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6712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转支座。
【背景技术】
[0002]在起重机生产应用技术领域,由于起重机的部件重量较大,针对部分构件的移动、翻转,困难较大,虽然增加了行车和起吊设备,但是在长条形构件如大型起重机的主梁翻转方面困难较多,主要原因在于翻转支点不固定、主梁重量大于0.5吨、翻转依靠人力,自动化程度不足,浪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翻转支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的翻转支座。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转支座,它包括通孔组,所述的翻转支座的主体由支座本体组成,所述的支座本体的外周边缘上设置有基底、弧线A、弧线B、弧线C、凸台、左基面,所述的支座本体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组,所述的基底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底端,所述的基底的左端连接弧线A,所述的弧线A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左端,所述的弧线A的一侧连接基底,所述的弧线A的另一侧连接弧线B,所述的弧线B、弧线C、凸台设置在支座本体的上端边缘,所述的弧线B和弧线A之间过渡设置有抛物线形突起,所述的弧线B设置在抛物线的右侧;所述的弧线C设置在弧线B的右上侧,所述的弧线C和弧线B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突起,所述的凸台设置在弧线C的右上侧,所述的弧线C和凸台之间设置有光滑过渡面;所述的左基面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右端,所述的左基面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的左基面和基底之间为光滑过渡衔接。
[0005]所述的抛物线形突起的顶端为圆顶。
[0006]所述的圆顶为半径30的半圆。
[0007]所述的弧线A的半径为230mm。
[0008]所述的弧线C和弧线B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突起半径为80mm。
[0009]所述的通孔组为8个通孔,所述的通孔组呈矩阵分布,所述的通孔组为2行。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通过采用基底、弧线A、弧线B、弧线C、凸台、通孔组、左基面、支座本体组成了一种翻转支座,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弧线A、弧线B、弧线C,还设置有左基面,左基面作为工作面,在左基面上设置突起,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多个弧线特征可以满足销轴的自锁需要,具有结构简单、效果好的优点;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支座的正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支座的左视图。
[0013]图中:1、基底 2、弧线A 3、弧线B 4、弧线C 5、凸台6、通孔组 7、左基面8、支座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翻转支座,它包括通孔组6,所述的翻转支座的主体由支座本体8组成,所述的支座本体8的外周边缘上设置有基底1、弧线A2、弧线B3、弧线C4、凸台5、左基面7,所述的支座本体8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组6,所述的基底I设置在支座本体8的底端,所述的基底I的左端连接弧线A2,所述的弧线A2设置在支座本体8的左端所述的弧线A2的一侧连接基底1,所述的弧线A2的另一侧连接弧线B3,所述的弧线B3、弧线C4、凸台5设置在支座本体8的上端边缘,所述的弧线B3和弧线A2之间过渡设置有抛物线形突起,所述的弧线B3设置在抛物线的右侧;所述的弧线C4设置在弧线B3的右上侧,所述的弧线C4和弧线B3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突起,所述的凸台5设置在弧线C4的右上侧,所述的弧线C4和凸台5之间设置有光滑过渡面;所述的左基面7设置在支座本体8的右端,所述的左基面7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的左基面7和基底I之间为光滑过渡衔接。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时,首先翻转支座的主体由支座本体组成,在支座本体的外周边缘上设置基底、弧线A、弧线B、弧线C、凸台、左基面,把支座本体的中部设置通孔组,把基底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基底,把基底的左端连接弧线A,把弧线A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左端,把弧线A的一侧连接基底,把弧线A的另一侧连接弧线B,把弧线B、弧线C、凸台设置在支座本体的上端边缘,把弧线B和弧线A之间过渡设置抛物线形突起,把弧线B设置在抛物线的右侧;把弧线C设置在弧线B的右上侧,把弧线C和弧线B之间设置圆弧形突起,把凸台设置在弧线C的右上侧,把弧线C和凸台之间设置光滑过渡面;把左基面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右端,把左基面上设置突起,把左基面和基底之间为光滑过渡衔接;完成上述安装后,即可把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使用时通过通孔组进行销轴件进行安装,通过各个设置的弧线特征进行工件的卡位、翻转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效果好、使用方便的优点;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
[0018]实施例2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翻转支座,它包括通孔组6,所述的翻转支座的主体由支座本体8组成,所述的支座本体8的外周边缘上设置有基底1、弧线A2、弧线B3、弧线C4、凸台5、左基面7,所述的支座本体8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组6,所述的基底I设置在支座本体8的底端,所述的基底I的左端连接弧线A2,所述的弧线A2设置在支座本体8的左端所述的弧线A2的一侧连接基底1,所述的弧线A2的另一侧连接弧线B3,所述的弧线B3、弧线C4、凸台5设置在支座本体8的上端边缘,所述的弧线B3和弧线A2之间过渡设置有抛物线形突起,所述的弧线B3设置在抛物线的右侧;所述的弧线C4设置在弧线B3的右上侧,所述的弧线C4和弧线B3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突起,所述的凸台5设置在弧线C4的右上侧,所述的弧线C4和凸台5之间设置有光滑过渡面;所述的左基面7设置在支座本体8的右端,所述的左基面7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的左基面7和基底I之间为光滑过渡衔接。
[0020]所述的抛物线形突起的顶端为圆顶。
[0021]所述的圆顶为半径30的半圆。
[0022]所述的弧线A2的半径为230mm。
[0023]所述的弧线C4和弧线B3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突起半径为80mm。
[0024]所述的通孔组6为8个通孔,所述的通孔组6呈矩阵分布,所述的通孔组6为2行。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时,首先翻转支座的主体由支座本体组成,在支座本体的外周边缘上设置基底、弧线A、弧线B、弧线C、凸台、左基面,把支座本体的中部设置通孔组,把基底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基底,把基底的左端连接弧线A,把弧线A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左端,把弧线A的一侧连接基底,把弧线A的另一侧连接弧线B,把弧线B、弧线C、凸台设置在支座本体的上端边缘,把弧线B和弧线A之间过渡设置抛物线形突起,把弧线B设置在抛物线的右侧;把弧线C设置在弧线B的右上侧,把弧线C和弧线B之间设置圆弧形突起,把凸台设置在弧线C的右上侧,把弧线C和凸台之间设置光滑过渡面;把左基面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右端,把左基面上设置突起,把左基面和基底之间为光滑过渡衔接;完成上述安装后,即可把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使用时通过通孔组进行销轴件进行安装,通过各个设置的弧线特征进行工件的卡位、翻转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效果好、使用方便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抛物线形突起的顶端为圆顶,圆顶为半径30的半圆,通过圆顶的半圆设置,具有过渡光滑、避免工件卡位、翻转效率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弧线A2的半径为230mm,弧线C4和弧线B3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突起半径为80mm,延长了翻转支座的寿命,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通孔组6为8个通孔,通孔组6呈矩阵分布,通孔组6为2行,改善了翻转支座的通用性,具有使用范围广、效果好的优点;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
【主权项】
1.一种翻转支座,它包括通孔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支座的主体由支座本体组成,所述的支座本体的外周边缘上设置有基底、弧线A、弧线B、弧线C、凸台、左基面,所述的支座本体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组,所述的基底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底端,所述的基底的左端连接弧线A,所述的弧线A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左端,所述的弧线A的一侧连接基底,所述的弧线A的另一侧连接弧线B,所述的弧线B、弧线C、凸台设置在支座本体的上端边缘,所述的弧线B和弧线A之间过渡设置有抛物线形突起,所述的弧线B设置在抛物线的右侧;所述的弧线C设置在弧线B的右上侧,所述的弧线C和弧线B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突起,所述的凸台设置在弧线C的右上侧,所述的弧线C和凸台之间设置有光滑过渡面;所述的左基面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右端,所述的左基面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的左基面和基底之间为光滑过渡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物线形突起的顶端为圆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线A的半径为2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线C和弧线B之间设置的圆弧形突起的半径为8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组为8个通孔,所述的通孔组呈矩阵分布,所述的通孔组为2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支座,它包括通孔组,翻转支座的主体由支座本体组成,支座本体的外周边缘上设置有基底、弧线A、弧线B、弧线C、凸台、左基面,支座本体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组,基底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底端,基底的左端连接弧线A,弧线A设置在支座本体的左端,弧线A的一侧连接基底,弧线A的另一侧连接弧线B,弧线B、弧线C、凸台设置在支座本体的上端边缘,弧线B设置在抛物线的右侧;弧线C设置在弧线B的右上侧,凸台设置在弧线C的右上侧,弧线C和凸台之间设置有光滑过渡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
【IPC分类】B66F19/00
【公开号】CN204848176
【申请号】CN201520396205
【发明人】徐芝增
【申请人】新乡市豫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