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重型电缆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3986发布日期:2023-10-21 21:5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重型电缆扎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扎带,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重型电缆扎带。


背景技术:

1、目前,电缆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采用电缆扎带对其进行捆扎固定,以使得电缆规范利索,有利于走线布线。

2、电缆扎带包括带头和带身两部分,所述带头上设有扣孔,所述扣孔内设有固定母扣,所述带身上设有多排固定子扣,所述带身穿过扣孔,固定子扣与固定母扣相卡合,以将电缆固定在特定位置。

3、现有的电缆扎带大多是为应对小型电缆而设计的,承重能力较差,当需要对超重型电缆进行固定时,需要借助多个电缆扎带来对其进行固定,这些电缆扎带之间互相独立,不能互相协助受力,一方面承力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容易造成电缆固定处受力不均匀,影响电缆使用寿命,此外,多个独立的扎带也较为凌乱,不便于对电缆进行整理。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的电缆扎带固定超重型电缆过程中,无法相互协助受力,且不便于整理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实用新型:

2、一种超重型电缆扎带,包括带头和带身,所述带头上设有扣孔,所述扣孔内设有固定母扣,所述带身上设有与固定母扣相配的固定子扣,所述带头两侧部分别设有第一锁耳和第二锁耳,所述第一锁耳上设有锁头,所述第二锁耳上设有与锁头相配的锁孔,所述锁头插入锁孔后固定连接第一锁耳和第二锁耳。

3、不同扎带通过第一锁耳和第二锁耳上的锁孔和锁头相配合,可以实现互相组合连接,连接后的扎带可以协助受力,便于对超重型电缆进行固定,此外,相较于单独设置的扎带,连接后的扎带也更整齐,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理线操作。

4、进一步,所述第一锁耳上还设有锁孔,所述第二锁耳上还设有锁头,所述第一锁耳和第二锁耳上的锁孔和锁头之间距离相同。

5、进一步,所述锁头包括连接柱和阻挡头,所述连接柱两端分别与锁耳和阻挡头相连接,所述阻挡头端部直径与锁孔相同,所述阻挡头底部能向内收缩以穿过锁孔。

6、进一步,所述锁孔呈向内收缩的圆台状,所述阻挡头呈与锁孔相配的圆台形。

7、进一步,所述阻挡头侧面上环形设有多个v字槽,所述v字槽将阻挡头分为阻挡板,所述阻挡板能向连接柱处收缩。

8、进一步,所述带头顶部还设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上设有固定孔。

9、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超重型电缆扎带,通过在带头两侧设有第一锁耳和第二锁耳,所述第一锁耳和第二锁耳上设有相配的锁头和锁孔,通过将锁头插入至锁孔内后,可以实现不同扎带之间第一锁耳和第二锁耳的固定连接。多个扎带组合后,可以分担受力,用以固定超重型电缆,且组合后的扎带带头位于同一直线上,较为整齐,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理线。



技术特征:

1.一种超重型电缆扎带,包括带头(1)和带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头(1)上设有扣孔(3),所述扣孔(3)内设有固定母扣(4),所述带身(2)上设有与固定母扣(4)相配的固定子扣(5),所述带头(1)两侧部分别设有第一锁耳(6)和第二锁耳(7),所述第一锁耳(6)上设有锁头(11),所述第二锁耳(7)上设有与锁头(11)相配的锁孔(12),所述锁头(11)插入锁孔(12)后固定连接第一锁耳(6)和第二锁耳(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耳(6)上还设有锁孔(12),所述第二锁耳(7)上还设有锁头(11),所述第一锁耳(6)和第二锁耳(7)上的锁孔(12)和锁头(11)之间距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11)包括连接柱(14)和阻挡头(13),所述连接柱(14)两端分别与锁耳和阻挡头(13)相连接,所述阻挡头(13)端部直径与锁孔(12)相同,所述阻挡头(13)底部能向内收缩以穿过锁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12)呈向内收缩的圆台状,所述阻挡头(13)呈与锁孔(12)相配的圆台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头(13)侧面上环形设有多个v字槽(15),所述v字槽(15)将阻挡头(13)分为阻挡板(16),所述阻挡板(16)能向连接柱(14)处收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头(1)顶部还设有固定头(17),所述固定头(17)上设有固定孔(18)。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重型电缆扎带,包括带头和带身,所述带头上设有扣孔,所述扣孔内设有固定母扣,所述带身上设有与固定母扣相配的固定子扣,所述带头两侧部分别设有第一锁耳和第二锁耳,所述第一锁耳上设有锁头,所述第二锁耳上设有锁孔,所述锁头包括连接柱和阻挡头,所述连接柱两端分别与锁耳和阻挡头相连接,所述锁头插入锁孔后,所述阻挡头向外张开以固定连接第一锁耳和第二锁耳。本技术可以实现多个扎带的配合组合,多个互相组合的扎带可以互相分担来自电缆的压力,以提高对电缆,尤其是超重型电缆固定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宗国,王蒙,付修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特伦斯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