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掘进机后配套转载机,具体是一种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
背景技术:
1、掘进机截割下来的物料转运后落到转载机上,通过转载机皮带继续向后运料。目前转载机普遍为电机驱动型式,即滚筒内部为电机,电机和滚筒做成一体件,统称电滚筒,现有电驱动型式存在问题点:电机及驱动机构内置于滚筒内部,电机空间受限,功率匹配受限,传动动力不足;电驱动因电机内置,润滑形式内置,润滑油加注不便,无循环的润滑油,散热能力差,易发生过热烧电机现象;滚筒与电机一体,无法采取防滑措施,外侧面光面,易发生打滑,影响运料,驱动滚筒外侧包胶等防滑处理也会影响电机散热,易烧坏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包括驱动装置与滚筒,在所述滚筒外侧两端分别与其同轴设置有一个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联接安装在马达座上的马达,在所述马达座内通过两个第一轴承安装有传动轴,马达通过花键与传动轴一端联接;传动轴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联接有滚筒,且传动轴另一端设置有与滚筒相联接的花键;所述马达均通过油阀连接至供油系统。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马达座内部与滚筒之间形成轴承腔,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均位于所述轴承腔内部,且在轴承腔靠近滚筒一侧的开口端设置有端盖。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马达座上设置有连通轴承腔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远离第二轴承的第一轴承相对应,在所述注油孔上设置有油杯。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端盖内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与轴承腔相连通并对应于第二轴承,在所述油道外端设置有油杯。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端盖与马达座壳体之间设置有油封。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第一轴承为滚动轴承,第二轴承为推力轴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滚筒外周包胶或者具有防滑纹。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油阀为泄压油阀。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本实用新型液压驱动装置外置在滚筒外部,故其外形结构不受限制,可合理匹配动力,确保动力充沛,负载大时不易憋车,运料顺畅;
12、2.由于液压驱动装置外置,通过两处油杯即可向轴承腔内加注高温脂润滑油,外置结构便于定期添加润滑油,确保润滑充分;
13、3.由于液压驱动装置外置,滚筒为独立件,外部可做滚花或包胶防滑处理,皮带不易打滑;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压力超高泄压功能的液驱型式阀控制液压油,当遇到非正常冲击或运料积料超载过大时,液驱型式阀有过载溢流保护功能,不会因压力过大损坏驱动件。
1.一种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包括驱动装置与滚筒,在滚筒外安装有皮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滚筒外侧两端分别与其同轴设置有一个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联接安装在马达座上的马达,在所述马达座内通过两个第一轴承安装有传动轴,马达通过花键与传动轴一端联接;传动轴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联接有滚筒,且传动轴另一端设置有与滚筒相联接的花键;所述马达均通过油阀连接至供油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座内部与滚筒之间形成轴承腔,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均位于所述轴承腔内部,且在轴承腔靠近滚筒一侧的开口端设置有端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座上设置有连通轴承腔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远离第二轴承的第一轴承相对应,在所述注油孔上设置有油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内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与轴承腔相连通并对应于第二轴承,在所述油道外端设置有油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马达座壳体之间设置有油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为滚动轴承,第二轴承为推力轴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外周包胶或者具有防滑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用液压驱动型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阀为泄压油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