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总地涉及叉车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叉车的货叉以及叉车。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叉车的货叉由于重量重,难以人力移动,一般采用液压驱动,使得货叉需要与叉车滑动安装,以使货叉具有足够的支撑力。现有的货叉采用滚轮与货叉架滑动安装,由于制造或安装误差,承载负荷的滚轮往往也只是两个,这样就增大了滚轮轴的负荷,使得叉车难以承载更大的货物,限制了叉车的承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叉车的货叉,包括:
3、叉体;
4、至少三个承载轮,所述承载轮沿所述叉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以及
5、至少一个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绕转动块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叉体,两个所述承载轮分别绕各自的承载轮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设置于同一个所述转动块,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与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平行并间隔开,所述至少三个承载轮的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沿所述叉体的高度方向对齐。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叉车的货叉,至少两个承载轮通过转动块安装至叉体上,使得转动块上的两个承载轮与叉体之间具有两个转动轴线,从而可使得至少三个承载轮均可以接触至叉车,使得至少三个承载轮能够承载叉体,从而提升了货叉的承载性能,使得叉车得以承载更重的货物。
7、可选地,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之间。
8、可选地,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高于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
9、可选地,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至对应的两个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的间距一致。
10、可选地,包括两个所述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开,且两个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沿所述高度方向对齐。
11、可选地,沿所述宽度方向,两个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转动块上的两个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之间的间距。
12、可选地,包括一个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转动块外侧的所述承载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叉体,位于所述转动块外侧的所述承载轮与所述转动块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开。
13、可选地,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至位于所述转动块外的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的间距大于所述转动块上的两个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之间的间距。
14、可选地,所述叉体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穿设至所述转动块,所述安装轴设置有挡板,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挡板和所述叉体之间,且所述安装轴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挡板固定。
1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叉车,包括根据上述的叉车的货叉。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叉车,货叉所具有的至少三个承载轮可以承载叉体以及叉体上的货物,提升了货叉的承载性能,使得叉车得以承载更重的货物。
1.一种叉车的货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的货叉,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的货叉,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高于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的货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至对应的两个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的间距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的货叉,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开,且两个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沿所述高度方向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的货叉,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宽度方向,两个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转动块上的两个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的货叉,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转动块外侧的所述承载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叉体,位于所述转动块外侧的所述承载轮与所述转动块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叉车的货叉,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转动块旋转轴线至位于所述转动块外的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的间距大于所述转动块上的两个所述承载轮旋转轴线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的货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叉体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穿设至所述转动块,所述安装轴设置有挡板,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挡板和所述叉体之间,且所述安装轴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挡板固定。
10.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叉车的货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