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品料堆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9735发布日期:2023-10-28 19:2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品料堆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用于砂石骨料的下料机构领域,特别是一种成品料堆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对于砂石骨料加工厂的成品骨料装车工艺一般由骨料堆通过下料机构出料,经过胶带机输送,再通过骨料装车系统完成骨料的定量装车;

2、下料机构是用于控制砂石料输出的常用设备,现有的下料机构一般为整体开关结构,下料机构开度无法调节,卸料速度不能控制,不利于精细化生产要求。因此,如何制作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就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成品料堆下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它包括:支架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料堆,所述的料堆底部输出端设置有卸料器,所述的卸料器外部两侧分别可活动铰接设置有气缸推杆,所述的卸料器内分别对称铰接设置有两组可向外开合的闸板,所述的闸板外侧分别与所述的气缸推杆输出端铰接。

3、进一步的,所述的卸料器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闸板开度的开度控制装置。

4、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度控制装置包括向下倾斜设置的丝杆,所述的闸板上设置有供所述的丝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的丝杆上可转动设置有两组螺母,两组所述的螺母之间设置有支座。

5、进一步的,所述的卸料器底部为弧形开口,所述的闸板弧度与所述的弧形开口相匹配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母上设置有垫片,所述的闸板为扇形。

7、进一步的,所述的料堆包括依次设置的砂料堆、1#碎石料堆、2#碎石料堆和3#碎石料堆。

8、进一步的,所述的卸料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砂料堆底部的第一卸料器、设置在所述的1#碎石料堆底部的第二卸料器、设置在所述的2#碎石料堆底部的第三卸料器和设置在所述的3#碎石料堆底部的第四卸料器。

9、进一步的,所述的卸料器一侧上部分别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的卸料器下部设置有胶带机。

10、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成品料堆下料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卸料器通过气缸推杆、闸板控制卸料口的开度;开度调节时,气缸推杆收缩带动闸板向外开合控制卸料口的开度状态;卸料口的开度调节完成后通过开度控制装置中支座抵接闸板侧面,用于闸板的限位控制,加强稳定性;使用本实用新型使卸料器开度调节简单,开度状态结构稳定,通过开度状态调节卸料速度,使卸料速度可控,加强了精细化生产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料堆,所述的料堆底部输出端设置有卸料器,所述的卸料器外部两侧分别可活动铰接设置有气缸推杆,所述的卸料器内分别对称铰接设置有两组可向外开合的闸板,所述的闸板外侧分别与所述的气缸推杆输出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器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闸板开度的开度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度控制装置包括向下倾斜设置的丝杆,所述的闸板上设置有供所述的丝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的丝杆上可转动设置有两组螺母,两组所述的螺母之间设置有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器底部为弧形开口,所述的闸板弧度与所述的弧形开口相匹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上设置有垫片,所述的闸板为扇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堆包括依次设置的砂料堆、1#碎石料堆、2#碎石料堆和3#碎石料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砂料堆底部的第一卸料器、设置在所述的1#碎石料堆底部的第二卸料器、设置在所述的2#碎石料堆底部的第三卸料器和设置在所述的3#碎石料堆底部的第四卸料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器一侧上部分别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的卸料器下部设置有胶带机。


技术总结
一种成品料堆下料机构,它包括:料堆,所述的料堆底部输出端设置有卸料器,所述的卸料器外部两侧分别可活动铰接设置有气缸推杆,所述的卸料器内分别对称铰接设置有两组可向外开合的闸板,所述的闸板外侧分别与所述的气缸推杆输出端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卸料器通过气缸推杆、闸板控制卸料口的开度;开度调节时,气缸推杆收缩带动闸板向外开合控制卸料口的开度状态;卸料口的开度调节完成后通过开度控制装置中支座抵接闸板侧面,用于闸板的限位控制,加强稳定性;使用本技术使卸料器开度调节简单,开度状态结构稳定,通过开度状态调节卸料速度,使卸料速度可控,加强了精细化生产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竺,焦红武,贾思金,杨若雄,刘建军,张冰,王亚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