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络筒机,具体涉及一种络筒机找头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自动络筒机普遍采用纱库型换管单元,纱库是其中主要部件之一,每个纱库一般有6个或9个纱管孔位,一般以其中纱管已放出的那个孔位为第一孔位,邻近的预备放出纱管的孔位为第二孔位,当络筒机上的纱管将纱退绕完毕后,相关机构带动纱库旋过1个纱管孔位,原第二孔位转至第一孔位处放出纱管,原第一孔位空出,络筒工将及时往空出的孔位内添加纱管,具体步骤是先手持纱管找出其线头,拉出一定长度纱线后并置入纱库吸嘴,最后将纱管放入孔位。这种人工找头并置入纱库吸嘴的方式操作效率相对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络筒机找头结构,能快速找到线头。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络筒机找头结构,包括底盘,底盘的下侧中部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转轴穿过底盘,底盘上侧设置有纱库,伺服电机转轴端部与纱库底部中心连接,纱库上设置有纱管孔位,纱管孔位沿环形阵列分布在纱库上,纱管孔位上下贯穿纱库,纱管孔位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部朝上设置有立柱,其中一个纱管孔位正下方的底盘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下侧设置有进风管,进风管与高压气管连通,高压气管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磁控制阀、伺服电机电连接。
3、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为,在纱管孔位内放置有纱管,纱管卡在支撑杆上的立柱上,当需要接线时,控制器控制电磁控制阀打开,高压气体进入进风管并通过出风口进入出风口正上方的纱管孔位内,将线头吹出纱管孔位,然后进行接线,当纱管上的纱线用完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转动一定角度使下一个纱管孔位对准出风口。
4、进一步的,出风口的上侧边缘处竖直向上设置有挡边,挡边的上端与纱库底部存在间隙,通过挡边减少出风口与纱管孔位之间的漏风量。
5、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络筒机找头结构,其有益效果为,能快速的将纱管孔位内纱管上的线头吹出,然后进行接线。
1.一种络筒机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底盘(1)的下侧中部设置有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的转轴(4)穿过底盘(1),底盘(1)上侧设置有纱库(5),伺服电机(2)转轴(4)端部与纱库(5)底部中心连接,纱库(5)上设置有纱管孔位(11),纱管孔位(11)沿环形阵列分布在纱库(5)上,纱管孔位(11)上下贯穿纱库(5),纱管孔位(1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中部朝上设置有立柱(10),其中一个纱管孔位(11)正下方的底盘(1)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下侧设置有进风管(7),进风管(7)与高压气管(3)连通,高压气管(3)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8),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磁控制阀(8)、伺服电机(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络筒机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出风口的上侧边缘处竖直向上设置有挡边(6),挡边(6)的上端与纱库(5)底部存在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