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3503发布日期:2023-10-29 01:5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海上吊装,具体涉及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通过海上运输导管架、海上平台模块和海上风电等重大件时,受风浪等恶劣天气影响,为防止重大件货物在海上运输途中发生纵向、横向位移或倾覆,装船重大件需采取绑扎系固措施,根据重大件外形、尺度和材质等特点,通常可以采取钢丝绳索具捆扎和焊接筋板加固。重大件安全运输到卸货地点后,拆除绑扎系固设施,对于高耸等易发生倾覆的构件,在全部拆除绑扎加固设施前应利用起重设备扶正重大件,全部解绑后,进行吊装作业。海上起吊重大件作业时,受风浪、涌浪等自然条件影响,此时运输驳船时刻处于摇晃状态,当全部拆除绑扎加固设施或加固设施不足以抵抗外力时,在重大件与运输驳甲板分离的一瞬间,重大件受惯性作用,会对起重设备产生额外的附加荷载,产生安全隐患,影响吊装作业正常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通过两个推动组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围挡腔内的固定或松开,进而在围挡腔内的大物件与甲板分离吊装的过程中,能够对围挡腔进行固定,避免了围挡腔拆除拆除过程中钢圆筒突然起升对起重设备造成过载或突然下砸对运输驳甲板造成损坏,保证了吊装作业安全。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包括,

4、甲板,位于甲板上的装配组件,所述装配组件形成围挡腔,用于吊装货物的装配和围挡;

5、临时固定组件,所述临时固定组件包括位于围挡腔内外的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相向运动或相反运动,以实现围挡腔的临时固定或松开,且临时固定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形成夹持腔,所述围挡腔位于所述夹持腔内;

6、位于甲板上的加劲肋,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围挡腔外侧,所述加劲肋形成支撑部,所述围挡腔经支撑部支撑于所述甲板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临时固定组件为若干组,沿所述围挡腔的周向,若干组所述临时固定组件均匀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挡腔为钢圆筒结构,所述临时固定组件至少为四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箱体结构,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分别通过箱体结构固定于所述甲板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均为千斤顶或液压缸,所述箱体结构朝向围挡腔侧设置有穿孔,所述千斤顶的顶杆或液压缸的液压杆伸出或缩回所述箱体结构,以实现围挡腔的临时固定或松开。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结构内通过第一加筋板支撑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两侧设置有第二加筋板,所述第一推动组件或第二推动组件位于第二加筋板构成的装配腔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结构内壁朝向第一推动组件或第二推动组件延伸形成若干的第三加筋板,所述第三加筋板与第一加筋板和第二加筋板均垂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临时固定组件之间,设置至少1个所述加劲肋。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劲肋上设置有倾斜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甲板以及围挡腔形成支撑腔。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面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甲板和围挡腔平行的连接面以及支撑面,所述连接面与围挡腔连接,所述支撑面用于引导面在甲板上的支撑。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钢圆筒装船时临时固定作用,同时保证了卸船时的吊装安全,在钢圆筒到达卸货点后,液压千斤顶顶升,在系绑设施拆除前固定钢圆筒,避免拆除过程中钢圆筒突然起升对起重设备造成过载或突然下砸对运输驳甲板造成损坏,保证了吊装作业安全。



技术特征:

1.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定组件为若干组,沿所述围挡腔的周向,若干组所述临时固定组件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腔为钢圆筒结构,所述临时固定组件至少为四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结构,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分别通过箱体结构固定于所述甲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均为千斤顶或液压缸,所述箱体结构朝向围挡腔侧设置有穿孔,所述千斤顶的顶杆或液压缸的液压杆伸出或缩回所述箱体结构,以实现围挡腔的临时固定或松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内通过第一加筋板支撑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两侧设置有第二加筋板,所述第一推动组件或第二推动组件位于第二加筋板构成的装配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内壁朝向第一推动组件或第二推动组件延伸形成若干的第三加筋板,所述第三加筋板与第一加筋板和第二加筋板均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临时固定组件之间,设置至少1个所述加劲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上设置有倾斜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甲板以及围挡腔形成支撑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甲板和围挡腔平行的连接面以及支撑面,所述连接面与围挡腔连接,所述支撑面用于引导面在甲板上的支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用于海上吊装的临时固定装置,包括,甲板,位于甲板上的装配组件,所述装配组件形成围挡腔,用于吊装货物的装配和围挡;临时固定组件,所述临时固定组件包括位于围挡腔内外的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相向运动或相反运动,以实现围挡腔的临时固定或松开,且临时固定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形成夹持腔,所述围挡腔位于所述夹持腔内;位于甲板上的加劲肋,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围挡腔外侧,所述围挡腔经加劲肋支撑于所述甲板上。本技术中在围挡腔到达卸货点后,临时固定装置固定围挡腔,避免拆除过程中围挡腔突然起升对起重设备造成过载或突然下砸对运输驳甲板造成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雄,戴志峰,周伟,郭剑,徐济雷,高红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