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837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伪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瓶盖,适用于匹配各种饮料的瓶体,尤其是适用于酒类。
在酒类产品发展过程中,自从瓶装酒问市以来,作为外包装组件之一的瓶盖,无论是在结构和功能上,一直都有不断的变化和进步。尤其是国内各大名酒的生产厂家,为了使自身的产品不被仿冒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都大力发展瓶盖的防伪功能。所以瓶盖的防伪性无论是对于厂家还是消费者都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已经有很多类型的防伪瓶盖,但是都普遍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就是防伪组件结构简单,所以对生产防伪组件的机械设备要求低,工艺流程也很简单,这就造成了仿冒者容易制造出相同的防伪瓶盖,也就是说,防伪瓶盖本身就已经被仿冒,也就起不到保护酒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复杂,制造难度大,防伪性能好的组装式防伪瓶盖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首先设置一主体,主体内有起固定玻璃瓶口作用的倒刺;在主体上方有与之连接的盖口,在盖口下端外围有环状凸台;在盖口与主体内设置有内塞,在盖口上方有螺纹;设置外盖,在外盖下端内缘有凸棱,外盖内设置有内盖,内盖内侧设置有与盖口上方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设置防伪圈,防伪圈分为上环和下环,上下环之间设置有起连接作用的、沿圆周方向间歇的连接点,在上环外围有凸边,在下环内有楔口环,防伪环上环位于外盖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以很好的起到防伪的作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在图中,1为主体,2为盖口,3为内塞,4为内盖,5为外盖,6为防伪圈,7为倒刺,8为环状凸台,9为凸棱,10为上环,11为下环,12为连接点,13为凸边,14为楔口环,15为螺纹,16为内螺纹。
实施例首先设置一主体1,主体内有起固定玻璃瓶口作用的倒刺7;在主体1上方有与之连接的盖口2,在盖口2下端外围有环状凸台8;在盖口2与主体1内设置有内塞3,在盖口上方有螺纹15;设置外盖5,在外盖5下端内缘有凸棱9,外盖5内设置有内盖4,内盖4内侧设置有与盖口2上方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16;设置防伪圈6,防伪圈6分为上环10和下环11,上环10与下环11之间设置有起连接作用的、沿圆周方向间歇的连接点12,在上环10外围有凸边13,在下环11内有楔口环14,防伪环上环位于外盖内。
装配时,先把外盖5套在内盖4上,再把防伪圈6按在盖口2外围,下环11上的楔口环14顺着盖口2上的环状凸台8滑入,再把内盖4通过螺纹旋接于盖口2上,因为外盖5和内盖4已为一体,所以外盖5也套在盖口2上并套住上环10,上环10上的凸边13顺着外盖5内的凸棱9滑入;再把内塞3塞住盖口2的下方;再把主体1套在盖口2上并位于内塞3的外围。即完成组装式防伪瓶盖的装配,在装瓶时,通过机械设备把组装式防伪瓶盖扣在玻璃瓶口上即完成。这时,玻璃瓶口通过主体1进入,并抵在内塞3上,而且主体1内的挂钩7挂住玻璃瓶的相应位置,使组装式防伪瓶盖不会和玻璃瓶分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主体1、盖口2、内塞3都是中空的,所以液体就可以到达盖口2的上部,起密封作用的是内盖4。取用时,用手握住外盖5旋转,由于外盖5和内盖4也为一体,所以内盖4也会在外力作用下旋开于盖口2。而此时,防伪圈6位于内盖4和盖口2之间并作力于外盖5和盖口2上环10上的凸边13扣住外盖内的凸棱9;下环11上的楔口环14扣住盖口2上的凸台8。这时加大外力的作用,上环10和下环11之间的连接点12会在外力作用下断裂上环10随着外盖5被旋走,下环11留在盖口2上。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液体酒通过内塞3和盖口2倒出,完成取用。如果这时再把外盖5和内盖4旋入盖口2上,因为连接点12不能还原,使得上环10和下环11不能再连为一体,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内各组件的装配可以有其它顺序,并不影响使用效果,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首先设置一主体,主体内有起固定玻璃瓶口作用的倒刺;在主体上方有与之连接的盖口,在盖口下端外围有环状凸台;在盖口与主体内设置有内塞,在盖口上方有螺纹;设置外盖,在外盖下端内缘有凸棱,外盖内设置有内盖,内盖内侧设置有与盖口上方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设置防伪圈,防伪圈分为上环和下环,上下环之间设置有起连接作用的、沿圆周方向间歇的连接点,在上环外围有凸边,在下环内有楔口环,防伪环上环位于外盖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瓶盖,适用于匹配各种饮料的瓶体,尤其是适用于酒类。本实用新型针对现阶段各种类型的防伪瓶盖普遍存在的是防伪组件结构简单,容易被仿冒等缺点,提供了一种主要由主体,盖口,内塞,内盖,外盖,防伪圈组装而成的,结构复杂、防伪性好的防伪瓶盖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
文档编号B65D51/20GK2331606SQ9822812
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0日
发明者王国春, 李培奇, 王锦山, 张睿 申请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