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4301发布日期:2023-06-17 23:1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梯,特别是一种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梯在搬运货物过程中,难免或出现滴水或者打翻水的情况发生,但是一般在电梯上,除了对准电梯门口一侧具有出口,且电梯出口一般不能够过长的打开,因此,在处理电梯内部的积水问题,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具有能够排出电梯底部水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分布在所述底板的四角上;所述底板包括踩踏板和两个分别位于踩踏板两侧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踩踏板的下表面,另一端高于所述踩踏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踩踏板的边缘形成蓄水槽,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蓄水槽底部,在踩踏板有中部朝向蓄水槽方向上,所述踩踏的高度逐渐变低。

4、在上述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中,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多个用于拦截封住所述蓄水槽两侧的侧板。

5、在上述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中,所述挡板包括水平部、弧形部和竖直部,所述弧形部一端连接水平部,另一端连接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踩踏板相连。

6、在上述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中,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两个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的第一横梁和若干沿所述底板宽度方向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横梁,两个第一横梁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在若干所述第二横梁上固定多个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横梁。

7、在上述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中,在所述第一横梁上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连接部、承载部和阻挡部,所述承载部一端与连接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阻挡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阻挡部与部分的所述挡板之间形成供轿壁安装的间隔。

8、在上述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中,所述挡板下端固定与所述排水孔连通的排水管。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0、本申请中,在底板的角上开设多个排水孔,从而可以在电梯内出现大量的水的时候,可以引导水从排水孔直接排出,方便处理电梯内的水。通过挡板与踩踏板的侧面形成一个较小的蓄水槽,可以在将水送入蓄水槽之后,通过蓄水槽的引导流入排水孔,防止水回流。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所述底板(2)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4),所述排水孔(4)分布在所述底板(2)的四角上;所述底板(2)包括踩踏板(21)和两个分别位于踩踏板(21)两侧挡板(22),所述挡板(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踩踏板(21)的下表面,另一端高于所述踩踏板(21);所述挡板(22)与所述踩踏板(21)的边缘形成蓄水槽(3),所述排水孔(4)设置在所述蓄水槽(3)底部,在踩踏板(21)有中部朝向蓄水槽(3)方向上,所述踩踏的高度逐渐变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固定有多个用于拦截封住所述蓄水槽(3)两侧的侧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2)包括水平部(221)、弧形部(222)和竖直部(223),所述弧形部(222)一端连接水平部(221),另一端连接竖直部(223),所述水平部(221)与所述踩踏板(2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固定有两个沿所述底板(2)长度方向的第一横梁(6)和若干沿所述底板(2)宽度方向且间隔(10)设置的第二横梁(7),两个第一横梁(6)设置在所述底板(2)的两侧,在若干所述第二横梁(7)上固定多个沿所述底板(2)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横梁(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横梁(6)上固定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具有连接部(91)、承载部(92)和阻挡部(93),所述承载部(92)一端与连接部(9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阻挡部(93)连接,所述连接部(91)与所述第一横梁(6)相连,所述阻挡部(93)与部分的所述挡板(22)之间形成供轿壁安装的间隔(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2)下端固定与所述排水孔(4)连通的排水管(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属于电梯技术领域。一种带污水回收装置轿底结构,包括底板,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分布在底板的四角上;底板包括踩踏板和两个分别位于踩踏板两侧挡板,挡板的一端连接在踩踏板的下表面,另一端高于踩踏板;挡板与踩踏板的边缘形成蓄水槽,排水孔设置在蓄水槽底部,在踩踏板有中部朝向蓄水槽方向上,踩踏的高度逐渐变低。本技术具有能够排出电梯底部水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顾永海,马金远,张宇飞,徐伟能,冯浩杰,吴新康,徐天民,陈莉丽,王张明,吴琼,王哲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宁市红狮电梯装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