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5868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立井提升容器用滚轮罐耳,具体地说是一种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此前公知的滚轮罐耳由滚轮总成、摆架、缓冲器、底座组成。其中摆臂、缓冲器、底座的机加工、焊接、装配、连结非常费工、费时,并且使用寿命不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它能够有效简化滚轮罐耳的生产步骤,并大幅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摆臂,摆臂一端安装滚轮总成,摆臂另一端与外筒连接,外筒内安装内筒,外筒和内筒的径向截面均为多边形,外筒各侧壁的夹角处均设置弹力缓冲垫,每个弹力缓冲垫均与内筒的一个侧壁接触,内筒与底座连接。内筒两端均设置端面,底座上设置两个侧板,端面与侧板通过螺栓连接。底座包括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分别与一个侧板连接。各侧板上均开设定位孔,定位孔内设置定位块,定位块与内筒的端面连接。内筒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至少3个螺栓孔,底座的两个侧板与各螺栓孔对应的位置均设置弧形滑孔,各侧板外侧均安装垫圈,各垫圈与各螺栓孔对应的位置均设置通孔,螺栓依次穿过通孔、弧形滑孔后与螺栓孔螺纹连接。底座的两个侧板上设置至少3个通孔,内筒的两个端面与各通孔对应的位置均设置弧形滑孔,各端面内侧均安装垫圈,各垫圈与各通孔对应的位置均设置螺栓孔,螺栓依次穿过通孔、弧形滑孔后与螺栓孔螺纹连接。底座上开设长条孔。所述外筒和内筒的筒体径向截面均为四边形。所述内筒的长度大于外筒的长度。
[0005]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滚轮沿弯曲的罐道运行时,滚轮通过摆臂带动内筒往复运动,内筒通过挤压周围的弹力缓冲垫对滚轮起到缓冲和复位作用,该结构能经受上亿次的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延长,并且生产、安装步骤得到有效简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实施例一的结构;
图3是图2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采用实施例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采用实施例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D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本发明所述的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包括摆臂1,摆臂1 一端安装滚轮总成2,摆臂1另一端与外筒4连接,外筒4内安装内筒5,外筒4和内筒5的径向截面均为多边形,外筒4各侧壁的夹角处均设置弹力缓冲垫6,每个弹力缓冲垫6均与内筒5的一个侧壁接触,内筒5与底座3连接。滚轮沿弯曲的罐道运行时,滚轮通过摆臂带动内筒往复运动,内筒通过挤压周围的弹力缓冲垫6对滚轮起到缓冲和复位作用。本发明所述弹力缓冲垫6可采用多种弹性材料,例如橡胶、EVA材料等,以弹力缓冲垫6采用橡胶材料为例,该结构能经受上亿次的振动,本发明通过弹力缓冲垫替代了传统滚轮罐耳的缓冲器,因此不需采用机械关节、碟簧等易发生故障的结构,使用寿命大幅提升,并且其并且生产、安装步骤得到有效简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本发明将弹力缓冲垫6安装在外筒4各侧壁的夹角处,通过外筒4的侧壁对弹力缓冲垫6形成限位,防止使用中弹力缓冲垫6脱落,滚轮往复移动时,摆臂1带动内筒5挤压周围的弹力缓冲垫6,弹力缓冲垫6受挤压时外筒4侧壁的夹角对弹力缓冲垫6的变形加以限制,使弹力缓冲垫6的弹力更好的发挥,增强滚轮的回弹速度,使竖井提升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更强。
[0008]本发明所述内筒5可采用多种结构与底座3连接,其中优选的结构为:内筒5两端均设置端面7,底座3上设置两个侧板8,端面7与侧板8通过螺栓9连接。该结构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生产加工难度低的优点,当然本发明所述内筒5与底座3之间还可以采用焊接、插接等其它多种结构连接,但这些结构大都难以方便的安装、拆卸或者生产加工难度较大。
[0009]本发明为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可将底座3制成分体式结构,其结构如下:底座3包括第一平板17和第二平板18,第一平板17和第二平板18分别与一个侧板8连接。该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底座3的材料用量,并且降低底座3的加工难度,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0010]本发明为了避免内筒5与侧板8之间的螺栓9承受剪切力,可在各侧板8上均开设定位孔10,定位孔10内设置定位块11,定位块11与内筒5的端面7连接。该结构通过定位孔10和定位块11相互配合承受内筒5与侧板8之间的剪切力,可有效防止螺栓9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断裂,进一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11]本发明为调整罐体与轨道之间的间隙,需对摆臂1的安装角度或位置进行调节,这种调节可采用多种结构实现,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内筒5的两个端面7上分别设置至少3个螺栓孔12,底座3的两个侧板8与各螺栓孔12对应的位置均设置弧形滑孔13,各侧板8外侧均安装垫圈14,各垫圈14与各螺栓孔12对应的位置均设置通孔15,螺栓9依次穿过通孔15、弧形滑孔13后与螺栓孔12螺纹连接。需调节罐道间隙时,松开螺栓9,使螺栓9沿弧形滑孔13滑动,螺栓9滑动过程中摆臂1的角度发生改变,摆臂1调节至合适角度时,将螺栓9旋紧即可锁定摆臂1当前的安装角度。该结构能够实现对罐道间隙的大范围调节,并且安装方便。
[0012]实施例二:
底座3的两个侧板8上设置至少3个通孔15,内筒5的两个端面7与各通孔15对应的位置均设置弧形滑孔13,各端面7内侧均安装垫圈14,各垫圈14与各通孔15对应的位置均设置螺栓孔12,螺栓9依次穿过通孔15、弧形滑孔13后与螺栓孔12螺纹连接。需调节罐道间隙时,松开螺栓9,使螺栓9沿弧形滑孔13滑动,螺栓9滑动过程中摆臂1的角度发生改变,摆臂1调节至合适角度时,将螺栓9旋紧即可锁定摆臂1当前的安装角度。该结构能够同样能够实现对罐道间隙的大范围调节,但安装步骤相对较复杂。
[0013]实施例三:
底座3上开设长条孔16。安装时,通过定位螺栓穿过长条孔16将底座3固定在罐体上,需调节罐道间隙时,松开定位螺栓,移动底座至适当位置,再将定位螺栓旋紧。该结构通过调节底座3和摆臂1的安装位置来调节罐道间隙,调节范围相对较小,但产品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0014]本发明所述内筒5和外筒4的径向截面可采用三角形、四边形等多种形状,其中优选的结构为:所述外筒4和内筒5的筒体径向截面均为四边形。四边形的筒体结构缓冲和复位力量均匀,不受安装角度影响。
[0015]本发明为了防止外筒4端部与底座3的侧板8接触产生磨损,可采用下述结构:所述内筒5的长度大于外筒4的长度。该结构能够确保底座3的侧板8与外筒4两端保持一定间隙,避免二者接触发生摩擦。
【主权项】
1.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1),摆臂(1) 一端安装滚轮总成(2),摆臂(1)另一端与外筒(4)连接,外筒(4)内安装内筒(5),外筒(4)和内筒(5)的径向截面均为多边形,外筒(4)各侧壁的夹角处均设置弹力缓冲垫(6),每个弹力缓冲垫(6)均与内筒(5 )的一个侧壁接触,内筒(5 )与底座(3 )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其特征在于:内筒(5)两端均设置端面(7),底座(3)上设置两个侧板(8),端面(7)与侧板(8)通过螺栓(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其特征在于:底座(3)包括第一平板(17)和第二平板(18),第一平板(17)和第二平板(18)分别与一个侧板(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其特征在于:各侧板(8)上均开设定位孔(10),定位孔(10)内设置定位块(11),定位块(11)与内筒(5)的端面(7)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其特征在于:内筒(5)的两个端面(7)上分别设置至少3个螺栓孔(12),底座(3)的两个侧板(8)与各螺栓孔(12)对应的位置均设置弧形滑孔(13),各侧板(8)外侧均安装垫圈(14),各垫圈(14)与各螺栓孔(12)对应的位置均设置通孔(15),螺栓(9)依次穿过通孔(15)、弧形滑孔(13)后与螺栓孔(12)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其特征在于:底座(3)的两个侧板(8)上设置至少3个通孔(15),内筒(5)的两个端面(7)与各通孔(15)对应的位置均设置弧形滑孔(13),各端面(7)内侧均安装垫圈(14),各垫圈(14)与各通孔(15)对应的位置均设置螺栓孔(12),螺栓(9)依次穿过通孔(15)、弧形滑孔(13)后与螺栓孔(12)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所述的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其特征在于:底座(3)上开设长条孔(16)。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所述的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4)和内筒(5)的筒体径向截面均为四边形。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所述的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5)的长度大于外筒(4)的长度。
【专利摘要】弹力缓冲垫式轮罐耳包括摆臂,摆臂一端安装滚轮总成,摆臂另一端与外筒连接,外筒内安装内筒,外筒和内筒的径向截面均为多边形,外筒各侧壁的夹角处均设置弹力缓冲垫,每个弹力缓冲垫均与内筒的一个侧壁接触,内筒与底座连接。内筒两端均设置端面,底座上设置两个侧板,端面与侧板通过螺栓连接。滚轮沿弯曲的罐道运行时,滚轮通过摆臂带动内筒往复运动,内筒通过挤压周围的弹力缓冲垫对滚轮起到缓冲和复位作用,该结构能经受上亿次的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延长,并且生产、安装步骤得到有效简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IPC分类】B66B17/00, B66B7/02
【公开号】CN105417331
【申请号】CN201510997255
【发明人】陈百合
【申请人】陈百合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