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型装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3501发布日期:2023-12-14 06:0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型装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模型放置,特别涉及一种模型装拆结构。


背景技术:

1、模型是一种为了描述事物而生成的实体,逐渐趋近于真实的事物,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认知和应用价值,在模型生产完成之后需要进行装箱放置处理,但是有一些模型接近于真实的事物,例如电站水机模型,对这类较重的模型进行装箱放置时,需要借助夹具将模型升起然后放入到收纳箱中。

2、目前公告为:cn205527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起吊夹具,其设置了吊耳及两根上端与吊耳铰接的第一连杆,还包括两根下部铰接的第二连杆,两根第二连杆的上端分别与两根第一连杆的下端铰接,两根第二连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钩爪的柄部固定连接,在一根第二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把手,该把手与一根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为60°并位于两根第二连杆的铰接处之上;在所述另一根第二连杆的一侧也固定连接有一把手,该把手与另一根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为60°并位于两根第二连杆的铰接处之下,合拢或分开两个把手,能够实现所述两根第二连杆的张开或合拢,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利用被起吊零件的重量,钩爪在使用时始终处于张开状态,夹抓牢固;钩爪能够合拢。

3、该专利在进行夹持时,只能对模型的一点进行夹持,夹持点过少,当模型重量过大时,会导致整个夹具或装箱过程中出现不平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计一种模型装拆结构,以确保装箱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其优点是能够对模型进行多点夹持,加以辅助平衡结构,避免夹持过程中出现不平衡情况,确保装箱的稳定性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具有平衡作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夹持机构;

3、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收卷辊、正反电机、钢丝绳、安装块、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收卷辊设置于安装板的上,所述正反电机设置于收卷辊的一端,所述钢丝绳缠绕设置于收卷辊的表面且钢丝绳的另一端沿着安装板竖直向下设置,所述安装块设置于钢丝绳的远离收卷辊的一端,所述钢丝绳位于安装块的中心,所述限位槽开设于安装板的表面,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限位块的滑动设置于限位槽的中,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安装块焊接,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均为t形。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板、安装板、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在使用时,首先底板对安装板进行支撑,然后安装板表面的升降机构带动夹持机构上下移动,通过夹持机构对模型进行夹持,然后通过升降机构将模型移动至指定高度的位置,其中升降机构包括收卷辊、正反电机、钢丝绳、安装块、限位槽和限位块,在使用时,通过正反电机带动收卷辊进行转动,然后使收卷辊带动钢丝绳和安装块进行上移或者下降,在安装块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槽和限位块均为t形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对安装块进行限位,避免了安装块负载不平衡时,发生倾斜现象。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活动槽、双向丝杆、把手和夹持爪,所述活动槽开设于安装块的下表面,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活动槽的内侧壁,所述双向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活动槽的外部,所述把手设置于双向丝杆的另一端,所述夹持爪螺纹转动连接于双向丝杆的表面,所述夹持爪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活动槽、双向丝杆、把手和夹持爪,在使用时,通过把手转动双向丝杆,由于夹持爪与双向丝杆螺纹转动连接,双向丝杆转动时夹持爪在双向丝杆的表面上进行移动,由于夹持爪数量为两个,能使夹持爪对模型的两端进行夹持,通过两个受力点对模型进行均匀夹持,能避免模型受力不平衡发生倾斜现象。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贯穿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在辅助杆的表面上滑动设置。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辅助杆,当限位块在限位槽中滑行时,辅助杆同时对限位块进行限位,进一步避免安装块发生不平衡的倾斜现象。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球。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动槽和转动球,在限位块滑行时,转动球会在转动槽中进行转动,减小限位块与限位槽内壁的摩擦力,方便了限位块的滑行。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内部设置有收纳箱。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传送带和收纳箱,在使用时,传送带设置于安装板上,首先将模型输送至传送带上,然后通过传送带将模型传送至夹持爪的下方,通过夹持爪将模型向上提起,然后将收纳箱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模型的下方,然后使夹持爪带动模型向下移动,进入到收纳箱中,完成对模型的装箱放置处理。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的表面设置有导向辊。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到导向混,在使用时,导向辊能改变钢丝绳的方向,能方便钢丝绳缠绕在收卷辊的表面上。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反电机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座。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座,在使用时,支撑座能对正反电机提供支撑作用,避免正反电机工作时产生抖动,进而避免钢丝绳发生抖动。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通过设置收卷辊、正反电机、钢丝绳、安装块、限位槽和限位块,通过正反电机带动收卷辊进行转动,然后使收卷辊带动钢丝绳和安装块进行上移或者下降,在安装块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槽和限位块均为t形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对安装块进行限位,避免了安装块负载不平衡时,发生倾斜现象。

19、通过设置传送带和收纳箱,在使用时,传送带设置于安装板上,首先将模型输送至传送带上,然后通过传送带将模型传送至夹持爪的下方,通过夹持爪将模型向上提起,然后将收纳箱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模型的下方,然后使夹持爪带动模型向下移动,进入到收纳箱中,完成对模型的装箱放置处理。

20、基于上述多个改进点,本装置所实现的整体的技术效果为能够对模型进行多点夹持,加以辅助平衡结构,避免夹持过程中出现不平衡情况,确保模型装箱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设置有便于提起模型的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的下端设置有夹持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活动槽(401)、双向丝杆(402)、把手(403)和夹持爪(404),所述活动槽(401)开设于安装块(304)的下表面,所述双向丝杆(40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活动槽(401)的内侧壁,所述双向丝杆(402)的另一端延伸至活动槽(401)的外部,所述把手(403)设置于双向丝杆(402)的另一端,所述夹持爪(404)螺纹转动连接于双向丝杆(402)的表面,所述夹持爪(40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05)的内部设置有辅助杆(5),所述辅助杆(5)贯穿限位块(306)且所述限位块(306)在辅助杆(5)的表面上滑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06)靠近限位槽(305)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6),所述转动槽(6)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球(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的表面设置有传送带(8),所述传送带(8)的内部设置有收纳箱(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304)的表面设置有导向辊(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电机(302)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座(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型装拆结构,应用在模型放置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具有平衡作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下表面设置有夹持机构,通过设置收卷辊、正反电机、钢丝绳、安装块、限位槽和限位块,通过正反电机带动收卷辊进行转动,然后使收卷辊带动钢丝绳和安装块进行上移或者下降,在安装块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槽和限位块均为T形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对安装块进行限位,避免了安装块负载不平衡时,发生倾斜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刘炯,高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精格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