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料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39158发布日期:2024-01-26 22:5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投料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投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投料框。


背景技术:

1、铜箔电镀一般需要对待电镀的铜料进行腐蚀液溶铜。在溶铜之前需要使用绳索将铜料进行捆扎,由于溶铜需要将铜料投入具有酸性腐蚀液的溶解池中,溶解环境较为危险,需要通过吊装设备将捆扎好的铜料吊装至溶解池的上方,之后需要操作人员使用剪切设备将铜料与吊装设备之间的连接绳索剪断,铜料投入溶解池内。

2、然而,上述相关技术中捆扎铜料的绳索容易松动,导致捆扎的铜料分散掉落,降低了铜料吊运过程的安全性,且降低了铜料的吊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投料框,用于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捆扎铜料的绳索容易松动,导致捆扎的铜料分散掉落,降低了铜料吊运过程的安全性,且降低了铜料的吊运效率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投料框,其包括框体、翻板机构、驱动机构以及第一限位结构;

4、所述框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框体的底部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内部和外部的开口;

5、所述翻板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底部,所述翻板机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开口;

6、所述驱动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框体,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连;

7、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为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翻板机构,以控制所述翻板机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开口。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杆和第一传动杆;

10、所述框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

11、所述第一传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框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传动杆朝向所述框体底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传动杆朝向所述框体顶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杆;

12、所述控制杆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第一传动杆的轴向旋转并控制所述第一传动杆旋转。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框体包括框架和多个侧板;

14、所述侧板用于围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框架围设于所述侧板的外周侧,所述框架的底部具有所述开口;

15、所述第一传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翻板机构与所述框架的底部转动连接。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框架具有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横杆朝向所述开口;

17、所述第一传动杆穿过所述第一横杆并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传动杆背向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横杆连接所述控制杆;

18、所述翻板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时,所述控制杆与所述第一传动杆相连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横杆,并限制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背向所述第一横杆移动。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投料框还包括夹持机构;

20、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外周,且所述夹持机构抵接所述第一横杆背向所述开口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一传动杆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结构、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

22、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外周开设有卡槽,所述夹持结构的部分围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夹持结构抵接所述第一横杆背向所述开口的表面;

23、所述第一限位销穿设于所述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一传动杆内;

24、所述第二限位销穿设于所述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一横杆。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

26、所述框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所述第一翻板与所述第三侧部朝向所述开口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翻板与所述第四侧部朝向所述开口的一端转动连接;

27、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翻板和所述第二翻板相互靠近的一端;

28、所述第一翻板和所述第二翻板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抵接所述第一翻板和所述第二翻板背向所述开口的表面。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翻板机构还包括第一回弹件和第二回弹件,所述第一翻板通过所述第一回弹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侧部,所述第二翻板通过所述第二回弹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侧部;

30、所述第一回弹件驱动所述第一翻板朝所述开口转动,所述第二回弹件驱动所述第二翻板朝所述开口转动;

31、所述第一翻板和所述第二翻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杆和联动组件;所述投料框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

33、所述第二传动杆设置于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传动杆朝向所述框体底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为在所述第二传动杆的驱动下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翻板机构;

34、所述控制杆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杆相连,所述控制杆控制所述第一传动杆旋转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传动杆旋转,以使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控制所述翻板机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开口。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36、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控制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

3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投料框,该投料框通过包括框体、翻板机构、驱动机构以及第一限位结构,框体内具有用于容纳铜料的容置空间,框体的底部具有连通容置空间内部和外部的开口,翻板机构转动连接于框体的底部,翻板机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开口,驱动机构转动连接于框体,驱动机构与第一限位结构相连,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为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拆卸连接于旋转与翻板机构,以控制翻板机构打开或者关闭开口,从而能够控制铜料由框体底部的开口处下落,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捆扎铜料的方式,提高了铜料的吊运过程的安全性,且提高了铜料的运输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投料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翻板机构、驱动机构以及第一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杆和第一传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料框,其特征在于,框体包括框架和多个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横杆朝向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框还包括夹持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结构、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投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机构还包括第一回弹件和第二回弹件,所述第一翻板通过所述第一回弹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侧部,所述第二翻板通过所述第二回弹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投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杆和联动组件;所述投料框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投料框,该投料框,包括框体、翻板机构、驱动机构以及第一限位结构,框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框体的底部具有连通容置空间内部和外部的开口,翻板机构转动连接于框体的底部,翻板机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开口,驱动机构转动连接于框体,驱动机构与第一限位结构相连,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为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拆卸连接于翻板机构,以控制翻板机构打开或者关闭开口。本申请实施例的投料框能够铜料的吊运过程的安全性,且提高了铜料的运输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钱明华,闫瑞刚,沙嘉伟,王占举,周建华,金星,张群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