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面料加工,特别是涉及一种面料纠偏上料单元。
背景技术:
1、在面料以及面料制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面料进行上料,在上料设备中需要用到辊轴,面料绕接在辊轴上,通过后段工位的驱动辊,来将面料进行输送。由于面料其柔软的特性,面料在输送过程中需要进行对中,若面料两侧出现偏移,会导致面料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折叠,导致后续工艺出错。该对中装置也叫纠偏装置,现有的设备结构是通过辊轴的左右位移来带动处于上面的面料左右纠偏,但是面料容易在辊轴上出现滑动,导致纠偏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面料纠偏单元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精度的面料纠偏上料单元。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面料纠偏上料单元,包括固定底座。
3、摆动架可左右移动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端,所述摆动架上设有用于面料输送的多个相互平行的辊轴,用于面料的输送;
4、所述固定底座上固定设有沿摆动架位移方向布设的轨道,所述摆动架滑动安装在轨道上,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驱动件,所述摆动架通过驱动件在轨道上往复运动。
5、通过对支撑架的整体位移,实现面料的左右纠偏。
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固定底座上方的电机,所述摆动架底部固定设有底座套接架,所述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通过电机正、反转,所述丝杆与底座套接架转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简单的结构实现面料的左右纠偏。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轨道设有两条,且置于驱动件两侧,所述摆动架底部固定设有滑动安装在轨道上的滑块。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支架的位移效果,提升纠偏精度。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辊轴包括可转动的主辊轴和面料辊组,所述主辊轴和面料辊组分别设置在摆动架的前后端,所述主辊轴直径大于面料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辊轴用于存放绕卷的面料,面料辊组用于支撑通过的面料。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面料辊组包括第一面料辊、第二面料辊和第三面料辊,所述第二面料辊置于第一面料辊和第三面料辊之间,且位置低于第一面料辊和第三面料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料从第一面料辊上方经过,从第二面料辊下方经过,然后从第三面料辊上方经过,实现面料输送。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面料辊上均设有限位环,用于对面料进行左右限位。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面料在输送过程中与面料辊之间打滑造成偏移。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摆动架底部两侧设有用于监控轨道两端终点位置的限位传感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摆动架在纠偏过程中脱离轨道。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9、通过将用于支撑面料辊的支架整体进行纠偏,设有面料限位环防止面料在面料辊纠偏时位移,面料的位置相对于支架是处于固定的,防止面料在纠偏过程中出现偏移,提升了纠偏的精度。
1.面料纠偏上料单元,包括固定底座(7),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料纠偏上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固定底座(7)上方的电机(9),所述摆动架(2)底部固定设有底座套接架(21),所述电机(9)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丝杆(91),所述丝杆(91)通过电机(9)正、反转,所述丝杆(91)与底座套接架(2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料纠偏上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71)设有两条,且置于驱动件两侧,所述摆动架(2)底部固定设有滑动安装在轨道(71)上的滑块(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料纠偏上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包括可转动的主辊轴(1)和面料辊组,所述主辊轴(1)和面料辊组分别设置在摆动架(2)的前后端,所述主辊轴(1)直径大于面料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面料纠偏上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辊组包括第一面料辊(3)、第二面料辊(5)和第三面料辊(6),所述第二面料辊(5)置于第一面料辊(3)和第三面料辊(6)之间,且位置低于第一面料辊(3)和第三面料辊(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面料纠偏上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辊上均设有限位环(4),用于对面料进行左右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