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恒定速度供纱卷绕成交叉筒子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7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恒定速度供纱卷绕成交叉筒子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恒定速度供纱卷绕成交叉筒子的方法以及实现这种方法的装置。
这种交叉筒子(宝塔筒子)的卷绕,由摩擦辊园周传动,因此,在传动范围内要保证线速度恒定不变。恒定地供纱,如在气流纺纱机以及有些卷绕机中就是这样。仅仅需要在筒子的宽度方向使棉纱在不同的动程距离保持均等,一般采用此较简单的方法,例如采用一弯曲的导轨即可实现。当通过筒子长度上的部分段来传动,那在工作区和区外面部分直径会各不相同,因此导致了线速度的差异。对于锥形筒子问题变得尤为突出,锥形筒子还存在筒子宽度方向上纱线动程的距离不相等这一因素,这是由于筒子锥度造成很大的直径变化,所以每绕一转,纱的卷绕长度都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这样绕成的筒子不会均匀,还会导致纱层脱落,以及使后面的进一步加工遇到困难,直到发生断纱。
为了补偿纱的长度差异,已经有过这样的建议,即筒子用变速传动(DE-OS2,458,853)。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人们熟悉的装置上,传动位置平行于锥形筒子的外表面移动。用例子来说明,这样就会出现锥形筒子的传动件自身沿着锥形筒子纵向来回移动(图3和4)。这时棉纱被沿锥形筒子纵向运动的传动件磨损得很厉害,负荷也增大,卷绕成形的筒子越大,则传动件由于筒子重量增加在其卷绕中所受压越厉害。一个这样的装置是不允许自身处于很大压力之下的,特别是由此会造成纱损坏的情况。由于这种移动的传动件宽度很小,对于传动的传递很不利,以致于不可能通过滑动来精确调节所想望的速度。传动位置相对着锥形筒子的位移另有一种形式(图1和2),即锥形筒子由几个支承辊托着,它们之中每个辊子都能有选择地承担主传动。这就需要一根可以轴向移动的传动辊,它的行程范围能从筒子一端第一个托辊到筒子另一端最后一个托辊。由于传动辊行程很大,它也受到相当大的磨损。除此之外与交叉筒子相应数量的托辊,其传动速度的变化只能是有级的。如果托辊不多,则分级传动分档很大。若托辊多一些,则用来传输主传动的部分就很小,同样也会给传动造成不良的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纱的张力根本没有被加以考虑,所以不会均匀地卷绕出锥形交叉筒子。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装置(DE-PS1,912,374)中,其摩擦辊由两个或多个辊组成,它们通过可以操纵的离合器能有选择地与支承它们的主动轴作传动式连接。离合器由一摆动臂操纵,使锥形交叉筒子能以往复回路的方式来络筒,并根据回路大小,摩擦辊以不同的线速度来驱动它。通过这样的装置所获得纱张力变化的匹配是非常粗糙的,因为结构上的原因,主传动轴与摩擦辊之间离合器的数目是有限的。
摩擦辊装在一个可以摇摆并且沿传动轴轴向可以移动的摩擦辊架上,锥形摩擦轮传动机构的摩擦轮分别装在主动轴和摩擦辊上(DE-PS2,328,993),用它们来控制络筒速度,这也是人们所熟知的,按这种方式,当络筒速度发生变化,摩擦辊会产生相对于筒子的轴向运动,这会导致对棉纱的损害。这个众所周知的装置的主要缺点是,为了使筒子支架移动,必须在每个筒子的旁边留有相当大的位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为避免上述缺点并提供相应的方法和装置,来均匀地卷绕线,特别是锥形交叉筒子,使它们在每个工位上以均匀的纱线张力来卷绕并且机构简单结构紧凑。
这个任务是这样得到解决的,即通过补偿线张力波动,另外再加上防止卷绕速度的变化超过给定的纱线张力极限值。在新装上的筒子芯轴从一开始绕线就要通过纱线的偏转来补偿纱线在卷绕时出现的张力波动。如果一个越绕越大的筒子被绕成有一层松散,则由此产生的纱线张力波动范围的偏移可通过卷绕速度的变化得到弥补。
为了排除卷绕速度和纱线张力补偿的反馈,从而可靠地排除控制上的失误,而采用了该发明的布置方案,而交叉筒子由所想望的张力所确定的最大线速度来驱动,当需要防止纱线张力波动的幅度偏移则要降低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保证锥形筒子在其成形过程中张应力是均匀的,不受干扰。
为进行上面介绍的过程按本发明运用了二级控制装置,第一级控制装置用以补偿周期性的纱线张力波动,第二级控制装置用以补偿纱线张力的幅度偏移。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可靠地调节,使纱在卷绕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张应力。
按照本发明的结构设置,由一个纱线张力传感器构成第一级控制装置,这个传感器在偏离予定的纱张力范围时能使第二级控制装置发挥作用。所以第一级控制装置还是一监视装置,监视着纱张力是否跑到予先规定的范围以外。这样就省去了用来操纵第二级控制装置而需另外设置的监视装置。
根据本发明,用可调变速传动装置来作为第二级控制装置这种结构形式是非常有利的,变速传动装置的主动部件与多个2位的主动轴相连,其从动部分与摩擦辊相连,主动部件通过传输元件来传动从动部件,以一定的传动速比,使输元件与第一级控制装置相连接。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在轴向都不能移动,主动部分与从动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动速比,没有这样的沿交叉筒子或摩擦辊移动的元件,故不会出现由于沿摩擦辊移动的元件的磨损而造成的那种干扰。因为摩擦辊不仅仅与离合器相连,而且还用于可控的可调变速装置,所以主传动的旋转速度不是直接简单地传给摩擦辊。更确切地说,摩擦辊一般是这样驱动的,即其旋转速度与所传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于是借助于可控的可调变速装置使摩擦辊的卷绕速度在很宽的范围内可以变化。通过探测纱线张力以及第一级调节装置的传输元件的调节,使锥形交叉筒子总能绕得既均匀又好。摩擦辊与筒子的接触面宽度不必按所希望的卷绕速度来确定,而是可以自由选择,这是附带得到的优越性。
做为“摩擦辊”,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这个零件应被理解为,借助它的园周来驱动锥形筒子,而不管它的长度是否与筒子的整个长度一样或只是其的一部分。
按照本发明采用的结构形式,变速传动装置在不超过最大传动变速比的情况下可调,借助于它按简单的方式来完成卷绕速度对纱张力补偿的反馈是不行的。
传输元件的有利方面是可以无级调节,可以精确与各种调节速比相匹配,自始至终按理想的状况卷绕成锥形筒子,使后步加工处于良好的状况。
原则上可调变速装置形式各异,并且可以具有不同形式的传输元件,例如涡流离合器用涡流或磁粉离合器用磁粉,它们把输入的旋转速度按所需的大小输出。这些瞬时离合器对每个动作的反应不同。为了解决上述情况,采用这么一种形式的传输元件,探测摩擦辊的旋转速度并根据所希望的条件和实际的摩擦辊的转速来调节离合器。
为了避免使用昂贵的电子元件并且实现对摩擦辊经济而合理的控制同时又占地少,所以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都采用园锥轮,使输元件在两锥轮之间可以沿轴向调节。对于这样的变速传动机构,用调节环做传输元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样摩擦辊可始终保持不变的径向位置,与传输元件的调整无关,这样筒子直径可以简单地用固定的光栅来监控。本发明提出的结构形式,变速传动装置特别能够随条件的变化而迅速匹配。
为了能以简单的方式确定传动装置之理想的最大传动速比并由此得到交叉筒子最大的线速度,本发明具有这样的机构,即传输元件有一可调的原始位置以及复位装置,用以使传输元件返回到最大传动速比的原始位置。要是传输元件是园锥轮传动机构的一部分的话,那么用传输元件附带的止动挡块来确定原始位置是很有利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调的止动挡块附属于由复位装置带动的传输元件拨叉。并证实了把可调的止动挡块安放在拨叉上是合乎要求的。
在本发明中可以很简单地用一复位弹簧做为复位装置,尤其是把园锥轮锥形的表面也用来做为复位装置。主动轮与从动轮的锥形的表面给传输元件一个力,使得传输元件返回到初始位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从动的锥轮装在一个轮轴上,这个轮轴与主传动轴相对倾斜,主动园锥轮就装在这根主传动轴上。同时轮轴的倾斜度是可调的。此外其优点还有可调轮轴装在一杠杆上,杠杆带有可调偏心机构。
两个锥形轮选用不同的锥度,这时如果传输元件具有与锥轮的锥度相匹配的但又不同的锥度,这是很具优越性的。复位装置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是,传输元件来回移动在两个锥轮之间不同的位置来传递动力,这样就避免了园锥轮某一园周线上过量的磨损。
本发明的变速传动装置结构简单,具有单级的传动比,摩擦辊通过接纳主动轴的轴承设计成与主动轴偏心,从动部分为内锥形面。由于摩擦辊始终保持不变的径向位置并与传输元件的位置无关,因此筒子直径可以很简单地用一光栅来监视,该机构可满足这个要求。这个装置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主传动轴装在摩擦辊的外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主动辊是同心地安装在摩擦辊筒内部,这种变速传动装置通过另一个传动装置与摩擦辊和或主动轴相连。旋转从主传动轴传导至连接轴,传输元件,或诸如此类的部件上再由它们把旋转到与主传动轴同心的摩擦辊上。这种把另外的连接传动安装在从动部件和摩擦辊之间是合乎目的要求的。
变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例如借助齿轮或摩擦轮或链条。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把绳轮作为另外的传动。
由纱线张力传感器组成的第一级控制装置与变速传动机构组成的第二级控制装置之间,在控制方面的连接有各种通用的或熟悉的方式,例如电气式装置。已经证明,用机械的方法来解决是最经济有效的。按所选用的机械方法连接纱张力传感器与变速传动装置,纱张力传感器显示出向筒子卷绕装置供纱时触杆产生的应力,此触杆借助于一导杆与变速传动装置的传输元件相连。
为了使纱张力传感器能够在自动投入使用时能借助于可沿多个工位操作的保护装置,从这行的纱上抬起,如同在气流纺纱机上所必须要做的那样,在本发明的装置中纱张力传感器有一与摩擦辊平行延伸的凸缘,它与一个调节杆一起,可以卡住多个工位中指定的某个工位的保护装置。
为了得到第一级控制装置特别精确的动作,所以用塑料来制作纱张力传感器是有利的。
为了避免最小的和瞬时的应力峰值导至速比的变化,对此第一级控制装置在给定的纱线张力波动范围不会对第二级控制装置起作用,在触杆与导杆之间安排一个长孔是很有利的,长孔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由此使得该发明装置的灵敏度或纱线张力的范围都是可调的。
在这种有利的结构装置中,纱张力传感器是导杆的导向装置,导杆是传动杆的一部分,传动杆具有可调的,从纱线张力传感器边上移向装置的止动挡块,通过这个装置可以使传输元件由原始位置移出来,为了避免在传动杆和传输元件之间出现损伤可装一可相对移动的传输弹性联接件。
为了予防这样的危险出现,即在绕制锥形筒子时锥形筒子大直径一端一开始形成的尾纱落入变速传动装置中,最好是把小直径一端装在变速传动装置中。
因为旋转的锥形筒子由于其锥度在不同长度范围内存在着线速度的差异,所以摩擦辊应当至少有两个松紧调节辊,和一个装在这两个松紧调辊之间的一个主动辊来驱动筒子。当筒子被主动辊单独驱动时,松紧调节辊仅仅起到支托筒子的作用。主动辊不在筒子的中间位置上,而是偏于筒子大直径的一边,並且位于两个松紧调节辊,这时筒子两侧也可以装数目不等的松紧调节辊。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上,尺寸可以特别狭窄,因此多工位卷绕装置的“间距”特别小,而且主动辊可通过外园来驱动。
如果多级摩擦辊的主动辊不能通过园周来驱动筒子的话,则采用一个套筒管型的连接件,使它与装在摩擦辊一端,并且由变速传动装置向外传输动力的传动部件相连,这时装在主动辊和传动部件之间的松紧调节辊就放在这个筒形的连接件上。这种坐落在筒管形连接件上的主传动辊的端部有一筒管形凸缘,至少能放一个松紧调节辊。
摩擦辊是否由其整个外园或只是由一段外园来驱动筒子,这是无关紧要的,为了更好地带动交叉筒子旋转,套在摩擦辊表面的套圈应选择适宜的材料或在套圈表面上刻花纹。
本发明在结构上是很简单的,在功能上可靠並节省空间。容易调节纱线张力和卷绕比。本装置在高速卷绕的情况下,仍能准确地控制,因此能络出很好的柱形和锥形交叉筒子。
各个部分的详细解释,在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卷绕工位的第一个例子,部分正视图,该装置的变速传动装置由锥形轮组成。
图2,本发明改进部分的局部图。
图3,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局部图,在此,该装置用瞬时离合器做为传输元件,以及具有组合式结构的摩擦辊。
图4,在摩擦辊之外装置传动轴的结构图。
图5,本发明使用机械式张力控制装置的透视图。
图6,本发明使用带有控制传输元件拨叉的复位装置简图。
图7,可以处于不同位置的纱线张力传感器侧面图。
图8,另外一种结构形式的传输元件复位装置的结构图。
图9,又一种结构形式的传输元件复位装置的侧面图。
首先要介绍並在图1中给出的卷绕装置〔1〕是气流纺纱机中的一部分,用来绕制锥形交叉筒子〔11〕。当然这个发明同样可以用在其它类型的纺纱机上,图中画的是从绕线工位或卷绕装置〔1〕到柱形或锥形交叉筒子〔11〕。
如图一所示,每个卷绕装置〔1〕主要由下列部件组成筒子支架〔2〕,独特的轴向不可移动的摩擦辊〔3〕,一个驱动摩擦辊〔3〕转动的可调变速传动装置〔5〕以及轴向不可移动的主传动轴〔4〕。
筒子支架〔2〕具有两个筒子臂〔20〕及〔21〕,如图中所示,用以安放锥形筒子的筒管〔22〕,在这个筒管上将纱〔10〕绕成锥形交叉筒子(即宝塔筒子)〔11〕,筒子的驱动是由摩擦辊〔3〕通过摩擦力实现的。
摩擦辊〔3〕用两个滚动轴承〔30〕和〔31〕安装在主传动轴〔4〕上,摩擦辊可以自由转动。齿轮〔71〕与摩擦辊〔3〕的一端固定接合。齿轮是在上面所提到的变速传动装置〔5〕与摩擦辊〔3〕之间的正齿轮传动机构〔7〕的一部分。
主传动轴〔4〕是一公共轴,装有多个彼此相邻的卷绕装置〔1〕,主传动轴〔4〕的长度与卷绕装置的数目相一致,为了使每个筒子〔11〕能独立地驱动,摩擦辊〔3〕的传动不是由主传动轴〔4〕直接传来的,而是通过可调变速传动装置〔5〕的中间变速机构来进行的。
图1所示的变速传动装置〔5〕,具有一可调的锥轮传动机构〔6〕以及不可调的直齿轮传动机构〔7〕。变速传动装置〔5〕中有一与主传动轴〔4〕固装的主动锥轮〔60〕,它经过传输元件〔61〕与从动锥轮〔62〕一起运动。传输元件〔61〕如图所示,做成调节环的形式,它能平行于锥轮〔60〕及〔62〕的外形轮廓线来调节,如同后面还要介绍的那样。锥轮〔62〕借助于滚动轴承〔63〕和〔64〕装在轮轴〔65〕上,轮轴〔65〕支承在轴承〔66〕上。与锥轮〔62〕固装在一起的是直齿轮〔70〕,它与装在摩擦辊〔3〕上的直齿轮〔71〕啮合。
传输元件〔61〕由拨叉〔80〕来拨动,它属于相应的传动装置〔8〕。举例来说,传动装置〔8〕是一台能正转及反转的步进式马达,它通过一小齿轮与连接拨叉〔80〕相连的齿条啮合。这样的步进马达在价格上便宜並且不需用调节装置来对它进行控制,由此可以降低用在控制方面的费用。除此而外,这样的传动装置还可以非常精细地分级,实际应用的传递元件〔61〕就是无级调节的。传动装置〔8〕与调整装置〔9〕相连,调整装置又与纱线张力传感器相连,构成一个调节系统。
如同所要描述的那样,由纱线张力传感器〔90〕构成第一级控制装置〔96〕,由变速传动装置〔5〕构成第二级控制装置〔51〕。
图中所示的气流纺纱机情况,纱〔10〕由纺纱装置〔12〕连续不断地供给,並借助于输出辊〔13〕和〔14〕将纱从纺纱装置中引出。然后纱〔10〕穿过一个固定的导纱器〔15〕和张力补偿杆〔16〕。纱〔10〕借助于往复导纱器〔17〕(用虚线表示)的往复摆动,将纱络在筒管〔22〕上形成交叉宝塔筒子〔11〕。
一般来说绕成园柱形筒子(未画出)也是可能的,这要借助于纱张力补偿杆〔16〕,对于往复变化的卷绕方式所造成的纱张力波动进行补偿。锥形交叉筒子〔11〕,因为它的张力波动变化相当大。它的成形过程会受到损伤。以一个典型的锥形筒子为例,筒子小直径与大直径的园周比例在10∶16到10∶11之间连续变化。这就表明,用固定的补偿件,譬如纱张力补偿杆那样,对锥形筒子〔11〕在卷绕过程中出现的张力波动很好地进行补偿,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既使是绕制园柱形筒子〔11〕也是困难的。
在前面介绍的装置上,络筒装置〔1〕供给的纱〔10〕由纱线张力传感器〔90〕检测,纱线张力的每一变化都传到控制装置〔9〕那里,由这个控制装置按纱张力变化对传动装置〔8〕进行控制,锥轮机构〔6〕中的传输元件〔61〕相对于锥轮〔60〕和〔62〕作平行滑动。由此使变速传动装置〔5〕的传动速比也相应发生变化。由主动轴〔4〕通过变速传动装置〔5〕驱动的摩擦辊〔3〕传给锥形筒子〔11〕的速度,也随着张力的变化而同步改变,因此考虑到纱运行的变化,所得到的纱卷绕速度要始终保持与供纱速度相一致,並以这个速度通过输出辊〔13〕和〔14〕将纱〔10〕从纺纱装置〔12〕中引出。由纱线张力传感器〔90〕构成的第一级控制装置〔96〕与由变速传动装置〔5〕构成的第二级控制装置〔51〕一起使纱〔10〕以稳定不变的张力络筒。
图5是,锥轮传动机构〔6〕的锥形轮〔62〕,传输元件〔61〕以及拨叉〔80〕的透视图。正如在这个图中清楚地表示的那样,传输元件〔61〕是一个可平行于锥轮〔60〕、〔62〕外形轮廓的母线做轴向移动的调节环,调节环的尺寸应这样来确定,即它应当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始终能环绕着锥轮〔62〕转动。只有调节环的内径大于被它所环绕的锥轮〔62〕外径时,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调节环〔61〕在两对销子〔800〕和〔801〕中间夹着,但在图5中只能看到一边的销子。
用调节环做为传输元件〔61〕特别耐磨损,与绳索及皮带之类的传输元件相比较使用寿命长。除此而外,调节环对给予的调节运动反应迅速,使其有可随着条件的变化及时迅速地调节速度。
前面给出的设计实例中,除了可调变速装置〔5〕之外,还有一个速比不可调的传动机构〔7〕。这个机构如图1所示,主传动轴〔4〕置于摩擦辊〔3〕内部特别有利,因为这样就可以使摩擦辊〔3〕与主传动轴〔4〕同心装置。此外,按图1所示的方式,可调变速装置〔5〕被布置在主传动轴〔4〕及不可调的直齿轮传动机构〔7〕之间,其原因在于,为固定主传动轴〔4〕所支承的传动轮(如园锥轮60)在摩擦辊〔3〕旁边应留有一定空余位置,並且还要把正齿轮〔71〕装在里面的摩擦辊〔3〕旁。因为锥轮传动机构〔6〕的锥轮需要比正齿轮机构〔7〕更宽的可调性,所以把传动比可调的锥轮传动机构〔6〕布置在主传动轴〔4〕与传动比不可调的齿轮另一个传动机构〔7〕的中间。
前面介绍过的结构形式具有两级调速比,当然也完全可以用一级调速或多级调速来取而代之。
单线变速的例子见图2,在每个卷绕装置〔1〕上,主传动轴〔4〕用滚动轴承〔41〕安装在固定轴承〔40〕上,另方面用滚动轴承〔30〕也把摩擦辊〔3〕的一个端部装在轴承〔40〕上。摩擦辊〔3〕的另一端制成内锥面形〔32〕,这个凹形的内锥面〔32〕就成为与摩擦辊〔3〕固定在一起的锥轮传动机构〔6〕,构成的变速传动装置〔5〕的传动部分。内锥面〔32〕通过传输元件〔61〕与装在主传动轴〔4〕上而不能轴向移动的锥轮〔60〕构成传动机构。如同图1中所介绍的那样,调节环〔61〕通过拨叉〔80〕来控制调节传动速比。
变速传动装置〔5〕安装在主传动轴〔4〕与摩擦辊〔3〕之间,摩擦辊〔3〕安装在主传动轴〔4〕的偏心位置上,这样才能保证调节环〔61〕起到调节作用。
锥形交叉筒子〔11〕由于其锥度被驱动时,在其各长度方向上尽管各点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各异。筒子〔11〕上的纱〔10〕沿长度方向承受较大的摩擦,并在该方向上筒子〔11〕和摩擦辊〔3〕的线速度有差别,这对纱〔10〕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做为一种矫正措施,如图2所示,摩擦辊〔3〕在其长度区域的中间部分用一个套圈〔33〕做辊面。摩擦辊〔3〕的其它长度区对纱〔10〕的摩擦系数也就小了,这些部分仅仅起到支托的作用。套圈表面〔33〕应选择适宜的材料或表面上刻花纹或两者兼用,这样做对于筒子〔11〕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套圈〔33〕和摩擦辊〔3〕上仅起支托作用的其它长度区在速度的变化上不存在依赖关系,故在决定其尺寸时,只要能保证套圈〔33〕将旋转运动传给筒子〔11〕就行。
摩擦辊〔3〕进一步的进展情况按图3作了介绍。采用滚动轴承〔30〕和〔31〕将摩擦辊〔3〕装在主传动轴〔4〕上。摩擦辊〔3〕具有一个主动辊〔34〕,它的套筒形连接件〔340〕从主动辊〔34〕延伸至绳轮〔721〕並与它固装在一起。借助于滚动轴承〔350〕和〔351〕把松紧调节辊装在轴套形连接件〔340〕上,主传动辊〔34〕从绳轮〔721〕挡开的一侧至摩擦辊〔3〕的端部同样以套筒状加长〔341〕的方式延续,並用滚动轴承〔360〕和〔361〕来支承另一个松紧调节辊。主动辊〔34〕上装有套圈〔33〕做为辊面。当纱〔10〕向筒子〔11〕上卷绕的时候,松紧调节辊〔35〕及〔36〕不由主传动轴〔4〕来驱动,而是被筒子〔11〕来带动。这样筒子〔11〕以及摩擦辊〔3〕份下的松紧调节辊〔35〕和〔36〕之间由于存在滑动,摩擦力显著降低。
如图4所示,可以设计成两个以上的松紧调节辊〔35〕和〔36〕,而且也不一定必须把摩擦辊〔3〕的主动辊〔34〕安排在空转辊的正中间。由于筒子〔11〕直径大的一段摩擦力更大一些,如果如图4所示那样,把主动辊〔34〕安排在靠向筒子〔11〕直径大的一边,而不放在摩擦辊〔3〕的中部,这样更合适些。按图4所示,为使主动辊〔34〕两侧松紧调节辊的大小不同,可在筒子〔11〕小直径的一边装有三个松紧调节辊〔35、37、38〕,而在筒子〔11〕大直径的一边只装一个松紧调节辊〔36〕,与松紧调节辊〔35、37、38〕相比较,辊〔36〕稍微宽一些。
图3所示的变速传动装置〔5〕与图1所示的结构方式不一样。因为对于锥形交叉筒子〔11〕,有时可能希望尾纱始终留在筒管〔22〕(图1)的一端,即筒子(11)大直径一侧,这样就有可能出现纱头落到变速传动装置〔5〕中去的问题,结果不仅会使尾纱从筒管〔22〕上脱落,而且还会干扰变速传动装置〔5〕的运行。做为一种辅助措施,按图3那样,变速传动装置〔5〕装在筒子〔11〕小直径一侧,筒子〔11〕插在筒子架〔2〕上。
按图3所示,可调变速传动装置〔5〕安装在两组绳轮传动装置〔72〕和〔73〕之间,同时传输元件采用瞬时离合器〔50〕,第一组绳轮传动装置〔73〕的绳轮〔730〕固定在主传动轴〔4〕上,由绳索〔732〕来传动绳轮〔731〕,绳轮〔731〕与第一组绳轮〔720〕装在同一轴〔65〕上,这根轴由支座〔66〕支承着。两个绳轮〔731〕和〔720〕通过瞬时离合器〔50〕相互连接着,这种瞬时离合器例如涡流离合器或磁粉离合器,它由控制装置〔9〕来控制。绳轮〔721〕经由绳索〔722〕得到从绳轮〔720〕传来的动力。
同样在这样的结构形式中,筒子〔11〕的传动速度能与所希望的张力精确匹配。因为瞬时离合器〔50〕能使绳轮〔731〕能把所希望的转动量传递给绳轮〔720〕。主动辊〔34〕及筒子〔11〕不是由主传动轴〔4〕直接驱动的。确切地说它们的速度是受瞬时离合器〔50〕控制的。
根据所要求的调节精度,瞬时离合器〔50〕由控制装置〔9〕按多级或最好以无级的方式进行调节。但是就瞬时离合器〔50〕的分级调节本身来说,比起那些人们熟知的其它类型的离合器要精确得多。
因为图1中的直齿轮传动机构〔7〕是不可调节的,同样也可用绳轮传动〔72〕来替代。
图4所示,摩擦辊〔3〕也是通过园周来传动,摩擦辊〔3〕有一个套圈〔33〕不仅可用以驱动筒子〔11〕,也可通过变速传动装置〔5〕来驱动摩擦辊本身。因此举例来说,在图1中用摩擦轮来代替直齿轮〔70〕也是可以的,摩擦轮与套圈〔33〕靠在一起,並以此来驱动摩擦辊〔3〕或主动辊〔34〕。
按照图4,主传动轴〔4〕布置在摩擦辊〔3〕的外边,並且通过外边的变速传动装置〔5〕来传动。变速传动装置〔5〕在图中是一装有锥轮的传动机构〔6〕,如同图1中描绘的那样。锥轮〔62〕与一摩擦轮〔74〕连在一起,並用它来驱动摩擦辊〔3〕的整体或只驱动主动辊〔34〕,摩擦轮〔74〕连同锥轮〔62〕由轴承〔66〕支承着。在这个结构形成的例子中,摩擦辊〔3〕安装在轴〔39〕上,这根轴由两个轴承〔390〕和〔391〕支承着。筒子〔11〕的传动如前所述。与摩擦辊〔3〕固定连接的附于变速传动装置〔5〕的摩擦轮传动装置的从动部件为套圈〔33〕,摩擦轮的传动机构的主动部件是一与锥轮〔62〕相连的摩擦轮〔74〕。
在前面介绍过的结构形式例子中,锥轮传动机构〔6〕的传输元件〔61〕以及第二级控制装置〔51〕都由装置〔9〕来调节。这方面的调节是纱线张力传感器〔90〕通过电气调节进行,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级控制装置〔96〕实现的。在这里纱线张力传感器〔90〕的结构形式如何,基本上不起什么作用。因此举例来说,纱线张力传感器不接触纱也能工作,纱的张力可以通过所测到的被曳过的线的数值函数求得或用其它方法求得。
图5所示的结构形式中,传输元件〔61〕通过纱线张力传感器〔90〕以机械方式进行调节。纱线张力传感器〔90〕为了轻巧用塑料制成,它有一触杆〔91〕,借助托座〔92〕可摆动地装在小轴〔93〕上。小轴〔93〕由轴承〔94〕支托着。触杆〔91〕被一个扭力弹簧〔95〕顶住並通过这个扭力弹簧〔95〕的作用始终保持触杆与纱〔10〕相接触,所以触杆的摆动就取决于纱张力的大小。为了这一目的,扭力弹簧〔95〕的一端固定在轴承〔94〕中,另一端固定在托座〔92〕上。
托座〔92〕在其园形的端面〔920〕外侧中部装有一只销子〔921〕,它插入小块件〔82〕的长孔〔820〕中,这个小块件〔82〕是导杆〔81〕的一个部件,它把触杆〔91〕与拨叉〔80〕联接起来。小块件〔82〕装在推杆〔83〕上,推杆的另一头也装有小块件〔84〕。另一头的块件〔84〕通过装在机架〔18〕上的肘形支杆〔85〕。与另一根传动杆〔86〕相连,借助于导向孔〔87〕使传动杆与主传动轴〔4〕保持平行。传动杆〔86〕上装着拨叉〔80〕,其上有两对销子〔800〕和〔801〕(有时只能见到一只销子)来拨动锥轮传动装置〔6〕的运输元件〔61〕(见图1)。
图5所示的结构形式中,在块件〔82〕上有一个按照推杆〔83〕的运动方向开的长孔〔820〕,这样在纱线张力小的时候不会立即调节传输元件〔61〕,所以纱线传感器〔90〕在补偿较小的张力波动时,不会发生对传输元件〔61〕进行调节。如同已经介绍过的那样,纱线张力传感器〔90〕构成第一级控制装置〔96〕用来补偿周期性纱线张力波动,这种张力波动是由于往复导纱器〔17〕促使纱〔10〕来回摆动而造成的(见图1)。当绕制锥形筒子〔11〕时或在空的筒管〔22〕上刚刚开始绕制时,这个第一级控制装置〔96〕完全足以用来承受纱线的张力波动。
卷绕一小段时间以后纱就会在套筒〔33〕以外的部分填满在摩擦辊〔3〕与筒子〔11〕之间的空隙(见图6中从〔110〕到〔111〕这段)。所以在〔110〕到〔111〕这段范围内筒子的园周比传动的那一小段〔112〕重大,以致当交叉筒子〔11〕的传动速度与它的传动范围〔112〕相应时,在周围较大的〔110〕和〔111〕范围内会卷绕较多的纱〔10〕。这就使纱线〔10〕上的张力增加,于是纱张力传感器〔90〕就从原先的范围Ⅰ-Ⅱ里摆动到Ⅱ-Ⅲ这段范围之中,(见图7)。这对销子〔921〕带动块件〔82〕並通过杠杆〔81〕实现对传输元件〔61〕的控制,于是变速传动装置〔5〕的速比也相应改变。所以当超出事先确定的纱线张力极限时,纱〔10〕的卷绕速度就会下降。纱张力极限值通过纱张力传感器的装置〔90〕和块件〔82〕来确定的。从而纱张力的波动又恢复到原来的变化范围内。纱线张力传感器〔90〕重新在Ⅰ-Ⅱ这段范围里来回移动,在这个区间里周期变化的纱张力波动由摆杆来补偿,这时候可调的传输元件〔61〕保证了较高的卷绕速度。
因此变速传动装置〔5〕就成为前面已提到的第二级控制装置〔51〕,用来补偿纱张力波动的幅度偏移。
因为幅度偏移与筒子〔11〕的直径有关,第二级控制装置〔51〕可以与已介绍过的结构形式不同,可独立于第一级控制装置〔96〕来工作,这时第二级控制装置〔51〕的调节取决于筒子直径的增加量。如果第二级控制装置〔51〕能接过第一级控制装置〔96〕来调节超过规定的纱张力范围时,就能很准确地控制纱张力及筒子质量。
对第二级控制装置〔51〕不起作用的纱张力波动范围,按照图5,是可以调节的。如同这个图中所表示的那样,为了始终能得到理想的调整精度,在块件〔82〕上平行于推杆〔83〕有一调节螺栓〔821〕,它一直伸到长孔〔820〕中去。通过调整这个调节螺栓〔821〕、长孔〔820〕的大小发生变化同时该装置的动作灵敏度也随之改变。
如果每一点纱线张力的变化都要求有调节动作的话,则可对调节螺栓〔821〕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用一园柱孔替代长孔〔820〕来与销子〔921〕相配合。
为了使在不络纱的工位上,触杆〔91〕虽处于静止状态也能运动,要在轴承〔94〕上装有挡销〔940〕,两个块件〔82〕和〔84〕与推杆〔83〕不是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从观察者方向看)在每个块件〔82〕和〔84〕前面都有一用压力弹簧构成的弹性联接件〔830〕和〔833〕,由套在推杆〔83〕上的调节环〔831〕和〔834〕顶着。块件〔82〕和〔84〕上还装有止动挡块〔832〕和块件〔835〕。
对于介绍过的结构,触杆〔91〕的每一个动作都通过弹性联接件〔830〕和〔833〕传给传动杆〔86〕。
按照图5,纱触杆〔91〕位于挡块销〔940〕的旁边。如果纱触杆〔91〕就由挡块销〔940〕推着摆动。销子〔921〕作的是园周运动,位于长孔〔820〕中的销子〔921〕在朝向联结件〔830〕的方向上始终存在一运动分量。当传动杆〔86〕被挡住时,因为这个工位是不络筒的,所以传输元件〔61〕就不调节,于是与销子〔921〕配合的块件〔82〕就只能由弹性联接件〔830〕来带动推杆〔83〕,直到挡环〔835〕碰到块件〔84〕为止。块件〔82〕的继续运动被弹性联接件〔830〕所限制。
触杆〔91〕朝着挡销〔940〕相反方向运动时,块件〔82〕被挡环〔832〕挡住。若传动杆〔86〕被堵住的话,则块件〔84〕不能随着推杆〔83〕运动,于是推杆〔83〕的继续运动被弹性联结件〔833〕所限制。
一个经过改型的装置在图6中给出,借助于这个改型的装置同样可以补偿周期性的纱张力波动並且附带地通过改变卷绕速度来防止纱线张力超过规定的极限值。第一级控制装置〔96〕具有一个纱线张力传感器〔90〕(与在图5中给出的结构实例相同)它能围绕小轴〔93〕转动並由扭力弹簧〔94〕予绷紧。纱〔10〕在触杆〔91〕下方由输出辊〔13〕和〔14〕引导,在触杆〔91〕的上方通过装在机架〔18〕上的导纱器〔150〕引导。
用纱线张力传感器〔90〕做为推杆〔83〕的导向器,推杆上有一止动挡块〔832〕。挡块〔832〕是可以调节的,並且它在推杆〔83〕上具有这样的作用,即纱线张力传感器〔90〕在Ⅰ-Ⅱ这段区间内(见图7)可以自由地移动补偿周期性出现的纱线张力波动变化,而不会碰撞到挡块〔832〕上。挡块〔832〕在推杆〔83〕上的调节因此也就确定了区间Ⅰ-Ⅱ与区间Ⅱ-Ⅲ的界限,並且由此也确定了纱线张力的极限值。
推杆〔83〕由肘形节杆〔88〕一端的导向器〔880〕引导,並由调节环〔834〕和弹性联接件〔833〕撑着。肘形节杆〔88〕装在机架〔18〕上,並且用其空着的一端卡住拨叉〔80〕的销子〔802〕,拨叉上有两个长孔〔803〕和〔804〕,和两个装在机架〔18〕上的导向螺栓〔180〕及〔181〕使得拨叉平行于摩擦辊〔3〕的传动轴〔4〕运动。
拨叉〔80〕上装有挡块〔805〕,它与固定在机架〔18〕上的定位挡块〔182〕配合使用。在已经介绍过的结构实例中,这两个挡块当中的一个,即拨叉〔80〕上的挡块〔805〕是可以调节的,所以用一个调节螺栓来做这个挡块。此外还有一复位装置〔89〕。按照图6所示,它是一个复位弹簧〔890〕,弹簧的一头固定在机架〔18〕上,另一头固定在拨叉〔80〕上。
由于复位装置〔89〕的作用使拨叉〔80〕以及传输元件〔61〕,在第一级控制装置〔96〕不向第二级控制装置〔51〕传递作用力的时候,处于原始位置,这个原始位置是由挡块〔182〕以及〔805〕来确定的。原始位置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对变速传动装置〔5〕传动速比的确定。所以这个工位上张应力的大小就取决于定位挡块〔182〕和〔805〕和位置或调节。通过调节挡块〔805〕就可以决定不得超越的最大传动速比,即筒子〔11〕的最大线速度。
当筒子〔11〕不断绕大时,由于〔110〕和〔111〕这两段区间的扩大而超过了正常的比例,由此引起了卷绕速度上升,这就使周期性出现的纱张力超出规定的张力范围,这时纱张力传感器〔90〕就会有所反应,偏移到区间Ⅱ-Ⅲ中。纱线张力传感器〔90〕碰到挡块〔832〕上並通过推杆〔83〕和肘形节杆〔88〕将拨叉〔80〕从挡块〔182〕那里抬起。拨叉〔80〕于是推动传输调节环〔61〕离开其原始位置,挪到锥轮〔60〕的大直径区和锥轮〔62〕的小直径区。这时降低了由摩擦辊〔3〕驱动的筒子〔11〕的转速,从而避免了纱张力超过规定的范围。从而降低了由摩擦辊〔3〕转动的筒子〔11〕的线速度。这时卷绕速度也下降,纱张力也减弱,纱线张力传感器又重新返回到区间Ⅰ-Ⅱ。由于复位弹簧〔890〕的作用使拨叉〔80〕具有这样的趋势,使传输调节环〔61〕返回到初始位置上。由此而使筒子〔11〕的线速度提高,重新导致纱张力上升从而使纱张力的波动偏移至Ⅱ-Ⅲ区间。这种波动一直要持续到Ⅰ-Ⅱ与Ⅱ-Ⅲ区之间出现过渡平衡为止。此外当筒子不断增大时在筒子〔11〕上的〔110〕、〔111〕和〔112〕这几段之间的百分比直径差就越来越小,因此纱线张力传感器〔90〕的偏移也越来越小。
复位装置〔89〕也可以采用图1至图5中所介绍的结构实例。它避免了当纱线张力传感器〔90〕离开区间Ⅰ-Ⅱ时,传输调节环〔61〕的移动过大,以至于由此产生纱张力下降,而必须马上又对纱线张力传感器〔90〕进行反向调节,例如,用联接件〔830〕和调节环〔831〕(图5)。在此也会出现这样的危险,即纱张力波动最终不再能够得到补偿,而是越来波动得越厉害。这种现象只有用复位装置才能可靠地防止。
按照图6和图7纱线张力传感器〔90〕有一凸缘〔900〕,它基本与主传动轴〔4〕平行並伸向摩擦辊〔3〕。这个凸缘〔900〕可以同保护装置的臂相配合使用,保护装置的臂未画出,它可沿着机器的纵向运行,例如在开始纺纱时,把纱线张力传感器〔90〕从纱路一直摆到Ⅳ的位置上。因为拨叉〔80〕挨着挡块〔182〕而不可能实现这一运动,所以装在推杆〔83〕和传输调节环〔61〕也就是拨叉〔80〕之间的联接件〔833〕,在纱线张力传感器在摆到Ⅳ的位置时有一辅助通道。
图8画出的是另一种复位装置〔89〕的结构。锥轮〔62〕安装在小轴〔65〕上,它相对于装有锥轮〔60〕的传动轴〔4〕,有一倾斜的角度。尽管锥轮〔60〕和〔62〕具有相同的锥度,但是由于这一倾斜角度使锥轮〔60〕与〔62〕的侧表面的延伸线会聚于一点,因此有一个分力P作用在传输调节环〔61〕上,这个力会使调节环〔61〕返回到原始位置。
按图8所示,会聚角(角α)可以调整,这时锥轮〔62〕通过中间杠杆〔67〕装在肘形节杆〔68〕上。肘形节杆〔68〕可以绕着小轴〔680〕摆动,它的自由端上有一长孔〔681〕,调节销〔682〕卡在孔中。中间杠杆〔67〕顶在压缩弹簧〔670〕上,弹簧以适当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8〕上。
按照图9会聚角(角α)是这样得到的,即两个锥轮〔60〕和〔62〕具有不同的锥度(见角β1和β2),分力P作用于传输调节环〔61〕上,这个分力使得调节环返回到原始位置。为了确保传输环〔61〕使用寿命长,环的内园周面及外园周面的锥度与两个锥形轮〔60〕和〔62〕的相同,因此传输调节环〔61〕的锥度与锥轮〔60〕和〔62〕的是相匹配的。
上述介绍指出,所申请的主题可作多种方式变换,通过特征互换或等效代替以及彼此组合可继续改型,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举例来说,可以取代挡块〔805〕和〔182〕,它们属于拨叉〔80〕的一部分,用一个挡块,使传输环〔61〕被挡住,于是这个挡块就限定了传输环〔61〕在一个方向上的最大调节行程。
权利要求
1.在一交叉筒子上卷绕恒速供给的纱线的方法,其特征为,纱线张力的波动得到补偿并且可附带地通过卷绕速度的变化来防止超过给定的纱线张力极限值。
2.该方法根据权利要求
1,其特征为,交叉筒子由所期望的张应力所确定的最大线速度来驱动,为了避免纱线张力波动偏离规定的范围,这个速度要减慢。
3.用以实现该方法的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或2,在一个卷绕位上有一支承交叉筒子并通过其园周来驱动的摩擦辊,其特征为,第一级调节装置〔96〕用以补偿纱线张力的周期性波动,第二级调节装置〔51〕用来补偿纱线张力的偏离规定的范围。
4.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特征为,第一级调节装置〔96〕是由一纱线张力传感器〔90〕组成,它在纱线张力偏离了给定的范围时,可以转给第二级调节装置使之起作用。
5.在有这样的装置的多卷绕位的纺纱机中,按照权利要求
3或4,特征为,第二级调节装置〔51〕为一可调的变速传动装置〔5〕,它的主动件〔60、731〕与有多个卷绕位的主动轴〔4〕相连接,其从动件〔62、720〕与摩擦辊〔3〕相连,在此主动件〔60、731〕通过传输元件〔61、50〕以一定的传动比与从动元件〔62、720〕相连接,传输元件与第一级调节装置〔96〕呈可控连接。
6.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5,特征为,变速传动机构〔5〕可以在不超越最大传动速比的情况下加以调节。
7.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5或6,特征为,传输元件〔61、50〕可以无级调节。
8.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5至7中之一或几个,特征为,主动件〔60〕和从动件〔62〕都是园锥轮,通过它们之间的传输元件〔61〕可作轴向调节。
9.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8,特征为,用一个调节环做为传输元件〔61〕。
10.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8或9,特征为,传输元件〔61、50〕有一个可调的原始位置以及一复位机构〔89〕,用以返回到根据最大传动速比而确定的原始位置。
11.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8和10,特征为,原始位置可以由止动挡块〔805、182〕来确定。
12.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1,特征为,可调的止动挡块〔805、182〕有一调整传输元件〔61〕的拨叉,拨叉由复位装置〔89〕带动。
13.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2,特征为,拨叉〔80〕上有一个可调的止动挡块〔805〕。
14.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0至13中之一或几个,特征为,复位装置〔89〕是一复位弹簧〔890〕。
15.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0至14中之一或几个,特征为,锥形轮〔60、62〕的锥形表面用来做为复位装置〔89〕。
16.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5,特征为,从动件园锥轮〔62〕装在轮轴〔65〕上,该轮轴与主动轴〔4〕相对倾斜,主动件园锥轮〔60〕就安装在主动轴上。
17.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6,特征为,从动件园锥轮〔62〕的轮轴〔65〕倾斜度是可以调节的。
18.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7,特征为,可调节的轮轴〔65〕安装在杠杆〔68〕上,该杠杆有一个调节偏心机构〔682〕。
19.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5,特征为,园锥轮〔60、62〕具有不同的锥度。
20.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19,特征为,传输元件〔61〕的侧表面提供了不同的与园锥轮〔60、62〕的锥度相匹配的锥度。
21.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8至20中之一或几个,特征为,摩擦辊〔3〕相对于主动轴〔4〕是偏心的,摩擦辊〔3〕通过一个接纳主动轴〔4〕与主动轴〔4〕偏心安装的轴承〔40〕支撑着,摩擦辊〔3〕的从动部分为一内锥形面〔32〕。
22.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至21中之一或几个,特征为,主动轴〔4〕安装在摩擦辊〔3〕的外面。
23.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至22中之一或几个,特征为,变速传动装置〔5〕通过一个另外的传动机构〔7、72、73〕与摩擦辊〔3〕和或与主动轴〔4〕相连。
24.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23,特征为,另外的传动机构〔7、72〕装在从动件〔62、7201〕与摩擦辊〔3〕之间。
25.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23或24,特征为,另外的传动机构〔72、73〕为绳轮传动。
26.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4至25中之一或几个,特征为,纱线张力传感器〔90〕有一触杆〔91〕探测供给卷绕装置〔1〕的纱〔10〕的张力,该触杆〔91〕借助一杠杆〔81〕与变速传动装置〔5〕的传输元件〔61〕相连。
27.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4至26中之一或几个,特征为,纱线张力传感器〔90〕有一与摩擦辊〔3〕平行延伸的凸缘〔900〕,它与一个调节杠杆一起,可以有选择地卡住多个卷绕位中所指定的某个卷绕位的保护机构。
28.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4至27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为,纱线张力传感器〔90〕是由塑料制成的。
29.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26至28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为,触杆〔91〕与导杆〔81〕之间用一长孔〔820〕连接。
30.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29,特征为,长孔〔820〕的大小可以调节。
31.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26至28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为,纱线张力传感器〔90〕是导杆的导向装置〔81〕,它是传动杆的一部分,传动杆具有一可调的,从纱线张力传感器〔90〕边上移向装置的止推挡块〔832〕,通过这个装置使传输部件〔61〕离开原始位置。
32.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1,其特征为,在传动杆〔83〕及传输元件〔61〕之间有一可相对移动的传输弹性联结件〔833〕。
33.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5至32中的一个或几个,为了绕制锥形交叉筒子,其特征为,变速传动装置〔5〕置于卷绕装置中的锥形交叉筒子〔11〕小直径一端。
34.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3,特征为,摩擦辊〔3〕至少有两个松紧调节辊〔35、36、37、38〕,并且在这些松紧调节辊〔35、36、37、38〕之中,有一主动辊〔34〕。
35.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4,特征为,主动辊〔34〕在置入卷绕装置中的锥形交叉筒子〔11〕大直径的轴向上,横移装置在松紧调节辊〔35、37、38、36〕之间。
36.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4或35,特征为,主动辊〔34〕通过其外园表面驱动筒子。
37.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4至36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为,主动辊〔34〕是通过一筒管形连接件〔340〕与一传动件〔721〕连接,这一传动件在摩擦辊〔3〕的一端,由变速传动装置〔5〕来驱动,这时在主动辊〔34〕与传动件〔721〕之间安置的松紧调节辊〔35〕坐落在筒管形连接件〔340〕上。
38.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7,其特征为,主动辊〔34〕的筒管形连接件〔340〕的另一端有一筒管状延长〔341〕至少还可以再装上一个松紧调节辊〔36〕。
39.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至38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为,摩擦辊〔3〕表面有一套圈〔33〕构成的辊面。
40.该装置根据权利要求
39,特征为,套圈〔33〕表面上刻有花纹。
专利摘要
当以恒定速度供纱[10]卷绕成一交叉筒子[11]时,纱线的张力波动得到补偿并且可附带地通过卷绕速度的变化防止超越给定的纱线张力极限值。为了补偿周期性出现的纱线张力波动设置了一个第一级调节装置[96]。而为了补偿纱线张力的偏离规定的范围设置了第二级调节装置[51]。
文档编号B65H59/00GK85105438SQ85105438
公开日1987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1985年7月16日
发明者汉斯·海因里克·豪斯尔, 阿瑟·里布萨门, 沃特·斯拉韦克 申请人:舒伯特和萨尔泽机器制造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