面,且能耗低、更为环保,也可以根据特殊工况,单独应用干雾或水雾喷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3、在进行水雾除尘时,水雾可以有效地将灰尘进行抑制,从而起到除尘的效果,但是利用水雾抑尘过程中,如风力较大时,会将水雾混合着灰尘向外逸散,为了避免灰尘逸散的污染需要加大水雾的喷洒,但加大水雾供给会出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问题。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进料口端面上围绕进料口固定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半包围状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顶端朝向料斗内且倾斜向上设置有多块锥板,多块所述锥板背离所述挡风板一端围成正对料斗进料口的让位通道,所述挡风板开口处对开门设置有一对挡板,每个所述挡板互相远离一端均与所述料斗端面转动连接设置,所述料斗垂直所述挡板的两个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蓄水过滤箱,所述料斗正对所述挡板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蓄水过滤箱,所述锥板朝向料斗一侧面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之间设置有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挡风板正对所述挡板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水雾收集装置,所述水雾收集装置与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通过导管连通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均与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之间连通设置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3、本发明的通过设置水雾收集装置,可以对混合粉尘的水雾进行收集再利用,并且通过第一蓄水过滤箱和第二蓄水过滤箱的协同过滤,对水雾中的粉尘进行过滤,从而使得水雾可以作为水源再次被与第一蓄水过滤箱连通的第一水泵通过供水管道供给至喷头中,再次进行喷雾抑尘作业。

4、可选地,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与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内部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设置有疏松多孔的隔板,用以过滤水中的杂质。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的第二空腔通过所述回流管道与两个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的第一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的第二空腔与所述供水管道连通设置。

6、进一步地,一对正对设置的所述锥板朝向料斗一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喷头的支撑架,所述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喷头在所述支撑架上等间距固定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安装喷头一侧面呈弧形斜坡面设置,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水雾收集装置一端的厚度小于支撑架朝向挡板一端的高度。

8、进一步地,所述水雾收集装置包括在所述挡风板上贯穿开设的收集孔,所述收集孔内设置沿背离挡板方向依次固定设置有过滤板和风机,所述挡风板外壁上固定密封扣设在对应收集孔位置处的收纳罩,所述收纳罩原理风机一端设置有收纳出口,收纳出口与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连通设置,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挡风板内壁齐平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正对挡板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水雾收集装置清理的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与所述挡风板内壁滑动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沿朝向清理组件方向固定连接有主动杆,所述过滤板朝向主动干一端面上中心位置处旋转连接有与所述过滤板抵接的刮板,所述刮板长度等于所述收集孔半径,所述刮板自由端与所述主动干的末端转动连接,所述挡风板外壁上对应所述支撑块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支撑块的中心固定连接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的进料口端壁上对应所述挡板旋转端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挡板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垂直于所述料斗进料口端壁设置,且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设置,并且在挡板外表面上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与电机电连接设置。

11、进一步地,两个正对设置的挡风板内壁上沿垂直于挡板方向均设置有导轨,所述挡板朝向导轨一侧设置有弹性弧板,所述弹性弧板一端与所述导轨滑移连接,且所述弹性导轨另一端与所述挡板朝向导轨一侧面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所述弹性弧板朝向远离彼此方向弯曲设置。

12、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进料口端面上围绕进料口固定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半包围状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顶端朝向料斗内且倾斜向上设置有多块锥板,多块所述锥板背离所述挡风板一端围成正对料斗进料口的让位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开口处对开门设置有一对挡板,每个所述挡板互相远离一端均与所述料斗端面转动连接设置,所述料斗垂直所述挡板的两个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蓄水过滤箱,所述料斗正对所述挡板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蓄水过滤箱,所述锥板朝向料斗一侧面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之间设置有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挡风板正对所述挡板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水雾收集装置,所述水雾收集装置与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通过导管连通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均与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之间连通设置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与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内部均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设置有疏松多孔的隔板,用以过滤水中的杂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的第二空腔通过所述回流管道与两个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的第一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蓄水过滤箱的第二空腔与所述供水管道连通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正对设置的所述锥板朝向料斗一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喷头的支撑架,所述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喷头在所述支撑架上等间距固定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安装喷头一侧面呈弧形斜坡面设置,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水雾收集装置一端的厚度小于支撑架朝向挡板一端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收集装置包括在所述挡风板上贯穿开设的收集孔,所述收集孔内设置沿背离挡板方向依次固定设置有过滤板和风机,所述挡风板外壁上固定密封扣设在对应收集孔位置处的收纳罩,所述收纳罩原理风机一端设置有收纳出口,收纳出口与所述第二蓄水过滤箱连通设置,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挡风板内壁齐平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正对挡板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水雾收集装置清理的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与所述挡风板内壁滑动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沿朝向清理组件方向固定连接有主动杆,所述过滤板朝向主动干一端面上中心位置处旋转连接有与所述过滤板抵接的刮板,所述刮板长度等于所述收集孔半径,所述刮板自由端与所述主动干的末端转动连接,所述挡风板外壁上对应所述支撑块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支撑块的中心固定连接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的进料口端壁上对应所述挡板旋转端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挡板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垂直于所述料斗进料口端壁设置,且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设置,并且在挡板外表面上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与电机电连接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正对设置的挡风板内壁上沿垂直于挡板方向均设置有导轨,所述挡板朝向导轨一侧设置有弹性弧板,所述弹性弧板一端与所述导轨滑移连接,且所述弹性导轨另一端与所述挡板朝向导轨一侧面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所述弹性弧板朝向远离彼此方向弯曲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除尘装置,包括料斗,料斗的进料口上固定设置有挡风板,挡风板顶端设置有多块锥板,挡风板开口处对开门设置有一对挡板,每个挡板互相远离一端均与料斗端面转动连接设置,料斗垂直挡板的两个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蓄水过滤箱,料斗正对挡板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蓄水过滤箱,锥板朝向料斗一侧面上设置有喷头,喷头与第一蓄水过滤箱之间设置有供水管道,供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挡风板正对挡板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水雾收集装置,水雾收集装置与第二蓄水过滤箱通过导管连通设置,每个第一蓄水过滤箱均与第二蓄水过滤箱之间连通设置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本发明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柱,寿兵,林崴,邓彪,邵海俊,王卫民,李献才,黄修喜,蔡琼锋,陈耀明,陈予伦,赵俊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厂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