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区下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2585发布日期:2023-08-14 04:1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智能分区下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激光切割,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分区下料结构。


背景技术:

1、激光切管机是一种利用激光来对管材、方管等型材进行切割的机器,现有的激光切管机是在基座的下料区和成品储区之间设置有下料结构,下料结构将在基座下料区内切割完成的管材成品转移到成品储区内;激光切管机通常会根据实际的需要将长型管材切割成不同的长度的管材成品,现有的激光切管机为了提高其通用性,以便将不同长度的管材成品进行下料,下料结构通常包括有至少三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下料机构,通过选择间隔不同的下料机构配合下料达到将不同长度的管材成品进行下料的目的,但是这种下料结构至少需要三个下料机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且不便于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灵活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至少需要三个下料机构才能将不同长度的管材成品进行下料,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且不便于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灵活选择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智能分区下料结构。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包括:

3、安装座,沿长度方向布置在地面;

4、两个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个所述下料机构用于限位支承管材成品的两端,并将管材成品从基座的下料区转移到成品储区;其中一个所述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5、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可滑动的所述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一齿条以及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由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可滑动的所述下料机构上。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分区下料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将其中一个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座上,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沿长度方向移动;在激光切管机进行切割作业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切割得到的管材成品的长度,启动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可滑动的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无级调节两个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的间距,进而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灵活选择两个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的间距,适用范围较广;实现通过两个下料机构即可将不同长度的管材成品进行下料,进一步简化结构,特别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四、五个以上的下料机构实现将不同长度的管材成品进行下料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制作成本高。2.通过在安装座上沿长度方向布置有第一齿条,且在可滑动的下料机构上设置有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齿轮相对第一齿条平稳的沿长度方向直线移动,从而可以带动可滑动的下料机构相对安装座平稳的沿长度方向直线移动,进而可以使得移动调节后的下料机构和另一个下料机构始终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以便准确的将管材成品进行下料。

7、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导轨,可滑动的所述下料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8、优选地,每个所述下料机构均包括:

9、机架,沿水平方向布置在基座的下料区和成品储区之间;

10、输送链,沿水平方向布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输送链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循环转动;

11、多个安装块,沿所述输送链的轮廓间隔设置在所述输送链上,每个所述安装块上均设置有用于限位支承管材成品的v型槽。

12、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沿水平方向的两端的主链轮和从链轮,所述主链轮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输送链绕设在所述主链轮和所述从链轮上。

13、优选地,所述机架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限位板,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所述限位板沿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且平行于水平方向,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设有供所述安装块穿过的限位槽。

14、优选地,两个所述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的同一侧均设置有一个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位于基座的下料区的管材成品转移到所述下料机构的上料端;邻近可滑动的所述下料机构的所述转移机构位于沿高度方向相对下方的一端和可滑动的所述下料机构位于沿高度方向相对下方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15、优选地,每个所述转移机构均包括:

16、安装台;

17、升降台,沿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升降台由升降机构驱动沿高度方向抬升或下调;

18、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支撑座背离所述升降台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的l型槽,所述l型槽用于支承管材成品。

19、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由升降电机驱动的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沿高度方向连接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

20、优选地,所述转移机构还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在基座的下料区和所述下料机构的上料端之间的连接座,所述安装台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安装台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沿水平方向移动。

21、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的第三丝杠以及驱动所述第三丝杠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丝杠上设置有第三螺母座,所述安装台连接在所述第三螺母座上。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导轨(11),可滑动的所述下料机构(2)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下料机构(2)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21)沿水平方向的两端的主链轮(41)和从链轮,所述主链轮(41)由第二电机(42)驱动转动;所述输送链(22)绕设在所述主链轮(41)和所述从链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1)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限位板(25),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所述限位板(25)沿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且平行于水平方向,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所述限位板(25)之间设有供所述安装块(23)穿过的限位槽(25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料机构(2)沿长度方向的同一侧均设置有一个转移机构(5),所述转移机构(5)用于将位于基座的下料区的管材成品转移到所述下料机构(2)的上料端;邻近可滑动的所述下料机构(2)的所述转移机构(5)位于沿高度方向相对下方的一端和可滑动的所述下料机构(2)位于沿高度方向相对下方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移机构(5)均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由升降电机(61)驱动的第二齿轮(62)以及与所述第二齿轮(62)相啮合的第二齿条(63),所述第二齿条(63)沿高度方向连接在所述升降台(52)上,所述升降电机(61)设置在所述安装台(5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5)还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在基座的下料区和所述下料机构(2)的上料端之间的连接座(64),所述安装台(51)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64)上,所述安装台(51)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沿水平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座(64)上的第三丝杠(71)以及驱动所述第三丝杠(71)转动的第三电机(72),所述第三丝杠(71)上设置有第三螺母座,所述安装台(51)连接在所述第三螺母座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分区下料结构,包括安装座以及两个下料机构,安装座沿长度方向布置在地面;两个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个下料机构用于限位支承管材成品的两端,并将管材成品从基座的下料区转移到成品储区;其中一个下料机构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座上,可滑动的下料机构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沿长度方向移动;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一齿条以及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由第一电机驱动旋转,第一电机设置在可滑动的下料机构上。本技术实现通过两个下料机构即可将不同长度的管材成品进行下料,进一步简化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制作成本高。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波,乔永强,李志禹,李任戈,温庆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