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0023发布日期:2023-07-18 14:1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


背景技术:

1、电梯按照类型可以分为自动扶梯、厢式电梯等,厢式电梯包括客梯、货梯、观光电梯等,其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2、行业内的家用电梯一般为曳引式龙门架家用电梯,包括曳引结构、对重结构等,现有的家用电梯中通常采用2:1对重侧置曳引钢丝绳结构,主机需架置在承重梁上,轿厢双导向轮斜轮结构,使电梯顶层空间较为紧凑,利用率差,而且对于电梯井道宽深难以有效利用,导致利用率差。

3、例如,现有的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198428y公开了一种曳引机侧置电梯,它包括曳引机、控制柜、设置在所述的曳引机输出轴上的曳引轮、轿厢绳轮、对重绳轮、井道顶梁、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的井道顶梁上的轿厢导向轮、对重导向轮,所述的井道顶梁上还设置有轿厢绳头板和对重绳头板,其中所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控制柜均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上部,并且所述的曳引轮、轿厢导向轮和对重导向轮与转动轴心线相垂直的对称平面相互重合。

4、虽然该曳引机侧置电梯能够增加对顶层高度空间的利用率,但是该装置是通过在楼梯顶层额外开设一个空间容纳主机,并且将主机与对重相对设置于轿厢的两侧,导致该装置不便于安装,井道宽深利用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重侧置式家用电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顶层空间以及电机井道宽深空间利用率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重侧置式家用电梯:包括电梯轿厢、轿厢导轨、电梯对重、对重导轨、曳引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导向轮;所述轿厢导轨相对设置于轿厢左右两侧并固定连接于井道内壁,所述对重导轨相对设置于电梯对重两侧,所述电梯对重沿电梯轿厢前后方向沿对重设置于轿厢导轨一侧,所述曳引机设置于电梯对重正上方并通过第一支架安装于对重导轨顶部,所述导向轮与曳引机联动设置于轿厢上方。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梯对重侧置于电梯轿厢一侧,并将曳引机通过第一支架安装于电梯对重的正上方,然后将导向轮通过第二支架安装于轿厢的正上方,能够将原本位于承重梁上的曳引机设置于电梯轿厢一侧,并使曳引机与电梯对重位于同一平面内,使曳引机不再安装于承重梁上,能够增大电梯的顶层空间,并增加对电梯宽深方向的利用,在同等高度下轿厢净高度更高,并且在同等宽深下轿厢净宽深能够更大,进而对轿厢的面积做到更大更宽的突破,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框架式顶层结构设计,使标准化生产更便捷,大幅提升井道内部美观程度。

4、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对重导轨顶部高度低于轿厢导轨顶部高度,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曳引机沿电梯前后方向设置于第一支架上侧。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重导轨以及轿厢导轨的高度设置,使对重导轨的顶部低于轿厢导轨的顶部,通过该高度差能够对应安装第一支架,减小曳引机对电梯顶部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包括相对设置于两个对重导轨顶部的第一支座、连接两个第一连接座的第一支杆和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杆上侧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延伸至与电梯对重相邻的轿厢导轨顶部,所述曳引机设置于连接板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支杆与两个第一支座对连接板提成支撑力,并能够通过连接板实现与第一支架的连接,同时还能够实现与轿厢导轨的连接,能够使第一支架整体结构强度更高,支撑力更好,更便于曳引机的安装和适配。

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包括固定设置于轿厢导轨顶部的第二支座和设置于第二支座上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座位于远离电梯对重一侧的轿厢导轨顶部,所述第二支杆一端与第二支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安装于第二支杆上,所述第二支座上端面与连接板上端面齐平。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支座,并且通过第二支座上端面与连接板上端面的齐平,能够保证第二支杆在安装时保证第二支杆的水平度,进而确保导向轮安装的准确性。

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支座为直角座,所述第一支座直角边一侧与第一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另一侧直角边与井道内壁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座设置为直角座,能够使分别连接对重导轨、第一支杆以及井道内壁,通过多个连接点的方式提高连接强度。

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杆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第一支杆设置有两个,并相对设置于第一支座上方,所述连接板与两个第一支杆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杆设置为u形杆结构,能够更便于第一支杆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支座的连接,同时通过相对设置两个的第一支杆,使两个第一支座的连接强度更高,使连接座的受力更加均匀,整体结构性更强。

14、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杆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第二支杆设置有两个,并沿电梯轿厢前后方向相对设置于第二支座上侧,且两个第二支杆分别与第二支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与两个第二支杆固定连接,并位于轿厢的左右对称面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支杆设置为u形杆的结构,能够便于第二支杆分别与第二支座和连接板的连接,同时设置两个第二支杆能够增强连接板与第二支座的连接强度,而且更便于导向轮的安装。

1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内壁内还设置有多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沿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长度方向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u形内壁中设置加强板,能够进一步加工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本身的结构强度。

1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对重侧置式家用电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电梯对重侧置于电梯轿厢一侧,并将曳引机通过第一支架安装于电梯对重的正上方,然后将导向轮通过第二支架安装于轿厢的正上方,能够将原本位于承重梁上的曳引机设置于电梯轿厢一侧,并使曳引机与电梯对重位于同一平面内,使曳引机不再安装于承重梁上,能够增大电梯的顶层空间,并增加对电梯宽深方向的利用,在同等高度下轿厢净高度更高,并且在同等宽深下轿厢净宽深能够更大,进而对轿厢的面积做到更大更宽的突破,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框架式顶层结构设计,使标准化生产更便捷,大幅提升井道内部美观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轿厢导轨、电梯对重、对重导轨、曳引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导向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顶部高度低于轿厢导轨顶部高度,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曳引机沿电梯前后方向设置于第一支架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相对设置于两个对重导轨顶部的第一支座、连接两个第一连接座的第一支杆和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杆上侧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延伸至与电梯对重相邻的轿厢导轨顶部,所述曳引机设置于连接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固定设置于轿厢导轨顶部的第二支座和设置于第二支座上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座位于远离电梯对重一侧的轿厢导轨顶部,所述第二支杆一端与第二支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安装于第二支杆上,所述第二支座上端面与连接板上端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为直角座,所述第一支座直角边一侧与第一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另一侧直角边与井道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第一支杆设置有两个,并相对设置于第一支座上方,所述连接板与两个第一支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第二支杆设置有两个,并沿电梯轿厢前后方向相对设置于第二支座上侧,且两个第二支杆分别与第二支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与两个第二支杆固定连接,并位于轿厢的左右对称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重侧置式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内壁内还设置有多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沿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对重侧置式家用电梯:包括电梯轿厢、轿厢导轨、电梯对重、对重导轨、曳引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导向轮;所述轿厢导轨相对设置于轿厢左右两侧并固定连接于井道内壁,所述对重导轨相对设置于电梯对重两侧,所述电梯对重沿电梯轿厢前后方向沿对重设置于轿厢导轨一侧,所述曳引机设置于电梯对重正上方并通过第一支架安装于对重导轨顶部,所述导向轮与曳引机联动设置于轿厢上方。本技术在同等高度下轿厢净高度更高,并且在同等宽深下轿厢净宽深能够更大,进而对轿厢的面积做到更大更宽的突破,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框架式顶层结构设计,使标准化生产更便捷,大幅提升井道内部美观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罗钦,谢克宇,沈陈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埃克塞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