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盘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6082发布日期:2023-10-22 03:0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绞盘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绞盘,具体讲是指一种绞盘刹车机构。


背景技术:

1、绞盘是具有绞缆筒,在动力驱动下能卷绕绳索的机械,是车辆、船只的自我保护及牵引装置,可在雪地、沼泽、沙漠、海滩、泥泞山路等恶劣环境中进行自救和施救。绞盘一般包括刹车机构,例如中国专利cn107585697b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绞盘,其说明书附图中的图五公开了此种绞盘中的刹车机构,主要包括支架、制动套和卷扬筒,制动套设置在卷扬筒内,该专利中的支架设置环形的凸缘,而制动套则插接在凸缘内,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往往采用过盈配合的形式,导致维修拆卸不便,而且其凸出的凸缘增加了材料的消耗,进而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盘刹车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绞盘刹车机构中支架与制动套的连接结构导致维修拆卸不便以及增加了材料的消耗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绞盘刹车机构,包括支架、制动套和卡圈,所述支架上且靠近所述制动套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卡爪,所述制动套上且靠近所述支架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卡爪,每个所述第一卡爪分别插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爪之间,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相互卡合并使得所述制动套与所述支架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卡爪外周壁上均设有第一卡槽,每个所述第二卡爪外周壁上均设有第二卡槽,每个所述第一卡槽和每个所述第二卡槽均共圆,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卡接有所述卡圈。

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绞盘刹车机构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在支架端面上的第一卡爪和设置在制动套端面上的第二卡爪将支架与制动套连接,即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凸缘,而且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也都是在支架和制动套上沿周向加工而成,节省了材料的使用,并且采用卡圈对支架和制动套作进一步的固定,不仅提高了支架与制动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且方便维修拆卸。

4、作为改进,每个第一卡爪和每个第二卡爪均为弧形,第一卡爪在支架上沿周向等距分布,第二卡爪在制动套上沿周向等距分布;采用此种结构,等距分布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使得支架与制动套连接更加稳定。

5、作为改进,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均为三个;采用此种结构,进一步提高支架与制动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6、作为改进,所述卡圈为卡簧;采用此种结构,进一步提高支架与制动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绞盘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制动套(2)和卡圈(3),所述支架(1)上且靠近所述制动套(2)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卡爪(4),所述制动套(2)上且靠近所述支架(1)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卡爪(5),每个所述第一卡爪(4)分别插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爪(5)之间,所述第一卡爪(4)与所述第二卡爪(5)相互卡合并使得所述制动套(2)与所述支架(1)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卡爪(4)外周壁上均设有第一卡槽(6),每个所述第二卡爪(5)外周壁上均设有第二卡槽(7),每个所述第一卡槽(6)和每个所述第二卡槽(7)均共圆,所述第一卡槽(6)和所述第二卡槽(7)内卡接有所述卡圈(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盘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卡爪(4)和每个所述第二卡爪(5)均为弧形,所述第一卡爪(4)在所述支架(1)上沿周向等距分布,所述第二卡爪(5)在所述制动套(2)上沿周向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绞盘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爪(4)和所述第二卡爪(5)均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盘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3)为卡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绞盘刹车机构,包括支架、制动套和卡圈,所述支架上且靠近所述制动套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卡爪,所述制动套上且靠近所述支架的端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卡爪,每个所述第一卡爪分别插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爪之间,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相互卡合并使得所述制动套与所述支架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卡爪外周壁上均设有第一卡槽,每个所述第二卡爪外周壁上均设有第二卡槽,每个所述第一卡槽和每个所述第二卡槽均共圆,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卡接有所述卡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绞盘刹车机构中支架与制动套的连接结构导致维修拆卸不便以及增加了材料的消耗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联达绞盘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