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架搁置料框转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2590发布日期:2023-09-04 09:4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引架搁置料框转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一种牵引架转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牵引架搁置料框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1、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简称轨道吊,由主梁、大梁、刚性和柔性门腿、运行小车、起升机构、大车运行机构、电气系统、操作驾驶室等组成。根据堆场作业工艺,在单门腿方向或双门腿方向外伸悬臂成为单悬臂或双悬臂机型,不外伸成为无悬臂机型。根据场地、集装箱储运工艺流程及装卸的车辆(集装箱卡车或铁路车辆)确定采用无悬臂、单悬臂和双悬臂的不同结构形式。

2、在轨道吊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先分别制作构成轨道吊的主梁、大梁、门腿等部件,然后再将各个部件运送至组装车间,在组装车间进行组装,而组装好的轨道吊则通过牵引车移出组装车间,送至专门的存放场所,在利用牵引车牵引轨道吊进行移动时,需要利用牵引架作为中间连接件实现牵引车与轨道吊之间的连接。

3、在牵引架不使用时,需要将牵引架进行存放,而由于本身轨道吊的尺寸都是比较大、重量比较重的,相对应的作为中间连接件的牵引架的尺寸也是比较大、重量也是比较重的,因此在进行转运时,无法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需要借助铲车的配合来进行转运,但是,由于牵引架本身形状的限制,一般都是7字形状或类u字形状,这种形状的牵引架就导致在使用铲车直接进行转运时,一次只能实现单个牵引架的转运,而且由于牵引架形状的特性,导致在将牵引架放置在铲车的铲齿上时,需要来回调整牵引架的位置,以保持牵引架的平衡,避免在转运的过程中,牵引架因重心不稳而出现滑落的现象,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牵引架进行转运且转运效率高的牵引架搁置料框转运工装。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牵引架搁置料框转运工装,牵引架为由第一牵引段、第二牵引段及牵引连接段共同连接而成的u字形结构,第一牵引段、第二牵引段分别连接在牵引连接段的两侧,第一牵引段的长度长于第二牵引段的长度,在第一牵引段、第二牵引段不与牵引连接段相连的一侧端部还连接有连接法兰,且连接法兰的尺寸大于第一牵引段、第二牵引段的尺寸,其创新点在于:转运工装包括

3、一转运支架,所述转运支架包括转运料框以及撑脚,转运料框为由一对横杆以及一对纵杆共同连接而成的口字型框架结构,且横杆的长度长于纵杆的长度,在转运料框上位于两个横杆之间还设置有一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侧与两个纵杆相连,所述转运料框上具有容一对牵引架对称搁置的空间,在转运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

4、定义横杆的长轴方向为第一方向,纵杆的长轴方向为第二方向,转运料框中的其中一个横杆所处侧为铲车铲齿侧;

5、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着第二方向并列分布的两组支撑杆组,每组支撑杆组由数个沿着第一方向并列分布的支撑杆共同组成,支撑杆的两侧分别与横杆、加强杆相连,且两组支撑杆组中的各个支撑杆一一对齐,在支撑杆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沿着第二方向延伸;

6、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并列分布的数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间隔排布,第二支撑板的上端面的高度与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面的高度相同;

7、所述牵引架搁置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其中第一牵引段、第二牵引段均支撑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连接法兰的底端面的高度低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的上端面的高度。

8、进一步的,所述转运料框上还设置有枕木,所述枕木位于铲车铲齿侧,并与位于铲车铲齿侧的横杆相贴合,所述枕木支撑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还设置有数组沿着第二方向分布的加强板组,每组加强板组由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两侧的加强板共同组成,所述加强板呈三角形状。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运料框以及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的共同配合,实现了对两个牵引架的同时搁置,方便一次性实现对两个牵引架的同时转运,提高转运效率,而且在利用铲车进行转运时,通过铲车直接铲起转运料框来移动而不是直接铲起牵引架进行移动,重心更容易控制,减少调整,提高转运效率。

11、对于转运料框上铲车铲齿侧设置的枕木的设计,则是为了对牵引架与横杆之间起到一个填充限位的作用,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牵引架向铲车方向侧滑的现象,导致牵引架撞击横杆进而带动横杆撞击铲车,而对铲车造成损伤。

12、加强板组的设计,则是通过在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增设加强板来对第一支撑板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起到一个加强的作用,提高第一支撑板的结构强度,避免因牵引架的重量过重而导致第一支撑板出现形变的现象,保证对牵引架稳定的支撑。



技术特征:

1.一种牵引架搁置料框转运工装,牵引架为由第一牵引段、第二牵引段及牵引连接段共同连接而成的u字形结构,第一牵引段、第二牵引段分别连接在牵引连接段的两侧,第一牵引段的长度长于第二牵引段的长度,在第一牵引段、第二牵引段不与牵引连接段相连的一侧端部还连接有连接法兰,且连接法兰的尺寸大于第一牵引段、第二牵引段的尺寸,其特征在于:转运工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架搁置料框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料框上还设置有枕木,所述枕木位于铲车铲齿侧,并与位于铲车铲齿侧的横杆相贴合,所述枕木支撑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架搁置料框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还设置有数组沿着第二方向分布的加强板组,每组加强板组由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两侧的加强板共同组成,所述加强板呈三角形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牵引架搁置料框转运工装,包括一转运支架,所述转运支架包括转运料框以及撑脚,转运料框为由一对横杆以及一对纵杆共同连接而成的口字型框架结构,在转运料框上位于两个横杆之间还设置有一加强杆,所述转运料框上具有容一对牵引架对称搁置的空间,在转运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转运料框以及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的共同配合,实现了对两个牵引架的同时搁置,方便一次性实现对两个牵引架的同时转运,提高转运效率,而且在利用铲车进行转运时,通过铲车直接铲起转运料框来移动而不是直接铲起牵引架进行移动,重心更容易控制,减少调整,提高转运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陈际春,周正益,盛金金,张海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