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搬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4031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物品搬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副路径(7)连接于第一主路径(5)和供物品搬运车(2)与该第一主路径(5)相反地环绕地行进的第二主路径(6)。副路径(7)具备交叉部(14)、与第一主路径(5)及交叉部(14)连接的第一上游路径(15)、与第二主路径(6)及交叉部(14)连接的第二上游路径(16)、与交叉部(14)及第二主路径(6)连接的第一下游路径(17)、与交叉部(14)及第一主路径(5)连接的第二下游路径(18)。将第一上游路径(15)与第一下游路径(17)连接的第一连接路径(21)和将第二上游路径(16)与第二下游路径(18)连接的第二连接路径(22)以位于相同高度且交叉的状态设于交叉部(14)。
【专利说明】
物品搬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物品搬运设备,该物品搬运设备具备第一主路径、第二主路径和副路径作为行进路径,该第一主路径形成为环状,该第二主路径形成为环状,该副路径将第一主路径与第二主路径连接,该物品搬运设备通过沿着行进路径仅向前进方向行进的物品搬运车对物品进行搬运。【背景技术】
[0002] 如上述那样具备多个主路径的物品搬运设备在日本特开2013-184762号公报中有例示。专利文献1的图1中,相对较小的环上的多个路径对应于第一主路径及第二主路径,相对较大的环状的路径内将较小的环状的路径相连的路径对应于副路径。在与第一主路径及第二主路径对应的较小的环状的路径上,物品搬运车沿相同方向环绕行进。
[0003]在这样的物品搬运设备中,存在第一主路径上的物品搬运车的环绕方向和第二主路径上的物品搬运车的环绕方向是相反环绕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考虑将副路径107连接于第一主路径105及第二主路径106。即,考虑了副路径107具备供物品搬运车从第一主路径105朝向第二主路径106行进的第一副路径107a和供物品搬运车从第二主路径 106朝向第一主路径105行进的第二副路径107b,将所述第一副路径107a和第二副路径107b 沿着副路径107的路径宽度方向(Y)排列配置。
[0004]但是,第一副路径107a的端部、第二副路径107b的端部形成为俯视时为圆弧状以使物品搬运车能够在与第一主路径105、第二主路径106之间顺利地转移,因此在这样将第一副路径107a和第二副路径107b沿副路径107的路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的情况下,为了设置副路径107,在路径宽度方向(Y)上需要宽阔的空间(W2)。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也考虑了使第一副路径l〇7a、第二副路径107b的圆弧状的端部为倾斜姿势,将第一副路径107a 的直线部分和第二副路径107b的直线部分沿上下方向排列来高度不同地配置。但是,在这样将第一副路径l〇7a和第二副路径107b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时,为了设置副路径107,在上下方向Z上需要宽阔的空间,副路径107也成为立体交叉构造,构造复杂化。
【发明内容】

[0005]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狭小的空间内设置副路径的物品搬运设备。
[0006]作为一个方案,物品搬运设备具备第一主路径、第二主路径和副路径作为行进路径,该第一主路径形成为环状,该第二主路径除了前述第一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路径,该第二主路径形成为环状,该副路径将前述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连接,前述物品搬运设备借助沿着前述行进路径仅向前进方向行进的物品搬运车对物品进行搬运,前述副路径具有第一副路径和第二副路径,该第一副路径在第一连接部处与前述第一主路径连接,该第二副路径在第二连接部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连接,将前述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的排列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且将前述长度方向中的从前述第二主路径朝向前述第一主路径的方向设为第一长度方向,将前述长度方向中的从前述第一主路径朝向前述第二主路径的方向设为第二长度方向,将在俯视时相对于前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并且将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一个方向设为第一宽度方向,将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方向设为第二宽度方向, 前述第一主路径及前述第二主路径是彼此供前述物品搬运车相反地环绕地行进的路径,前述副路径具备交叉部、第一上游路径、第二上游路径、第一下游路径和第二下游路径,该交叉部在前述长度方向上位于前述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之间,该交叉部是前述第一副路径与前述第二副路径交叉的交叉部,该第一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该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且该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该第一下游路径相对于前述第二上游路径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并且该第一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且该第一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在第三连接部处连接于除了前述第一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第一其他路径, 该第二下游路径相对于前述第一上游路径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并且该第二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且该第二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在第四连接部处连接于除了前述第二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第二其他路径, 前述第一上游路径及前述第一下游路径是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二长度方向行进的路径,前述第二上游路径及前述第二下游路径是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长度方向行进的路径,前述交叉部具备第一连接路径和第二连接路径,该第一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一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一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该第二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二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前述第一连接路径和前述第二连接路径以位于相同高度且交叉的状态设置。
[0007]根据该方案,从第一主路径的第一连接部向副路径的第一上游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以第一上游路径、交叉部、第一下游路径的顺序在副路径上行进之后,向第二主路径汇合地行进或者在第一其他路径上行进。另外,从第二主路径的第二连接部向副路径的第二上游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以第二上游路径、交叉部、第二下游路径的顺序在副路径上行进之后,向第一主路径汇合地行进或者在第二其他路径上行进。
[0008]供从第一主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行进的路径(第一上游路径、交叉部及第一下游路径)和供从第二主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行进的路径(第二上游路径、交叉部及第二下游路径)在交叉部处为相同高度且交叉。因此,能够将第一上游路径以相对于第二下游路径在第二宽度方向上接近的方式设置,并且能够将第一下游路径以相对于第二上游路径在第一宽度方向上接近的方式设置。
[0009]因此,即便在将第一上游路径中的与第一主路径连接的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 第二上游路径中的与第二主路径连接的端部形成为在俯视时为圆弧状以使物品搬运车能够顺利地分支行进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使这些端部在副路径的宽度方向上较大地错开。因此,在宽度方向上不需要宽阔的空间就能够设置副路径。并且,即便在将这些端部在宽度方向上设于相同位置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将副路径中的供从第一主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行进的路径(第一上游路径、交叉部及第一下游路径)和供从第二主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行进的路径(第二上游路径、交叉部及第二下游路径)以在上下方向上错开的方式设定。因此,在上下方向上也不需要宽阔的空间就能够设置副路径,由于立体交叉等而构造复杂化的情况也被抑制。如此,根据本方案,能够在路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狭小的空间内设置副路径。
[0010]物品搬运设备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可以根据关于参照附图来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记载来明确。【附图说明】[〇〇1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行进路径的图。
[0012]图2是物品搬运车的侧视图。[0〇13]图3是物品搬运车的主视图。
[0014]图4是第一连接部的俯视图。
[0015]图5是一对移动轨道部位于第一行进位置的交叉部的俯视图。
[0016]图6是一对移动轨道部位于第二行进位置的交叉部的俯视图。
[0017]图7是一对移动导轨位于第一引导位置的交叉部的俯视图。
[0018]图8是一对移动导轨位于第二引导位置的交叉部的俯视图。
[0019]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行进路径的图。
[0020]图10是表示将两条副路径在宽度方向上并排配置的状态的图。
[0021]图11是表示将两条副路径在上下方向上并排配置的状态的图。
[0022]图12是表示将两条副路径在上下方向上并排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3]图13是表示供物品搬运车沿相同方向行进的两个平行的副路径的例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物品搬运设备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物品搬运设备以跨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的方式设置,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借助过渡区域C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及过渡区域C分别是洁净室。物品搬运设备中设置有物品搬运车2和行进轨道3(参照图2及图3等),该物品搬运车2沿着行进路径1仅在前进方向上行进来对物品进行搬运,该行进轨道3沿着行进路径1设置。行进轨道3被以从屋顶悬吊的方式支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是收容半导体基板的前端开启式晶圆传送盒(F0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〇
[0025]在第一区域A设定的行进路径1具备设定成环状的多个第一环状路径la和与相邻的两个第一环状路径la连接的多个第一转移路径lb。并且,在第二区域B设定的行进路径1具备设定成环状的多个第二环状路径lc和与相邻的两个第二环状路径lc连接的多个第二转移路径Id。而且,虽然图示省略,但沿着第一环状路径la、第二环状路径lc设置有收纳物品的保管库和对收纳于物品的半导体基板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
[0026]行进路径1具备与第一区域A的一个第一环状路径la和第二区域B的一个第二环状路径lc连接的第三转移路径le。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第三转移路径le称为副路径7来进行说明。并且,将与第三转移路径le连接的第一环状路径la称为第一主路径5,将与第三转移路径le连接的第二环状路径lc称为第二主路径6来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行进路径1,具备设定成环状的第一主路径5、除了前述第一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且设定成环状的第二主路径6及将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连接的副路径7。需要说明的是,副路径7与第一主路径5的第一连接部9连接,且与第二主路径6的第二连接部10连接。
[0027]如图1中箭头所示,在第一主路径5上物品搬运车2绕逆时针行进,相对于此,在第二主路径6上物品搬运车2绕顺时针行进。如此,第一主路径5成为供物品搬运车2在第二主路径6上与物品搬运车2行进的方向相反地环绕地行进的路径。即,第一主路径5及第二主路径6是供物品搬运车2彼此相反地环绕地行进的路径。
[0028]在此,对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方向”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将第一主路径5与第二主路径6的排列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和第一连接部9与第二连接部10的排列方向也等价)设为“长度方向X”。将沿着长度方向X的一个方向即长度方向X中的从第二主路径6朝向第一主路径5的方向(从第二连接部10朝向第一连接部9的方向)设为“第一长度方向XI”。将沿着长度方向X的另一个方向即长度方向X中的从第一主路径5朝向第二主路径6 的方向(从第一连接部9朝向第二连接部10的方向)设为“第二长度方向X2”。另外,将俯视时相对于长度方向X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Y”,并且将沿着宽度方向Y的一个方向设为第一宽度方向Y1,将沿着宽度方向Y的另一个方向设为第二宽度方向Y2。
[0029]第一主路径5相对于第二主路径6位于第一长度方向XI。将第一主路径5内沿着宽度方向Y设置成直线状来供物品搬运车2朝向第一宽度方向Y1行进的路径称为第一宽度方向路径5a。在第一宽度方向路径5a上设有从第一主路径5向副路径7分支的第一连接部9和从副路径7向第一主路径5汇合的第四连接部12。并且,将第二主路径6内沿着宽度方向Y设置成直线状来供物品搬运车2朝向第一宽度方向Y1行进的路径称为第二宽度方向路径6a。 在第二宽度方向路径6a上设有供物品搬运车2从第二主路径6向副路径7分支的第二连接部 10和供物品搬运车2从副路径7向第二主路径6汇合的第三连接部11。如此,与副路径7连接的第一主路径5的第一宽度方向路径5a和第二主路径6的第二宽度方向路径6a供物品搬运车2沿相同方向行进。
[0030]换言之,第一宽度方向Y1是物品搬运车2分别在第一主路径5中与第二主路径6相对的路径(第一宽度方向路径5a)及第二主路径6中与第一主路径5相对的路径(第二宽度方向路径6a)上沿着宽度方向Y行进的方向。而且,第一连接部9及第四连接部12设于第一主路径5中供物品搬运车2沿第一宽度方向Y1行进的路径(第一宽度方向路径5a)。并且,第二连接部10及第三连接部11设于第二主路径6中供物品搬运车2沿第一宽度方向Y1行进的路径 (第二宽度方向路径6a)。
[0031]副路径7可以具有在第一连接部9处与第一主路径5连接的第一副路径7a和在第二连接部10处与第二主路径6连接的第二副路径7b。第一副路径7a是图1中包括附图标记“15、21、17”的路径,第二副路径7b是图1中包括附图标记“16、22、18”的路径。如后述那样,虽然路径的构造上也存在包括附图标记“15、23、16”的路径及包括附图标记“17、24、18”的路径,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搬运车2没有在这些路径上行进。
[0032]副路径7整体沿着长度方向X设置成直线状。如图1所示,副路径7具备交叉部14、第一上游路径15、第二上游路径16、第一下游路径17和第二下游路径18。交叉部14在长度方向 X上位于第一主路径5与第二主路径6之间,是第一副路径7a与第二副路径7b交叉的部分。第一上游路径15和第二下游路径18在长度方向X上位于第一主路径5与交叉部14之间。第二下游路径18设置成与第一上游路径15平行,且相对于第一上游路径15位于第一宽度方向Y1 侦k第二上游路径16和第一下游路径17在长度方向X上位于第二主路径6与交叉部14之间。 第一下游路径17设置成与第二上游路径16平行,且相对于第二上游路径16位于第一宽度方向Y1侧。
[0033]并且,第一上游路径15和第二上游路径16设于一直线上,第一下游路径17和第二下游路径18也设于一直线上。并且,交叉部14、第一上游路径15、第二上游路径16、第一下游路径17和第二下游路径18设于相同高度(设置在同一平面上)。[〇〇34]第一上游路径15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连接于第一主路径5中的第一宽度方向路径5a的第一连接部9,且第一上游路径15的第二长度方向X2侧的端部连接于交叉部14。 第一下游路径17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连接于交叉部14,且第一下游路径17的第二长度方向X2侧的端部连接于第二主路径6中的第二宽度方向路径6a的第三连接部11。[〇〇35]第二上游路径16的第二长度方向X2侧的端部连接于第二主路径6中的第二宽度方向路径6a的第二连接部10,且第二上游路径16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连接于交叉部 14。第二下游路径18的第二长度方向X2侧的端部连接于交叉部14,且第二下游路径18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连接于第一主路径5中的第一宽度方向路径5a的第四连接部12。 [〇〇36]第一上游路径15及第一下游路径17是供物品搬运车2沿第二长度方向X2行进的路径(第一副路径7a)。并且,第二上游路径16及第二下游路径18是供物品搬运车2沿第一长度方向XI行进的路径(第二副路径7b)。[〇〇37]第一上游路径15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第二上游路径16的第二长度方向X2 侧的端部、第一下游路径17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及第二下游路径18的第二长度方向 X2侧的端部各自与第一主路径5或第二主路径6相连的部分是圆弧状的路径。具体而言,在这些端部为如下形状的圆弧状的路径:在与主路径(5,6)相连的部分呈沿着宽度方向Y的形状,在与副路径7相连的部分呈沿着长度方向X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9和第二连接部10在宽度方向Y上设于相同位置,第三连接部11和第四连接部12在宽度方向Y上设于相同位置。并且,第三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0相比位于第一宽度方向n侧,第四连接部 12与第一连接部9相比位于第一宽度方向Y1侧。[〇〇38]在交叉部14设有将第一上游路径15的第二长度方向X2侧的端部与第一下游路径 17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路径21和将第二上游路径16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与第二下游路径18的第二长度方向X2侧的端部连接的第二连接路径22。并且,在交叉部14还设有将第一上游路径15的第二长度方向X2侧的端部与第二上游路径16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连接的第三连接路径23和将第二下游路径18的第二长度方向X2 侧的端部与第一下游路径17的第一长度方向XI侧的端部连接的第四连接路径24。第一连接路径21、第二连接路径22、第三连接路径23和第四连接路径24设于相同高度(设置在同一平面上)。[〇〇39]第一连接路径21以从第一上游路径15的第二长度方向X2的端部开始越靠第一长度方向XI侧越位于第一宽度方向Y1的方式设置成相对于长度方向X倾斜。第二连接路径22 以从第二下游路径18的第二长度方向X2的端部开始越靠第一长度方向XI侧越位于第二宽度方向Y2的方式相对于长度方向X倾斜。并且,第一连接路径21和第二连接路径22以俯视时交叉的状态设置。
[0040]第三连接路径23将第一上游路径15的第二长度方向X2的端部与第二上游路径16 的第一长度方向XI的端部连结,沿着长度方向X设置成直线状。第四连接路径24将第二下游路径18的第二长度方向X2的端部与第一下游路径17的第一长度方向XI的端部连结,沿着长度方向X设置成直线状。即,第一上游路径15、第三连接路径23和第二上游路径16设置在一直线上,第一下游路径17、第四连接路径24和第二下游路径18也设置在一直线上。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物品搬运设备中,物品搬运车2不在这些第三连接路径 23及第四连接路径24上行进,因此图1中用虚线示出第三连接路径23及第四连接路径24。
[0041]在物品搬运车2从第一主路径5向第二主路径6行进时,在第一主路径5的第一连接部9处向副路径7的第一上游路径15分支来行进之后,在副路径7的交叉部14(第一连接路径 21)和第一下游路径17上行进,在第二主路径6的第三连接部11处向第二主路径6汇合。并且,在物品搬运车2从第二主路径6向第一主路径5行进时,在第二主路径6的第二连接部10 处向副路径7的第二上游路径16分支来行进之后,在副路径7的交叉部14(第二连接路径22) 和第二下游路径18上行进,在第一主路径5的第四连接部12处向第一主路径5汇合。
[0042]接下来,说明物品搬运车2。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物品搬运车2进行说明时,将物品搬运车2的前后方向称为车身前后方向并将物品搬运车2的宽度方向称为车身宽度方向来进行说明。并且,在从物品搬运车2的后方观察前方的状态下确定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并且,对于行进路径1,将沿着行进路径1的方向设为路径长度方向并将俯视时相对于该路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路径宽度方向来进行说明。
[0043]如图2及图3所示,物品搬运车2具备在从屋顶悬吊支承的行进轨道3上沿着该行进轨道3行进的行进部32、位于行进轨道3的下方地悬吊支承于行进部32的车身主体部31及将行进部32与车身主体部31连结的连结部34。车身主体部31具备将物品在悬吊状态下支承的支承部33,行进部32和车身主体部31由连结部34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左右一对轨道部3a由从路径长度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倒U字状的轨道用支承体35连结,并且经由该轨道用支承体 35悬吊支承于屋顶部。
[0044]行进部32由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的前方行进部32F和后方行进部32R构成。并且, 车身主体部31以绕纵轴心旋转自如的方式与前后一对连结部34分别连结,前方行进部32F 及后方行进部32R分别构成为与连结的连结部34—体地绕纵轴心转动。前后一对连结部34 位于构成行进轨道3的左右一对轨道部3a之间。
[0045]由电动式的驱动电动机36旋转驱动的左右一对行进轮37以在由左右一对轨道部 3a各自的上表面形成的行进面上行进的状态装备于前方行进部32F,并且绕沿着车身上下宽度方向的轴心(绕上下轴心)自由旋转的左右一对引导轮38以抵接于左右一对轨道部3a 中的内侧面的状态装备于前方行进部32F。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左右一对引导轮38,在前方行进部32F以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的状态装备了两组。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方行进部32R,与前方行进部32F同样地,装备了一组左右一对行进轮37和两组左右一对引导轮38。
[0046]在车身主体部31的上表面具备受电部52,该受电部52被从沿着左右一对轨道部3a 分别设置的供电线51非接触地供给驱动用电力。以该受电部52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位于前后一对连结部34之间的方式具备该受电部52,该受电部52位于在行进轨道3形成的连通部3b 内。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受电部52被支承成沿车身宽度方向滑动移动自如,以使受电部52与前方行进部32F绕纵轴心转动同步地沿车身宽度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借助连动机构53将前方行进部32F与受电部52连动连结。
[0047]物品搬运车2通过驱动前方行进部32F及后方行进部32R的行进轮37旋转来赋予驱动力,在行进轨道3上行进。此时,通过借助一对轨道部3a对前方行进部32F及后方行进部 32R的引导轮38进行引导,由此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由此,物品搬运车2沿着行进路径1行进。并且,在物品搬运车2中,前方行进部32F及后方行进部32R相对于车身主体部31 以绕相对于连结部34沿着车身上下宽度方向的轴心的方式摆动。由此,即使行进路径1为圆弧状(第一上游路径15的第一长度方向XI的端部等),物品搬运车2也能够沿着行进路径1行进。[〇〇48]连结部34和左右一对引导轮38以沿车身宽度方向(轨道宽度方向)排列的状态位于左右一对轨道部3a之间。通过将左右一对轨道部3a设置为在路径宽度方向上分离的状态,行进轨道3的上方侧空间与下方侧空间连通,形成供连结部34和左右一对引导体28配置的连通部3b(参照图3)。该连通部3b以沿着行进路径1连续的状态形成。在两个路径连接或交叉的部位,沿着各路径形成的连通部3b彼此相连。例如,如图4所示,在第一连接部9处,沿着第一主路径5形成的连通部3b与沿着第一上游路径15形成的连通部3b相连。
[0049]并且,虽然一对轨道部3a以沿着行进路径1连续的方式设置,但是在两个路径连接或交叉的部位,左右一对轨道部3a中的至少一个在分割部位被分割而变得不连续。即,沿着两个路径分别设置的左右一对轨道部3a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在分割部位被沿路径长度方向分割而变得不连续的不连续区间。例如,如图4所示,在第一连接部9处,沿着第一主路径5设置的左右一对轨道部3a中的一个轨道部3a(第一上游路径15存在的一侧(右侧)的轨道部 3a)在路径长度方向上被分割。即,该轨道部3a为了使沿着第一主路径5形成的连通部3b与沿着第一上游路径15形成的连通部3b连通而在路径长度方向上被分割。
[0050]如图2及图3所示,在前方行进部32F,在比行进轮37靠上方侧部位装备有绕上下轴心(沿着车身上下宽度方向的轴心)旋转的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和使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体地沿车身宽度方向移动的驱动部40。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方行进部32R上,与前方行进部32F同样地装备有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和驱动部40。[〇〇511在行进路径1中的第一连接部9等连接部或交叉部14上,设有对引导辅助轮39进行引导的导轨41。该导轨41设置成如图3所示那样位于比行进轨道3靠上方,并且如图4所示那样俯视时位于左右一对轨道部3a的中央部。[0〇52]前方行进部32F构成为通过借助驱动部40使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沿车身宽度方向移动,来使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的位置向右引导位置和左引导位置移动。在右引导位置,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位于比前方行进部32F的车身宽度方向的中央靠右侧的位置,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从右侧抵接于导轨41。在左引导位置,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位于比前方行进部32F的车身宽度方向的中央靠左侧的位置,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从左侧抵接于导轨41。后方行进部32R与前方行进部32F同样地构成为通过借助驱动部40使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沿车身宽度方向移动,来使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向右引导位置和左引导位置移动。[〇〇53]前方行进部32F具备的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和后方行进部32R具备的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以同步的状态向相同引导位置移动。并且,左右一对引导辅助轮39被图外限制部限制比右引导位置更向右侧的移动和比左引导位置更向左侧的移动。因此,例如,即使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在位于右引导位置的状态下被导轨41从右侧按压的情况下,由于限制部的限制,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也维持于右引导位置。但是,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在位于右引导位置的状态下被导轨41向左侧按压的情况下,左右一对引导辅助轮39朝向左引导位置移动。即,左右一对引导辅助轮39的比右引导位置向左侧的移动和比左引导位置向右侧的移动未被限制。因此,借助由导轨41产生的按压等外力,左右一对引导辅助轮39能够从右引导位置向左引导位置移动或从左引导位置向右引导位置移动。[〇〇54]接下来,以第一连接部9为例来说明连接部上的物品搬运车2的行进。如图4所示, 在第一连接部9处,作为导轨41,设置了沿着第一主路径5设置的第一主路径用导轨41a和沿着第一上游路径15设置的第一上游用导轨41b。并且,沿着第一主路径5设置的左右一对轨道部3a中的右侧的轨道部3a具有在路径长度方向上被分割而变得不连续的不连续部分,以使得在物品搬运车2从第一主路径5向右侧的第一上游路径15分支来行进时连结部34和一对引导轮38能够通过。[〇〇55]在第一主路径5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在使两组前后一对引导辅助轮39(以下,简称为引导辅助轮39)移动到左引导位置的状态下进入第一连接部9的情况下,物品搬运车2 在引导辅助轮39位于第一主路径用导轨41a的左侧的状态下行进。因此,引导辅助轮39没有由第一上游用导轨41b引导,而由第一主路径用导轨41a引导。由此,物品搬运车2在第一连接部9上直线前进行进。
[0056]物品搬运车2在第一主路径5的第一连接部9直线前进行进时,产生左右一对行进轮37中的右侧的行进轮37在右侧的轨道部3a的不连续部分处未由轨道部3a支承的状态。但是,由于引导辅助轮39从左侧与第一主路径用导轨41a接触,所以限制了物品搬运车2向右侧倾倒。同样地,物品搬运车2在第一主路径5的第一连接部9直线前进行进时,产生左右的引导轮38中的右侧的引导轮38在右侧的轨道部3a的不连续部分处未由轨道部3a引导的状态。但是,取代该右侧的引导轮38,引导辅助轮39从左侧与第一主路径用导轨41a接触,因此行进部32在由该引导辅助轮39和左侧的引导轮38限制了向车身宽度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被沿着第一主路径5引导。[〇〇57]并且,通过在第一主路径5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在使引导辅助轮39移动到右引导位置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下进入第一连接部9,物品搬运车2在引导辅助轮39位于第一上游用导轨41b的右侧的状态下行进。因此,在引导辅助轮39由第一上游用导轨41b引导的状态下,物品搬运车2在第一连接部9上分支行进。[〇〇58]物品搬运车2在第一连接部9分支行进时,左右一对行进轮37中的左侧的行进轮37 在沿着第一主路径5设置的左右一对轨道部3a之间的连通部3b上移动。左侧的行进轮37在该连通部3b上移动时,产生该行进轮37未由轨道部3a支承的状态。但是,由于引导辅助轮39从右侧与第一上游用导轨41b接触,所以限制了物品搬运车2向左侧倾倒。同样地,物品搬运车2在第一连接部9分支行进时,产生左右的引导轮38中的左侧的引导轮38未由左侧的轨道部3a引导的状态。但是,取代该左侧的引导轮38,引导辅助轮39从右侧与第一上游用导轨 41b接触,因此行进部32在借助该引导辅助轮39和右侧的引导轮38限制了向车身宽度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被从第一主路径5向第一上游路径15引导。
[0059]接下来,说明交叉部14。如图5所示,在交叉部14中,关于沿着第一连接路径21设置的左右一对轨道部3a,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上游部和下游部分别仅在左右中的一侧具备轨道部3a。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上游部,仅具备位于在该第一连接路径 21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的左侧的左侧轨道部3a(以下称为第一左轨道部al)。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下游部,仅具备位于在该第一连接路径21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的右侧的右侧轨道部3a(以下称为第一右轨道部a2)。
[0060]对于沿着第二连接路径22设置的左右一对轨道部3a也一样。如图6所示,在第二连接路径22的上游部,仅具备位于在该第二连接路径22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的右侧的右侧轨道部3a(以下称为第二右轨道部a3)。在第二连接路径22的下游部,仅具备位于在该第二连接路径22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的左侧的左侧轨道部3a(以下称为第二左轨道部a4)。
[0061]如图5所示,第一左轨道部al和第一右轨道部a2以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路径长度方向上分开的状态设置,以使在物品搬运车2沿着第二连接路径22行进时该物品搬运车2的连结部34和左右一对引导轮38能够通过。因此,沿着第一连接路径21配置的行进轨道3具有不连续区间。并且,如图6所示,第二右轨道部a3和第二左轨道部a4以在第二连接路径22的路径长度方向上分开的状态设置,以使在物品搬运车2沿着第一连接路径21行进时该物品搬运车2的连结部34和左右一对引导轮38能够通过。因此,沿着第二连接路径22配置的行进轨道3具有不连续区间。[〇〇62]在交叉部14上具备作为左右一对轨道部3a起作用的一对移动轨道部43。该一对移动轨道部43构成为向第一行进用位置(参照图5)和第二行进用位置(参照图6)切换自如。在第一行进用位置处,一对移动轨道部43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路径长度方向上配置成分别与第一左轨道部al及第一右轨道部a2连续,并且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路径左右方向上与第一左轨道部al及第一右轨道部a2同样地彼此分尚。在第二行进用位置处,一对移动轨道部43 在第二连接路径22的路径长度方向上配置成分别与第二右轨道部a3及第二左轨道部a4连续,并且在第二连接路径22的路径左右方向上与第二右轨道部a3及第二左轨道部a4同样地彼此分呙。
[0063] 如图7及图8所示,在交叉部14具备四个固定的导轨(131、匕2士3、匕4)。第一上游导轨 bl是沿着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上游部设置的导轨41。第一下游导轨b2是沿着第一连接路径21 的下游部设置的导轨41。第二上游导轨b3是沿着第二连接路径22的上游部设置的导轨41。 第二下游导轨b4是沿着第二连接路径22的下游部设置的导轨41。第一上游导轨bl和第一下游导轨b2以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路径长度方向上分开的状态设置,以使在物品搬运车2沿着第二连接路径22行进时该物品搬运车2的引导辅助轮39能够通过。并且,第二上游导轨b3 和第二下游导轨b4以在第二连接路径22的路径长度方向上分开的状态设置,以使在物品搬运车2沿着第一连接路径21行进时该物品搬运车2的引导辅助轮39能够通过。[0〇64] 如图7及图8所不,在交叉部14还具备一对移动导轨44 (第一移动导轨b5及第二移动导轨b6)。该一对移动导轨44以位于第一上游导轨bl与第一下游导轨b2之间的方式或以位于第二上游导轨b3与第二下游导轨b4之间的方式设置为能够变更姿势的状态。在设定于规定的位置(后述的第一引导用位置及第二引导用位置)的状态下,一对移动导轨44分别作为导轨41起作用。[〇〇65] 一对移动导轨44构成为向第一引导用位置(参照图7)和第二引导用位置(参照图 8)切换自如。如图7所示,第一引导用位置是第一移动导轨b5与第一上游导轨bl相连、第二移动导轨b6与第一下游导轨b2相连的位置。如图8所示,第二引导用位置是第一移动导轨b5 与第二下游导轨b4相连、第二移动导轨b6与第二上游导轨b3相连的位置。[〇〇66]如图5及图7所示,在第一上游路径15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在使引导辅助轮39移动到左引导位置的状态下进入交叉部14,由此物品搬运车2在引导辅助轮39位于第一上游导轨bl的左侧的状态下行进。因此,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上游部,引导辅助轮39由第一上游导轨bl引导,物品搬运车2向左方向变更前进路径,从第一上游路径15向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上游部行进。在物品搬运车2从第一上游路径15向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上游部行进时,产生左右一对行进轮37中的右边的行进轮37未由轨道部3a支承的状态,但引导辅助轮39从左侧与第一上游导轨bl接触,由此限制了物品搬运车2向右侧倾倒。[〇〇67] 在第一上游导轨bl上连接有位于第一引导位置的一对移动导轨44的一侧的第一移动导轨b5。物品搬运车2从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上游部向中游部进入时,引导辅助轮39继由第一上游导轨bl引导之后由第一移动导轨b5引导,物品搬运车2在被限制了向右侧倾倒的状态下行进。[〇〇68]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中游部,进行导轨41的换乘。具体而言,引导辅助轮39与位于第一引导位置的一对移动导轨44的另一侧的第二移动导轨b6接触。如上述那样,借助由导轨41产生的按压等外力,左右一对引导辅助轮39能够从右引导位置向左引导位置移动或从左引导位置向右引导位置移动。通过借助第二移动导轨b6将引导辅助轮39向右侧引导,弓丨导辅助轮39从左引导位置向右引导位置移动。如此物品搬运车2在中游部行进时,一对移动轨道部43位于第一行进位置。左右一对行进轮37两者由移动轨道部43支承,因此稳定地进行导轨41的换乘。[〇〇69] 在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下游部,引导辅助轮39由第一下游导轨b2引导。物品搬运车2 从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下游部向第一下游路径17行进。在物品搬运车2从第一连接路径21的下游部向第一下游路径17行进时,产生左右一对行进轮37中的左侧的行进轮37未由轨道部 3a支承的状态,但引导辅助轮39从右侧与第一下游导轨b2接触,由此限制了物品搬运车2向左侧倾倒。如此,在第一上游路径15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在交叉部14的第一连接路径21上行进之后,向第一下游路径17行进(参照图5)。
[0070]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上游路径16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在交叉部14的第二连接路径22上行进之后向第二下游路径18行进的情况(参照图6)也一样。即,如图8所示,除了在使引导辅助轮39移动到右引导位置的状态下进入交叉部14的点和一对移动轨道部43位于第二行进位置且一对移动导轨44位于第二引导位置的点以外,与物品搬运车2在第一连接路径21上行进的情况一样。因此,对于物品搬运车2在第二上游路径16、第二连接路径22、第二下游路径18上行进的情况,省略详细的说明。
[0071]如此,从第一主路径5的第一连接部9向副路径7的第一上游路径15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以第一上游路径15、交叉部14、第一下游路径17的顺序在副路径7上行进之后,向第二主路径6汇合行进(参照图1)。并且,从第二主路径6的第二连接部10向副路径7的第二上游路径16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以第二上游路径16、交叉部14、第二下游路径18的顺序在副路径7上行进之后,向第一主路径5汇合行进(参照图1)。在交叉部14上,供从第一主路径5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行进的路径和供从第二主路径6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行进的路径为相同高度且交叉。因此,能够在宽度方向Y及上下方向狭小的空间内设置副路径7。 例如,相比如图10例示的那样将构成副路径7的两条路径(107a、107b)单纯地沿宽度方向排列配置的情况下(配置成平行状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宽度方向Y的空间(W2),在使两条路径 (7a、7b)交叉的情况下能够缩小所需要的宽度方向Y的空间(W1)。[〇〇72]〔其他实施方式〕(1)在上述中,如图1所示,例示了将第一下游路径17的第二长度方向X2的端部连接于第二主路径6、将第二下游路径18的第一长度方向XI的端部连接于第一主路径5的方式。即, 例示了在第三连接部11处第一下游路径17与第二主路径6连接、在第四连接部12处第二下游路径18与第一主路径5连接的方式。但是,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第一下游路径17的第二长度方向X2的端部连接于除了第一主路径5及第二主路径6以外的另外的第一其他路径46,将第二下游路径18的第一长度方向XI的端部连接于除了第一主路径5及第二主路径6以外的另外的第二其他路径47。即,可以是在第三连接部11处第一下游路径17与第一其他路径46 连接、在第四连接部12处第二下游路径18与第二其他路径47连接的方式。
[0073]具体而言,可以如下那样构成。即,如图9所示,作为行进路径1,除了第一主路径5、 第二主路径6和副路径7以外,还设有位于第二主路径6的第一宽度方向Y1侧的第一其他路径46和位于第一主路径5的第一宽度方向Y1侧的第二其他路径47。而且,在第一主路径5的第一宽度方向路径5a中的第一宽度方向Y1侧的端部具备第一连接部9,在第二主路径6的第二宽度方向路径6a中的第一宽度方向Y1侧的端部具备第二连接部10。从第一主路径5的第一连接部9向副路径7的第一上游路径15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以第一上游路径15、交叉部14、第一下游路径17的顺序在副路径7上行进之后,在第一其他路径46上行进。并且,从第二主路径6的第二连接部10向副路径7的第二上游路径16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2以第二上游路径16、交叉部14、第二下游路径18的顺序在副路径7上行进之后,在第二其他路径47上行进。[〇〇74](2)在上述中,例示了下述方式:交叉部14除了具备第一连接路径21及第二连接路径22以外,还具备第三连接路径23及第四连接路径24。但是,也可以是下述方式:在交叉部 14上不具备沿着第三连接路径23和第四连接路径24设置的行进轨道3和导轨41,在交叉部 14上仅具备第一连接路径21及第二连接路径22。[〇〇75]〔实施方式的概要〕以下,对于上述中说明的物品搬运设备的概要简单地进行说明。
[0076]作为一个方案,物品搬运设备具备第一主路径、第二主路径和副路径作为行进路径,该第一主路径形成为环状,该第二主路径是除了前述第一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路径,该第二主路径形成为环状,该副路径将前述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连接,前述物品搬运设备借助沿着前述行进路径仅在前进方向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对物品进行搬运,前述副路径具有第一副路径和第二副路径,该第一副路径在第一连接部处与前述第一主路径连接,该第二副路径在第二连接部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连接,将前述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的排列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且将前述长度方向中的从前述第二主路径朝向前述第一主路径的方向设为第一长度方向,将前述长度方向中的从前述第一主路径朝向前述第二主路径的方向设为第二长度方向,将在俯视时相对于前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并且将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一个方向设为第一宽度方向,将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方向设为第二宽度方向, 前述第一主路径及前述第二主路径是供前述物品搬运车彼此相反地环绕地行进的路径,前述副路径具备交叉部、第一上游路径、第二上游路径、第一下游路径和第二下游路径,该交叉部在前述长度方向上位于前述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之间,该交叉部是前述第一副路径与前述第二副路径交叉的交叉部,该第一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该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且该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该第一下游路径相对于前述第二上游路径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并且该第一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且该第一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在第三连接部处连接于除了前述第一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第一其他路径, 该第二下游路径相对于前述第一上游路径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并且该第二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且该第二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在第四连接部处连接于除了前述第二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第二其他路径, 前述第一上游路径及前述第一下游路径是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二长度方向行进的路径,前述第二上游路径及前述第二下游路径是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长度方向行进的路径,前述交叉部具备第一连接路径和第二连接路径,该第一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一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一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该第二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二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前述第一连接路径和前述第二连接路径以位于相同高度且交叉的状态设置。
[0077]根据该方案,从第一主路径的第一连接部向副路径的第一上游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以第一上游路径、交叉部、第一下游路径的顺序在副路径上行进之后,向第二主路径汇合地行进或者在第一其他路径上行进。另外,从第二主路径的第二连接部向副路径的第二上游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以第二上游路径、交叉部、第二下游路径的顺序在副路径上行进之后,向第一主路径汇合地行进或者在第二其他路径上行进。
[0078]供从第一主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行进的路径(第一上游路径、交叉部及第一下游路径)和供从第二主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行进的路径(第二上游路径、交叉部及第二下游路径)在交叉部处为相同高度且交叉。因此,能够将第一上游路径以相对于第二下游路径在第二宽度方向上接近的方式设置,并且能够将第一下游路径以相对于第二上游路径在第一宽度方向上接近的方式设置。
[0079]因此,即便在将第一上游路径中的与第一主路径连接的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 第二上游路径中的与第二主路径连接的端部形成为俯视时为圆弧状以使物品搬运车能够顺利地分支行进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使这些端部在副路径的宽度方向上较大地错开。因此, 在宽度方向上不需要宽阔的空间就能够设置副路径。并且,即便在将这些端部在宽度方向上设于相同位置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将副路径中的供从第一主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行进的路径(第一上游路径、交叉部及第一下游路径)和供从第二主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行进的路径(第二上游路径、交叉部及第二下游路径)以在上下方向上错开的方式设定。因此,在上下方向上也不需要宽阔的空间就能够设置副路径,由于立体交叉等而构造复杂化的情况也被抑制。如此,根据本方案,能够在路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狭小的空间内设置副路径。
[0080]在此,优选的是,在前述第三连接部处前述第一下游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连接, 在前述第四连接部处前述第二下游路径与前述第一主路径连接。
[0081]根据该方案,从第一主路径的第一连接部向副路径的第一上游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以第一上游路径、交叉部、第一下游路径的顺序在副路径上行进之后,向第二主路径汇合地行进,由此能够向第二主路径转移。并且,从第二主路径的第二连接部向副路径的第二上游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以第二上游路径、交叉部、第二下游路径的顺序在副路径上行进之后,向第一主路径汇合地行进,由此能够向第一主路径转移。而且,能够在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狭小的空间内设置这样能够供物品搬运车从第一主路径向第二主路径转移且能够供物品搬运车从第二主路径向第一主路径转移的副路径。
[0082]并且,优选的是,前述第一其他路径位于前述第二主路径的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 前述第二其他路径位于前述第一主路径的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在前述第三连接部处前述第一下游路径与前述第一其他路径连接,在前述第四连接部处前述第二下游路径与前述第二其他路径连接。[〇〇83]根据该方案,从第一主路径的第一连接部向副路径的第一上游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以第一上游路径、交叉部、第一下游路径的顺序在副路径上行进之后,在位于第二主路径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一其他路径上行进。并且,从第二主路径的第二连接部向副路径的第二上游路径分支行进的物品搬运车以第二上游路径、交叉部、第二下游路径的顺序在副路径上行进之后,在位于第一主路径的第一宽度方向上的第二其他路径上行进。如此,能够在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狭小的空间内设置从第一主路径向第一其他路径的路径及从第二主路径向第二其他路径的路径,物品搬运车的行进距离也能够变短。
[0084]在此,优选的是,前述第一宽度方向是前述物品搬运车分别在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二主路径相对的路径及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一主路径相对的路径上沿着前述宽度方向行进的方向,前述第一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的路径,前述第二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的路径。
[0085]由于在第一主路径与第二主路径相对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以能够以较短的距离设置副路径。
[0086]并且,优选的是,在前述第一宽度方向是前述物品搬运车分别在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二主路径相对的路径及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一主路径相对的路径上沿着前述宽度方向行进的方向,第一下游路径在第三连接部处与第二主路径连接,第二下游路径在第四连接部处与第一主路径连接,在此情况下,前述第一连接部及前述第四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的路径,前述第二连接部及前述第三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的路径。[〇〇87]由于在第一主路径与第二主路径相对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所以能够以较短的距离设置副路径。
[0088]在此,优选的是,前述第三连接部与前述第二连接部相比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侦L前述第四连接部与前述第一连接部相比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〇〇89]根据该方案,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连结的第一副路径和将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连结的第二副路径能够在交叉部处适当交叉,能够适当降低宽度方向上的副路径的宽度方向长度。
[0090]并且,优选的是,前述交叉部具备第三连接路径和第四连接路径,该第三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一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该第四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二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一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
[0091]图13中,作为副路径(107),例示了供物品搬运车在长度方向X上沿相同方向行进的两个平行的路径(107c、107d)。图13中虚线所示的路径(121、122)表示能够使物品搬运车在该两个平行的路径(107c、107d)之间相互转移的连接路径。在该情况下,附图标记123及附图标记124所示的路径可以作为分别在该两个平行的路径(107c、107d)的各路径上直线前进的情况下的连接路径。因此,若将虚线所示的路径(121、122)设置的部位认作为交叉部,则图13所示的副路径(107)可以具有交叉部,且该交叉部具备与上述的第一连接路径、 第二连接路径、第三连接路径及第四连接路径的位置关系相同位置关系的四个连接路径 (121、122、123、124 )。这样的副路径(107 )例如在使物品搬运车在供物品搬运车在长度方向 X上沿相同方向行进的两个平行的路径之间相互转移的情况下使用。[〇〇92]发明人们发现在这样的交叉部(107)处,与第二连接路径对应的附图标记122的路径能够使在与第一连接路径对应的附图标记121的路径上行进的物品搬运车在长度方向X 上沿相反方向行进。即,发现了可以用作为在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更换供物品搬运车相对地行进的两个路径(例如,图10例示的107a、107b)在宽度方向Y上的排列顺序时的路径更换用的交叉部。例如,可以在现有的设备的基础上将为了在路径间进行转移而设置的交叉部挪用作为更换路径宽度方向的位置用的交叉部。由此,与准备专用的交叉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实现物品搬运设备的功能提尚时的成本。[〇〇93] 附图标记说明1行进路径;2物品搬运车(物品搬运车);5第一主路径;6第二主路径;7副路径;7a第一副路径;7b第二副路径;9第一连接部;10第二连接部;14交叉部;15 第一上游路径;16第二上游路径;17第一下游路径;18第二下游路径;21第一连接路径;22第二连接路径;23第三连接路径;24第四连接路径;46第一其他路径;47 第二其他路径;X长度方向;XI第一长度方向;X2第二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Y1第一宽度方向;Y2第二宽度方向。
【主权项】
1.一种物品搬运设备,具备第一主路径、第二主路径和副路径作为行进路径,该第一主 路径形成为环状,该第二主路径是除了前述第一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路径,该第二主路径 形成为环状,该副路径将前述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连接,前述物品搬运设备借助 沿着前述行进路径仅向前进方向行进的物品搬运车对物品进行搬运,其特征在于,前述副路径具有第一副路径和第二副路径,该第一副路径在第一连接部处与前述第一 主路径连接,该第二副路径在第二连接部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连接,将前述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的排列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且将前述长度方向 中的从前述第二主路径朝向前述第一主路径的方向设为第一长度方向,将前述长度方向中 的从前述第一主路径朝向前述第二主路径的方向设为第二长度方向,将在俯视时相对于前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并且将沿着前述宽度方向 的一个方向设为第一宽度方向,将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方向设为第二宽度方向, 前述第一主路径及前述第二主路径是彼此供前述物品搬运车相反地环绕地行进的路 径,前述副路径具备交叉部、第一上游路径、第二上游路径、第一下游路径和第二下游路 径,该交叉部在前述长度方向上位于前述第一主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之间,该交叉部是 前述第一副路径与前述第二副路径交叉的交叉部,该第一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上游 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该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第二连接部,且该第二上游 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该第一下游路径相对于前述第二上游路径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并且该第一下游 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且该第一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 方向侧的端部在第三连接部处连接于除了前述第一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第一其他路径, 该第二下游路径相对于前述第一上游路径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并且该第二下游 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交叉部,且该第二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 方向侧的端部在第四连接部处连接于除了前述第二主路径以外的另外的第二其他路径, 前述第一上游路径及前述第一下游路径是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二长度方向行 进的路径,前述第二上游路径及前述第二下游路径是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长度方向行 进的路径,前述交叉部具备第一连接路径和第二连接路径,该第一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一上游路径 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一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该 第二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二下游路径的 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前述第一连接路径和前述第二连接路径以位于相同高度且交叉的状态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三连接部处前述第一下游路径与前述第二主路径连接,在前述第四连接部处 前述第二下游路径与前述第一主路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其他路径位于前述第二主路径的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前述第二其他路径位于前述第一主路径的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在前述第三连接部处前述第一下游路径与前述第一其他路径连接,在前述第四连接部处前述第二下游路径与前述第二其他路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是前述物品搬运车分别在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二主路径相 对的路径及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一主路径相对的路径上沿着前述宽度方向行进的 方向,前述第一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 的路径,前述第二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 的路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是前述物品搬运车分别在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二主路径相 对的路径及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一主路径相对的路径上沿着前述宽度方向行进的 方向,前述第一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 的路径,前述第二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 的路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是前述物品搬运车分别在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二主路径相 对的路径及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一主路径相对的路径上沿着前述宽度方向行进的 方向,前述第一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 的路径,前述第二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第一宽度方向行进 的路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是前述物品搬运车分别在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二主路径相 对的路径及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与前述第一主路径相对的路径上沿着前述宽度方向行进的 方向,前述第一连接部及前述第四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一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 第一宽度方向行进的路径,前述第二连接部及前述第三连接部设于前述第二主路径中供前述物品搬运车沿前述 第一宽度方向行进的路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连接部与前述第二连接部相比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前述第四连接部与前述第一连接部相比位于前述第一宽度方向侧。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交叉部具备第三连接路径和第四连接路径,该第三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一上游路径 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二上游路径的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该 第四连接路径将前述第二下游路径的前述第二长度方向侧的端部与前述第一下游路径的 前述第一长度方向侧的端部连接。
【文档编号】B65G35/00GK106005924SQ20161017135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高田文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