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25656发布日期:2024-02-20 20:0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梯配件,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


背景技术:

1、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它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制动器作为电梯的安全部件,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基本装置,电梯采用的是机-电摩擦型常闭式制动器,电梯不工作时,制动器制动;电梯运行时,制动器松闸。电梯制动时,依靠机械力的作用,使摩擦片与制动轮摩擦而产生制动力矩;电梯运行时,依靠电磁力使制动器松闸,这就要求制动器必须具有足够的电磁吸力才能保证电梯的正常工作。

2、电梯曳引机中的制动器主要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其中,鼓式制动器上一般配备有一套远程松闸装置,对于无机房电梯,所述的一套远程松闸装置通常设置在电梯井道外,特别容易被误操作或者被路人意外扳动而同时推动两侧的衔铁实现制动器的松闸使电梯解除制动,电梯轿厢发生移动,这对于正在井道内维修的工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3、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鼓式制动器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实现独立的两组远程松闸系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误操作一套远程松闸装置而同时解除两根制动臂时带来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包括电磁铁组件,所述的电磁铁组件包括壳体及两组对称设置在壳体的内腔中的制动部件,所述的制动部件包括衔铁、电磁线圈、封盖、推杆,所述的电磁线圈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的封盖安装于壳体的端部,所述电磁线圈的内部设置有衔铁,所述封盖的中部向电磁线圈的内部凸出且与衔铁相对应,所述的衔铁与推杆相连接,所述推杆穿过封盖后延伸到电磁铁组件的外部,特点是:两组制动部件之间设有屏蔽隔板,所述电磁铁组件还包括两套分别对应两组制动部件的结构相同的远程松闸部件,通过操作远程松闸部件使对应的衔铁向封盖方向移动。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动部件还包括位于屏蔽隔板与电磁线圈之间的隔套。

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套远程松闸部件包括松闸悬臂、松闸轴,所述的壳体和隔套上设置有连通的松闸轴孔,所述松闸轴的一端穿过松闸轴孔后探入屏蔽隔板和衔铁之间,该端部为松闸端,所述松闸轴的另一端与松闸悬臂固定连接,扳动松闸悬臂可以使松闸轴转动。

5、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两套远程松闸部件的松闸悬臂和松闸轴设置在壳体的径向两侧。

6、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两套远程松闸部件的松闸悬臂和松闸轴设置在壳体的径向同侧。

7、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松闸轴伸入壳体内的松闸端加工为扁平状,不对制动器松闸时,扁平状的松闸端是竖直安装的,当扳动松闸悬臂使松闸轴转动时,扁平状的松闸端的一侧触碰到衔铁,推动衔铁往外移动,松闸端的另一侧不与屏蔽隔板相触碰。

8、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套远程松闸部件包括刹车线、刹车线套、松闸扳手、松闸扳手轮、松闸扳手轮座,所述的松闸扳手与松闸扳手轮固定连接,所述的松闸扳手轮转动设置于松闸扳手轮座上,所述的松闸扳手轮座固定于井道外的墙体上,所述刹车线的一端连接于松闸悬臂上,另一端穿入对应刹车线套的一端后,沿着刹车线套的内孔延伸直至从刹车线套的另一端穿出,穿出刹车线套另一端的刹车线缠绕在松闸扳手轮上

9、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根刹车线套的一端固定在刹车线套管固定板上,另一端穿过墙体延伸到电梯井外的刹车线套管固定头上,所述的刹车线套管固定头固定在松闸扳手轮座上,所述的刹车线套管固定板固定在安装电磁铁组件的制动器固定座上。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两套远程松闸部件的两根松闸悬臂呈八字形布置,在远程松闸操作时相向旋转。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两套远程松闸部件的两根松闸悬臂呈倒八字形布置,在远程松闸操作时相互背向旋转。

1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第一、鼓式制动器中设置两套远程松闸装置,松闸时分别推动两块衔铁,实现独立的两组远程松闸系统,只有在同时操作两根松闸扳手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松闸解除制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误操作一套远程松闸装置而同时解除两根制动臂对制动轮的抱闸而带来的问题,非常安全可靠;第二、在检测单个制动部件的制动力矩时,可以在井道外面操作一个远程松闸装置,而检测另一个远程松闸装置对应的制动部件,操作简便,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井道进行检测,更加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包括电磁铁组件(1),所述的电磁铁组件(1)包括壳体(11)及两组对称设置在壳体(11)的内腔中的制动部件(12),所述的制动部件(12)包括衔铁(121)、电磁线圈(122)、封盖(123)、推杆(124),所述的电磁线圈(122)设置于壳体(11)的内腔中,所述的封盖(123)安装于壳体(11)的端部,所述电磁线圈(122)的内部设置有衔铁(121),所述封盖(123)的中部向电磁线圈(122)的内部凸出且与衔铁(121)相对应,所述的衔铁(121)与推杆(124)相连接,所述推杆(124)穿过封盖(123)后延伸到电磁铁组件(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两组制动部件(12)之间设有屏蔽隔板(13),所述电磁铁组件(1)还包括两套分别对应两组制动部件(12)的结构相同的远程松闸部件(14),通过操作远程松闸部件(14)使对应的衔铁(121)向封盖(123)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部件(12)还包括位于屏蔽隔板(13)与电磁线圈(122)之间的隔套(1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每套远程松闸部件(14)包括松闸悬臂(141)、松闸轴(142),所述的壳体(11)和隔套(125)上设置有连通的松闸轴孔(1420),所述松闸轴(142)的一端穿过松闸轴孔(1420)后探入屏蔽隔板(13)和衔铁(121)之间,该端部为松闸端(1421),所述松闸轴(142)的另一端与松闸悬臂(141)固定连接,扳动松闸悬臂(141)可以使松闸轴(14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套远程松闸部件(14)的松闸悬臂(141)和松闸轴(142)设置在壳体(11)的径向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套远程松闸部件(14)的松闸悬臂(141)和松闸轴(142)设置在壳体(11)的径向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闸轴(142)伸入壳体(11)内的松闸端(1421)加工为扁平状,不对制动器松闸时,扁平状的松闸端(1421)是竖直安装的,当扳动松闸悬臂(141)使松闸轴(142)转动时,扁平状的松闸端(1421)的一侧触碰到衔铁(121),推动衔铁(121)往外移动,松闸端(1421)的另一侧不与屏蔽隔板(13)相触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每套远程松闸部件(14)包括刹车线(143)、刹车线套(144)、松闸扳手(145)、松闸扳手轮(146)、松闸扳手轮座(147),所述的松闸扳手(145)与松闸扳手轮(146)固定连接,所述的松闸扳手轮(146)转动设置于松闸扳手轮座(147)上,所述的松闸扳手轮座(147)固定于井道外的墙体上,所述刹车线(143)的一端连接于松闸悬臂(141)上,另一端穿入对应刹车线套(144)的一端后,沿着刹车线套(144)的内孔延伸直至从刹车线套(144)的另一端穿出,穿出刹车线套(144)另一端的刹车线(143)缠绕在松闸扳手轮(14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刹车线套(144)的一端固定在刹车线套管固定板(1441)上,另一端穿过墙体延伸到电梯井外的刹车线套管固定头(1442)上,所述的刹车线套管固定头(1442)固定在松闸扳手轮座(147)上,所述的刹车线套管固定板(1441)固定在安装电磁铁组件(1)的制动器固定座(5)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套远程松闸部件(14)的两根松闸悬臂(141)呈八字形布置,在远程松闸操作时相向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套远程松闸部件(14)的两根松闸悬臂(141)呈倒八字形布置,在远程松闸操作时相互背向旋转。


技术总结
一种电梯无机房用双操控制动器,属于电梯配件技术领域。包括电磁铁组件,电磁铁组件包括壳体及两组对称设置在壳体内的制动部件,制动部件包括衔铁、电磁线圈、封盖、推杆,电磁线圈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封盖安装于壳体的端部,电磁线圈的内部设置有衔铁,封盖的中部向电磁线圈的内部凸出且与衔铁相对应,衔铁与推杆相连接,推杆穿过封盖后延伸到电磁铁组件的外部,特点是:两组制动部件之间设有屏蔽隔板,电磁铁组件还包括两套分别对应两组制动部件的结构相同的远程松闸部件,通过操作远程松闸部件使对应的衔铁向封盖方向移动。优点:实现独立的两组远程松闸系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误操作一套远程松闸装置而同时解除两根制动臂时带来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惠良,陈丽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市佳能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