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51277发布日期:2023-09-23 23:0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生产用的接料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动力锂电池以铝壳为主,而刀片电芯产能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已批量生产的方形铝壳电池以及常规刀片电池在接料结构的实现上是相似的,即都是采用单一的传送结构实现接料,但是现有的自动化生产在产能方面却有着更高的要求,这种单一传送的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接料效率和生产需求,而且还存在行程长和占用的安装空间大等问题,这就意味着运送工序需要优化提出新的设备来实现提高其运送效率的目的,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运送效率的接料机构。还进一步实现缩短行程和减小所需要占用的安装空间的目的。

2、对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料机构,包括:第一托运模组、第一气缸模组、第二托运模组、第二气缸模组以及伺服驱动模组,所述第一托运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气缸模组连接至产品的一端,所述第二托运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气缸模组连接至所述产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分别与所述伺服驱动模组相连接,并在所述伺服驱动模组的带动下实现同步运动。

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伺服驱动模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皮带和转轴,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皮带连接至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包括第二皮带,所述第二皮带的转轮与所述转轴的一端相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还包括第三皮带,所述第三皮带与所述转轮内嵌在导轨安装块中,所述第二皮带传动,带动导轨安装板左右移动,同时所述第三皮带开始传动,设置于所述第三皮带上的滑块运动,以带动滑块安装板与三轴气缸(1)一起运动。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托运模组包括第四皮带,所述第四皮带的转轮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相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还包括第五皮带,所述第五皮带与所述第四皮带相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气缸模组和第二气缸模组均包括三轴气缸和顶升支架,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分别通过所述三轴气缸连接至所述顶升支架,所述顶升支架设置于所述三轴气缸的输出端,所述顶升支架中间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产品是否到位的光电传感器。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第一拖链,所述第一拖链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旁,所述三轴气缸的气缸感应器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拖链之中。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第二拖链,所述三轴气缸的气缸进出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拖链之中。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拖链和第二拖链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气缸模组连接至产品的一端,所述第二托运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气缸模组连接至所述产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分别与所述伺服驱动模组相连接,并在所述伺服驱动模组的带动下实现同步运动,进而能够同时驱动左右两边的托运模组以实现同步托运电池,在同时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双倍行程搬运物料,进而能够在有效地提升了运送效率的基础上,还合理地利用了高效的空间设计缩短了行程,减小所述接料机构所需要占用的安装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托运模组、第一气缸模组、第二托运模组、第二气缸模组以及伺服驱动模组产品(10),所述第一托运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气缸模组连接至产品(10)的一端,所述第二托运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气缸模组连接至所述产品(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分别与所述伺服驱动模组相连接,并在所述伺服驱动模组的带动下实现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模组包括伺服电机(6)、第一皮带(7)和转轴(11),所述伺服电机(6)通过所述第一皮带(7)连接至所述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两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包括第二皮带(2),所述第二皮带(2)的转轮与所述转轴(11)的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还包括第三皮带(3),所述第三皮带(3)与所述转轮内嵌在导轨安装块中,所述第二皮带(2)传动,带动导轨安装板(14)左右移动,同时所述第三皮带(3)开始传动,设置于所述第三皮带(3)上的滑块(15)运动,以带动滑块安装板与三轴气缸(1)一起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运模组包括第四皮带(8),所述第四皮带(8)的转轮(12)与所述转轴(11)的另一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还包括第五皮带(9),所述第五皮带(9)与所述第四皮带(8)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模组和第二气缸模组均包括三轴气缸(1)和顶升支架(13),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分别通过所述三轴气缸(1)连接至所述顶升支架(13),所述顶升支架(13)设置于所述三轴气缸(1)的输出端,所述顶升支架(13)中间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产品(10)是否到位的光电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拖链(4),所述第一拖链(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旁,所述三轴气缸(1)的气缸感应器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拖链(4)之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拖链(5),所述三轴气缸(1)的气缸进出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拖链(5)之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拖链(4)和第二拖链(5)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接料机构,包括:第一托运模组、第一气缸模组、第二托运模组、第二气缸模组以及伺服驱动模组,所述第一托运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气缸模组连接至产品的一端,所述第二托运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气缸模组连接至所述产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托运模组和第二托运模组分别与所述伺服驱动模组相连接,并在所述伺服驱动模组的带动下实现同步运动。本技术能够同时驱动左右两边的托运模组以实现同步托运电池,在同时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双倍行程搬运物料,进而能够在有效地提升了运送效率的基础上,还合理地利用了高效的空间设计缩短了行程,减小所述接料机构所需要占用的安装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陈小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德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