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葫芦防脱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葫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葫芦防脱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电动葫芦小车在运行过程中,容易脱轨上墙,无法工作。现有的运行装置避免脱轨的方法都是直接把顶轮焊接在主、从动小车上,一旦损坏,无法更换,成本较高,操作不方便,且不易操作,容易上墙,原来的挑线支架容易变形、导致电缆断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脱轨、更换维修方便、成本低的电动葫芦防脱轨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电动葫芦防脱轨装置,包括工字钢、主动小车、从动小车、减速机、主动轮、从动轮,所述工字钢两侧分别为主动小车和从动小车,从动小车的墙板内部底端设置有两个从动轮,从动轮上方为两个轴孔,从动小车的墙板外部底端设置有防脱支板,从动小车的防脱支板上安装有调整丝杆,调整丝杆一端安装有顶轮,主动小车墙板内部底端设置有两个主动轮,主动轮上方为两个轴孔,两个主动轮通过齿轮转动,齿轮连接减速机,主动小车的墙板外部底端设置有防脱支板,主动小车的防脱支板上安装有调整丝杆,调整丝杆一端安装有顶轮。
[0006]进一步,所述防脱支板上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顶丝。
[0007]进一步,所述从动小车的调整丝杆另一端安装有拖缆小车。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防脱轨效果好,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损坏时,直接拆卸防脱支板,安装、维修灵活方便,顶轮可以在调整丝杆的作用下,任意360度旋转,电缆线直接在拖缆小车上,不会发生电缆线断裂现象,更加安全实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从动小车的结构简图;
[0010]图2是图1中主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1中主动小车结构示意图的后视图;
[0012]图4是工字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4]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电动葫芦防脱轨装置,包括工字钢10、主动小车12、从动小车1、减速机14、主动轮7、从动轮2,所述工字钢10两侧分别为主动小车12和从动小车1,从动小车I的墙板8内部底端设置有两个从动轮2,从动轮2上方为两个轴孔13,从动小车I的墙板8外部底端设置有防脱支板11,防脱支板11在墙板8上可以拆卸更换,非常方便,从动小车I的防脱支板11上安装有调整丝杆3,调整丝杆3 —端安装有顶轮5,这样可以在脱轨时任意角度调整,主动小车12墙板8内部底端设置有两个主动轮7,主动轮7上方为两个轴孔13,两个主动轮7通过齿轮9转动,齿轮9连接减速机14,主动小车12的墙板8外部底端设置有防脱支板11,主动小车12的防脱支板11上安装有调整丝杆3,调整丝杆3 —端安装有顶轮5,防脱支板11上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顶丝4,这样避免调整丝杆3旋转,从动小车I的调整丝杆3另一端安装有拖缆小车6,方便在运行时电缆线的拖拉,不会发生电缆线断裂缠绕。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动葫芦防脱轨装置,包括工字钢、主动小车、从动小车、减速机、主动轮、从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两侧分别为主动小车和从动小车,从动小车的墙板内部底端设置有两个从动轮,从动轮上方为两个轴孔,从动小车的墙板外部底端设置有防脱支板,从动小车的防脱支板上安装有调整丝杆,调整丝杆一端安装有顶轮,主动小车墙板内部底端设置有两个主动轮,主动轮上方为两个轴孔,两个主动轮通过齿轮转动,齿轮连接减速机,主动小车的墙板外部底端设置有防脱支板,主动小车的防脱支板上安装有调整丝杆,调整丝杆一端安装有顶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葫芦防脱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支板上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顶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葫芦防脱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小车的调整丝杆另一端安装有拖缆小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葫芦防脱轨装置,包括工字钢、主动小车、从动小车、减速机、主动轮、从动轮,所述工字钢两侧分别为主动小车和从动小车,从动小车的墙板内部底端设置有两个从动轮,本专利防脱轨效果好,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损坏时,直接拆卸防脱支板,安装、维修灵活方便,顶轮可以在调整丝杆的作用下,任意360度旋转,电缆线直接在拖缆小车上,不会发生电缆线断裂现象,更加安全实用。
【IPC分类】B66C9-16, B66C13-12
【公开号】CN204529125
【申请号】CN201520217383
【发明人】李振兴
【申请人】李振兴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