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4556发布日期:2023-08-09 23:2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稻草秸秆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1、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约产生7亿吨秸秆,但由于秸秆还田处理需要一定腐烂的时间,新鲜的秸秆容易影响稻田耕作及复种,因此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可在田间进行打包处理,离田的秸秆可以回收利用做饲料、草帘子、水稻育秧盘、做燃料发电以及利用散放稻草铺设草方格来防风固沙从而进行荒漠化治理等等,这些方法和措施都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形成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2、结合固沙效果并从后期大面积推广和防风固沙效果来看,最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沙障材料为稻草帘、麦草和芦苇秸秆,在今后荒漠化防治过程中,特制草帘将会有更大的市场。

3、当前草帘编织机的发展较为缓慢,仍处于半自动化阶段,特别是需要大量人工进行铺草,而人工铺草存在用工多,工作量大等问题,且草帘编织一般在水稻收获后入冬前,大约持续3到4个月时间,工作环境恶劣,工人操作水平良莠不齐,也难以保证制作质量,且工作效率低、铺草不均匀,影响了草帘的编织数量与质量,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使用者对自动摊铺送料编织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现有的气缸驱动分草机构使得稻草成束,再由电机带动抓草机械手在机架间往复运动,实现抓草与放草动作的自动铺草机,虽然提高了秸秆铺放效率,但机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它可模拟人工作业,代替人工摊薄铺放稻秸秆,提高编织机的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机构缠草,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保证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切实减少铺草所需的用工量。

2、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支撑框上设有转运机构,所述支撑框上两侧分别设有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之间连接有拨料机构;

4、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针床,所述转运针床包括两侧的挡板、设置在挡板之间的两组曲柄连杆装置、阵列设置在两组曲柄连杆装置上的多排针板,每组所述曲柄连杆装置均包括传动轴、转动连接在传动轴两端的曲柄,所述曲柄与挡板转动连接,所述曲柄由电机驱动转动;

5、所述转运针床上设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上设有与针板数量、位置相对应的条形孔;

6、所述位移机构包括与支撑框转动连接的丝杠、与丝杠螺纹连接的螺母,两个所述丝杠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拨料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螺母连接,其中一个所述丝杠由电机驱动转动;

7、所述拨料机构包括与螺母连接的基座、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两端分别与两个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动力轴上沿轴线设有多个拨爪,所述动力轴带动多个拨爪转动。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上还设有位于转运机构上方的推夹机构,所述推夹机构包括固定在位移机构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转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与支撑板的中心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牵引杆,使两个所述牵引杆与连接板成z形,所述支撑板底部两端设有推板,两个所述推板顶部贯穿连接板与对应牵引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推板通过设置在连接板上的滑槽与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与其中一个牵引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铰接。

9、进一步的,所述转运针床包括靠近进料口处的第一针床、靠近出料口处的第二针床,所述第一针床、第二针床上均设有两组曲柄连杆装置,所述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的曲柄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针床的两个曲柄之间、第二针床的两个曲柄之间也分别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曲柄由电机驱动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板包括设置在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置物板、设置在第二针床上的第二置物板,所述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上均设有条形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床的曲柄与第二针床的曲柄朝向相反。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上设有与第二置物板底部连接的电动升降杆。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两侧分别设有贯穿第二置物板且与第二置物板滑动连接的导杆。

14、进一步的,中间部分所述拨爪的宽度大于两侧部分的拨爪宽度。

15、进一步的,所述拨料机构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基座固定连接的限位杆,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贯穿限位槽。

16、进一步的,所述丝杠外套有防尘盒。

17、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该装置通过转运针床对稻草秸秆进行转运,通过拨料结构结合位移机构对秸秆进行平铺操作,可模拟人工作业,同时该装置的使用较传统的人工上料方式可减少用工2-4人,代替人工摊薄铺放稻秸秆,提高编织机的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机构缠草,同时也可与固沙设备结合对草料进行打散转运及平铺,助力草方格铺设,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保证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切实减少铺草所需的用工量,同时可为能够利用散放稻草进行铺草方格的机器进行直接上料。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1),所述支撑框(1)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支撑框(1)上设有转运机构,所述支撑框(1)上两侧分别设有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之间连接有拨料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上还设有位于转运机构上方的推夹机构,所述推夹机构包括固定在位移机构之间的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上转动设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中心与支撑板(13)的中心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14)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牵引杆(15),使两个所述牵引杆(15)与连接板(14)成z形,所述支撑板(13)底部两端设有推板(16),两个所述推板(16)顶部贯穿连接板(14)与对应牵引杆(15)远离连接板(14)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推板(16)通过设置在连接板(14)上的滑槽(17)与连接板(14)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14)上设有电推杆(18),所述电推杆(18)与其中一个牵引杆(15)远离连接板(14)的一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针床(2)包括靠近进料口处的第一针床(19)、靠近出料口处的第二针床(20),所述第一针床(19)、第二针床(20)上均设有两组曲柄连杆装置,所述第一针床(19)与第二针床(20)的曲柄(6)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针床(19)的两个曲柄(6)之间、第二针床(20)的两个曲柄(6)之间也分别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曲柄(6)由电机驱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包括设置在第一针床(19)上的第一置物板(21)、设置在第二针床(20)上的第二置物板(22),所述第一置物板(21)、第二置物板(22)上均设有条形孔(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床(19)的曲柄(6)与第二针床(20)的曲柄(6)朝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上设有与第二置物板(22)底部连接的电动升降杆(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两侧分别设有贯穿第二置物板(22)且与第二置物板(22)滑动连接的导杆(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部分所述拨爪(12)的宽度大于两侧部分的拨爪(12)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机构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基座(10)固定连接的限位杆(25),所述动力轴(11)上固定设有限位板(26),所述限位板(26)上设有弧形的限位槽(27),所述限位杆(25)贯穿限位槽(2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8)外套有防尘盒(28)。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秸秆打散处理及转运装置,主要涉及稻草秸秆加工领域。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支撑框上设有转运机构,所述支撑框上两侧分别设有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之间连接有拨料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模拟人工作业,代替人工摊薄铺放稻秸秆,提高编织机的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机构缠草,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保证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切实减少铺草所需的用工量。

技术研发人员:管晓航,吴泽远,郝紫鹏,李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管晓航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