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8910发布日期:2024-01-23 10:4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墙绘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1、墙绘是指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墙壁面上绘制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墙绘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墙绘工作者会在增高装置的辅助下进行高墙的绘画工作。

2、目前现有技术中增高装置主要包括直立架、交叉连杆和搭板等结构,通过交叉连杆实现两侧直立架的联动安装,直立架安装后,搭板两侧的挂钩与两侧直立架的顶部相互搭接,实现对增高装置的组装。

3、但现有技术中,组装式增高装置的组装过程较为麻烦,且增高装置组装后的相对高度不能进行线性改变,这使得站立于搭板上的墙绘工作者的操作区域也不能进行线性改变,且增高架搭接搭板的相对高度较高,不易攀爬,增加墙绘难度。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升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增高装置组装后的相对高度不能进行线性改变,这使得站立于搭板上的墙绘工作者的操作区域也不能进行线性改变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升降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升降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面中心处固定有第一卡合圆环,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面靠近第一卡合圆环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内壁安装有输出电机,所述输出电机的输出轴外壁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移动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面中心处固定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内壁之间螺纹安装有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的一端固定有丝杆圆板,所述丝杆圆板的外壁与第一卡合圆环的圆槽内壁相互卡合。

3、优选的,所述升降丝杆的外壁靠近丝杆圆板的顶面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4、优选的,所述升降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吊装板,所述吊装板的底面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有连杆支架,两个所述连杆支架的通孔内壁之间均通过轴杆安装有稳定连杆,所述稳定连杆的一端固定有连杆轴杆。

5、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顶面螺纹套筒的两侧均固定有联动凸台,两个所述联动凸台的顶面均开设有连杆轨道,两个所述连杆轨道的内壁分别与两个连杆轴杆的外壁相互卡合。

6、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面靠近拐角处固定有第二卡合圆环,所述升降板的底面靠近拐角处均固定有第三卡合圆环,所述移动底座和升降板之间设置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伸缩套管分别位于移动底座和升降板的拐角之间。

7、优选的,所述伸缩套管的两端分别贯通至移动底座的底面下方和升降板的顶面上方,伸缩升降套管的两端均固定有套管圆板,其中一个所述套管圆板的外壁与第二卡合圆环的内壁相互卡合,另一个所述套管圆板的外壁与第三卡合圆环的内壁相互卡合。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升降板通过螺纹套筒对升降丝杆进行安装,使得通过旋转升降丝杆的方式实现升降板在升降丝杆外部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升降丝杆通过丝杆圆板与移动底座上固定的第一卡合圆环内壁相互卡合,使得升降丝杆和移动底座之间被相对固定,进而使得装置能通过对升降丝杆的旋转控制达到对移动底座和升降板之间相对间距的线性改变,装置能通过对升降丝杆的旋转控制达到对移动底座和升降板之间相对间距的线性改变,使得墙绘工作者站立于升降板上后能通过对升降丝杆的旋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对自身站立高度线性升降的目的,升降板线性升降的过程省略了攀爬的过程,且升降板线性升降的特征使得墙绘工作者工作区域也能随之改变,降低了墙绘难度,增加装置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升降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所述移动底座(1)的顶面中心处固定有第一卡合圆环(11),所述移动底座(1)的顶面靠近第一卡合圆环(11)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支架(12),所述电机支架(12)的内壁安装有输出电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机(2)的输出轴外壁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21),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3),所述升降板(3)的顶面中心处固定有螺纹套筒(31),所述螺纹套筒(31)的内壁之间螺纹安装有升降丝杆(4),所述升降丝杆(4)的一端固定有丝杆圆板(41),所述丝杆圆板(41)的外壁与第一卡合圆环(11)的圆槽内壁相互卡合;所述升降丝杆(4)的外壁靠近丝杆圆板(41)的顶面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42),所述第二锥形齿轮(42)和第一锥形齿轮(21)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升降丝杆(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吊装板(5),所述吊装板(5)的底面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有连杆支架(51),两个所述连杆支架(51)的通孔内壁之间均通过轴杆安装有稳定连杆(6),所述稳定连杆(6)的一端固定有连杆轴杆(61);所述升降板(3)的顶面螺纹套筒(31)的两侧均固定有联动凸台(62),两个所述联动凸台(62)的顶面均开设有连杆轨道(63),两个所述连杆轨道(63)的内壁分别与两个连杆轴杆(61)的外壁相互卡合;所述移动底座(1)的底面靠近拐角处固定有第二卡合圆环(13),所述升降板(3)的底面靠近拐角处均固定有第三卡合圆环(32),所述移动底座(1)和升降板(3)之间设置有伸缩套管(7),所述伸缩套管(7)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伸缩套管(7)分别位于移动底座和升降板(3)的拐角之间;所述伸缩套管(7)的两端分别贯通至移动底座(1)的底面下方和升降板(3)的顶面上方,伸缩升降套管的两端均固定有套管圆板(71),其中一个所述套管圆板(71)的外壁与第二卡合圆环(13)的内壁相互卡合,另一个所述套管圆板(71)的外壁与第三卡合圆环(32)的内壁相互卡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墙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升降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面中心处固定有第一卡合圆环,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面靠近第一卡合圆环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内壁安装有输出电机,所述输出电机的输出轴外壁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装置能通过对升降丝杆的旋转控制达到对移动底座和升降板之间相对间距的线性改变,使得墙绘工作者站立于升降板上后能通过对升降丝杆的旋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对自身站立高度线性升降的目的,升降板线性升降的过程省略了攀爬的过程,且升降板线性升降的特征使得墙绘工作者工作区域也能随之改变,降低了墙绘难度,增加装置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铭鸿,廖子建,周钰,徐永强,罗永洁,刘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汇聚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