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装置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5673发布日期:2023-07-25 15:3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装置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包装,尤其涉及一种包装装置及包装盒。


背景技术:

1、包装盒是用来包装产品的盒子,比如:包装笔记本电脑的盒子。

2、包装盒内设置有缓冲材料,缓冲材料位于包装盒内壁和包装盒内的产品之间,当包装盒发生晃动、被撞击等情形时,缓冲材料能够在产品和包装盒内壁之间产生相互的缓冲作用,由此能够减少包装盒内产品在包装盒发生晃动、被撞击等情形时受损的机率。

3、目前,缓冲材料除了能够在包装盒内起缓冲作用外再无他用,使得包装材料成为仅有一次性使用价值的物品,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及包装盒,技术方案如下: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装置,所述包装装置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至少一个目标侧壁,所述目标侧壁突出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端面;其中,所述容置空间与目标物体满足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用于支撑所述目标物体。

3、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目标物体满足第二位置关系,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用于保护所述目标物体。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相同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板一端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板一端的高度分别对应高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另一端的高度,且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板的一端彼此相对。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基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基座及所述第二基座构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构成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目标侧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板穿过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板穿过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以使得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构成所述容置空间的目标侧壁。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外侧壁;和/或,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四卡接部,所述第四卡接部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外侧壁。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基座及所述第二基座连接并限定出具有缓冲作用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容置空间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和/或,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中,靠近所述第一板另一端的基座具有凸起的弧面,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目标物体满足第一位置关系时,所述弧面与所述目标物体背离所述包装装置的表面对应。

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盒,所述包装盒包括:盒体和两个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装置,所述盒体内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两个所述包装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连接,且两个所述包装装置的容置空间彼此相对。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包装装置呈轴对称设置;或,两个所述包装装置呈中心对称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盒本体和盒盖体,所述盒本体的一侧凹陷有凹部,所述盒盖体与所述盒本体连接以与所述盒本体的凹部配合形成所述盒体的内部空间,且所述盒盖体能够打开所述凹部并能够关闭所述凹部。

12、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及包装盒,包装装置不仅能够作为包装盒内的缓冲材料使用,而且可以作为支撑座使用,还能够作为收纳筐使用,从而使得包装装置是具有多次使用价值的物品,由此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

13、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8.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及包装盒。所述包装装置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至少一个目标侧壁,所述目标侧壁突出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端面;其中,所述容置空间与目标物体满足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用于支撑所述目标物体。

技术研发人员:滕亚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