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77721发布日期:2024-12-20 12:0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械,具体为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起重机械是用于垂直升降或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起重机械在建筑、制造和采矿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地上,起重机通常用于将重型材料、设备和建筑材料从地面移动到高处。在制造业中,起重机通常用于需要移动重物的生产线,将重型机械和设备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以及将原材料和成品垂直运输到仓库或装卸区。在采矿业中,起重机常用于将采掘出的矿石装入卡车或运输设备中,或在矿山中用于将设备和材料吊上或吊下井口。

2、龙门起重机作为起重机械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室外的货场、料场以及散货的装卸作业中,现有的龙门起重机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首先,其结构较为固定,无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进行调节,导致适应性较差,其次,由于传统龙门起重机的自身重量较大,不仅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场合的应用,也增加了其拆卸和运输的难度,进一步降低了其实用性,为此,提出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2、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工字钢梁、滑动框、升降筒、支撑筒、支撑腿、连接筒、万向轮、螺杆、螺纹筒和支撑脚,所述工字钢梁的外侧壁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框,两个所述滑动框的下表面中心处均焊接有升降筒,所述升降筒的外侧壁下部滑动连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前表面和后表面顶部均焊接有支撑腿,两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焊接有连接筒,两个所述连接筒的下表面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两个所述连接筒的上表面相远离的一侧均贯穿有螺杆,所述连接筒的上表面靠近螺杆的外侧焊接有螺纹筒,所述螺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于螺纹筒的内侧壁,所述螺杆的外侧壁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撑脚。

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筒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部均贯穿有插杆,所述支撑筒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部靠近插杆的外侧均焊接有限位筒,两个所述插杆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于两个限位筒的内侧壁相远离的一侧中心处,所述插杆的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限位筒的内侧壁,两个所述插杆的外侧壁相远离的一侧均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贴合连接于限位环的远离支撑筒的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贴合连接于限位筒的内侧壁远离支撑筒的一侧。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升降筒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下部均对应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插杆的外侧壁远离弹簧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插孔的内侧壁。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动框的前表面中心处贯穿有螺栓,所述工字钢梁的前表面两侧中部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螺栓的外侧壁中部滑动连接于限位孔的内侧壁。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插杆的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拉钮,所述螺杆的顶部焊接有转把。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筒前表面和后表面下部均焊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焊接于两个支撑腿的相靠近的一侧中部。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工字钢梁的外侧壁中部通过多个滚轮转动连接有起重小车。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锥形防滑齿。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主体组件的结构和材料选择,实现了起重机的轻量化,降低了起重机的自重,提高了其拆卸和运输的便捷性。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框在工字钢梁上的滑动以及升降筒在支撑筒内的滑动,可以实现起重机长度和高度的调节,提高了起重机的适应性。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脚和螺杆的配合,可以实现起重机的稳定支撑,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或倾倒,且通过连接筒下的万向轮,使起重机可以在地面上灵活移动,方便在不同位置进行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4)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部均贯穿有插杆(21),所述支撑筒(14)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部靠近插杆(21)的外侧均焊接有限位筒(22),两个所述插杆(21)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于两个限位筒(22)的内侧壁相远离的一侧中心处,所述插杆(21)的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3),所述限位环(23)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限位筒(22)的内侧壁,两个所述插杆(21)的外侧壁相远离的一侧均套设有弹簧(24),所述弹簧(24)的一端贴合连接于限位环(23)的远离支撑筒(14)的一侧,所述弹簧(24)的另一端贴合连接于限位筒(22)的内侧壁远离支撑筒(1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筒(1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下部均对应开设有多个插孔(25),所述插杆(21)的外侧壁远离弹簧(24)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插孔(25)的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框(12)的前表面中心处贯穿有螺栓(26),所述工字钢梁(11)的前表面两侧中部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孔(27),所述螺栓(26)的外侧壁中部滑动连接于限位孔(27)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插杆(21)的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拉钮(28),所述螺杆(18)的顶部焊接有转把(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4)前表面和后表面下部均焊接有支撑杆(30),两个所述支撑杆(30)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焊接于两个支撑腿(15)的相靠近的一侧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梁(11)的外侧壁中部通过多个滚轮(31)转动连接有起重小车(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锥形防滑齿(3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量化的起重机械,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工字钢梁、滑动框、升降筒、支撑筒、支撑腿和支撑脚,所述工字钢梁的外侧壁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框,两个所述滑动框的下表面中心处均焊接有升降筒。本技术通过优化主体组件的结构和材料选择,实现了起重机的轻量化,降低了起重机的自重,提高了其拆卸和运输的便捷性;通过滑动框在工字钢梁上的滑动以及升降筒在支撑筒内的滑动,可以实现起重机长度和高度的调节,提高了起重机的适应性;通过支撑脚和螺杆的配合,可以实现起重机的稳定支撑,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或倾倒,且通过连接筒下的万向轮,使起重机可以在地面上灵活移动,方便在不同位置进行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高立武,薛禄宗,林龙,张晓鹏,师彦军,夏玄,魏娟平,问静芳,常春,余红红,覃强,脱建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14
技术公布日:2024/1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