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放装置、新型门架及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76560发布日期:2024-06-27 11:3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取放装置、新型门架及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仓储,具体涉及一种取放装置、新型门架及运输车。


背景技术:

1、目前仓储物流领域所涉及的仓库高度都很高,为了更好地利用仓库空间,新建的部分立体仓库高度通常可达到10米甚至更高,通过将货架进行叠放形成高层货架提升仓库存储能力。为了取得位于高层货架上的货物以及物体,目前广泛采用多级升降搬运机器人,通过提升货叉高度来实现不同高度的货物取放。

2、目前多级升降搬运机器人在实现临时转箱时,面临着浪费额外背篓的问题。现有的升降门架上有间隔垂直于门架方向布置的多个背篓结构,以实现临时转箱操作,具体可参见申请号为cn202223120568.6的专利文献。而实际应用过程中,仅需一个背篓结构即可完成临时转箱操作,并不需要额外的背篓结构,造成背篓结构的浪费。同时多个背篓结构增加了机器人整体的负担,转箱操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目前多级升降搬运机器人转箱操作效率低下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取放装置、新型门架及运输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取放装置,包括:

4、取放机构,设置于门架上且跟随门架或沿门架升降,适于通过伸缩及旋转的方式进行物体的取放;

5、背篓结构,适于承接取放机构获取的物体并对物体进行暂存;

6、所述背篓结构设置在取放机构上且跟随取放机构升降。

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取放机构包括:

8、连接架,设置于门架上;

9、托架,与连接架的一侧壁连接;

10、取放箱体,通过旋转结构设置于托架上方,所述取放箱体的顶部及一侧部具有开口;

11、取放结构,设置于取放箱体上,适于取放物体。

12、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背篓结构与连接架的侧壁连接,所述取放箱体与背篓结构分别位于连接架的两侧,所述连接架的侧壁上开设有适于使得物体通过的过孔。

13、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取放机构具有获取货架上物体的第一状态以及将物体输送至背篓结构或获取背篓结构上物体的第二状态;

14、当所述取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取放箱体上的侧部开口方向与过孔方向垂直;

15、当所述取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取放箱体上的侧部开口方向与过孔方向平行。

16、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背篓结构与连接架的侧壁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1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背篓结构的底壁与连接架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板。

18、新型门架,包括:

19、门架,由下至上依次划分为一级门架和二级门架;

20、所述的取放装置;所述取放装置连接于二级门架上,所述二级门架通过升降机构相对一级门架进行升降;或所述取放装置位于一级门架或二级门架任意位置,所述取放装置通过升降组件沿一级门架和二级门架进行升降。

2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一级门架包括两根第一框体,两根所述第一框体竖向间隔设置且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框体的底端为固定端,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设置为顶端开口的滑动腔体;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第一框体的滑动腔体内部;

22、所述二级门架包括两根第二框体,两根所述第二框体竖向间隔设置且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框体的底端插入第一框体的滑动腔体内部并与升降机构连接。

23、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取放装置的连接架设置于第二框体上;所述第一通道的宽度及第二通道的宽度分别至少大于背篓结构的宽度,以使背篓结构在升降时能够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穿出。

24、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两根所述第一框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稳固结构,所述稳固结构上开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背篓结构过孔,所述背篓结构过孔与背篓结构设置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背篓结构过孔与第一通道所形成的空间尺寸至少大于背篓结构的尺寸,以使背篓结构能够从背篓结构过孔穿过。

25、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稳固结构设置为直角型或u型。

26、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稳固结构靠近第一框体的顶端布置。

27、运输车,包括:

28、移动小车;

29、所述的新型门架,设置于移动小车的顶端面上。

3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取放装置,取放机构和背篓结构一体化设置,随着门架一起运动,无论是低位货架或高位货架,转箱时无需额外的时间,仅需及时转移物体到一体化的背篓结构即可,进而提高了转箱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一个背篓结构即可实现转箱操作,无需设置多个背篓结构,减少了背篓结构的布置数量,简化了运输车的整体结构,降低了运输车整体负担。

3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取放装置,取放箱体与背篓结构分别位于连接架的两侧,因此取放箱体在对货架上的物体进行取货时,设置的背篓结构不会对取放箱体的运动产生影响。在取放箱体从货架上取货再进行旋转后,可使物体穿过过孔,将物体移动至背篓结构上进行货物的暂存。

3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取放装置,背篓结构的底壁与连接架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板,设置的加强板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提高背篓结构与连接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背篓结构的连接更为稳固,增加了背篓结构承载物体重量的能力。

3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门架,针对不同的存取货需求,取放装置可跟随二级门架相对一级门架进行升降。取放装置中的背篓结构与取放机构进行同步升降,进而取放机构在获取到货架上的物体后可十分迅速地旋转至背篓结构的位置,将物体迅速地转运至背篓结构上,同理在将背篓结构上的物体转运到货架上时可在取放机构获取到背篓结构上的物体后可十分迅速地旋转至货架的位置,将物体迅速地转运至货架上,大大地提高了转箱操作的效率。

35、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门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还改良了一级门架稳固结构,以适配背篓结构穿过二级门架进入一级门架,将原稳固结构替换成位于第一框体侧边的稳固结构,稳固结构上的背篓结构过孔与第一通道所形成的空间尺寸至少大于背篓结构的尺寸,以使背篓结构能够从背篓结构过孔穿过,进而设置的稳固结构不会影响背篓结构的正常升降运动。



技术特征:

1.取放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机构(1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篓结构(12)与连接架(114)的侧壁连接,所述取放箱体(112)与背篓结构(12)分别位于连接架(114)的两侧,所述连接架(114)的侧壁上开设有适于使得物体通过的过孔(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机构(11)具有获取货架(5)上物体的第一状态以及将物体输送至背篓结构(12)或获取背篓结构(12)上物体的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篓结构(12)与连接架(114)的侧壁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篓结构(12)的底壁与连接架(114)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板(121)。

7.新型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门架(31)包括两根第一框体(311),两根所述第一框体(311)竖向间隔设置且之间形成第一通道(312),所述第一框体(311)的底端为固定端,所述第一框体(311)的内部设置为顶端开口的滑动腔体;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第一框体(311)的滑动腔体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装置的连接架(114)设置于第二框体(321)上;所述第一通道(312)的宽度及第二通道(323)的宽度分别至少大于背篓结构(12)的宽度,以使背篓结构(12)在升降时能够从第一通道(312)及第二通道(323)穿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门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一框体(31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稳固结构(2),所述稳固结构(2)上开设有与第一通道(312)连通的背篓结构过孔(21),所述背篓结构过孔(21)与背篓结构(12)设置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背篓结构过孔(21)与第一通道(312)所形成的空间尺寸至少大于背篓结构(12)的尺寸,以使背篓结构(12)能够从背篓结构过孔(21)穿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结构(2)设置为直角型或u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新型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结构(2)靠近第一框体(311)的顶端布置。

13.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放装置、新型门架及运输车,所述取放装置包括:取放机构,设置于门架上且跟随门架或沿门架升降,适于通过伸缩及旋转的方式进行物体的取放;背篓结构,适于承接取放机构获取的物体并对物体进行暂存;所述背篓结构设置在取放机构上且跟随取放机构升降。本技术取放机构和背篓结构一体化设置,随着门架一起运动,无论是低位货架或高位货架,转箱时无需额外的时间,仅需及时转移物体到一体化的背篓结构即可,进而提高了转箱效率。本技术仅通过一个背篓结构即可实现转箱操作,无需设置多个背篓结构,减少了背篓结构的布置数量,简化了运输车的整体结构,降低了运输车整体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妮,林硕朋,王馨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仓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22
技术公布日:2024/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