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5183发布日期:2023-09-02 18:2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梯,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


背景技术:

1、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电梯行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使优秀的电梯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因此,一大批优秀的电梯品牌迅速发展起来,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电梯逐渐出现,而悬挂结构的电梯则是各种电梯中应用最广的,而悬挂结构的电梯则包括曳引系统、轿厢系统、重量平衡系统、滑轮组、导向系统,而曳引系统则包括曳引电动机、减速器和曳引轮,滑轮组则包括曳引轮和导向轮。

2、然而部分现有的电梯悬挂结构轿厢系统上升或者下降时容易产生轿厢系统左右晃动的问题,影响轿厢系统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其次在轿厢系统到达指定楼层停靠时,因为没有减震系统,会使轿厢系统抖动,从而导致轿厢系统停靠不稳定的问题。

3、因此需要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通过在固定顶板上设置并连接稳定模块,并令稳定模块分别与固定底板、固定顶板和电梯轿厢连接,增强电梯轿厢在上升或者下降时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包括:

4、导向柱,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底板和固定顶板,所述固定顶板上设置并连接有曳引模块和稳定模块,所述固定底板与地面连接;

5、电梯轿厢,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并与所述导向柱连接,所述电梯轿厢顶部设置并连接有滑轮组,所述曳引模块分别与对重块和所述滑轮组连接,所述的稳定模块分别与所述固定底板、所述固定顶板和所述电梯轿厢连接。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稳定模块包括:

7、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固定顶板连接;

8、滑动块,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外壁连接;

9、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底板连接;

10、第一牵引绳,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与所述导向柱同向设置。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固定座包括:

12、第一固定块,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板上预先开设的第一槽的两侧,所述的第一牵引绳通过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滑动块连接;

13、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并活动连接有转动轮,

14、所述的第二固定座包括:

15、第二固定块,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固定底板上;

16、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通过所述第一槽与所述转动轮、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滑动块连接。

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曳引模块包括:

18、曳引板,与所述固定顶板连接,所述曳引板上设置并连接有传动轮以及与所述传动轮连接的电动机;

19、第二牵引绳,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顶板上,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滑轮组,穿过所述固定顶板上预先开设的第二槽与所述传动轮和所述对重块连接。

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滑轮组包括:

21、曳引轮,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顶部的一侧;

22、导向轮,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顶部的另一侧。

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柱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梯轿厢的侧壁连接的减震模块,所述固定柱分别与所述固定底板和所述固定顶板连接,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减震模块抵接,所述减震模块包括:

24、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电梯轿厢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连接有连接柱;

25、套筒,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连接柱匹配,所述套筒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侧面开有通孔,通孔内侧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滚轮活动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固定柱抵接。

2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震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侧壁的中部。

2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柱的数量为2,且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的两侧。

2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底板和固定顶板之间还设置并连接有固定支架。

2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底板和固定顶板之间还设置并连接有加强柱,所述的对重块与所加强柱活动连接。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31、(1)轿厢动作时稳定性好:通过在固定顶板上设置并连接稳定模块,并令稳定模块分别与固定底板、固定顶板和电梯轿厢连接,避免电梯轿厢因为曳引系统牵引升降导致左右晃动,增强电梯轿厢在上升或者下降时的稳定性。

32、(2)轿厢停靠时稳定性好:通过设置固定柱,并在固定柱和电梯轿厢间设置匹配的减震模块,有利于减少电梯轿厢停靠时的抖动,使轿厢在停靠到指定楼层的时候更加的稳定,提高了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模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座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模块(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组(4)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柱(609)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梯轿厢(5)的侧壁连接的减震模块(6),所述固定柱(609)分别与所述固定底板(101)和所述固定顶板(103)连接,所述固定柱(609)与所述减震模块(6)抵接,所述减震模块(6)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模块(6)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5)侧壁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柱(501)的数量为2,且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5)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之间还设置并连接有固定支架(1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之间还设置并连接有加强柱(201),所述的对重块(2)与所加强柱(201)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包括:导向柱501,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固定顶板103上设置并连接有曳引模块3和稳定模块,固定底板101与地面1连接;电梯轿厢5,设置在导向柱501上并与导向柱501连接,电梯轿厢5顶部设置并连接有滑轮组4,曳引模块3分别与对重块2和滑轮组4连接,稳定模块分别与固定底板101、固定顶板103和电梯轿厢5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在轿厢动作和轿厢停靠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