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纱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8879发布日期:2024-04-08 11:36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纱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具体涉及一种纺织纱筒。


背景技术:

1、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

2、经检索,公告号:cn212245737u公开了一种纺织纱筒,包括纱筒主体,所述纱筒右端为挡线盘,另一端设有留底口,所述留底口外层有一层保护膜膜,所述留底口设置有突出的挡片,防止留底的线不小心掉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留底口的设置,能够在更换纱筒时操作方;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陷:其仅能起到缠绕纱线的作用,当缠绕的纱线较少时,纱筒空余空间较多,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同时只能对一种纱线进行缠绕,功能性不足,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一圈一圈的从纱筒上将纱线取下,浪费了大量劳动力,因此对于现有纺织纱筒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纺织纱筒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纺织纱筒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纱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纺织纱筒,包括下挡板,所述下挡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四组第一连接柱,所述下挡板的顶部且位于四组第一连接柱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柱,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通过四组第二连接柱连接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的底部且位于限位柱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与四组第二连接柱的外侧套设有连接机构;

4、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于四组第一连接柱与四组第二连接柱的外侧,所述连接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环,两组所述定位环的内部均设有四组定位件,所述下挡板的顶部且位于定位环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与四组第二连接柱均呈弧形结构设计,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分别在下挡板的顶部沿圆周方向呈等间距分布,四组所述第二连接柱分别在上挡板的顶部沿圆周方向呈等间距分布。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与四组第二连接柱呈相互卡接式结构设计,每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柱之间的内部结构大小与第二连接柱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环的内部结构大小与限位柱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柱呈空心状结构设计,所述限位柱呈圆柱形结构设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环与四组第二连接柱的连接方式分别为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的内部结构大小与定位环和定位件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四组所述定位件与定位环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四组所述定位件的内侧且位于靠近定位环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下挡板、限位柱以及上挡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下挡板、限位柱以及上挡板的内部且位于安装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四组限位孔。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下挡板、上挡板、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限位柱以及限位环的设计,可通过第一连接柱在第二连接柱的内部移动改变纱筒的大小,方便根据绕线量调整纱筒大小,避免纱筒空余占用较多空间,方便存储及收纳,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纺织机架,适应性好,同时下挡板、限位柱以及上挡板内部开设的安装孔和限位孔便于对纺织纱筒进行安装,在使用时直接抽拉纱线,即可使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分别与上挡板和下挡板进行转动,便于使用者抽出纱线。

1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机构的设计,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移动后,通过若干个定位件和两组定位环分别对四组第一连接柱和四组第二连接柱进行限位固定,同时连接环可以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区分开来,便于放置两种不同的纱线,提高了使用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纺织纱筒,包括下挡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板(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四组第一连接柱(2),所述下挡板(1)的顶部且位于四组第一连接柱(2)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柱(3),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2)通过四组第二连接柱(4)连接有上挡板(5),所述上挡板(5)的底部且位于限位柱(3)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6),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2)与四组第二连接柱(4)的外侧套设有连接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纱筒,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2)与四组第二连接柱(4)均呈弧形结构设计,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2)分别在下挡板(1)的顶部沿圆周方向呈等间距分布,四组所述第二连接柱(4)分别在上挡板(5)的顶部沿圆周方向呈等间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纱筒,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2)与四组第二连接柱(4)呈相互卡接式结构设计,每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柱(2)之间的内部结构大小与第二连接柱(4)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6)的内部结构大小与限位柱(3)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柱(3)呈空心状结构设计,所述限位柱(3)呈圆柱形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701)与四组第二连接柱(4)的连接方式分别为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704)的内部结构大小与定位环(702)和定位件(703)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四组所述定位件(703)与定位环(70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四组所述定位件(703)的内侧且位于靠近定位环(70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板(1)、限位柱(3)以及上挡板(5)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孔(101),所述下挡板(1)、限位柱(3)以及上挡板(5)的内部且位于安装孔(10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四组限位孔(10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纱筒,包括下挡板,所述下挡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四组第一连接柱,所述下挡板的顶部且位于四组第一连接柱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柱,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通过四组第二连接柱连接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的底部且位于限位柱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与四组第二连接柱的外侧套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于四组第一连接柱与四组第二连接柱的外侧,所述连接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环,两组所述定位环的内部均设有四组定位件,所述下挡板的顶部且位于定位环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本技术通过设计提高了纺织纱筒整体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如明,孙正阳,范安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汉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2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