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15461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折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纸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折纸本体的辅助翻折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习用的美劳用折纸或艺术折纸,其通常为一具有不同颜色的色纸、或单面印刷有艺术图形的纸材;可让使用者依据有经验者或书本的教导,而将色纸或艺术创作用纸折形制所需的形状。
[0003]由于该色纸或艺术折纸其上仅设置有颜色及花纹,而并无设置教导使用者折制的折线,因此,不论是熟练或非熟练者在折制过程当中并无法每一次皆准确地将各纸材加以整齐对折、边折或翻折,造成每一次折制过程中皆有些许的误差产生,而该些误差不断地累积,便会于折制的展开及结合步骤中变成较大的误差,使得折型后的物品外型造型欠佳,或是完全走样的情形;而若要于每一折型步骤中皆准确地加以整齐对折时,则会有速度慢以及折型效率差的情况发生。
[0004]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宄改善之方向所在。
[0005]故,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折线明显确实的折纸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纸结构,其可针对习用折纸所存在的无法精准控制折线产生位置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折线明显的实用进步性。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折纸结构,包含:一折纸本体;至少一形成于该折纸本体一面处并供进行正翻折的第一印刷指示线;至少一形成于该折纸本体且与该第一印刷指示线同面处并供进行反翻折的第二印刷指示线;及多个形成于该折纸本体另一面的辅助压痕线,辅助压痕线与该第一印刷指示线及该第二印刷指示线的位置对应重迭。
[0009]较佳的,所述第一印刷指示线为实线线段印刷。
[0010]较佳的,所述第二印刷指示线为虚线线段印刷。
[0011]较佳的,所述辅助压痕线通过压痕机于生产时冲压形成。
[0012]较佳的,所述折纸本体于具有该第一印刷指示线及该第二印刷指示线的一面处印刷至少一图形纹路。
[0013]较佳的,所述折纸本体于具有该第一印刷指示线及该第二印刷指示线的一面处印刷至少一色彩纹路。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折纸结构是于折纸本体的两面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印刷指示线及辅助压痕线,且辅助压痕线是位置对应重迭于第一、第二印刷指示线,藉由此种技术,可针对习用折纸所存在的无法精准控制折线产生位置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折线明显的实用进步性。
[0015]当用户欲对折纸本体进行翻折成型时,依据折纸本体上的第一印刷指示线及第二印刷指示线的位置处,进行正翻折或反翻折,于翻折过程中,因受到了辅助压痕线的影响,将会使折线精准形成于辅助压痕线、第一印刷指示线及第二印刷指示线的位置上,如此一来,就可以精准的控制折线位置,使整个折纸成品良好完美的呈现,藉此达到折纸本体于翻折时使折线明显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折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折纸成品立体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3]其中:
[0024]折纸本体l、la、lb、lc
[0025]第一印刷指示线ll、lla、llb、llc
[0026]第二印刷指示线12、12a、12b
[0027]辅助压痕线13
[0028]图形纹路14a
[0029]色彩纹路15b。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1]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纸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0032]—折纸本体I ;
[0033]至少一形成于该折纸本体I 一面处并供进行正翻折的第一印刷指示线11 ;
[0034]至少一形成于该折纸本体I于该第一印刷指示线11同面处并供进行反翻折的第二印刷指示线12 ;及
[0035]多个形成于该折纸本体I另一面的辅助压痕线13,辅助压痕线13与该第一印刷指示线11及该第二印刷指示线12位置对应重迭。
[0036]第一印刷指示线11为实线线段印刷,第二印刷指示线12为虚线线段印刷,辅助压痕线13透过压痕机于生产时冲压形成。
[0037]藉由上述结构解说,并搭配下述说明,即可得知本实用新型如何于折纸过程中,达到折线明显确实的优点。
[0038]图1及图2分别表示折纸本体I的正面及反面,于折纸本体I的正面上,具有多条的第一印刷指示线11及第二印刷指示线12,而折纸本体I的反面上,具有数量及位置对应第一印刷指示线11及第二印刷指示线12的辅助压痕线13,而这样的结构设计,即可让折纸本体I于正翻折或反翻折时,折线确实的落于第一印刷指示线11及第二印刷指示线12上(辅助压痕线13)。
[0039]图3为折纸本体I进行翻折的示意动作,使用者欲将折纸本体I通过一连串的翻折形成为折纸成品,于第一印刷指示线11进行正翻折(让折线显示于外),而第二印刷指示线12进行反翻折(让折线覆盖于内),通过这样的做法折纸本体I将会慢慢的成型。
[0040]图4为折纸本体I完成翻折的成品示意,当完成了上述翻折作动后,即可将折纸本体I (平面纸张)完成为折纸成品(立体成品),因采用了辅助压痕线13完全对应第一印刷指示线11及第二印刷指示线12,故大幅度降低了对用户的技术要求,达到折纸本体I于翻折时使折线明显确实的功效。
[0041]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折纸本体Ia于正面处具有图形纹路14a的示意态样,于此实施例中,折纸本体Ia的正面除了有第一印刷指示线Ila及第二印刷指示线12a外,于适当的位置处还印刷有图形纹路14a,图形纹路14a提供了视觉上的变化,于翻折的过程中是不需要特别去进行处理的;当完成折纸成品时,图形纹路14a将会辅助整个视觉感受,使整体观之更具视觉感。
[0042]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折纸本体Ib于正面处具有色彩纹路15b示意态样,于此实施例中,折纸本体Ib的正面除了有第一印刷指示线Ilb及第二印刷指示线12b,于适当的位置处还印刷有色彩纹路15b,色彩纹路15b提供了视觉上的变化,于翻折的过程中是不需要特别去进行处理的;当完成折纸成品时,色彩纹路15b将会辅助整个视觉感受,使整体观之更具视觉感。
[0043]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为折纸本体Ic上不同态样第一印刷指示线Ilc及第二印刷指示线12c的结构示意,依据所要成型的对象不同,第一印刷指示线Ilc及第二印刷指示线12c的分布也会有所变化,但整体操作方式也是相同的,于第一印刷指示线Ilc进行正翻折,而第二印刷指示线12c进行反翻折,其余部分皆同于上述,而差异仅在于成品成型有所不同,故不再次赘述。
[0044]因此,本实用新型折纸结构为可改善习用技术的关键在于:
[0045]第一印刷指示线11及第二印刷指示线12位于折纸本体I的一面上,于另一面位置对应处形成辅助压痕线13,使折纸本体I不论在进行正反翻折,其折线皆会精准的形成在印刷指示在线,达到折纸本体I于翻折时使折线明显的优点。
[0046]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00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折纸结构于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设计工业,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审查员早日赐准本实用新型,以保障申请人的辛苦劳动,倘若审查员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申请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公便。
【主权项】
1.一种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折纸本体; 至少一形成于该折纸本体一面处并供进行正翻折的第一印刷指示线; 至少一形成于该折纸本体且与该第一印刷指示线同面处并供进行反翻折的第二印刷指示线?’及 多个形成于该折纸本体另一面的辅助压痕线,辅助压痕线与该第一印刷指示线及该第二印刷指示线的位置对应重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指示线为实线线段印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指示线为虚线线段印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痕线通过压痕机于生产时冲压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纸本体于具有该第一印刷指示线及该第二印刷指示线的一面处印刷至少一图形纹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纸本体于具有该第一印刷指示线及该第二印刷指示线的一面处印刷至少一色彩纹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纸结构,其包含一折纸本体,折纸本体于一面处具有至少一供进行正翻折的第一印刷指示线及至少一供进行反翻折的第二印刷指示线,并于另一面形成对应第一印刷指示线及第二印刷指示线的辅助压痕线,辅助压痕线与第一印刷指示线及第二印刷指示线的位置对应重迭,藉由上述结构,用户依据第一印刷指示线及第二印刷指示线进行正翻折或反翻折,并于翻折过程中受到辅助压痕线的结构影响,让每一翻折都确实落于第一印刷指示线及第二印刷指示在线,藉此达到折纸本体于翻折时使折线明显的优点。
【IPC分类】B65D5-20
【公开号】CN204527913
【申请号】CN201520040694
【发明人】刘启宇
【申请人】刘启宇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