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容器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口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液滴收集器的容器口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容器。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当从容器中向外倒液后,容器的外部及放置容器的台案都会受到液体的沾污,即浪费液体又不卫生还会给人们带来大量的洗刷劳动、浪费许多洗刷用品。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近来人们提供的一些容器装置回收残留液的技术。例如公告号为CN2042067U及专利号为87205699、88212723、87201964等专利技术。共同的原理是倒液后的残留液缓慢的经过回流槽,回流孔返回到容器中。即所谓的“返液式、回流式”共同存在的问题是1、回流孔细小,一旦堵塞时将失去回流作用使残留液不能返回容器而流出返液槽,重新沾污容器。
2、因残留液回流慢,所以回流孔不能封闭,当容器被碰倒时液体将会从回流孔中流出而沾污容器,带有这种装置的容器不能做为密封盛液的容器。使用这种不能封闭的容器也会缩短液体的保持期。
3、残留液返回容器中会影响容器中液体的质量。
残留液的回流通道对残留液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至使残留液不能迅速返回容器中,如果迅速封闭回流孔该装置将失去回流作用,不迅速封闭回流孔又会产生上述问题,缓慢回流与迅速封闭回流孔这一互不相容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容器口装置,配套的盖子及采用这种装置的盛液装置。该容器口装置具有储液槽,倒液后可以储存残留液并在下次倒液时使储存的残留液定向流入倒液管中,随被倒出的液体一起流出。该装置配有倒液后封闭导液孔的塞子以封闭倒液管及导液孔。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容器口装置具有一高出导液器的倒液管,一环绕倒液管并与其一起构成的环形导液器、导液孔、盖子及与容器口装置呈一体并与容器密封连接的联接体,容器口装置与容器呈一体或呈几部分由联接体密封连接,倒液管上部呈喇叭口,中部与储液槽底连接处的管壁上开有一导液孔,下部具有使倒液管定位密封固定在容器上的筋和环扣,导液孔以下的倒液管部分为限流管,倒液管也可以与容器呈一体。导液器上部具有环状盖、中部是导液外环、下部是与水平面有一定角度并向倒液管倾斜的导液器底,储液槽由导液器底的最低处的凹槽的槽底、槽壁、导液外环及储液槽与倒液管之间的隔挡组成,隔挡高于槽底低于槽壁,倒液管通过隔挡和导液孔与储液槽相通,盖子中有密封倒液管和导液孔的塞子。
倒液后封闭倒液管和导液孔,残留液将经过喇叭口外壁向下流过残留液流淌间隙,经导液器缓慢地流入储液槽中,在下次打开密封塞倒液时储液槽中的残留液定向通过导液孔,随被倒出的液体一起流出容器。倒液时因有限流量管的作用液体不会从导液孔中流出。
该技术较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导液孔可按要求的规格设计,不必开的细小;2、由现有的返液式(回流式)变为储存导液式、即残留液在储液槽中储存不返回容器,随下次倒出的液体一起流出倒液管,解决了残留液流回容器中影响容器中液体质量的问题。
3、通常倒液后密封倒液管及导液孔,所以不会因不能密封的原因而影响液体的保存期。
4、配备该容器口装置的容器具有做为密封盛液容器的密封性能,当容器被碰倒、运输或通常购买液体后倾斜携带时液体不会流出容器。
5、该设计方案成功的解决了缓慢回流与迅速密封导液孔这对互不相容的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左视剖面图,表示具有内联接体的形式;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结构的纵剖面图,表示具有外联接体的形式;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结构的纵剖面图,表示倒液管与容器呈一体的形式;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结构的纵剖面图,表示导液器与容器呈一体的形式;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结构的纵剖面图,表示倒液管、导液器与容器呈一体的形式;图7是与本实用新型配套的盖子的纵剖面图;图8是图5的容器口装置和图7的盖子整体配合的纵剖面图。
参见
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口装置101的上部具有倒液管1,倒液管1上部有具可减少残留液数量的喇叭口2,中部管壁上具有导液孔3、下部具有带连接结构9的联接体8,导液器5由环绕倒液管1的导液外环11、导液外环上部呈环状的盖子4、导液外环11下部的导液底6组成,储液槽7由导液底6最低处的凹槽壁22、凹槽底24、导液外环11及阻液隔挡23组成,储液槽7与倒液管1通过阻液隔挡23和导液孔3相连通,导液器环状盖4的内边缘与倒液管的外壁具有一残留液流淌间隙14,导液器外壁上具有螺纹10。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容器口装置103,该装置103与容器口装置101所不同的是在导液外环上增加了一段向下延伸的外联接体15和连接结构16。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容器口装置104与101所不同的是倒液管1与容器21呈一体,在导液外环11的下部增加了在内环壁上带有螺纹18的联接体17,在导液底6的基座19上开有与螺纹18相互配合的螺纹20。
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容器口装置105与容器口装置101所不同的是,导液器5与容器21呈一体,倒液管1中部和下部具有定位密封固定的环扣12、定位固定筋13(图中用虚线表示)。
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容器口装置106与容器口装置101所不同的是导液器5、倒液管1与容器21呈一体。
图7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口装置密封配合使用的盖子107,该盖子107可拆卸地盖在容器口装置101、103、104、105、106上。
盖子107具有一杯形罩体51,一位于罩体底部中央的塞子52,在塞子靠近罩体底部的位置上具有一隔液环53,在罩体51的环形内壁上开有螺纹54。
盖子107与容器口装置101、103、104、105、106也可以采用扣合或接触或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盛液装置(见图4、5、6和8)具有一容器21和密封容器的盖子107。
倒液后立即密封倒液管和导液孔,残留液由喇叭口2的外壁向下通过残留液流淌间隙14进入导液器5中,由于组成导液器5的导液底6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并向倒液管1的方向倾斜使残留液沿导液底6的倾斜方缓慢流入储液槽7中,储液槽7的底24向倒液管1的方向倾斜,储液槽壁22具有在倒液时使储液槽中的残留液定向通过阻液隔挡23和导液孔3流入倒液管中的功能,阻液隔挡23高于储液槽底24低于储液槽壁22、即能阻止残留液沾污塞子52、也能防止残留液自动流回容器中、又不影响残留液定向流入倒液管、打开密封塞52倒液时储液槽7中的残留液通过隔挡23和导液孔3流入倒液管中,并随被倒出的液体一起流出容器。
盖子107中的塞子52具有密封倒液管1和导液孔3的作用,隔液环53具有当盖107被倒置时防止残留液流入罩体的功能,罩体51具有密封防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采用塑料、玻璃、陶瓷及金属材料制造。
以上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列举,在不超出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能制造出多种变体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1.一种容器口装置,所说的装置具有一高出导液器的倒液管、一环绕倒液管并与其一起构成的环形导液器、盖子及与容器口装置呈一体并与容器密封连接的联接体,其特征在于倒液管上部呈喇叭口状、中部与储液槽底连接的管壁上开有一导流孔、下部具有使倒液管定位密封固定在容器上的筋和环扣,在导液孔之下的倒液管上有一段向下延伸的限流管,导液器上部具有环状盖,中部是导液外环、下部是与水平面有一定角度并向倒液管倾斜的导液器底,储液槽由在导液器底的最低处的凹槽底、槽壁、导液外环及储液槽与倒液管间的隔挡组成,隔挡高于槽底低于槽壁,倒液管通过隔挡和导液孔与储液槽相连通,盖子中设有密封倒液管和导液孔的塞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液器和倒液管呈一体或呈几部分通过联接体与容器密封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倒液管与容器呈一体,导液器通过联接体与容器密封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液器与容器呈一体,倒液管通过定位密封固定筋和环扣与容器口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倒液管、导液器与容器呈一体。
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任意一项容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容器口装置上盖有一可拆卸的由罩体、塞子、隔液环组成的密封盖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口装置,它由倒液管、导液器、导液孔、储液槽及盖子构成主体。储液槽位于导液器底最低处并与倒液管通过导液孔连通、在倒液管和储液槽之间具有一阻液隔挡,盖子的内塞封闭倒液管及导液孔。倒液后残留液流经导液器储存在储液槽中,下次倒液时储液槽中的残留液定向的流过导流孔流入倒液管,随被倒出的液体一起流出容器使容器不受液体沾污,解决了带传统容器口装置的容器不能密封盛液及残留液影响容器中液体质量的问题。
文档编号B65D47/04GK2125555SQ92225010
公开日1992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0日
发明者李福春, 李福山 申请人:李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