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驱输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30227发布日期:2023-10-06 02:50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驱输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电驱输线装置。


背景技术:

1、电缆一般都是成圈缠绕在滚筒上而形成电缆盘,电缆盘转动安装在一个固定支架上,电缆在敷设时通常是工程车载着固定支架和电缆盘一起沿电缆沟移动,由人拉出电缆并使电缆先放置在电缆沟旁边,或者是工程车将电缆盘运至电缆沟的一端后保持不动,人工转动电缆盘释放电缆,另外的人再拉住电缆的头端沿着电缆沟边缘向前行走,使电缆放置在电缆沟旁边直至电缆沟的另一端,现有的电缆尺寸较大,重量比较重,拉动电缆时需要较大的人力,劳动强度大;电缆由于被成圈放置,故电缆具有一定的弯曲度,使用时需要进行拉直,而铺设较长的电缆仅依靠人工难以被拉直,增加了施工难度。

2、因此,本申请有必要设计一种电驱输线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驱输线装置,通过采用动力总成,为履带行驶提供动力,并驱动输线机和卷线盘动作,进而控制电缆的铺设和收回,大大节省了人力。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驱输线装置,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左履带和右履带、以及设于左履带和右履带之间并用于连接左履带和右履带的结构架;

4、所述结构架的上方分别设有输线机组件、动力总成和卷线盘组件;

5、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左履带上,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右履带上,所述第二电机设于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之间,所述第二电机与差速器连接,所述差速器的一端与输线机组件连接,所述差速器的另一端与卷线盘组件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动力总成,为履带行驶提供动力,并驱动输线机和卷线盘动作,进而控制电缆的铺设和收回,大大节省了人力。

7、优选地,所述卷线盘组件包括转动轴、套接在转动轴上的三只卷线盘,三只卷线盘依次间隔设置。

8、优选地,所述输线机组件包括三只输线机,三只输线机依次间隔设置,且三只输线机与三只卷线盘一一对应设置。

9、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动力源均为铅蓄电池。

10、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为直流电机。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为履带行驶提供动力,由第二电机驱动输线机和卷线盘动作,进而控制电缆的铺设和收回,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动力总成,为履带行驶提供动力,并驱动输线机和卷线盘动作,进而控制电缆的铺设和收回,大大节省了人力。

14、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驱输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左履带(1)和右履带(2)、以及设于左履带(1)和右履带(2)之间并用于连接左履带(1)和右履带(2)的结构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输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盘组件包括转动轴(8)、套接在转动轴(8)上的三只卷线盘(9),三只卷线盘(9)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驱输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线机组件包括三只输线机(10),三只输线机(10)依次间隔设置,且三只输线机(10)与三只卷线盘(9)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输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和第三电机(6)的动力源均为铅蓄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输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5)为直流电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驱输线装置,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左履带和右履带、以及设于左履带和右履带之间并用于连接左履带和右履带的结构架;所述结构架的上方分别设有输线机组件、动力总成和卷线盘组件;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左履带上,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右履带上,所述第二电机设于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之间,所述第二电机与差速器连接,所述差速器的一端与输线机组件连接,所述差速器的另一端与卷线盘组件连接。本技术通过采用动力总成,为履带行驶提供动力,并驱动输线机和卷线盘动作,进而控制电缆的铺设和收回,大大节省了人力。

技术研发人员:金长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冠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