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升降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1、很多中型或大型设备,例如医疗台车、精密实验平台等,在使用时需要移动位置和调整高度,目前一般采用通过电机控制设备底部的每一个支撑脚的升降运动实现设备的升降,而这就需要每个支撑脚都需要对应的电机进行驱动,升降过程中支撑脚运动的同步性差,而且多个电机造成电气控制复杂,升降机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可以采用单驱动方式实现多个运动单元的升降,各运动单元的同步性好,而且体积小、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底板、支撑脚、传动机构和升降机构,其中:
3、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轴套、升降杆、传动轴,所述轴套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轴套的内部有腔体,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升降杆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升降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脚;
4、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带和传动轮,所述传动带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轮转动,所述传动轮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升降杆的转动。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杆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限位槽中。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所述传动轮、及所述升降杆共轴设置。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与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连接。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杆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升降杆其他部位的直径。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限位部到所述底板的最长距离。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限位部到所述底板的最短距离。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的至少部分在垂直于所述升降杆的轴线或中心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在所述限位件在该平面的投影的内部。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带,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传动带运动。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主动轮,所述传动带连接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传动轮。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胀紧轮,所述胀紧轮用于使传动带处于胀紧状态。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7、1、可由一个传动机构电机驱动多个升降机构进行升降运动,电气控制简单,节省电机等部件的数量,节省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18、2、传动机构带动各升降机构同时进行升降运动,升降机构的同步性高;
19、3、通过传动带带动各个传动轮以及升降机构的设置,通过紧凑的布局减小了升降机构的体积,进一步降低了占用空间,且便于安装和使用。
20、4、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冲击。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撑脚、传动机构和升降机构,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升降杆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限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所述传动轮、及所述升降杆共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上设有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件和/或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或第三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轴套或底板到所述支撑脚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的至少部分在垂直于所述升降杆的轴线或中心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在所述限位件在该平面的投影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传动带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胀紧轮,所述胀紧轮用于使传动带处于胀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