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7653发布日期:2024-03-22 10:2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行车、起重机主副钩头上升限位,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行车钩头限位顶杆均为钢筋弯曲后焊接至钩头。

2、现有的限位顶杆不可拆卸、更换困难,更换过程时间长,使用电焊机割除时易导致火花迸溅进钩头内引燃钢丝绳润滑油的危险;

3、钩头限位顶杆易在使用过程中变形,因是钢筋材质,变形后会磨损钢丝绳,造成钢丝绳断丝或磨损超标,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4、限位顶杆在安装前需进行多次钩头上限高度确认,必须由电工调节行车限位盒,浪费作业时间,增加人力成本。

5、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包括依次焊接的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用以形成正方形的顶托,且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上均嵌套有套筒;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的交汇处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顶杆和第三顶杆的交汇处焊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均安装有底座。

3、具体的是,所述底座设有通孔,通孔处焊接有螺母,螺母上安装有能够拆卸的螺栓,从而将底座安装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

4、具体的是,所述底座的通孔数量为2个,2个通孔之间的距离为70mm。

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1)通过在顶托加装四个套筒,在钢丝绳碰撞时由以前的相互摩擦状态变为滑滚状态,有效减少对钢丝绳90%以上的摩擦,增加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7、2)通过顶托与底座的分离式设计,在更换时只需把底座的紧固螺栓松开即可更换本体,减少电焊机切割过程中带来的危险因素,同时更换效率提升60%以上;

8、3)当顶托发生变形后,可直接将顶托摘下进行恢复,无需整体切割,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9、4)当限位高速变更时,可将底座的四条螺栓松开,上下调节顶托,无需再次对顶托进行切割后安装,方便快捷,调节效率提升80%以上。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焊接的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用以形成正方形的顶托,且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上均嵌套有套筒;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的交汇处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顶杆和第三顶杆的交汇处焊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均安装有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通孔,通孔处焊接有螺母,螺母上安装有能够拆卸的螺栓,从而将底座安装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通孔数量为2个,2个通孔之间的距离为7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行车钩头的限位顶杆装置,包括依次焊接的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用以形成正方形的顶托,且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上均嵌套有套筒;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的交汇处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顶杆和第三顶杆的交汇处焊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均安装有底座;1)通过在顶托加装四个套筒,在钢丝绳碰撞时由以前的相互摩擦状态变为滑滚状态,有效减少对钢丝绳90%以上的摩擦,增加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通过顶托与底座的分离式设计,在更换时只需把底座的紧固螺栓松开即可更换本体,减少电焊机切割过程中带来的危险因素,同时更换效率提升60%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华,叶晓东,耿明军,唐洪军,刘强,满孝秦,边云波,刘良,冯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