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对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7116阅读:10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张对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对齐装置,它是在复印机、打印机、普通纸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成像后的多张纸堆积、对这堆积的纸张进行对齐处理的。
在复印机、打印机以及普通纸传真机等中,是将所要的图像形成在纸张上,再将其排出到装置外的。在这种场合下进行成像的纸张有时会有多页,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时常附设着将这多页纸集中成一本的后处理装置,譬如附设装订装置。
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7-25469号中公开了一种设有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图38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把成像后的纸排出的部分配置取入口、装着作为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分类器200的斜视图。分类器200设有多个把被排出的纸张进行分类的分类用的分类纸盒201。
分类器200以上下方向层叠方式配置着上述多个分类用的分类纸盒201,依次向上面堆积地接受被排出处理的纸张。为了接受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分类用排出口排出的纸张,把各个分类纸盒201都设置成能上下移动的,以便升降到与这排出口相对的位置上。在上下移动时、由用来使分类纸盒成套组合的支持体202对分类纸盒201的纸张排出方向的前端部分进行导引,而与这前端部分相反侧的与排出口相对应的端部与升降机构203连接着,按照这升降机构203的回转方向使分类纸盒201上下移动。
因此,当把分类用的纸张排出时,为了使各个分类纸盒201位于分类排出口、用上述升降机构203使分类纸盒201上升或下降,将纸张排出到依次指定的分类纸盒201中。为了把朝向各个分类纸盒201排出的纸张的与排出方向垂直一方的侧端缘在限定片204上对齐,在分类器200上设有对齐装置205,它具有能移动到限定片204相反侧上的对齐棒206。
在对齐装置205上设置着沿垂直方向配设的对齐棒206,它借助各个分类纸盒201上预先开设的圆弧状开口部201a而贯通过全部分类纸盒201,对齐棒206的两端部分别与被回转驱动的臂207的一端相连接。各个臂20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图中没表示的回转轴上,该回转轴与回转驱动马达等相连接、被回转驱动。
由此,对齐棒206借助臂207而转动、将排出并堆积在分类纸盒201上的各张纸移动到限定片204侧地进行对齐处理。这样,根据需要对被对齐的纸张进行装订处理。为此,在分类器200的与各个分类纸盒201的角隅部分相对应地配置装订装置209。这个装订装置209设置成在分类纸盒201上下移动时,从规定的装订位置退出;当进行装订处理时移动到装订位置上。
在图38所示的具有纸张后处理装置、譬如装订功能的分类器200中,在把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成像后的纸张排出到先前指定好分类的各个分类纸盒201时,一侧端缘能在上述对齐装置205中的分类纸盒201上的限定片204处对齐地进行纸张对齐处理。在进行完这样的纸张对齐处理之后,根据需要用装订装置209进行装订处理。
若采用上述的现有技术,在进行装订时,在对齐装置205上、被排出堆积在各个分类纸盒201、即排出托架上的一堆纸张必需用限定片204将其对齐地进行纸张对齐,当这样的纸张对齐处理没良好地进行时,则即使进行装订处理,装订位置也不一致。因此,在这一堆纸张中就会有一部分没被装订上,将这堆纸张从分类纸盒201除去时,没被装订上的纸张就会落下,留剩在分类纸盒内,或者由于装订位置等不一定,因而外观等质量变差。
而且,若采用以前的对齐装置205,由于是用对齐棒206把纸张推到与这对齐棒206相反侧的限定片204而进行对齐,因而进行装订处理的端部侧、特别是与排出口面对着的一侧端缘(例如纸张的后端)有时没很好对齐。因此会如上所说地产生装订状态不良好的问题。
如果在对齐棒206的基础上、再增设从纸张后端部推动纸张的第2对齐棒,则一方的与一侧端缘垂直的另一端缘也能对齐,但是采用这种结构时必需另外设置使第2对齐棒移动的对齐装置,整个对齐装置的规模、尺寸会因此增大,这不仅使整个后处理装置尺寸增大,而且使成本提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良好地对齐纸张的纸张对齐装置,还提供一种纸张对齐机构简单、小型而且制造成本低廉的纸张对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纸张对齐装置,包括第1限定部件,用于限定并对齐纸张的一个侧边;和2限定部件,用于限定并对齐与该一个侧边大体垂直的纸张的另一侧边,该第2限定部件垂直于该第1限定部件,纸张向该第1及第2限定部件移动并被对齐,所述对齐装置还包括
对齐部件,进行将纸张传输到第1限定部件的第1运动,用该第1限定部件限定并对齐纸张的一个侧边,并且,与该第1运动相关联,进行将纸张传输到该第2限定部件的第2运动,用该第2限定部件限定并对齐纸张的另一侧边。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在对纸张进行对齐处理时,纸张对齐构件朝第1限定构件移动、在与纸张接触时,与这方向相垂直方向上的纸张输送组合在一起进行,使纸张的各个端缘与设置在相互垂直方向上的第1和第2限定构件相接触而对齐地进行纸张对齐。因此不会只是对一个端缘进行纸张对齐,由于是组合地对垂直的2个端缘进行纸张对齐处理,因而纸张能良好地被对齐。因此在进行对齐后的后处理时,能进行定位精度较高的后处理。又由于纸张对齐构件是向单一方向移动的结构,因而整个机构不会很大,能使纸张对齐机构小型化,而且不会使成本增加。
最好,该对齐部件在第1运动中,为了将纸张传输到第1限定部件,在至少向第2限定部件倾斜的状态下移动,并且在与第1运动相关联的第2运动中,为了将纸张传输到该第2限定部件,向纸张传输方向旋转。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纸张对齐装置中,由于上述纸张对齐构件被做成这样的,即,为了由第1运动使纸张输送到第1限定构件,至少以朝着与第2限定构件相对方向倾斜地移动;而且为了由第2运动使纸张与上述移动相关联地朝第2限定构件输送而朝纸张输送方向回转,因只要使纸张对齐装置向一个方向移动,同时使其回转即可,能使纸张对齐机构比较简单。
最好,为了在纸张与第1限定部件接触的状态下将纸张传输到第2限定部件,该对齐部件在规定时间内连续进行第2运动即旋转运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纸张对齐装置中,上述纸张对齐构件是为了使纸张与第1限定构件相接触状态下,使纸张向第2限定构件方向输送,在规定时间内使其继续进行作为第2运动的回转运动。由此即使在由于静电等影响而使纸张相互吸附的场合下也能良好而且可靠地对齐纸张。
最好,该对齐部件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或旋转,使得纸张的该一个侧边或另一侧边中的任一个先接触第1限定部件或第2限定部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纸张对齐装置中,由于使纸的各侧缘中的一方先与第1限定构件或第2限定相接触地对移动或回转速度进行控制,因而在纸张与一方的限定构件相接触而对齐后,将纸张输送到这一方的限定构件方向的驱动就被停止,这样在对齐时就能大幅度地减轻对纸张的损伤。
最好,该第1限定部件进行在将纸张传输到第2限定部件的方向上旋转或移动的第3运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中,由于上述第1限定构件是沿着将纸输送到第2限定构件的方向进行第3运动,譬如回转或移动,因而能提高纸张的整齐程度。这种场合下,由于第1限定构件设置在与第2限定构件相垂直的方向上,因而能使回转或移动用的机构变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纸张对齐装置,包括第1限定部件,用于限定并对齐纸张的一个侧边;和第2限定部件,用于限定并对齐与该一个侧边大体垂直的纸张的另一侧边,该第2限定部件垂直于该第1限定部件,纸张向该第1及第2限定部件移动并被对齐,该对齐装置还包括对齐部件,向第1限定部件移动并旋转;移动部件,可旋转地支撑该对齐部件,并使该对齐部件向该第1限定部件的方向直线移动;和旋转部件,在该移动部件上使该对齐部件向将纸张传输到该第2限定部件的方向旋转。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在使纸张对齐构件朝第1纸张对齐构件方向、譬如直线地移动时,在其各个位置上纸张对齐构件进行回转。因此纸张对齐机构就比较简单。特别是由于把纸张对齐构件设置在移动构件上,只要在这移动构件上使纸张对齐构件回转驱动就可以,因而就使纸张对齐机构简单,而且用一个纸张对齐动作就能将纸张与配置在相互垂直方向上的第1和第2限定构件对齐,能提高整齐程度。
最好,该纸张对齐装置还包括驱动部件,使该移动部件直线移动;旋转传递部件,安装在该移动部件上,并且可旋转地与该对齐部件连接;和固定部件,与该移动部件的移动相关联,固定在规定位置上,使该旋转传递部件旋转。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纸张对齐装置中,设置着使上述移动构件直线移动的驱动机构,在这移动构件上设置着能回转地与纸张对齐构件相连的回转传递部;与上述移动机构的移动相关联地用固定在规定位置上的固定构件使上述回转传递部回转驱动。因此,用单一的驱动源进行纸张对齐构件的移动和回转驱动,能使纸张对齐机构进一步简化,能降低成本。
最好,该旋转传递部件具有空隙部分,使得将旋转从该旋转传递部件传递给该对齐部件时,对齐部件暂时停止旋转,处于不旋转的状态。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纸张对齐装置中,在回转传递部设置着间隙部分,它是在把上述回转传递部输出的回转传递给纸张对齐构件时,临时停止纸张对齐构件的回转而使其不回转的。因此,为了使对齐后的纸张对齐构件离开纸张、使其朝着与纸张对齐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朝着与纸张对齐方向相反方向的回转变慢,离开对齐的纸张后不回转,因此不会降低已经对齐的纸张整齐程度。
最好,该对齐部件与纸张接触的面向纸张堆积的方向逐渐倾斜。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1和第2纸张对齐装置中,由于上述纸张对齐构件是使与纸相接触的面朝纸张堆积方向渐渐倾斜地设置的,因而先被对齐的纸张在对齐其上堆积的纸时就不与纸张对齐构件相接触,就能减轻对纸张的损伤。而且在把纸张分类地收容到多个分类纸盒里的场合下,能提高纸张的整齐程度,较好地进行纸张对齐处理。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则用简单的纸张对齐机构、用一次纸张对齐动作就能在纸张的输出方向侧和与其垂直方向侧进行对齐处理。
因此能提供一种可使整个纸张对齐装置小型化,同时不会使成本增高的纸张对齐装置。
由于是为了使用于纸张对齐的纸张对齐构件向一侧的限定构件侧移动、另一方面使纸朝向与这限定构件垂直侧移动而使纸张对齐构件回转,因而能使纸张对齐机构简化,同时使纸张对齐处理更可靠,而且不会因静电而产生不整齐的现象。
由于用同一个驱动源进行纸张对齐构件的移动和回转,因而能有助于纸张对齐装置小型化,能使成本降低。
又因为对纸张对齐构件作了改进,因而能更良好地进行纸张对齐处理。
而且能使用纸张对齐构件进行纸张对齐的纸张的一个限定构件向另一个限定构件输送纸张,这通过使限定构件相互垂直就可简单地进行。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等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会更加明确。


图1是把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用于具有装订功能的装订分类器7的实例的示意图,该分类器是对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成像后的纸张进行后处理的;图1是表示对接受的纸张进行对齐处理用的1个分类纸盒76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作为纸张后处理装置的装订分类器7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把具有本发明纸张对齐装置的装订分类器7装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1上的状态的示意图,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部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图像形成部分的主要部分、特别是表示成像装置4和把纸P输送到成像装置4的、对图像形成后的纸张进行排出处理的输送系统5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为了升降驱动接受纸张的各个分类纸盒76而被回转驱动的升降臂87的细节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5中的升降臂87的从上部看到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升降臂87以及与升降臂87的回转控制有关的检测部的俯视图。
图8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纸张对齐处理的控制及其动作,表示接受纸张的分类纸盒76的从上面看到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纸张对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10是用来说明构成图9所示的纸张对齐装置100的纸张对齐棒103的支持部分和移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对分类纸盒76上被对齐的纸张P进行装订后处理用的装订装置120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在具有装订功能的装订分类器7形成的各种模式中的控制程序中的控制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装订不分类模式设定时的纸张对齐和装订处理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12的装订不分类模式设定时的包括纸张分类控制的纸张对齐处理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图12的装订分类模式设定时的包括纸张分类控制的纸张对齐处理和装订处理控制程序的控制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2的不装订分类模式设定时的不进行装订处理的包括纸张分类控制的纸张对齐处理控制程序的控制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在设定为图12的组合模式时的包括在分类纸盒上排出处理每组纸张的控制的纸张对齐处理控制程序的控制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具有装订功能的装订分类器形成的对齐后的装订处理控制程序的控制流程图。
图19是说明在本发明纸张对齐装置100的第1实施例的一个分类纸盒76上、被排出的纸的对齐动作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在进行图19所示的纸张对齐动作方面的纸张对齐处理程序的控制流程图。
图21(A)和(B)是分别表示构成本发明纸张对齐装置100的挡住纸张的一侧端缘的限定板104的实例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另一实例形成的纸张对齐用的处理程序的控制流程图。
图23(A)和(B)是分别表示在图22所示控制流程中纸张被对齐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24是说明在图23所示的纸张对齐状态下的纸张所受的作用力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用来说明图24中的纸张受到作用力时的良好状态的特性曲线,用纸张在对齐时不产生弯曲的状态来表示良好地保持纸张的整齐状态。
图26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纸张对齐处理中,另一种纸张对齐处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进行图26所示的纸张对齐用的纸张对齐处理程序的纸张对齐流程图。
图28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纸张对齐装置100中、第1实施例的纸张对齐处理的另一实例中的纸张对齐动作的俯视图。
图29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纸张对齐装置100的第2实施例中的纸张对齐处理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驱动部的具体实例的斜视图,该驱动部是使图29中的纸张对齐用的限定棒130a、130b回转驱动的。
图31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纸张对齐装置100的第3实施例的示意图,是表示纸张对齐棒103的保持结构的一个实例的断面图,该保持结构是阻止纸张对齐时因倒向构成纸张对齐装置100的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方向形成的纸张对齐的偏差的。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中的纸张对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33是表示图32所示的纸张对齐装置100中用来防止因纸张对齐棒103形成的纸张混乱的一个结构实例的俯视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纸张对齐装置第5实施例的纸张对齐状态的断面图。
图35是放大地表示图34的进行纸张对齐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36(A)和(B)是分别表示图34中的纸张对齐处理的程序的控制流程图。
图37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纸张对齐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表示纸张对齐状态的断面图。
图38是表示以前的设有纸张对齐装置、并有装订功能的分类器的概况的斜视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用来说明装订分类器7的结构的斜视图,这种装订分类器7是把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里所装的纸张后处理装置里的。图1所示的纸张对齐装置是把作为纸张后处理装置的装订分类器7作为一个实例的,它是在构成装订分类器7的各个分类纸盒76上进行排出纸P的对齐处理。为了便于说明,图1表示一个分类纸盒76。
图2是图1所示的作为纸张后处理装置的装订分类器7的侧视图。而图3是如图1所示,是表示把具有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的装订分类器7装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1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先参照图3来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复印机1的整体结构。
图3把复印机1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例加以表示。但图像形成装置并不光是指这复印机1,本发明当然能适用于打印机或传真机以及将它们组合的复合装置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在图3所示的复印机1本体的上部配置着原稿给送装置2、还设置着复印机1本体内部的与上述原稿给送装置2相对应的原稿的光学扫描装置3,在中央部还设置着能把原稿作成可视图像的成像装置4,以及为了把成像装置4形成的图像形成在普通纸P上、对这纸P进行输送的输送系统5。而且在复印机1本体的左侧装着替代排出托架的装订分类器7,它是用来接受经过这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1成像后的纸张并进行后处理的。
图3所示的原稿给送装置2是由原稿分离给送装置22将成摞地放置在原稿装载台21上的原稿一片片地分离,由原稿输送皮带23送入到用透明玻璃构成的设置在复印机1本体最上部位置的原稿台11上。这时将原稿的前端朝配置在原稿台11的基准位置上的基准板12输送,使原稿的前端与这基准板12相接触而对齐,在原稿前端与基准板12相接触的时刻停止原稿的输送。
当装载在原稿台11上的原稿的曝光扫描结束,基准板12向下方转动,将原稿由原稿输送皮带23输送,由排出辊24排出到设置在原稿给送装置2上部的原稿排出托架26上。
下面,说明设置在复印机1本体内部的上方位置的光学扫描装置3。这个光学扫描装置3由下列构件构成,即,用来将光照射原稿台11上的原稿的曝光灯30和使原稿的反射光沿指定方向反射的第1反射镜31成一体地构成的扫描组件32;把从第1反射镜31反射的光再次反射的第2反射镜33与第3反射镜34成一体地支持的移动反射镜组件35;进行变倍同时把反射光形成的光像在构成成像装置4的感光体上成像用的成像透镜36;用来把通过这成像透镜的光射向感光体方向的第4反射镜37、第5反射镜38和第6反射镜39。
如上所述,光学扫描装置3把由曝光灯30照射原稿时从原稿反射的光、借助第1反射镜31、第2反射镜33、第3反射镜34、成像透镜36、第4反射镜37、第5反射镜38、第6反射镜39导引到下面所说的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原稿的像。这时的扫描组件32与原稿台11的表面平行地以第1速度V行进,移动反射镜组件35沿着与扫描组件32相同方向以第2速度V/2行进。因此把原稿的图像依次形成在感光体上,即,形成光学扫描成像。
下面,说明成像装置4和输送系统5。成像装置4在其中心设有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40,它是如上所述地借助光学扫描装置3形成原稿的图像的。这个感光体40做成滚筒状,在这感光体40的回转方向的周围配置着形成图像用的各种成像处理机构。
若要对这成像处理机构进行说明,可如图4详细所示,在感光体40的周围、沿着感光体40的回转方向(箭头方向)分别配置着充电器41、曝光用光路42、显影装置43、转印器44、剥离放电器45、清洗装置46、除电灯47等操作机构。
上述充电器41将规定极性的电荷供到沿图中顺时针方向回转的感光体40的表面上,使感光体40表面带一样的电荷。当带一样电荷的感光体40的表面到达曝光用光路42时,由上述光学扫描装置3照射原稿,形成与原稿对应的静电潜像。然后当形成这静电潜像的感光体40的表面移动到与显影装置43面对的位置上时,由显影装置43静电地附着上与静电潜像的电荷相反极性的显影剂,特别是附着上呈色剂,形成可见像(色粉影像)。
如上所说地在感光体40表面上形成与原稿图像相对应的色粉影像之后、当这色粉影像到达与转印器44面对的位置时,静电复印到由下面所说的纸张输送系统5适当输送来的纸P上。即,把与感光体40表面的电荷相同极性的电荷施加到由转印器44输送来的纸P的背面上,在与感光体40密接的状态下将色粉影像吸引到纸P上,使色粉影像从感光体40表面复印到纸P上。
与转印器44邻接配置的剥离放电器45,施加极性与上述供给转印器44的电荷相反的电荷,将密接在感光体40上的纸P背面的电荷除去,使密接性降低,在把色粉影像载在纸P上的状态下,从感光体40表面剥离。
即使把色粉影像复印到纸张上,仍有一部分色粉影像残留在感光体40表面上,当它到达与清洗装置46面对的位置时,把它从感光体40表面除去。然后使残留的色粉影像被除去了的感光体40的表面移动到除电灯47的位置上,照射从除电灯47发出的除电光,使感光体40的表面电位变成大致一样的低电位(如“0”电位),再准备形成另一个图像。
下面,说明把纸P送到这样的成像装置4中的、感光体40和转印器44面对的复印位置、把复印后的纸P从感光体40剥离后进行排出处理等的纸张输送系统5的结构。
设置在复印机1本体下侧的纸张输送系统5区分为把纸张输送到上述感光体40和转印器44面对的复印位置的输送、以及复印后从感光体40剥离之后的输送。
为了把纸P送入到上述的复印位置上,输送到复印位置的纸张输送系统5设有多个纸P的收容器50(50a、50b、50c);将被收容的纸P空气分离后给送的给送器51(51a、51b、51c);将被收容的纸P堆积地装载,使最上部的纸张时常保持在一定高度位置上的升降板52(52a、52b、52c);输送辊53(53a、53b、53c);和同步输送辊(resist roller(阻力辊))54。
而把复印后的纸P从感光体40剥离下来之后的输送系统5由输送皮带55、定影装置56、排出通路57和排出辊58构成。
在上述排出通路57的中途还配置着用于转换该通路的转换门59,由这转换门59的转换位置将纸P导引到用来在纸P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再输送通路60。在这再输送通路60上设置着输送辊61、转换门62、正反转动辊63、反转通路64、输送辊65和两面托架66。在这两面托架66上设置着由空气分离方式工作的给送器67,它是用来把被收容的图像形成完了的纸张P送出到上述阻力辊53的;和输送辊68。
具有这样结构的输送系统5中,将纸P收容在收容器50里,由升降板52的上升将这纸P上升到给送器51能给送1张纸P的位置,由给送器51给送1张纸,送到输送辊53。然后从输送辊53输送到被配置在感光体40前方的导引辊54。这时,输送送到导引辊54的纸P,使其前端与感光体40的回转轴平行地对齐,而且在与形成在感光体40表面上的色粉影像的前端位置同步的状态下输送到感光体40的复印位置。由此,借助转印器44的作用把上述由成像装置4形成在感光体40表面上的色粉影像依次复印到纸P上。
接着将复印后的纸P从感光体40剥离,由输送皮带55在背面被空气吸附着的状态下输送到定影装置56。通过定影装置56的纸P将载在其上面的色粉影像定影后、经排出通路57和排出辊58而排出处理到复印机1本体的外边。
另一方面,在纸P的两面都要形成图像时,则不将其排出处理,用设置在排出通路中的转换门59将通路转换控制到再输送通路60侧,由输送辊61和正反转辊63将其沿着再输送通路60输送到反转通路64。被送到反转通路64的纸P在其后端通过转换门62位置时被检测,与此相应地使正反转辊63反转驱动,借助输送辊65将纸P输送到两面托架66。
这样,要在两面都形成图像时,将纸P经再输送通路60后被依次重叠地收容在两面托架66上。然后由给送器67将临时收容在两面托架66上的纸P一张张地分离后,一张张地给送,借助输送辊68将其再次送入到上述的导引辊54。由此在纸P的两面形成图像,然后经定影装置56、借助排出通路57和排出辊58将其排出处理到复印机1本体外。
如上所述,纸P在其一面上形成图像后、借助排出辊58而排出到复印机1本体外,或者在两面形成图像后,同样借助排出辊58而排出到复印机1本体外。将具有本发明纸张对齐装置的装订分类器7与这排出部分面对地设置。即,与被排出的纸P对应地在装订分类器7上设置接受口,借助与这接受口面对着配置的输送辊把形成图像的纸P送入到装订分类器7内。
上述定影装置56使纸P通过加热辊56a和压接辊56b之间,将热和压力施加到由上述成像装置4形成的载着未定影的色粉影像的纸P上,使呈色剂熔融,将其固化在纸张上而定影。
具有上述结构的复印机1上装着装订分类器7、在说明设置在这装订分类器7上的本发明的纸张调整装置的各种实施例之前,下面先说明装订分类器7的结构。
(装订分类器7的结构)下面,参照着图1和图2,说明设有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结构。把这个纸张后处理装置中的、特别是接受从复印机1排出的成像后的纸P、能根据需要将这纸P分类的分类器,并具有能进行对齐后的最终后处理工序的装订功能的装订分类器7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先参照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即说明具有装订功能的装订分类器7的结构。
如图2所示,在装订分类器7上配置着与输入口对应的输入辊70,这输入口是面对着复印机1本体侧的排出口地设置的。上述这个输入辊70把由图4所示的排出辊58从复印装置1本体输出的纸P输入到装订分类器7的内部。在输入辊70的输送下游侧配置着切换选通电路71,它的动作受选通螺线管(图中没表示)控制。切换选通电路71是这样转换输送路径的,即,在选通螺线管断开时,切换选通电路71把纸导引到不分类通道72;在选通螺线管接通时,把纸送到分类通道73。
在不分类通道72的端部配置着不分类排出辊74,在不分类通道7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附近配置着不分类排出检测器S1。
在分类通道73的端部配置着分类排出辊75,在其输送方向上游侧附近配置着分类排出检测器S2。这样,用设置在图中没表示的操纵面板上的、对不分类模式或分类模式进行选择指示的按键就能对纸P进行分类或不进行分类。而且由图中没表示的选通螺线管根据各个指示键的操作而对上述切换选通电路71进行转换控制。
即,当选择指示不分类模式时,将切换选通电路71转换成把纸P导引到不分类通道73里,借助不分类排出辊74而排出。与这排出位置面对地配置着最上方的分类纸盒76,就可将纸排出并依次堆积在这分类纸盒76上。当选择指示分类模式时,将切换选通电路71转换控制成把纸P导引到分类通道73、从分类排出辊75将纸P排出。
要使包括上述最上方的分类纸盒在内的多个分类纸盒76-1~76-n能处在与上述分类排出辊75或不分类排出辊74相对应的位置。为此虽然把分类纸盒76-1~76-n放在后面加以说明,但它是设置成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并由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控制的,所以先说明升降机构。
(装订分类器7的分类纸盒升降机构)如上所述,上述分类纸盒76被设置成多个分类纸盒76-1~76-n沿上下方向层叠的,能对各个纸盒76-1~76-n分别进行沿上下方向的升降控制。
上述各个分类纸盒76成一体地由支持体77支持着,每个组件,即每个支持体77都设置成能上下移动的。为此用一端固定在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上的支持弹簧79的另一端系紧支持体77的底部77a,由这支持弹簧79的弹力时常将支持体77弹向上升的方向。支持弹簧79的荷重设计成大致能支持包括分类纸盒76在内的支持体77和收容在这支持体77中的纸P的重量。
在支持体77两侧面的框架77-1、77-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能自由回转地支持着导引辊80和导引辊81,这两部分导引辊80、81能回转地嵌装在辊导引件82里,而辊导引件82是沿上下方向固定在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上的。在上下的导引辊80、81使与分类纸盒76成一体的支持体77上下移动时,在辊导引件82内转动,对支持体77稳定地进行垂直导引。而且,通常由上述支持弹簧79的弹力将支持体77弹向上升方向。
在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的下部配置着支持体77升降用的驱动马达83。上述马达83的驱动力通过链条84等传递机构与固定在升降凸轮轴85上的链轮86相连接,使这链轮86回转。由此使升降凸轮轴85回转,从而使固定在这升降凸轮85的大致中央部的升降凸轮87回转。
升降凸轮轴85的上下端由设置在框体78上下部的推力轴承88能自由回转地支持着。而且,使各个分类纸盒76升降的驱动马达83是能沿正反两个方向回转的,由此升降凸轮87也能向正反两个方向回转。
又如图1所示,在支持体77的能回转地设置在两侧面77-1、77-2上的导引辊80和81之间,沿上下方向设置着细长的导引开口89。如图所示的配置在支持体77内的多个分类纸盒76-1~76-n的根部侧部分上、能回转地支持着的纸盒辊90通过这导引开口89突出在支持体77两侧面的框架77-1和77-2的外侧。在支持体77能沿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地设置着多个分类纸盒76。图1中为了不造成烦杂、便于说明,只表出1个分类纸盒76。
如图2所示,为使上述的上下移动能实现而设置的纸盒辊90和上下的导引辊80、81同样,能回转地嵌装在辊导引件82里。而且设置成把最下方的分类纸盒76-n的纸盒辊90-n放置在下部的导引辊81上,比其上级的分类纸盒76-n-1~76-1的各个纸盒辊90-n-1~90-1依次放置在纸盒辊90-n之上。升降凸轮87位于这样装载的途中,以此位置各个纸盒辊90间隔开,例如图2中,分类纸盒76-c位于与分类排出辊75面对的位置,接受被排出的经分类过的纸张P。
通过详细地说明使上述各个分类纸盒76上下移动用的升降凸轮87,是会理解如上所述将纸P分类用的各个分类纸盒76的上下移动。如图5所示,在升降凸轮轴85的大致中央部固定着升降凸轮87,在这升降凸轮87上、在凸轮轴心周围呈螺旋状地形成幅度比纸盒辊90的直径稍大的凸轮槽87a。在这升降凸轮87回转时,使处在与上述分类排出辊75面对位置上的、例如分类纸盒76-c的纸盒辊90-c与凸轮沟87a结合而升降,使分类纸盒76-c上下移动。在升降时,由升降凸轮87的回转,扭矩不会从纸盒辊90传到分类纸盒76那样地将纸盒辊90相对于分类纸盒76能自由回转地设置。
而且,如图2所示,在升降凸轮87的上面依次装载着例如比分类纸盒76-b上方的分类纸盒76-a、…、76-2、76-1的纸盒辊90-a、…、90-2、90-1。上部导引辊80位于纸盒辊90-1上面。
在使具有上述结构的升降凸轮87沿着使纸盒辊90,譬如向上方移动的方向回转一圈时,图2中的纸盒辊90-e、90-d、90-c和90-b的位置分别移动到上一个纸盒辊90-d、90-c、90-b和90-a的位置上。即移动一级。这时,由升降凸轮87的作用,使移动到升降凸轮87上侧的纸盒辊90进一步推压上面的纸盒辊90,由此推压上部的导引辊80。因此,分类纸盒76同时地向上方移动,而且,把各个分类纸盒76作为一个单元收容的支持体77也向上方移动。
而且,由于借助支持体77的移动,下部导引辊81把升降凸轮87下侧的纸盒辊90推到与升降凸轮87相接,因而升降凸轮87还能把下方的纸盒辊90引入到凸轮沟87a里。并且能使最下方的纸盒辊90-n移动到升降凸轮87的上方。这时,由于与支持体77底部77a系紧的支持弹簧79支持着支持体77,因而就能减轻升降凸轮87上的负荷,能容易地使支持体77上升。
与此相反,在为了使纸盒辊90下降而将升降凸轮87回转一圈时,图2的纸盒辊90-a、90-b、90-c和90-d的位置分别移动到下一级的纸盒辊90-b、90-c、90-d和90-e的位置上。这时,由升降凸轮87的作用而使移动到升降辊87下侧的纸盒辊90进一步推压下面的纸盒辊90,由此推压下部导引辊81。因而使分类纸盒76向下方移动,而且使支持体77也向下方移动。由支持体77的下降移动使上部导引辊80把升降凸轮87的上侧的纸盒辊90推到与升降凸轮87相接。而且升降凸轮87还能把上级的纸盒辊90引入到凸轮沟87a里,能使最上级的纸盒辊90-1移动到升降凸轮87的下方。
在支持体77的底部77a上还设置着光断续式的支持体初始位置检测器S3,当设置在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上的检测板(图中没表示)通过时,上述支持体初始位置检测器S3的输出信号发生变换,由此检测出支持体77的初始位置。以固定方式将上述检测板设置在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侧,设置在框体78的下部。
通过由上述支持体初始位置检测器S3作出的支持体77的初始位置的检测、和后述的由升降凸轮检测器S4作出的升降凸轮的回转量,对支持体77的升降进行控制。
借助由升降凸轮87形成的纸盒辊90的移动,与分类排出辊75面对的、譬如分类纸盒76-c和上方纸盒76-b之间的间隔形成比其他分类纸盒之间的间隔宽的开口部91,这取决于升降凸轮87的凸轮沟87a间的间隔,能将被排出的纸P可靠地收容在各个分类纸盒76上。
(升降凸轮87的回转控制)下面,参照着图5和图6来详细地说明用来把纸P在各个分类纸盒76进行分类后加以收容的升降凸轮87的回转控制、和由这控制形成的分类纸盒76的上下控制。
图5是如上所述表示升降凸轮87周边的主要构件的侧视图。而图6是升降凸轮87周边的主要构件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升降凸轮87更详细的结构是凸轮沟87a由形成螺旋状的倾斜部87b和使纸盒辊90静止的平行部87c构成。在这升降凸轮87回转时,与凸轮沟87a结合的纸盒辊90在倾斜部87b上向上方或F方移动;在平行部87c上处于间隙状态而不移动。
而且在升降凸轮轴85上成一体回转地固定着检测板92,与这检测板92面对着的位置上配置着光断续式的升降凸轮检测器S4。这检测器S4设置在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侧。
由此,在借助图2所说的驱动马达83的回转使升降凸轮87回转时,联动的检测板92也回转,由升降凸轮检测器S4检测升降凸轮87回转一圈和升降凸轮87的停止位置。图5所示的支持升降凸轮轴85的上端部用的保持架93是固定在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上,以保持与图2所示的升降凸轮轴85的下侧推力轴承88组成一对的上侧推力轴承88,能回转地支持着升降凸轮轴85。
下面,参照着图5和图6来说明由升降凸轮检测器S4和检测板92的检测动作确定的升降凸轮87的回转控制。
检测板92由设置在其平面形状为圆盘一部分上的检测开口部92a和遮光部92b构成。被调整成在升降凸轮传感器S4检测到检测开口部92a的在回转方向上的两端缘92c、92d时,纸盒辊90处于升降凸轮87的平行部87c的两端87d、87e。
升降凸轮检测器S4把检测开口部92a和遮光部92b处不同的输出信号电平输送到控制部(图中没表示)。根据这个输出信号、控制部控制驱动马达83,进行升降凸轮87的回转控制。在进行这控制时,升降凸轮检测器S4的输出信号电平在检测开口部92a的两端缘92c、92d处被转换,根据这点使升降凸轮87的平行部87c在纸盒辊90处停止。即、与升降凸轮87的倾斜部87b结合、使纸盒辊90上升或下降地控制升降凸轮87的回转。
图7是从上部看图5的示意图,表示纸盒辊90在辊导引件82里被导引的状态、以及相对于把保持辊导引件82和升降凸轮轴85的保持架93加以固定的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的两侧框78-1、78-2进行固定的状态。
如上所述,把由复印机1图像形成后的纸P输入到纸张后处理装置的装订分类器7的过程中、该纸P将在必要的分类纸盒76中任意一个上进行排出处理。即、在选择不分类模式的状态下,选择分类纸盒76中的最上方的纸盒76-1,把支持体77定位成图2的状态。即、初始位置检测器S3检测支持体77的初始位置,进行预先确定的级数的上升控制,控制成最上方的纸盒76-1成为面对着不分类排出辊74的状态。
在这状态下把图像形成后的纸P依次堆积在纸盒76-1上地进行排出处理。
在选择分类模式时,用驱动马达83使处于图2所示状态的最上方的纸盒76-1与分类排出辊75面对着的升降凸轮87向下降方向回转,使支持体77全体下降。即、如果初始位置检测器S3检测到支持体77下降到初始位置的状态,则最上方的分类纸盒76-1与上述分类排出辊75的位置面对着。
而且是以这种方式使升降凸轮87向沿着使分类纸盒76上升的方向进行回转,即、每当向最上方的纸盒76-1排出1张纸P时上升1级。而且在排出设定份数为(m)张纸P、排出到与最终纸P相对的分类纸盒76-m时,该分类纸盒76-m被保持在它的位置上,在排出处理下一页的成像后的纸P时,被排出处理到上述分类纸盒76-m上之后,将升降凸轮87朝上升方向回转驱动,把纸P按页顺依次堆积在各个分类纸盒76上进行分类。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中的各个实施例,它是如上所述地由各个分类纸盒76依次排出处理成像的纸P、把依次堆积在分类纸盒76上的纸P对齐用的。
(第1实施例)下面,参照着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的第1实施例。
图1中,在将分类纸盒76组件化的能上下移动地设置的支持体77的内部、从下部连续到上部地设置着纸张对齐装置100。配置在纸张对齐装置100的支持体77下部的是进行纸张对齐的驱动部101。配置在纸张对齐装置100的支持体77上部的是进行纸张对齐用的纸张对齐导引部102。
在上述纸张对齐驱动部101和纸张对齐导引部102之间设置着纸张对齐棒103,它贯穿各个分类纸盒76上呈倾斜状地在同样位置上形成的开口部95。而且做成能由纸张对齐驱动部101的作用使纸张对齐棒103沿开口部95的纵长方向的如图8中的倾斜的相反的A方向和B方向移动。在上下方向多个层叠的各个分类纸盒76上、在图中的跟前侧的同一位置上形成纸张对齐放出部(凹部)96,与这凹部96相对应地设置着限定板104,它挡住纸P的与排出方向(输出方向)垂直一侧的端缘。限定板104做成断面是“C”字状,它的上下端部固定在支持体77上下的最末端部分上。
而且,限定板104的限定面104a是在借助纸张对齐棒103向A方向移动而沿着与纸P的排出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推压纸P时,挡住纸P的一侧端缘的移动,对纸P进行对齐的,构成纸P的与排出方向相垂直方向的纸张对齐基准。
纸P的与上述纸张对齐板104形成的纸张对齐基准位置相垂直的排出方向上的纸张对齐基准由基准壁97构成,它是与分类纸盒76成一体地直立设置在分类纸盒76的排出方向后端部上。为了在排出纸P时能可靠地排出到分类纸盒76里,可在这基准壁97处接近地配置分类排出辊75。为防止纸P挂在基准壁97上,还设置着带有切口的辊放出部98。由此在分类纸盒76与分类排出辊75或者与不分类排出辊74面对着时,辊75就进入到部分放出部98中,就能适当地排出到纸盒76的装载面上。
在分类纸盒76中还设置着以后借助装订装置120将堆积在各个分类纸盒76的纸张装载面上的一摞纸P装订起来的装订放出口99,以及为了使用者能用手容易取出堆积在纸张装载面上的一摞纸P、在中央部设置着凹部76a。
下面,参照着图9说明纸张对齐装置100的结构细节。其中,在支持体77的底板上固定着驱动板105,在这驱动板105上设置着纸张对齐装置100的纸张对齐驱动部101。在驱动板105上形成沟状的齿条导板106,一边形成齿条齿牙的移动齿条107能移动地嵌入在这齿条导板106内。在移动齿条107上固定着带有齿轮109的纸张对齐旋转马达108,齿轮109是和纸张对齐马达108的旋转轴直接相连的,该纸张对齐马达108是步进马达。
在移动齿条107上还设置着能自由回转地支持着的输入齿轮110,输入齿轮110与设置在上述马达108的转轴上的齿轮109啮合着。在移动齿条107还保持着一个推力轴承111,纸张对齐棒103的轴部103a能回转地支持在这推力轴承111里。驱动齿轮112固定地设置在纸张对齐棒103的轴部103a上,该齿轮112与上述输入齿轮110啮合着,由此当纸张对齐旋转马达108朝图9中的相互相反的C或D方向回转时,借助齿轮109、110、112,纸张对齐棒103就朝相互相反的E或F方向回转。
移动齿条107还和能自由回转地支持在驱动板105上的输入齿轮113啮合着。即,在移动齿条107的图9所示里侧成一体地形成齿条齿牙,上述输入齿轮113与这齿条齿牙啮合着。
输入齿轮113还与能回转地支持在上述驱动板105上的中间齿轮114啮合着,这个中间齿轮114还和固定在(是马进马达的)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的输出轴上的马达齿轮116相连接。上述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固定在支持体117上,而支持体117是固定支持在驱动板105上的。
具有这样结构的移动齿条107在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朝图9的相互相反的G或H方向回转时,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的驱动力经过马达齿轮116、中间齿轮114而传输到输入齿轮113,使移动齿条107沿着齿条导板106、朝图中的相互相反的A或B方向移动。
在驱动板105上还配置着纸张对齐初始位置检测器S5,该检测器S5检测与移动齿条107成一体地设置的工作片107a,检测纸张对齐棒103所处的初始位置。纸张对齐棒103所处的初始位置设定成比图8所示的被排出到分类纸盒76上的纸P的最大幅面Hmax还靠外的一侧。因此,在该位置上移动齿条107的工作片107a将初始位置检测器S5的光路挡住,能检测出初始位置。
下面,参照着图10详细地说明纸张对齐装置100中的纸张对齐导引部102。
这个纸张对齐导引部102是在纸张对齐棒103回转而且朝图9中的A或B方向移动时,发挥能自由回转地支持纸张对齐棒103的上端、同时对A或B方向进行导引的导引件功能。为此,在支持体77的上部顶板上固定地设置着导向体118,在导向体118的沟内能自由移动地嵌入着滑动部件119,在滑动部件119还埋设着一个推力轴承111,在这推力轴承111上能自由回转地支持着纸张对齐棒103的轴部103a。图9中将导向体118的一部分省略地表示。而且导向体118和驱动板105侧的导向件106是相互平行地配置,这些导向体118、106当然和分类纸盒76的开口95处于相互平行的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堆积在分类纸盒76上的纸P是通过对齐动作,使纸张对齐棒103朝着与纸P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移动,由此使其对齐。即,在纸张对齐动作开始时,如上所述由纸张对齐驱动部101和纸张对齐导引部102的动作,使纸张对齐棒103朝图8中的A方向移动,同时朝F方向回转。由此纸P沿着其一侧端缘受一个限定板104的限定面104a限制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其向着与限定面104a垂直侧的基准壁97方向移动。这样,用同样的动作,即用一个纸张对齐动作能使纸P朝相互垂直的限定的基准位置方向移动,能将各个端部、即纸P的一侧端缘(纸P的宽度方向的缘部)和后端缘对齐,能正确地进行纸张对齐。
下面,说明将上述纸张对齐处理进行完后的纸张的后处理。这个实施例中的后处理的例子是进行装订。这里,参照着图11来说明进行装订处理用的装订装置120的结构。
在图8中,装订装置120是以装订转轴121为中心、能转动地设置的,装订装置120是用来在纸张对齐装置100将排出处理到分类纸盒76里的纸P对齐后、对对齐的纸张加以装订。虽然装订装置120是能以上述的转轴121为中心地转动,但特别之处是在排出纸P时和对齐纸P时,从进行装订的位置退出、处在实线所示的待机位置。在进行装订时,移动到图11的点划线所示的装订位置上进行装订。
为此在分类纸盒76设置装订越过部99,使其能如图1和图8所示地使装订装置120转动到装订位置、对被对齐的在分类纸盒76的纸张装载面上的纸摞P进行装订。
下面,参照着图11来说明上述装订装置120转动用的结构。装订装置120保持在装订器转动架122上,上下贯通装订器转动架122地设置的装订器转动轴121,它能绕中心自由转动。这个转动轴121能回转地保持在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侧。
在装订器转动架122上借助臂124连接地设置着拉伸螺线管123,它是沿着将装订装置120转动到装订位置(图11中的点划线的位置)的方向牵拉装订装置120。将装订器转轴121夹在中间地在螺线管124的相反一侧设置着复位用弹簧125。上述复位用弹簧125的另一端以及螺旋圈123与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系紧地固定。因此在螺旋圈123没通电时,由复位弹簧125的弹力、使装订装置120处于待机位置(图11中的实线所示)在装订器转轴121周围弹性地作用于装订器转动架122。
如上所述,装订装置120在螺旋圈123被通电时,借助臂124、克服复位弹簧125的弹力作用而转动到如点划线所示的装订位置上。而在螺线管123的电流被切断时,由复位弹簧125的弹力将装订装置120回复到实线所示的待机位置,与挡块(限制凸部)126相接触而停止。上述挡块126设置在上述框体78侧。
装订装置120设定成这样的高度,即当其转动到分类纸盒76的装订越过部99的装订位置时,纸张装载面上被对齐的纸P的角部通过装订装置的装订开口部127。
由此,在纸张对齐装置100上,当分类纸盒76上的一摞纸P与限定面104a和基准壁97相接触而被对齐时,装订装置120从待机位置移动到装订位置,进行装订。如果一次装订结束,则其移动到待机位置,使下一个分类纸盒76上升一级或下降一级,再次用纸张对齐装置100对齐被堆积在这分类纸盒76上的纸P,此后装订装置120转动到装订位置,进行装订处理。
在进行上述装订处理时,纸张对齐装置100不仅对分类纸盒76上的一摞纸P的一边进行纸张对齐处理,而且也对与之垂直的侧边进行对齐,因此,可以稳定同时正确地进行装订处理。
(对纸张对齐装置100的控制操作)下面说明在成像装置,特别是图3所示的复印装置1中,当图像形成了的纸张P被送入作为纸张后处理装置的装订分类器7时,对纸张进行的排出控制、纸张理想的对齐处理、以及装订处理的控制操作。首先参照图1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上述控制。
任意操作设在复印装置1本体上的操作面板(图中未示出)上的各键,输入复印倍率、浓度等复印条件的同时,输入装订分类器7的后处理条件。当上述输入结束,按下复印操作开始键时,从复印装置l输出的形成了图像的纸张P被送入装订分类器7一侧。此时,把如上所述地操作输入的装订条件等工作信号送达装订分类器7一侧的控制部分。
如图12所示,装订分类器7等候正在传输的工作信号(步骤A1),由支持体77的初始位置检测器S3测出支持体77是否处于初始位置(在图12中表示为HP)(步骤A2),如支持体77处于初始位置,则进入下一步骤。如支持体77不在其初始位置,则进行使支持体77移动到初始位置的处理(步骤A3)。
在这里,支持体77的初始位置是指最上边的分类纸盒76-1与分类排出辊75面对的位置或者稍微向下移一点的位置。
下面由纸张对齐初始位置检测器S5检测纸张对齐装置100的纸张对齐棒103是否位于初始位置(在图12中表示为HP)(步骤A4),如果纸张对齐棒103处于初始位置,则进入下一步骤。如果纸张对齐棒103不处在初始位置,则继续进行使纸张对齐棒103移至初始位置的处理(步骤A5)。
接着、根据与工作信号同时输送的、关于后处理模式的信号,判断是否设定为“不分类”模式(步骤A6),如果设定的是“不分类”模式,接着判断是否设定为“装订”模式(步骤A7)。如果设定的不是“不分类”模式,判定是否设定为“分类”模式(步骤A8),如果设定为“分类”模式,则判断是否设定了“装订”模式(步骤A9)。如果设定的也不是分类模式,则进入下一步骤。
如上所述地,判定“装订不分类”模式、“不装订不分类”模式、“装订分类”模式、“不装订分类”模式、以及“组合”模式中的任何一种,进行后面说明的各种模式的控制处理(步骤A10~A14)。
所谓“组合”模式是指同一分类纸盒中只收容一定数量的纸张的模式,这些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与原稿的同一页上的图像相对应,所谓“分类”模式是指同一分类纸盒中仅容纳与原稿页数相当的纸张,这些纸上形成的图像是与原稿的各页图像相对应的。
下面,确认工作信号的有无(步骤A15),如果有工作信号,则进入下一步骤,等待检测向分类纸盒76排出的纸张P的检测器S6(参照图2)得出的结果(步骤A16),发回允许在复印装置1本体中进行下一项工作的信号(步骤A17)。在步骤A15中,如果没有工作信号,则结束上述处理。
在这里说明的顺序颠倒了,图2中上述检测纸张排出的检测器S6设置在支持体77上。通过在各个分类纸盒76-1至76-n之间设置发光及感光元件,该检测器S6可检测出排出纸张P末梢的通过。
参照着图13~图17的流程图,详细说明上述步骤A10~A14的各种后处理模式。
(装订不分类模式的控制操作)首先,说明图13所示的装订不分类模式。
在装订分类器7处,将成像之后的纸张P导入不分类通道72,接通选通电路螺线圈(gate-solenoid)(步骤B1),转换选通电路71,打开上述不分类通道72的通路。接着驱动支持体77的驱动马达83,通过升降凸轮检测器S4测出的升降凸轮87的旋转量,将成像后的纸张P排出到最上边的分类纸盒76-1那样地使支持体77移动到不分类的开始位置(步骤B2)。此时,将最上边的分类纸盒76-1移动到对着不分类排出辊74的位置。如图2所示。因此,从不分类排出辊74排出的纸张P可被依次堆积在上述分类纸盒76-1中,以这种方式被收容起来。
一旦确认支持体77已移到不分类开始位置(步骤B3),则等待幅面确定信号的输入(步骤B4),在下一步骤中,根据要纸张对齐处理的纸张P的幅面和纸张对齐棒103的大小,确定不同的待机位置h1(步骤B5)。由此,纸张对齐棒103移到幅面大小不同的待机位置h1(步骤B6)。由此,使纸张对齐棒103在与被对齐纸张的幅面相对应的位置处待机,从而可缩短后述的纸张对齐处理时间,可高效地纸张对齐。
接着,确认从复印装置1本体发出的页数(n)信号(步骤B7),将页数计数器CT1的值设为1(步骤B8)。然后等待排纸信号(步骤B9),如果有排纸信号,则用纸张对齐棒103进行纸张堆放时纸张对齐(步骤B10)。该步骤B10的详细过程将在后说明。
上述纸张对齐处理结束后,使页数计数器CT1的值加1(步骤B11),判断页数计数器CT1的值与设定的复印页数n是否相等(步骤B12),如果不等,则回到步骤B9之前,反复进行堆放时的纸张对齐动作和使页数计数器CT1的值加1的运算,直至页数计数器CT1的值与复印页数“n”相等为止。
如果上述页数计数器CT1的值与复印页数“n”相等,则进入下一步骤,等待复印装置1本体发出的装订信号(步骤B13),当装订信号出现时,移入下一步骤,纸张对齐棒103移动到其它幅面纸张的纸张对齐位置后停下来(步骤B14)。
接着,当纸张对齐棒103停在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处时,进行装订(步骤B15),纸张对齐棒103向初始位置移动(步骤B16),结束“装订不分类”模式。
由于上述纸张对齐棒103移动到纸张P的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处后停下来,因此在装订处理时可防止对齐的一摞纸张P散乱。其中、纸张对齐位置h3是指纸片P与纸张对齐棒103接触,同时纸片P的相对侧的边缘也处在与限定面104a接触的位置,使纸张P不弯曲。也可以在纸张对齐动作之后,使纸张对齐棒103在进行装订处理时不停在纸张对齐位置h3处,一直退回到待机位置。
通过上述控制,“装订不分类”模式可可靠对齐被排放到最上边的分类纸盒76-1中的纸张P,并最终进行装订处理。
(不装订不分类模式的控制操作)下面参照图14的流程图、详细说明“不装订不分类”模式的控制操作。
首先在图14中,设定“不装订不分类”模式,在进行该处理时,进行与图13所述的“装订不分类”模式的控制流程中的步骤B1~B12以及步骤B16相同的处理。
因此,省去对图14中步骤C1~C12的说明。当将设定页数的纸张P全部排放到分类纸盒76-1中、纸张对齐处理结束后,在步骤C13中进行与步骤B16相同的使纸张对齐棒103回到初始位置的处理。该处理结束后,图14的处理过程也就结束了。
在“不装订不分类”模式中,使纸张对齐棒103运动,提高了堆放的纸张的整齐程度,可以每排出1张纸P就进行一次纸张对齐处理(步骤C10),也可以等所有的纸张P都排出之后再进行纸张对齐处理,或者只有较少纸张时不进行纸张对齐处理,即在该模式中省去纸张对齐操作也没关系。
(装订分类模式的控制操作)下面,参照图1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装订分类”模式的控制操作。
在图15中,除步骤D2和D3,步骤D1至D6与前面说明的“装订不分类”模式的图13、14中说明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D2和D3中,检测出支持体(分类纸盒单元)77是否处在分类开始位置,使支持体77移动到分类开始位置,使最上边的分类纸盒76-1与分类排出辊75相对,使其可以接收到从分类排出辊75排出的纸张P地等待指令。
在步骤D7中,等候与原稿页数相当的数值“n”和原稿每页的复印张数“m”的信号,将页数计数器CT1的值设为1(步骤D8),升降计数器CT3的值设为+1(步骤D9)。
接着,将份数计数器CT2的值设为1(步骤D10),等待检测器S6发出的排纸信号(步骤D11),如果有排纸信号,则进行堆积对齐操作(步骤D12)。并且使份数计数器CT2的值加1(步骤D13),判断份数计数器CT2的值是否与“m”相等(步骤D14)。份数计数器CT2的值不等于“m”时,判断升降计数器CT3的值是否为+1(步骤D15)。
如果上述升降计数器CT3的值是+1,则使支持体(分类纸盒单元)77上移1个纸盒的高度(步骤D16),回到步骤D11之前。如果升降计数器CT3的值不是+1,则判断升降计数器CT3的值是否为-1(步骤D17),如果升降计数器CT3的值是-1,则使支持体77下降1个纸盒的高度(步骤D18),并且如上所述地回到步骤D11之前。但如果升降计数器CT3的值不是-1,则断定出现了故障,显示出“故障”(步骤D19)。在步骤D14中,如果份数计数器CT2的值等于“m”,则使页数计数器CT1的值加1(步骤D20),逆转升降计数器CT3的正负符号(步骤D21)。接着,判断页数计数器CT1的值是否与“n”相等(步骤D22),如果不等,则回到步骤D10之前。
如上所述,在复印装置1中进行对n页原稿的m份复印,在该成像后的纸张P依次被排出到装订分类器7处的过程中,选择对应m份复印原稿的分类纸盒76-1至76-m,与原稿页数相对应的n页纸P依次分类排放到这些分类纸盒76中。通过这种分类,每向上述各分类纸盒76排出1张纸P,就在步骤D12进行一次纸张对齐处理,堆积的纸张P就被对齐了。
依次进行上述处理,在步骤D22中如果页数计数器CT1的值等于“n”,则进行下述的装订处理。即,等待装订信号(步骤D23),如果装订信号已经送达,则将份数计数器CT2的值设为1(步骤D24)。然后,纸张对齐棒(纸张对齐部件)103向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移动(步骤D25),在纸张对齐棒103停在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装订操作(步骤D26)。
通过上述步骤D26,向一个分类纸盒,例如与设定份数m相对应的最上边的分类纸盒76-1、或76-m排出、堆积的n页纸P的装订处理结束后,使纸张对齐棒103向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移动(步骤D27)。接着,份数计数器CT2的值加1(步骤D28),判断份数计数器CT2的值是否等于“m”(步骤D29),如果相等则在纸张对齐棒103移动到初始位置后(步骤D35),结束该处理模式。
另一方面,当份数计数器CT2的值不等于“m”时,确认升降计数器CT3的值是否为+1(步骤D30)。如果升降计数器CT3的值为+1,则使支持体77上移1个纸盒的高度(步骤D31),回到步骤D25之前。如果升降计数器CT3的值不是+1,判断升降计数器CT3的值是否为-1(步骤D32),如果升降计数器CT3的值是-1,则使支持体77下降1个纸盒的高度(步骤D33),并回到步骤D25之前。如果升降计数器CT3的值也不是-1,则断定为故障,显示出“故障”(步骤D34)。
由于上述控制,在“装订分类”模式的处理中,从最上边的分类纸盒76-1向下边的分类纸盒76-m,使用与设定份数m相对应的纸盒数,在各纸盒76上对齐、接收根据原稿各页依次复印的纸张P之后,进行装订处理。
(不装订分类模式及组合模式的控制操作)接着参照图16及图1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不装订分类”模式和“组合”模式的控制操作。
如图16所示,在“不装订分类”模式的处理过程中,步骤E1到E22进行的是与图15中说明的“装订分类”模式的流程图中步骤D1到D22相同的处理。
其中,将与n页原稿对应的m份被复印的纸张P分类归入各分类纸盒76-1到76-m之后,在纸张对齐处理结束后的步骤E23中,使纸张对齐棒103向初始位置移动,将过程结束。
由于如上所述地进行纸张P的分类处理,在“不装订分类”模式中只使用与最上边的纸盒76-1至76-m对应的纸盒,在各分类纸盒76上对按照原稿各页依次复印的纸张P进行对齐处理和接收。
另一方面参照图1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有关“组合”模式的控制操作。在该流程图中,步骤F1到F8进行的是与图15说明的“装订分类”模式中的步骤D1至D8相同的处理。
其中,在步骤F9中,将份数计数器CT2的值设为1,再等待排纸信号(步骤F10),如果有排纸信号,则进行纸张对齐处理(堆积纸张对齐)(步骤F11)。然后,使份数计数器CT2的值加1(步骤F12),判断份数计数器CT2的值是否与“m”相等(步骤F13)。
其中,当份数计数器CT2的值不等于“m”时,回到步骤F10之前,当份数计数器CT2的值等于“m”时,使支持体(分类纸盒单元)77上移1个纸盒的高度之后(步骤F14),使页数计数器CT1的值加1(步骤F15),再判断页数计数器CT1的值是否与原稿的页数“n”相等(步骤F16)。
如果页数计数器CT1的值不等于原稿页数“n”,则回到步骤F10之前,如果页数计数器CT1的值等于原稿的页数“n”,则在纸张对齐棒103移到初始位置之后(步骤F17),结束该处理过程。
在上述“组合”模式的处理中,使用最上边的分类纸盒76-1至76-n的纸盒,在各分类纸盒76上对齐并接收与所需的份数“m”相对应的张数的复印纸P。
(装订控制)下面参照图18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装订的控制操作。该控制过程是例如通过图13中步骤B15进行的装订处理。以及图15所示的步骤D26的装订处理。
首先,将订书器转动螺线圈123接通,将装订装置120向装订位置移动(步骤G1)。该位置是如图11所示的用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当装订装置120转动到该装订位置,则进行装订处理(步骤G2)。装订处理结束后,将订书器转动螺线圈123断开,使装订装置120移向暂避位置(步骤G3),终止过程。
(纸张对齐处理的控制)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向各分类纸盒76排纸、并对堆积在纸盒上的纸张进行对齐处理的过程。说明时参照图19的操作说明图和图20所示的控制流程图详细说明。
图19是为说明将纵长的纸张P排出时,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动作的平面图。而图20是为提高本发明的纸张对齐效率,且保障对齐的控制流程图。该图20所示的控制过程是图13到图17的流程图中的步骤B10、C10、D12、E12、F11的“堆积时纸张对齐”操作,即纸张对齐处理。
在图13至图17的各种模式的处理中,在将纸张P全部排出到分类纸盒76上之前,在图19中,为提高纸张对齐效率,且加快速度,使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行程减少。通过纸张对齐驱动马达(参照图9)115的动作,纸张对齐棒103从其初始位置h向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参照图19)移动。此后,一旦纸张P被排出,纸张对齐棒103即向A方向移动到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对齐堆积在分类纸盒76上的纸张P。
根据图20所示的流程图,参照图19的操作图详细说明以上的纸张对齐控制。在该处理中,使上述纸张对齐棒103向用于纸张对齐的待机位置h1移动,在纸张对齐的状态下等候。
堆积时的纸张对齐过程一开始,步进马达即纸张对齐旋转马达108向D方向旋转,纸张对齐棒103向F方向旋转(步骤H1)。接着,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向G方向旋转,纸张对齐棒103向A方向移动(步骤H2)。从该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旋转开始,计数该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的脉冲数(步骤H3)。如上所述,在图19中,上述纸张对齐棒103预先从初始位置h向纸张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移动,并在那里等候。由于分类的纸张的幅面可由公知的检测手段测得,上述待机位置h1可由该幅面决定,因此,从初始位置检测器S5测出初始位置h时起,计数到与待机位置h1对应的上述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的驱动脉冲数为止停下来。
回到图20,等待计数的脉冲数达到从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移动到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必需的规定脉冲数(步骤H4)。如果规定的脉冲数被计数到,则使纸张对齐旋转马达108形成的纸张对齐棒103旋转停止(步骤H5)。
另一方面,使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反转(向H方向旋转),纸张对齐棒103从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向B方向移动(步骤H6)。接着,开始计数脉冲数(步骤H7),等待达到从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移动到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必需的规定脉冲数(步骤H8),当达到规定的脉冲数时,使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停止(步骤H9)。
如上所述,在纸张对齐棒103从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向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移动期间,在接触开始位置h2处,纸张对齐棒103与分类纸盒76上的纸张P的一个侧边相接触。这时由于纸张对齐棒103向F方向转动,因此接触的纸张P向排纸方向一侧的纸张对齐基准即分类纸盒76的基准壁97对齐。由此,由不分类排出辊74或分类排出辊75向分类纸盒76上排出的纸张P利用分类纸盒76自身的倾斜,借助于自重向基准壁97移动的过程中,与单纯靠纸张对齐棒103向A方向移动进行对齐的情况相比,在作为排纸方向的纸张对齐基准、即分类纸盒76的基准壁97和作为与排纸方向垂直的纸张对齐基准、即限定板104的限定面104a处能进行更正确的对齐,使纸张之间无偏移地对齐。
而且,当纸张对齐棒103到达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处时,与纸张对齐棒103接触的边的对边与纸张对齐板104的限定面104a接触。另外,该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及接触开始位置h2可根据纸张P垂直输送方向的长度,即对应纸张P幅面的宽度而随时改变。
上面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100用于装订分类器7的实例,但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100并不限于装订分类器7。例如,将成像后的纸张P排出到两面托架66上,再输送、对齐,或在循环式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等中,对回到原稿放置台上的原稿进行对齐处理等情况下,可适用于各种载放纸张的部位。
在本实例中,使纸张向不移动的限定板104移动,而限定板104是在与纸张对齐棒103面对的排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此相对,例如如图21A或图21B所示,将限定板104制成向排出方向的基准壁97侧运行的传送带,或制成棒状或圆筒状的几个旋转体104-1至104-3等,也可制成为了向排纸方向的基准壁97一侧传输纸张P而运动的结构。而且,纸张对齐棒103也不必是本实例所说的棒状的旋转体,也可以是图21A所示的向排出方向的基准壁97运行的传送带结构,或如图21B所示的几个棒状或圆筒状的旋转体。由此也可以是为了把相接触的纸张P向排纸方向的基准壁97输送而运动的机构。
(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现说明在上述第1实施例的纸张对齐处理中,当纸张对齐棒103向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移动之后,离开纸张P那样地加以控制的情况。这时,如果纸张P因静电摩擦而带电,就需考虑与分类纸盒76的基准即基准壁97接触的纸张P无法传输的情况。因此,下面说明即使有静电摩擦也不会降低纸张的整齐程度的实例。
下面参照图19、图22至图25详细说明。
图22是进行纸张对齐操作的流程图,图23是表示纸张对齐棒的纸张对齐操作的剖面图,图24是用于说明纸张对齐时力的作用状态的平面图。而图25是说明纸张P的传输力和弯曲力与纸张的偏移量之间关系的特性表示图。
首先用图19和图22说明纸张对齐操作。
当堆积时的纸张对齐操作开始时,使纸张对齐计时器TS的值为τ(步骤I1)。下面进行步骤I2至步骤I5。该步骤I2至I5是与图20所示的“堆积时纸张对齐”过程中的步骤H1至H4相同的处理。但是,计数的脉冲数是从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移动到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所必需的脉冲数加上纸张对齐棒103向A方向移动指定距离所需的附加脉冲数所得到的规定脉冲数。
脉冲数达到规定数目,纸张对齐棒103也就到达了比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向A方向移动若干量Δ之后的位置。这时,为阻止纸张对齐棒103继续移动,使驱动马达115停机(步骤I6)。接着,纸张对齐计时器TS开始计时(步骤I7)。
等待上述纸张对齐计时器TS到时间(步骤I8),纸张对齐棒103继续向F方向旋转,直到到时间为止,向排纸方向的后端、即向基准壁97输送纸张P。当纸张对齐计时器TS到时间时,为停止纸张对齐棒103的旋转,停止纸张对齐旋转马达108(步骤I9),使纸张对齐棒103向B方向移动(步骤I10)。此后开始计数脉冲(步骤I11),等待移动到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计数(步骤I12),使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停机,使纸张对齐棒103停在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处(步骤I13)。
如图23A、B及图24所示,步骤I7中纸张对齐棒103从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向A方向移动若干量Δ(图23B的状态),使纸张P弯曲,此时纸张P被纸张对齐棒103和限定板104共同夹持着。这时如图23A、B所示,作用在纸张P上的传输力μf1用纸张对齐棒103作用于弯曲方向上的纸张P的中部的弹性回复力f1与纸张对齐棒103及纸张P之间的摩擦系数μ的积来表示。由于此时纸张P受到的来自纸张对齐棒103的传输力大于纸张对齐棒103位于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时纸张P受到的来自纸张对齐棒103的传输力,因此,可方便地向基准壁97输送、对齐带静电的纸张P。
但是,如图24所示,如果此时的传输力f1大于纸张对齐棒103在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与纸张P接触的接触点上,与基准壁97平行地引出的假想线g与基准壁97之间的纸的一部分(图24中的斜线部分)向排纸方向折叠所需要的力f2,则纸张P将会弯曲,从而降低了纸张P在堆积时的整齐程度。
为避免这种问题,对齐纸张,要测算允许的最薄的纸在纵向排出时前述弯曲所需的力f2,选择纸张对齐棒103与纸P之间的摩擦系数μ,使传输力μf1小于弯曲所需的力。
例如,纸张对齐棒103从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向A方向偏移的量Δ(以后称为纸张偏移量)与纸张的传输力μf1及纸张向排出方向弯曲所需的力f2(以后称为弯曲力)有关。这是因为,为了产生了Δ的偏移量,在与朝基准壁97的方向(排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纸张P起皱。其中的关系如图25所示,纵轴表示纸张的传输力μf1和弯曲力f2,横轴表示纸张偏移量Δ。该图25中,在纸张偏移量Δ处于最大纸张偏移量Δmax以下的区域中,通常弯曲力f2可以大于纸张的传输力μf1,因此,如果在最大纸张偏移量Δmax以下的区域中,μ1f1大于弯曲力f2,但是将纸张对齐棒103与纸张P之间的摩擦系数μ1换为μ2,则在取成μ2f1那样地最大纸张偏移量Δmax以下的区域中,μ2f1就小于弯曲力f2。
已经知道,要减小纸张对齐棒103与纸张P之间的摩擦系数μ,可用塑料或金属等来形成纸张对齐棒103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要增大纸张对齐棒103与纸张P之间的摩擦系数μ,可用橡胶制做上述接触部分。
因此,通过进行上述控制,不会由于静电降低纸张P的整齐程度,可确保控制的顺利进行。
(第1实施例中的其它实例)上述纸张对齐处理中,由于纸张P与纸张对齐棒103接触进行纸张对齐处理,因此要考虑到旋转的纸张对齐棒103会对纸P造成损伤。例如,为确切地进行纸张对齐处理,使纸张P弯曲、回转地进行对齐,但因而与纸张P接触回转的时间就拉长了。因此会对纸张P造成伤害。
现参照图26和图27说明不造成上述伤害又能保障顺利纸张对齐的纸张对齐控制方式。图26是说明上述操作的平面图,图27是该纸张对齐控制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沿着纵向排出和横向排出的2种幅面的纸张P1、P2进行对齐处理的图。
由纸张对齐棒103对排放到分类纸盒76上的纸张P进行对齐,在纸张的幅面不同及排出方向不同的纸张对齐区域内进行对齐处理。在图26中,符号P1st,P2st表示纸张幅面P1、P2纵向排出时的纸张对齐区域,P1sy、P2sy表示纸张幅面P1、P2横向排出时的纸张对齐区域。在各纸张对齐区域的排纸方向下游侧的边缘,设置用于测出纸张对齐结束的检测器S7(S7a,S7b,S7c、S7d),不妨碍纸张对齐地埋置在分类纸盒76中。该检测器S7测出纸张P是否进入各纸张对齐区域。
纸张对齐结束检测器S7是发光部件与感光部件形成一套的检测器,发光部件发出的照射光在纸张上反射,感光部件接受到光,则检测出纸张在纸张对齐区域的对齐处理没有结束,感光部件不感光时,则说明纸张在纸张对齐区域的处理已经完成了。
下面根据图27的流程图,说明纸张对齐处理。首先,步骤J1到J3是与图20中说明的流程中的步骤H1至H3相同的处理。然后,判断纸张对齐结束检测器S7是否检测出纸张P进入纸张对齐区域(步骤J4)。如果纸张对齐结束检测器S7检出到,则判断是否计数到的脉冲数达到了与纸张对齐棒103移到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相对应的规定脉冲数(步骤J5),如果没数到,则回到步骤J2之前,使纸张对齐棒103继续向A方向移动。但是在上述步骤J4中,如果纸张对齐结束检测器S7没有测出,则判断是否计数的脉冲数达到与纸张对齐棒103移动到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相对应的规定脉冲数(步骤J6),如果没有,则回到步骤J2之前,使纸张对齐棒103继续向A方向移动。
在上述步骤J6中,如果计数的脉冲数已经达到规定的数量,则使纸张对齐棒103停止移动(步骤J7),判断纸张对齐结束检测器S7是否测出了纸张P进入纸张对齐区域中(步骤J8)。
在上述步骤J5中,如果计数的脉冲数达到规定的脉冲数或在步骤J8中,纸张对齐结束检测器S7测出纸张P进入了纸张对齐区域内,则使纸张对齐棒103停止旋转(步骤J9)。此后的步骤J10到步骤J13与图20的步骤H6至H9相同,都是使纸张对齐棒103向B方向移动,并停止在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处。
通过进行上述纸张对齐处理,纸张P进入纸张对齐区域内之后,纸张对齐棒103不再与纸张P接触,纸张对齐棒103也不再继续向F方向旋转,因此,纸张对齐棒103在纸张对齐时,与纸张的同一地方接触的时间不长,可减少对纸张的损伤。从而,避免了纸张P与纸张对齐棒103的无效接触,减轻了回转的纸张对齐棒103对纸张P的损伤。
(其它实例)在上述纸张对齐处理中,纸张对齐棒103边回转边向纸张对齐板104的方向移动。因此,与向纸张对齐板104的方向(A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对纸张P的伤害相比,由接触地回转而形成对纸张P的伤害更大。因此,通过缩短使纸P弯曲,使纸张对齐棒103旋转的时间,可减轻对纸P的伤害。参照图28说明为此而进行的纸张对齐处理的过程。
在图28中,使纸张从排出辊75或74排出的纸张P的排出位置Ph向纸张对齐区域Ps移动时,排出方向的移动距离为L1,垂直于排出方向的移动距离为L2。纸张对齐棒103从与纸张P开始接触的位置h2起、向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的A方向移动期间,在与排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速度为Vy,纸张对齐棒103向F方向旋转,向基准壁97输送纸张的传输速度为Vt,此时如果满足下式L1/Vy>L2/Vt则基准壁97可提早挡住排出的纸张Ph的后端,缩短纸张P在宽度方向上弯曲回转的时间。因此不会对纸张P造成伤害。
为满足上式,通过调整向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及纸张对齐旋转马达108输出的脉冲频率,决定传输速度Vt和移动速度Vy的大小,由纸张对齐棒103向F方向旋转,能使基准壁97先挡住纸P的后端,此后再由纸张对齐板104挡住纸张P也进行纸张对齐操作。
另一方面,在图28中,纸张P的幅面越大,纸张P向A方向移动的距离L1越小。但在排纸方向进行纸张对齐的距离L2不变,因此为满足上式,最好调整传输速度Vt和移动速度Vy的大小,如果减小移动速度Vy,每单位时间内从复印装置1送出的纸张的处理页数,即复印页数必须降低。这样不好。
每单位时间成像的页数如果下降,处理速度就必须是可变的,该控制就会变复杂。
由于用于成像的纸张的幅面变大了,如果增加传输速度Vt,在消除上述问题的同时,与幅面无关地对排出的纸张P进行对齐处理时,先由基准壁97使输送方向的纸张后端对齐之后,再由另一基准即纸张对齐板104将纸对齐,这样在保障将纸对齐的同时也能防止损伤纸。
(第2实施例)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与纸张对齐棒103相对设置一个固定的、使纸张P的一侧边缘对齐的纸张对齐板104。参照图29及图30,说明在垂直上述纸张对齐板104的方向上,向限制纸张P的侧边的基准壁97的方向传输排出纸张P的实例。
与纸张排出方向垂直的基准侧的限定部件不是图1所示的固定的限定板104,而是设置了如图29所示的向排纸方向的基准壁97传输纸张的传输限定部件130。
传输限定部件130如图30所示,是两个平行的呈圆柱状的限定棒130a、130b,即与纸张P的排出方向平行地并列设置着。各限定棒130a、130b上固定有驱动齿轮131a、131b,2个驱动齿轮131a、131b通过与驱动马达132的马达齿轮133啮合的中间齿轮134相互连接。
上侧的支持部件135上的推力轴承和设在下侧的支持部件136上的推力轴承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各限定棒130a、130b。上述中介齿轮134可转动地支撑在下支持部件136上,驱动马达132也固定在下支持部件136上。而且,上下支持部件135、136固定在图1所示的与分类纸盒76形成一体的支持体77或装订分类器7的框体78一侧。
一旦启动上述驱动马达132,构成传输限定部件130的2根限定棒130a、130b就在向分类纸盒76的基准壁97输送纸P的方向上转动。
传输限定部件130不限于2根限定棒130a、130b,2根以上平行设置,其中至少一根在纸张对齐的方向上转动也可以。或者如图21A所示,呈传送带形状,向纸张对齐方向输送纸张的结构也可以。
由于上述构成,在纸张对齐处理时,通过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和旋转,纸张与构成限定部件的传输限定部件130接触,并借助于限定棒130a、130b的旋转,正确地进行向基准壁97侧输送分类纸盒76上的纸的纸张对齐操作。此时,通过与纸张对齐棒103的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进行纸张对齐处理。
(第3实施例)在装订分类器7中,多个分类纸盒76是层叠地设置的,这时由于在各分类纸盒76中进行纸张对齐时引起的波动形成无法稳定地进行装订处理。为防止上述问题,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31是表示将纸张对齐棒的支撑结构沿纸张对齐棒移动方向的平面剖开时主要部件的剖视图。特别是可旋转地支撑纸张对齐棒103的部件与图9所示的纸张对齐棒103的支撑部件不同。
如图31所示,纸张对齐棒103的下方,带有凹下部分137a的支持部件137通过螺钉等连接部件138固定在移动齿条107上。在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方向(相当于图31中的左右方向,图9中的A-B方向)上,支持部件137的凹下部分137a的两侧设有支撑部件139。
插入在沿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体118中的滑动部件119可沿导向体118自由移动地设在纸张对齐棒103的上方。滑动部件119上设有凹下部分119a,在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方向(图31中的左右向,图9中的A-B方向),凹下部分119a的两侧设有支撑部件139。
支撑纸张对齐棒103的支持旋转轴140的上下端部嵌入上述支持部件137及滑动部件119上的2个凹下部分137a和119a中。贯通上述纸张对齐棒103的中央地设置,纸张对齐棒103通过上下的推力轴承141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该支持旋转轴140上。该纸张对齐棒103的下端固定有驱动齿轮142。驱动齿轮142与中间齿轮110啮合,如图9所示,纸张对齐旋转马达108的旋转使纸张对齐棒103也旋转起来。
上下的支撑部件139在支持旋转轴140向左右方向(图31中)移动时,不产生歪斜地、从移动方向的两侧支撑着支持旋转轴140。因此,纸张对齐棒103在纸张对齐时不会向其移动方向歪斜。
由于上述结构,在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方向上,支持旋转轴140的上下端部的两侧设有支撑部件139,且导向体118在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方向上呈细长形状的移动齿条107移动,纸张对齐棒103对齐收容在各个分类纸盒76上的纸张P时,即使纸张对齐棒103受到来自纸张的反作用力,纸张对齐棒103的上部也不会向受到纸张反作用力的方向倾斜。
因此,当把本发明的纸张对齐装置适用于具有装订和打孔功能的装订分类器7,可以防止由于纸张对齐棒103的倾斜造成的每个分类纸盒76的整齐程度的偏差。由此可降低装订和打孔位置的偏移,也不会损害装订和打孔的质量。
(第4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于纸张对齐的纸张对齐棒103旋转的旋转马达108和使纸张P向限定板104一侧移动的驱动马达115是各自独立工作的。
该第4实施例是用一个马达控制纸张对齐棒103的旋转和移动。图32表示这样一个实施例。
在图32中,与图9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在该实例中,用使纸张对齐棒103移动的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控制其旋转和移动。
其中,设置在下部的纸张对齐装置100的纸张对齐驱动部101设置在驱动板105上,其是固定在与分类纸盒76成一体的支持体77的底板上的。在驱动板105上形成沟状的齿条导板106,移动齿条107嵌入该齿条导板106内。输入齿轮110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移动齿条107上,推力轴承111固定在移动齿条107上,纸张对齐棒103的轴部103a可转动地支撑在推力轴承111上。驱动齿轮112固定地设置在纸张对齐棒103的轴部103a上,并与上述输入齿轮110啮合。
在使上述输入齿轮110和纸张对齐棒103旋转的一边上设有齿条齿轮的固定齿条145固定地安装在驱动板105上。该固定齿条145的与输入齿轮110啮合的齿条齿轮所在的侧缘与齿条导板106平行。因而,移动齿条107在齿条导板106内导向移动时,输入齿轮110与固定齿条145的齿条齿轮啮合而转动。
图中的固定齿条145为便于参照其它部件而将其剖去一部分地表示。
移动齿条107与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驱动板105上的输入齿轮113啮合。输入齿轮113通过中间齿轮114与固定在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的输出轴上的马达齿轮116连接。
由于上述结构,当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向图32中的G方向旋转时,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的驱动力经输入齿轮113传递到移动齿条107,该移动齿条107沿齿条导板106向图32中的A方向移动。此时,一旦移动齿条107向A方向移动,与之联动,输入齿轮109向图3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纸张对齐棒103通过驱动齿轮112向图32中的F方向旋转。
反之,如果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向图32中的H方向旋转,则移动齿条107向图32中的B方向移动,纸张对齐棒103在向图32中的E方向转动的同时向B方向移动。纸张对齐初始位置检测器S5固定设置在驱动板105上,检测出设置在移动齿条107上的工作片107a,从而检测出纸张对齐棒103的初始位置。当纸张对齐棒103位于初始位置时,它处于图8所示的在向分类纸盒76排出的最大纸张幅面Hmax还靠外(图8中的B方向)的位置。
其它结构与图9说明的纸张对齐棒103的驱动部相同。
用上述结构,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与固定齿条245相配合的输入齿轮110的移动齿条107与固定齿条145相对移动,由此可借助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一个驱动源同时进行纸张对齐棒103的旋转和平行移动。因此,纸张对齐棒103在与出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为进行纸张对齐而向A方向移动,纸张对齐棒103在与出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为进行纸张对齐也可向F方向旋转。
因此,使用一个驱动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实现小型化。
在此,图32所示的结构中,通过一个驱动源,特别是通过使纸张对齐棒103移动的纸张对齐驱动马达115,在使纸张对齐棒103移动的同时使之旋转,从而在出纸方向及与之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纸张对齐,这一点非常有利。下面再说明一种能增进这种效果的结构。
图32中的由于形成了用一个驱动源同时使纸张对齐棒103向A方向移动和向F方向旋转的结构,因而纸张对齐棒103从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向B方向平行移动的同时向E方向旋转。这时要考虑对齐的纸张P可能被纸张对齐棒103的旋转弄乱的问题。
为消除这个问题,如图33所示,在驱动齿轮112的纸张对齐棒103嵌入部分的周围,以纸张对齐棒103为中心对称地设置扇形的开口112a,在该开口112a中设置固定销子146,其是贯通固定在纸张对齐棒103中的,销子146在开口112a中移动时,转动将不传递到纸张对齐棒103处。
其中,输入齿轮110向箭头方向旋转时,用于纸张对齐的驱动齿轮112向F方向旋转。此时,驱动齿轮112的开口112a的连接部112b与销子146接触,纸张对齐棒103向F方向旋转。因而当从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向B方向移动时,驱动齿轮112向E方向旋转,在通过开口112a时,转动不会传递给纸张对齐棒103,从纸P向远离的方向移动。当销子146接触到驱动齿轮112的开口112a的连接部112c时,纸张对齐棒103开始向E方向旋转。
由于上述结构,纸张对齐后纸张对齐棒103离开对齐后的纸张P时,由于最初纸张对齐棒103是不旋转地离开的,对齐后的纸张不会变乱。即,通过设置上述开口112a,与纸张P接触的纸张对齐棒103向B方向移动,刚开始离开纸时,经过一段延时,纸张对齐棒103才向E方向转动,因此不会弄乱对齐的纸张。
(第5实施例)在向分类纸盒76排出一纸张P,纸张对齐棒103就进行一次对齐处理时,由于最下部的纸在纸张对齐处理中经常与纸张对齐棒103接触,本实施例是为防止这些纸容易受到的伤害。
参照图34至图36说明本实施例。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纸张对齐部件即纸张对齐棒103在纸张对齐区域对齐纸张P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5是图34中的纸张对齐棒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图。而图36是该实施例控制纸张对齐棒的对齐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34所示,分类纸盒76上朝向纸P排出、对齐(堆积)的方向(图34中向上),纸张对齐棒103的为纸张对齐而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即纸张对齐部103b呈直径增大的圆锥台状。图34中的θ是通过纸张对齐棒103a的旋转轴心线o1的平面与纸张对齐部103b(圆锥台状的部件)的圆周面q相交的直线o2和旋转轴心线o1之间的角度。
下面为说明本实施例,说明图13及图36A、B所示的纸张对齐控制操作。特别以“不装订分类”模式时的纸张对齐操作为例进行说明。
图13的流程中,在步骤B8之后插入图36A(图13中的⑥的位置),当步骤B12的页数计数器CT1的值不等于复印页数“n”时,回到步骤B9之前的循环中(图13的⑦的位置),插入图36B的流程。
图36A是将修正用页数计数器CT4的值设为0的步骤(步骤B17),图36B使修正用页数计数器CT4的值加1之后(步骤B18),判断修正用页数计数器CT4是否等于设定的页数“x”(步骤B19),如果不等,则跳过下一步骤,如果相等,则在下一步骤B20中,当纸厚为t的纸张堆积了x页时,将计数的堆积时纸张对齐处理中,纸张对齐棒103在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和幅面不同的待机位置h1之间移动所必需的脉冲数向纸张对齐棒103的移动方向(图19的A方向)微小地修正w(参照图35)(步骤B20)。
由于上述控制,纸张对齐部103b可以只接触堆积的纸P的上面部分,如图35所示,既然经过对齐的下面的纸P不与纸张对齐棒103的纸张对齐部103b接触,只接触对齐上面部分的排出、堆积的纸P,因而不会对纸P造成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纸张对齐棒103的纸张对齐部103b向水平方向移动,但使其上下方向地移动也可以,每堆积一定页数(x)的纸张P,纸张对齐棒103就移动一定量,最好控制在只有堆积的纸张的最上面附近的纸张P与纸张对齐棒103接触。但是由于必须要有用于使新的纸张对齐部103b上下方向地移动的机构,但由于可以利用用于使本实例中的纸张对齐部103b向A-B方向移动本来就必要的机构,从而可以避免由于追加新机构而使得结构很复杂。
本实施例中的纸张对齐部103b至朝向纸P堆积的方向逐渐直径变大的圆锥台状,但朝向纸张堆积的方向直径逐渐加大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圆锥台形状。
(其它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为给图1及图2说明的成像后的纸张P分类,设置了多个分类纸盒76-1至76-n,使该分类纸盒76上下移动,给纸张P分类。因此,分类用的排出辊75是固定的。
不采用上述结构,而是固定多个分类纸盒76-1至76-n,通过使与之相对的分类排出辊75移动,给纸张P分类的结构也是有的。这时,由于分类纸盒76上下移动,通常在一定高度下进行纸张对齐处理时,如图34所示,可相对于分类纸盒76相应地在纸张对齐棒103上设置圆锥台状的纸张对齐部103b。但是,在同一条件下对所有固定的分类纸盒76-1至76-n上的纸P进行纸张对齐处理时可能会产生偏移。
因此,通过图37所示的纸张对齐棒103的结构,可消除上述各分类纸盒76-1至76-n在纸张对齐状态中产生的偏移。
在图37中,在各纸盒的上下延伸的一个限定板104的限定面104a上形成各分类纸盒76-1至76-n的纸张对齐基准。使限定板104的限定面104a与纸张对齐棒103的纸张对齐部103b的旋转轴心线o1平行地设置纸张对齐棒103。对应于纸张对齐棒103的每个纸盒的纸张对齐部103b全部呈同样的形状。通过上述结构,依据第5实施例中说明的纸张对齐操作的流程进行纸张对齐处理。
本实施例的固定式的多个分类纸盒式分类器中设有与纸张对齐棒103的各分类纸盒76-1至76-n对应的纸张对齐部103b,相对于各分类纸盒76-1至76-n共用的纸张对齐基准位置即限定板104的限定面104a的相对距离相同。因此,控制纸张对齐操作的位置修正不必针对每个分类纸盒而改变,各分类纸盒对每纸张P的对齐操作可以是同样的,沿纸张对齐基准位置上下移动装订和打孔等后处理装置,后处理位置在每个分类纸盒之间不会产生偏差。
这里,对收容在上述分类纸盒76-1至76-n中的纸P进行对齐处理后,在进行装订或打孔(开孔)处理时,在图13的步骤B14及图15的步骤D25中,使纸张对齐棒103向幅面不同的纸张对齐位置h3移动,从而在后处理时纸张不偏移,不散乱,在确定的正规位置上进行后处理。
本发明可以其它多种不脱离本发明主题和主要特征的形式实施。因此,前述所有实施例只不过是用于举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不限于说明书的内容。
而且属于与权利要求的请求范围等同的范围变形和改变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纸张对齐装置,包括第1限定部件(104),用于限定并对齐纸张(P)的一个侧边;和第2限定部件(97),用于限定并对齐与该一个侧边大体垂直的纸张的另一侧边,该第2限定部件垂直于该第1限定部件(104),纸张向该第1及第2限定部件(104,97)移动并被对齐,所述对齐装置还包括对齐部件(103),进行将纸张(P)传输到第1限定部件(104)的第1运动,用该第1限定部件(104)限定并对齐纸张(P)的一个侧边,并且,与该第1运动相关联,进行将纸张(P)传输到该第2限定部件(97)的第2运动,用该第2限定部件(97)限定并对齐纸张(P)的另一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对齐装置,其中,该对齐部件(103)在第1运动中,为了将纸张(P)传输到第1限定部件(104),在至少向第2限定部件(97)倾斜的状态下移动,并且在与第1运动相关联的第2运动中,为了将纸张(P)传输到该第2限定部件(97),向纸张传输方向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对齐装置,其中,为了在纸张(P)与第1限定部件(104)接触的状态下将纸张(P)传输到第2限定部件(97),该对齐部件(103)在规定时间内连续进行第2运动即旋转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对齐装置,其中,该对齐部件(103)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或旋转,使得纸张(P)的该一个侧边或另一侧边中的任一个先接触第1限定部件(104)或第2限定部件(9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对齐装置,其中,该第1限定部件(104)进行在将纸张(P)传输到第2限定部件(97)的方向上旋转或移动的第3运动。
6.一种纸张对齐装置,包括第1限定部件(104),用于限定并对齐纸张的一个侧边;和第2限定部件(97),用于限定并对齐与该一个侧边大体垂直的纸张的另一侧边,该第2限定部件垂直于该第1限定部件(104),纸张向该第1及第2限定部件(104,97)移动并被对齐,该对齐装置还包括对齐部件(103),向第1限定部件(104)移动并旋转;移动部件(107),可旋转地支撑该对齐部件(103),并使该对齐部件(103)向该第1限定部件(104)的方向直线移动;和旋转部件(110,112,145),在该移动部件(107)上使该对齐部件(103)向将纸张传输到该第2限定部件(97)的方向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张对齐装置,该纸张对齐装置还包括驱动部件(115),使该移动部件(107)直线移动;旋转传递部件(110,112),安装在该移动部件(107)上,并且可旋转地与该对齐部件(103)连接;和固定部件(145),与该移动部件(107)的移动相关联,固定在规定位置上,使该旋转传递部件(110,112)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对齐装置,其中,该旋转传递部件(112)具有空隙部分(112a),使得将旋转从该旋转传递部件(110,112)传递给该对齐部件(103)时,对齐部件(103)暂时停止旋转,处于不旋转的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纸张对齐装置,其中,该对齐部件(103)与纸张(P)接触的面(103b)向纸张堆积的方向逐渐倾斜。
全文摘要
一种纸张对齐装置,通过在基准位置处对纸张的输送方向侧及其垂直侧进行对齐,能一次对齐纸张。该装置包括:限定板(104),它相对于接受纸张的分类纸盒(76),限定与排纸方向(输送方向)垂直的侧边;和基准壁(97),限定纸张输送方向一侧。使贯通分类纸盒(76)上的倾斜开口(95)的对齐棒(103)向限定板(104)移动,并向将纸输送到基准壁(97)一侧的方向旋转,从而在对齐棒(103)为对齐而移动时,在限定板(104)和基准壁(97)处限定并对齐纸张。
文档编号B65H31/34GK1236912SQ9812406
公开日1999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6日
发明者铃木薰, 增田润也, 松尾顺向, 片本浩司 申请人:夏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