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8645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1),所述低结构台车(1)布置成沿着水平的梁或者导轨(2)的下部凸缘(3)移动,其中,所述低结构台车(1)包括:台车框架(4);支承轮(5),所述支承轮(5)固定至所述台车框架并且布置成在所述导轨的下部凸缘(3)的上表面上移动;提升机构(6),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用于提升绳(8)的卷绳筒(7)、与所述提升绳协作用于提升负载的提升构件(9)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卷绳筒的提升马达(10);其中,所述卷绳筒支撑至所述台车框架的第一侧,使得所述卷绳筒的轴平行于所述导轨,并且所述提升构件布置成在所述导轨之下移动;其中,所述提升绳(8)从所述卷绳筒(7)引导通过所述提升构件(9)的至少一个绳滑轮装置(12、14)到达在所述台车框架(4)中的固定点(X、Z),其中,所述提升绳(8)与所述台车框架(4)的所述固定点(X)在所述台车(1)的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卷绳筒(7)的端部的外侧或者位于在相对于所述导轨或者梁(2)是横向的且通过所述卷绳筒的端部的竖直面的外侧。
【专利说明】
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技术领域
[0001]—种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该低结构台车布置成沿着水平的梁或者导轨的下部凸缘行进,其中,该低结构台车包括:台车框架;支承轮,该支承轮附接至台车框架并布置成在梁或者导轨的下部凸缘的上表面上行进,并且所述支承轮中的一些支承轮是使台车移动的从动轮;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包括用于提升绳的卷绳筒、与提升绳协作以提升负载的提升构件以及用于驱动卷绳筒的提升马达;其中,所述卷绳筒支撑至台车框架的第一侧,使得卷绳筒的轴平行于梁或者导轨,并且提升构件布置成在梁或者导轨之下移动;其中,提升绳从卷绳筒引导通过提升构件的至少一个绳滑轮装置到达在台车框架中的固定点。
【背景技术】
[0002]低结构台车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具有一个主支撑件的轻型桥式起重机的高架台车类型的台车。它背后的基本构思是通过在竖直方向上尽可能少地占用空间以节省大厅的高度。
[0003]由于具有占用很少空间的外部形状,现有技术中的台车的最重的部分(即提升机构和卷绳筒)建造在主支撑件的同一侧上(该主支撑件与前述的梁或导轨一样或者该主支撑件包括前述的梁或者导轨)。这在主支撑件的相对一侧上引起不平衡,该不平衡通常通过在主支撑件的相对一侧上的且与提升机构相对的配重来补偿。当在竖直方向上查看提升机时,提升绳的绳系统和提升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由配重的端部、提升机构的端部以及卷绳筒的端部所限定的区域中,其中,提升绳与卷绳筒的紧固和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紧固也位于该区域中。由于该空间问题,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设置得比提升绳与所述卷绳筒的分离点更靠近主支撑件。例如,在4绳的解决方案中,在这种情况下,槽轮的固定点以所述固定点和分离点距主支撑件的平均距离设置在所述主支撑件的相对一侧处,以使提升构件大致上在通过所述主支撑件延行的竖直面中移动以及使台车保持平衡。然而,相对于主支撑件的这种不对称和长的杠杆臂在提升和降低负载的情况下引起绳系统相对于竖直轴线的额外扭转,并且因此在台车、例如支承轮上引起有害的大的弯矩以及所产生的额外应力,并且也在主支撑件上引起额外应力。不均衡的负载引起支承轮和/或在主支撑件可能具有的梁或者导轨上的引导表面过早的磨损和刮伤,使台车产生颠簸运动。
[0004]另外,在提升绳与卷绳筒的固定点通常位于台车的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也位于的一侧时,绳系统的产生固定的固定点的部分在正在降低提升构件时可能碰到绳系统的来自卷绳筒的部分,这可能造成提升绳的磨损和损害。在该解决方案中,在降低提升构件时,绳基部(即绳系统在水平面中投影)减少,其同时减少了提升构件扭转的几何阻力。
[0005]以上所描述的〃不对称的〃绳系统也应用在这样的台车中,在该台车中,配重由主支撑件的悬置的接触部(即以上所提到的水平的梁或者导轨的下部凸缘的下表面)来代替。专利US7234400B2和EP0620179B1作为该解决方案的示例。在这些解决方案中,在包括配重的台车中几乎也会发现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将解决上述问题。该目的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台车来获得,其主要特征在于以下事实: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在台车的相应的梁或者导轨的纵向方向上位于卷绳筒的端部外侧或者位于相对于导轨或者梁是横向的且通过卷绳筒的端部的竖直面的外侧。
[0007]有利地,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在台车的相应的梁或者导轨的纵向方向上位于距卷绳筒的端部或者距相对于导轨或者梁是横向的且通过卷绳筒的端部的竖直面的一定距离处。例如,该距离可以是卷绳筒直径的0-1.5倍。
[0008]上述的提升绳的固定点至相对于卷绳筒端部或相对于导轨或梁是横向的且通过所述端部的竖直面的外侧的转移使得能够很容易得到如下最有利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当提升绳从卷绳筒引导通过提升构件的绳滑轮装置并且通过在台车框架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槽轮到达台车的卷绳筒的同一侧上的固定点时,正如在平行于卷绳筒的轴且平行于导轨的线中所看到的,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与提升绳与卷绳筒的分离点大致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换句话说,从上方看,在沿着前述方向上查看时,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与卷绳筒的内部侧线或者提升绳与卷绳筒的分离点大致上在同一线上。同时,这也意味着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距离导轨的距离与提升绳的分离点或者卷绳筒的内部侧线距导轨的距离大致相同。
[0009]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使得能够建立提升绳的支撑点的相对于主支撑件的对称定位,借此以上所描述的提升构件和附接至提升构件的负载的扭转在提升活动期间可大大降低。另外,在提升机的任何阶段提升绳不存在交叉的风险,即使提升绳与卷绳筒的固定点在卷绳筒端部的一侧上,在该侧处,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位于正在讨论的端部外侧的选定距离处。
[0010]然而,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提升绳与卷绳筒的固定点位于与外侧设置有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并且设置得更靠近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的卷绳筒的端部相对的侧上的卷绳筒的端部的一侧上,或者位于与相对于导轨是横向的并通过外侧设置有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并且设置得更靠近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的卷绳筒的端部的竖直面相对的侧上的卷绳筒的端部的一侧上。在这种情况下,从卷绳筒上且向下退绕的提升绳在主支撑件方向上进一步远离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行进,借此同时增加绳系统的绳基部,这降低了提升构件和固定至提升构件的负载的扭转风险。同样地,当提升构件和负载被向上提升时,在它们的最高的位置处,绳系统的不同部分的投影大致上垂直于主支撑件和卷绳筒,借此吊钩和固定至吊钩的负载的扭转大大减小,涉及台车和梁或者导轨的扭转应力也减少。
[0011]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还允许增大卷绳筒的直径和缩短卷绳筒,其减少了提升绳在主支撑件方向上的漂移,并因此降低了提升构件和固定至提升构件的负载的扭转的风险。
[0012]另外,卷绳筒现在可更靠近主支撑件,因为不再需要保留用于在主支撑件和卷绳筒之间固定提升绳的空间。相应地,一个或多个槽轮可更靠近主支撑件。台车内部的弯矩因此进一步地减少。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新的固定点也在该固定点周围留出更多的空间,例如该空间可用于例如过载保护的安全设备。从释放空间的观点来看,也能够建造具有多于4绳的提升机、例如6绳提升机或者8绳提升机。这意味着同一提升机构通过只改变绳系统就可用于提升更重的负载。
[0013]根据对台车进行平衡和加压的观点,进一步有利的是提升马达设置在所述梁或者导轨之下并且相对于通过支承轮在卷绳筒侧上接触梁或者导轨的下部凸缘的接触线的竖直面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卷绳筒不同的侧上,最有利的是相对于通过梁或者导轨中央的竖直面至少部分位于与卷绳筒不同的侧上。相对重的提升马达完全代替早先所使用的配重和弹簧支撑件。该解决方案还使得卷绳筒能够更自由地设置在主支撑件和台车的梁或者导轨的纵向方向上,借此具有更多的选择以在卷绳筒端部外侧将提升绳与台车框架的固定点固定。
[0014]提升马达可设置成,使得它的纵向中心线例如以提升马达与梁或者导轨大致上处于同一竖直面中的方式平行于梁或者导轨的纵向方向,其中通过梁或者导轨中央的竖直面大致通过提升马达的纵向中心线。当考虑到电力传输和台车本来的结构这是可能的时,也可行的是,使提升马达相对于以上所述的竖直面移动远离或者靠近卷绳筒如需要的那么远,直到达到所要求的平衡。提升马达也可相对梁或者导轨旁侧定位。
[0015]通过这样定位提升马达,在支撑梁或者导轨的凸缘处获得足够一致的支承轮的支承接触,借此支承轮上的磨损很均匀,并且,在未装载和在携带负载时,台车以及因此的提升机均在没有颠簸的情况下行进。因此,当提升或下降负载时,在台车框架上没有由不平衡引起的额外应力。安装提升机比之前更容易,并且在没有由配重引起的额外质量时,例如在安装工艺期间向上提升提升机更安全。
【附图说明】
[0016]现在参照附图将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从前方和支撑台车的导轨方向看的台车;
[0018]图2是根据图1的台车的侧视图;
[0019]图3是根据图1的从上方看的台车;
[0020]图4是4绳提升绳的在提升构件几乎在它的上部位置处时在根据图1至3结构中如何移动的侧视图;
[0021]图5是4绳的提升绳在提升构件在其上部位置处时在根据图1至3的结构中如何行进的俯视图;
[0022]图6是4绳的提升绳在提升构件在其上部位置处时在根据图1至3的结构中如何行进的俯视图;
[0023]图7从上方示出了如何借助单独的连接块将卷绳筒固定至台车框架;
[0024]图8是6绳的提升绳在提升构件几乎在其上部位置处时在由图1至3的结构在其绳系统方面进行改进而来的结构中如何行进的侧视图;
[0025]图9是6绳的提升绳在提升构件在其上部位置处时在由图1至3的结构在其绳系统方面进行改进而来的结构中如何行进的俯视图;
[0026]图10是8绳的提升绳在提升构件几乎在其上部位置处时在由图1至3的结构在其绳系统方面进行改进而来的结构中如何行进的侧视图;以及
[0027]图11是8绳的提升绳在提升构件在其上部位置处时在由图1至3的结构在其绳系统方面进行改进而来的结构中如何行进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考附图,首先特别参考图1至3,就像此处,可以看到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I布置成沿着水平的梁或者导轨2的下部凸缘3行进。导轨2通常建立了桥式起重机的主支撑件,或者作为桥式起重机的主支撑件的最低部分包括在桥式起重机中。
[0029]通过为了理解本发明只示出所需要的部件的简化功能图示出了台车I。
[0030]台车I包括台车框架4、支承轮5以及提升机构6。
[0031]支承轮5附接至台车框架4并布置成在导轨2的两个纵向边缘上在导轨2的下部凸缘3的上表面上行进,并且所述支承轮中的至少一些支承轮是使台车I移动的从动轮。未示出用于驱动支承轮5的致动器(台车的移动机构)。
[0032]提升机构6包括用于提升绳8的卷绳筒7、与提升绳8协作以提升负载的提升构件(即在这种情况下为吊钩9)、驱动卷绳筒7的提升马达10以及将提升马达10连接至卷绳筒7的传动装置11。
[0033]卷绳筒7通过它的两端支撑固定至台车框架4的一侧上,其中,卷绳筒7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导轨2,并且吊钩9布置成在导轨2之下在通过导轨2中央的竖直面A中行进。
[0034]在常规和普通的提升绳8的4绳驱动中(特别参见图3至6),其中提升绳连续经过七圈,提升绳8从卷绳筒7向下引导至吊钩9的第一绳滑轮12、从那里向上引导到台车I的另一侧上的槽轮13、从槽轮13进一步地向下引导至吊钩9的第二绳滑轮14、并最终向上引导至在台车I的相对于卷绳筒7的同一侧上的在台车I的框架4上的固定点X。吊钩9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取决于提升绳8在卷绳筒7上卷绕还是退绕。负载产生的重量分布在四根绳上。
[0035]在根据图8和9的提升绳8的6绳驱动中,提升绳8从卷绳筒7向下引导至吊钩9的绳滑轮120、从那里向上引导至在台车I的另一侧上的第一槽轮130、从第一槽轮130进一步地向下引导至吊钩9的第二绳滑轮140、从那里引导至在台车I的第一侧上的第二槽轮150、从第二槽轮150向后引导至吊钩9的第三绳滑轮160、并且从那里最后向上引导至在台车I的相对于卷绳筒7的另一侧上在台车I的框架4上的固定点Z,第三绳滑轮160设置的比第一绳滑轮120更靠近吊钩9的竖直轴线。
[0036]在根据图10和11的提升绳8的8绳驱动中,提升绳8从卷绳筒7向下引导至吊钩9的第一绳滑轮220、从那里向上引导至在台车I的另一侧上的第一槽轮230、从第一槽轮230进一步地向下引导至吊钩9的第二绳滑轮240、从那里引导至在台车I的第一侧上的第二槽轮250、从第二槽轮250向后向下引导至吊钩9的第三绳滑轮260、从那里引导至在台车I的另一侧上的第三槽轮270、从第三槽轮270向下引导至吊钩9的第四绳滑轮280、并从此处最终引导至在台车I的相对于卷绳筒7的同一侧上的在台车I的第一侧上的固定点X,第三绳滑轮260设置得比第一绳滑轮220更靠近吊钩9的竖直轴线,第三槽轮270比第一槽轮230更靠近通过导轨2的竖直面A,第四绳滑轮280比第二绳滑轮240更靠近吊钩9的竖直轴线。
[0037]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台车必要的是,提升绳8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X、Z在台车I和导轨2的纵向方向上以距端部或者卷绳筒7或者所述竖直面的选定距离位于卷绳筒7的端部外侦叭目前示例中的4绳和8绳的示例)或者位于在相对于导轨2是横向的且通过卷绳筒7的端部的竖直面的外侧(目前示例中的6绳的示例)。该距离有利为是卷绳筒7的直径的大约Ο-?.5倍。
[0038]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正如从平行于卷绳筒7的轴和导轨2的线中看到的,提升绳8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X与提升绳8与卷绳筒7的分离点大致上处于同一竖直面上。
[0039]如在图5和图6以及图9和图11中所示,提升绳8与卷绳筒7的同样的固定点Y位于与外侧设置有提升绳8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Χ、Ζ并且设置得更靠近提升绳8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Χ、Ζ的卷绳筒7的端部相对的侧上的卷绳筒7的端部的一侧上,或者位于与相对于导轨2是横向的并通过外侧设置有提升绳8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Χ、Ζ并且设置得更靠近提升绳8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Χ、Ζ的卷绳筒7的端部的竖直面相对的侧上的卷绳筒7的端部的一侧上。
[0040]如图4、8和10中所示,提升绳8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Χ、Ζ位于在通过卷绳筒7的轴的水平面之上的选定的距离处、有利地在吊钩9处于最高位置处时和卷绳筒7与提升绳8的分离点处于同一高度。
[0041]随着以上所描述的提升绳8被固定,特别是随着具有提升绳与台车框架4的新固定点Χ、Ζ,吊钩9和固定至吊钩的负载的扭转以及在台车I上所产生的扭转应力在整个提升活动期间大大降低。而且,在提升机的任何阶段提升绳8不存在交叉的风险。这个以及由此所得到的优点在上面已经作了更详细的描述。
[0042]为了实现台车I的平衡,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点在于,提升马达10设置在梁或者导轨2之下并且相对于通过支承轮5在卷绳筒7侧上接触梁或者导轨2的下部凸缘3的接触线的竖直面至少部分地位于卷绳筒7的不同侧上,最有利的是相对于通过导轨2中央的竖直面A至少部分地位于卷绳筒7的不同侧上。
[0043]在本发明的示例中,提升马达10设置成使得它的纵向中心线平行于导轨2的纵向方向,并且更精确地使得提升马达10与导轨2设置在大致同一竖直面上,其中,在导轨2中央通过的竖直面A大致延行通过提升马达10的纵向中心线。然而,提升马达10的旁侧位置可根据需要改变以获得所要求的平衡。
[0044]在该示例的解决方案中,使提升马达10和卷绳筒7互相连接的传动装置11布置成使得提升马达10和卷绳筒7相对传动装置11位于同一侧上,其中,当从上方看时,提升马达
10、传动装置11以及卷绳筒7为C形形式。提升马达10也可位于传动装置11的另一侧上,在这种情况下,当从上方看时,提升马达10、传动装置11以及卷绳筒7为Z形形状。提升马达10也可与传动装置11横向地位于同一条线上,在这种情况下,当从上方看时,提升马达10、传动装置11以及卷绳筒7将是L形形状。
[0045]在图7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应力,具有框架零件4a的卷绳筒7和连接至卷绳筒7并位于所要求位置处的提升马达(未示出)通过单独接头15有利地固定至台车框架4的一个角部,该单独接头设置得更接近于卷绳筒7的当在吊钩9处于它的最高位置时从卷绳筒7引出提升绳8的那一侧的端部。接头15的位置被优化成,使得台车I的框架上的总扭矩将尽可能得小。总扭矩包括提升马达10的弯矩和扭矩的组合效果。弯矩取决于负载和如在卷绳筒7的纵向方向上表示的提升绳8的分离点。扭矩取决于用于提升所使用的提升马达10的扭矩。优化接头的位置的目的在于避免弯矩和扭矩均同时很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结构承受特别重的负载。优化设法获得这样一种加载情况,其中,在一个加载力矩很大时,另一个力矩在这方面很小。不管哪一个力矩很大,只要另一个同样地很小,就可以完成从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的这样的力矩比较。
[0046]接头结构例如可实施成,使得接头15在两侧均接触纵向加强构件,该纵向加强构件本身在另一位置处连接至卷绳筒7和台车I。换句话说,卷绳筒7具有自己的纵向加强构件、例如梁。这偏离了现有技术的结构。这偏离了卷绳筒7通常固定和支撑至台车的一侧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从卷绳筒7上退绕的提升绳8和因此的绳力以不同的力臂且在不同的方向上已经影响了台车,引起台车扭转。扭转通常在台车中已经很明显,改变它的形状,使得支承轮5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上升离开导轨2的下部凸缘3。根据本发明,从卷绳筒7通过提升绳8所传递的该绳力首先传递给卷绳筒7周围的在那时借助于接头15连接至台车I的结构。
[0047]本发明的上述描述只是旨在阐述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因此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改变它的细节。例如,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绳系统,因此没有必要以如以上所提出的方式来设置提升马达,尽管这是有利的。因此,在本发明中,提升马达也可考虑进行常规的设置。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I),所述低结构台车(I)布置成沿着水平的梁或者导轨(2)的下部凸缘(3)行进,其中,所述台车(I)包括: 台车框架(4); 支承轮(5),所述支承轮(5)附接至所述台车框架(4)并且布置成在所述梁或者导轨(2)的下部凸缘(3)的上表面上行进,并且所述支承轮中的至少一些支承轮是使所述台车(I)移动的从动轮; 提升机构(6),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用于提升绳(8)的卷绳筒(7)、与所述提升绳(8)协作用于提升负载的提升构件(9)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卷绳筒(7)的提升马达(10); 其中,所述卷绳筒(7)支撑至所述台车框架(4)的第一侧,使得所述卷绳筒(7)的轴平行于所述梁或者导轨(2),并且所述提升构件(9)布置成在所述梁或者导轨(2)之下移动; 其中,所述提升绳(8)从所述卷绳筒(7)引导通过所述提升构件(9)的至少一个绳滑轮装置(12、14;120、140、160;220、240、260、280)到达在所述台车框架(4)中的固定点(乂、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绳(8)与所述台车框架(4)的所述固定点(X、Z)在所述台车(I)的相应的梁或者导轨(2)的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卷绳筒(7)的端部的外侧或者位于相对于所述梁或者导轨(2)是横向的且通过所述卷绳筒的端部的竖直面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绳(8)与所述台车框架(4)的所述固定点(X、Z)在所述台车(I)的相应的梁或者导轨(2)的纵向方向上位于距所述卷绳筒(7)的端部或者相对所述导轨或者梁(2)是横向的且通过所述卷绳筒的端部的竖直面的一定距离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绳筒(7)的端部或者相对于所述梁或者导轨(2)是横向的且通过所述卷绳筒的端部的竖直面到所述固定点(X、Z)的距离是所述卷绳筒(7)的直径的大约0-1.5倍。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绳(8)从所述卷绳筒(7)引导通过所述提升构件(9)的绳滑轮装置(12、14;220、240、260、280)并且通过在所述台车框架(4)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槽轮(13;230、250、270),到达在所述台车(I)中在与所述卷绳筒(7)相同的侧上的固定点(X)。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正如沿着平行于所述卷绳筒(7)的轴且平行于所述导轨(2)的线中所见的,所述提升绳(8)与所述台车框架(4)的所述固定点(X)与所述提升绳(8)与所述卷绳筒(7)的分离点大致上在同一竖直面处。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绳(8)从所述卷绳筒(7)引导通过所述提升构件(9)的绳滑轮装置(120、140、160),并且通过在所述台车框架(4)的两侧上的槽轮(130、150)到达在所述台车(I)上在所述卷绳筒(7)的相对一侧上的固定点(Z)。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提升绳与卷绳筒(7)的固定点(Y)位于与外侧设置有提升绳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X、Z)并且设置得更靠近提升绳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X、Z)的卷绳筒(7)的端部相对的侧上的卷绳筒(7)的端部的一侧上,或者位于与相对于导轨(2)是横向的并通过外侧设置有提升绳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X、Z)并且设置得更靠近提升绳与台车框架(4)的固定点(X、Z)的卷绳筒(7)的端部的竖直面相对的侧上的卷绳筒(7)的端部的一侧上。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绳(8)与所述台车框架(4)的所述固定点(X、Z)位于通过所述卷绳筒(7)的轴的水平面之上的选定距离处,有利地在所述提升构件(9)处于最高位置处时和所述提升绳(8)与所述卷绳筒(7)的分离点处于同一高度。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马达(10)设置在所述梁或者导轨(2)之下并且相对于通过所述支承轮(5)在卷绳筒(7)侧上接触所述梁或者导轨(2)的所述下部凸缘(3)的接触线的竖直面(A)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所述卷绳筒(7)不同的侧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马达(10)设置在所述梁或者导轨(2)之下并且相对于通过所述梁或者导轨(2)的中心的竖直面(A)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所述卷绳筒(7)不同的侧上。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马达(10)设置成使得它的纵向中心线平行于所述梁或者导轨(2)的纵向方向。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提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马达(10)设置成与所述梁或者导轨(2)大致处于同一竖直面上,其中通过所述梁或者导轨(2)中央的竖直面(A)大致通过所述提升马达(10)的纵向中心线。13.根据权利要求9、10或者11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提升马达(10)和所述卷绳筒(7)互相连接的传动装置(11)布置成使得所述提升马达(10)和所述卷绳筒(7)相对所述传动装置(11)在同一侧上,其中,从上方看,所述提升马达(10)、传动装置(11)以及卷绳筒(7)为C形形状。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部分(4a)的卷绳筒(7)和连接至所述卷绳筒(7)且位于所要求的位置处的所述提升马达(10)通过单独的接头(15)固定至所述台车框架(4)的一个角部上,所述单独的接头(15)在所述提升构件(9)处于其最高位置处时位于更靠近所述卷绳筒(7)的引出所述提升绳(8)的那一侧的端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低结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15)在两侧均接触纵向加强构件,所述纵向加强构件本身在另一位置处连接至所述卷绳筒(7)和所述台车(I)。
【文档编号】B66C11/06GK105939955SQ201580005421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发明人】T·林德伯格, H·科科
【申请人】科尼全球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