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2303发布日期:2023-12-29 22:1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吊具,具体涉及一种吊具。


背景技术:

1、在相关技术中,对铁路货运敞车的下侧门进行检修时,需要采用双钩链式吊具对下侧门进行吊装。下侧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门带,工作人员需要将双钩链式吊具的两个挂钩呈对角地分别挂设在两个门带上。由于下侧门具有较大的尺寸,工作人员在将双钩链式吊具的一个挂钩挂设在下侧门的一个门带上后,需要移动至下侧门的另一个门带的位置,将双钩链式吊具的另一个挂钩挂设在下侧门的另一个门带上。当工作人员移动至下侧门的另一个门带的位置后,由于下侧门具有较大的尺寸,工作人员无法对已经挂设好的挂钩进行稳定,从而在挂设另一个挂钩的时候,已经挂设好的挂钩可能出现移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移动,对两个挂钩的挂设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双钩链式吊具对下侧门的稳定吊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双钩链式吊具在对下侧门进行吊装时,需要工作人员频繁移动才能使双钩链式吊具的挂钩稳定挂设在下侧门上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具。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具,所述吊具包括:

4、两个挂钩件,所述挂钩件具有相对的挂钩端和铰接端,两个所述挂钩件的铰接端铰接,两个所述挂钩件的挂钩端相对设置;

5、操作件,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和操作端,所述连接端与两个所述挂钩件中的一个所述挂钩件连接,所述操作端与两个所述挂钩件中的另一个所述挂钩件同侧设置;

6、在所述连接端上施加外力的条件下,与所述连接端对应的所述挂钩件能够相对另一个所述挂钩件运动。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与对应的所述挂钩件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挂钩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两个挂钩部,所述连接杆连接两个所述挂钩部,所述两个所述挂钩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铰接端设置在两个所述挂钩部的连接处,两个所述挂钩部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挂钩端,所述连接端与对应的所述挂钩件的连接杆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杆以及与所述操作杆的端部连接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为所述连接端,所述连接环套设在与所述连接端对应的所述挂钩件的连接杆。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件穿设在与所述操作端同侧的所述挂钩件上。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挂钩件包括连接杆、限位环以及两个挂钩部,所述连接杆连接两个所述挂钩部,所述两个所述挂钩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铰接端设置在两个所述挂钩部的连接处,两个所述挂钩部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均设置有所述挂钩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环。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挂钩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铰接段和挂钩段,同一个所述挂钩件的两个所述铰接段连接,所述铰接端设置在两个所述铰接段的连接处,所述挂钩端设置在所述挂钩段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同一个所述挂钩件的两个所述挂钩段平行。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杆以及与所述操作杆的端部连接的操作环,所述操作环为所述操作端。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件还包括与所述操作杆的端部连接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为所述连接端,所述连接环套设在与所述连接端对应的所述挂钩件的连接杆,所述连接环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端对应的限位环内。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吊具还包括起重挂件,所述起重挂件与两个所述挂钩件的铰接端铰接。

16、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吊具,在对铁路货运敞车的下侧门进行检修时,需要通过行吊、吊车等起重设备将吊具的两个挂钩件的铰接端吊起,由于两个挂钩件的铰接端铰接,以及在重力的作用下,两个挂钩件的挂钩端会靠在一起。工作人员需要站在下侧门的一侧,起重设备将吊具的靠在一起的两个挂钩件吊至下侧门站有工作人员的一侧,并同时将未连接有操作件的挂钩件设置在靠近工作人员的一侧,工作人员将未连接有操作件的挂钩件的挂钩端,挂设在下侧门站有工作人员的一侧。由于操作件的操作端与未连接有操作件的挂钩件同侧设置,从而工作人员可以在对已经挂设好的挂钩件进行稳定的同时,通过握持操作件的操作端操作与操作件的连接端对应的挂钩件。当工作人员沿操作件的操作端至连接端的方向推动操作件时,与操作件的连接端对应的挂钩件远离另一个挂钩件(与操作件的操作端同侧的挂钩件);当工作人员沿操作件的连接端至操作端的方向拉动操作件时,与操作件的连接端对应的挂钩件靠近另一个挂钩件。将与操作件的连接端对应的挂钩件的挂钩端挂设在下侧门站有工作人员的对侧,以此通过两个挂钩件对下侧门进行挂持。随着起重设备的起吊动作,由于两个挂钩件的铰接端铰接,以及在重力的作用下,两个挂钩件的挂钩端向中靠拢,以对下侧门进行稳定夹持。反之,也可通过操作件实现与操作件的连接端对应的挂钩件在下侧门上的去钩。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吊具,能够使工作人员仅站在下侧门的一侧,不需频繁移动位置,即可完成吊具对下侧门的稳定挂持,以此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减少了身体移动的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与对应的所述挂钩件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两个挂钩部,所述连接杆连接两个所述挂钩部,所述两个所述挂钩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铰接端设置在两个所述挂钩部的连接处,两个所述挂钩部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挂钩端,所述连接端与对应的所述挂钩件的连接杆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杆以及与所述操作杆的端部连接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为所述连接端,所述连接环套设在与所述连接端对应的所述挂钩件的连接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穿设在与所述操作端同侧的所述挂钩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件包括连接杆、限位环以及两个挂钩部,所述连接杆连接两个所述挂钩部,所述两个所述挂钩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铰接端设置在两个所述挂钩部的连接处,两个所述挂钩部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均设置有所述挂钩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铰接段和挂钩段,同一个所述挂钩件的两个所述铰接段连接,所述铰接端设置在两个所述铰接段的连接处,所述挂钩端设置在所述挂钩段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同一个所述挂钩件的两个所述挂钩段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杆以及与所述操作杆的端部连接的操作环,所述操作环为所述操作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还包括与所述操作杆的端部连接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为所述连接端,所述连接环套设在与所述连接端对应的所述挂钩件的连接杆,所述连接环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端对应的限位环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还包括起重挂件,所述起重挂件与两个所述挂钩件的铰接端铰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吊具。该吊具包括挂钩件以及操作杆。其中,挂钩件设置有两个,挂钩件具有相对的挂钩端和铰接端,两个挂钩件的铰接端铰接,两个挂钩件的挂钩端相对设置,操作杆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和操作端,操作杆的连接端与两个挂钩件中的一个挂钩件连接,操作杆的操作端与两个挂钩件中的另一个挂钩件同侧设置,在连接件的连接端上施加外力的条件下,与连接件的连接端对应的挂钩件能够相对另一个挂钩件运动。本申请能够使工作人员仅站在下侧门的一侧,不需频繁移动位置,即可完成吊具对下侧门的稳定挂持,以此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减少了身体移动的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陶婷,王晓梅,陈达刚,孔毅,龚壮,李增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