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424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机械,具体是一种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
(二) 背景技术
四复合橡胶挤出机组将原有轮胎生产的机外贴合、机外复合工艺改为
多种方式的机内复合,使各种不同配方橡胶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满足多
种生产工艺要求,优化轮胎的制造工艺,此装备适用于子午线轮胎半成品
部件的四复合挤出,是子午线轮胎(特别是高品质轮胎)生产中的重要工 艺装备之一。
四复合橡胶挤出机组包括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和四台销钉式冷喂料 挤出机,四台销钉式冷喂料挤出机的机筒采用骑背式结构与四复合橡胶挤 出机头的挤料口连接,由于销钉式冷喂料挤的机筒大而长,而且销钉式冷 喂料挤还配置有大型减速器和电机马达,及搭建在销钉式冷喂料挤出机周 围的喂料输送带和复杂机架,使得四复合橡胶挤出机组现场机构众多,空 间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如何有效地安排四台销钉式冷喂料挤出机的位 置,决定着配套部件的合理布局,以达到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 优化配置的目的。
要合理设置四台销钉式冷喂料挤出机的空间位置,主要是决定机筒与 挤出机头的连接角度,连接角度过大,四台销钉式冷喂料挤出机伸展后占 空间位置大,连接角度过小,四台销钉式冷喂料挤出机的配套部件会发生 位置干涉,机架位置狭小,不利于设备检修。
^外,挤出机挤料口的水平倾角的不同,还会使挤出机头中各部件及 各部件的不同部位所受的应力不同,因此,各挤出机挤料口的水平倾角的 设置,关系到挤出机头的多项性能指标。
(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过优化设计而使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挤料
口有最佳角度的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包括安装于模座上居中的 中模、中模上下位置的上中模和下中模、上中模上位置的上模和下中模下 位置的下模,模座上开设有连接挤出机机筒的挤料口,所述挤料口为按骑 背式结构布置的四个,分别为上模上中模挤料口、上中模中模挤料口、中 模下中模挤料口和下中模下模挤料口 ,各挤料口由进口向出口倾斜设置, 各挤料口的出口连通合模后的上模上中模流道腔、上中模中模流道腔、中模下中模流道腔和下中模下模流道腔,经过整机空间结构分析计算得出各 挤料口的布置范围上模上中模挤料口轴线与中模中心面的夹角在27 ° 33°之间;上中模中模挤料口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夹角在6° 13° 之间;中模下中模挤料口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夹角在二8° -2°之间;下
中模下模挤料口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的夹角在-28° -22°之间。各挤料 口的长度在150 350mm之间。
经过现场安装得到各挤料口最佳的安装角度为上模上中模挤料口的 轴线与中模中心面夹角为30° ,上中模中模挤料口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夹 角为10.5° ,中模下中模挤料口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夹角为-5° ,下中模 下模挤料口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夹角为-25。。
为便于与销钉挤出机的机筒连接,所述各挤料口中分别套装上过渡套 法兰。
为对各过渡套法兰(各挤料口)中的高温橡胶进行冷却,过渡套法兰 的套壁上开设有水流通道。
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四复合橡胶挤出机组确定上模上中模挤料口及 其过渡套法兰、中模上中模挤料口及其过渡套法兰、下中模中模挤料口及 其过渡套法兰和下中模下模挤料口及其过渡套法兰的直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的挤料口最优角度的确定,保证了与 之连接的四台销钉挤出机合理的空间位置,从而优化布局,便于其它配套 设施的安装与维护。
(四)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上模;2、上中模;3、中模;4、下中模;5、下模;6、 模座;7、上模上中模挤料口; 8、上中模中模挤料口; 9、中模下中模挤 料口; 10、下中模下模挤料口; 11、机筒;12、过渡套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120/250/250/160型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 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四复合橡胶挤出机组包括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四台销钉挤出机、挤 出机机架、喂料装置等。其中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包括上模l、上中模2、 中模3、下中模4和下模5,中模3与垂直模座6整体连接横向伸展,中 模3上方依次为上中模2和上模1,上中模2和上模1通过上铰轴与中模 3相铰接;中模3下方依次为下中模4和下模5,中下模4和下模5通过 下铰轴与中模3相铰链。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为相邻模体合模状态,上模1与上中模2之间、上中模2与中模3之间、中模3与下中模4之间、下中模4与下模之间形成倾斜分 型面,倾斜方向自模体的进料口向模体的成型口,上模1与上中模2之间 的分型面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上中模2与中模3之间分型面与水平面 成18度夹角,中模3与下中模4之间分型面与水平面成-18度夹角,下中 模4与下模之间分型面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
在图1中,为了满足不同工艺要求及机械加工方便,在上中模2、中 模3、下中模4、下模5上各镶嵌有可更换的流道板,在流道板内根据橡 胶流体的特点,加工出不同的流道,各模分型面之间开设的流道腔连通着 进料口与成型口,上模1与上中模2之间流道腔长度为470mm,上中模2 与中模3之间流道腔长度为550mm,中模3与下中模4之间流道腔长度为 550mm,下中模4与下模之间流道腔长度为500ram。
模座6上开设有连接挤出机机筒的挤料口,所述挤料口为骑背式结构 布置的四个,分别为上模上中模挤料口 7、上中模中模挤料口 8、中模下 中模挤料口 9和下中模下模挤料口 10,所述各挤料口分别由进口向出口斜 向设置,各挤料口的出口分别通于合模后的上模上中模流道腔、上中模中 模流道腔、中模下中模流道腔和下中模下模流道腔的进料口,如图1所示。
在各挤料口的出口位置确定之后,各挤料口与中模中心面的夹角及'其 长度就决定了各挤料口在模座6上的的最终位置,如图l所示上模上中 模挤料口 7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水平面)夹角为30° ,上模上中模挤 料口 7长度为150 300mm;上中模中模挤料口 8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水 平面)夹角为10.5° ,上中模中模挤料口 8的长度为180 350腿;中 模下中模挤料口9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水平面)夹角为-5° ,中模下中 模挤料口 9的长度为180 350mm;下中模下模挤料口 10的轴线与中模中 心面(水平面)夹角为-25° 。
上述各挤料口套装过渡套法兰12后连接销钉挤出机,各过渡套法兰 12的直径分别为C120腿、C250咖、C 250咖和(Z: 160 mm, C 120mm过 渡套法兰12外接C120销钉挤出机的机筒11,两个C250 mm过渡套法兰 12外接两台C 250销钉挤出机的机筒11, (J 160 mm过渡套法兰12外接C 160销钉挤出机的机筒11。
各过渡套法兰12的套壁上开设有水流通道。
权利要求1、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包括安装于模座(6)上的上模(1)、上中模(2)、中模(3)、下中模(4)和下模(5),模座(6)上开设有连接挤出机机筒的挤料口,所述挤料口为按骑背式结构布置的四个,分别为上模上中模挤料口(7)、上中模中模挤料口(8)、中模下中模挤料口(9)和下中模下模挤料口(10),各挤料口由进口向出口倾斜设置,各挤料口的出口连通合模后的上模上中模流道腔、上中模中模流道腔、中模下中模流道腔和下中模下模流道腔,其特征在于上模上中模挤料口(7)轴线与中模中心面的夹角为27°~33°;上中模中模挤料口(8)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夹角为6°~13°;中模下中模挤料口(9)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夹角为-8°~-2°;下中模下模挤料口(10)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的夹角为-28°~-22°;各挤料口的长度在150~350mm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上模 上中模挤料口 (7)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的夹角为30° ,上中模中模挤料 口 (8)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的夹角为10. 5度,中模下中模挤料口 (9) 的轴线与中模中心面的夹角为-5度,下中模下模挤料口 (10)的轴线与中 模中心面的夹角为-25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挤料口中分别套装过渡套法兰(12)。
4、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各过 渡套法兰(12)外接销钉挤出机的机筒(1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过渡 套法兰的套壁上开设有对其中高温橡胶进行冷却的水流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子午线轮胎半成品部件的四复合橡胶挤出机头,其机头模座上开设有连接挤出机机筒的挤料口,所述挤料口为骑背结构布置的四个,分别为上模上中模挤料口、上中模中模挤料口、中模下中模挤料口和下中模和下模挤料口,所述挤料口分别斜通于合模后的上模上中模流道腔、上中模中模流道腔、中模下中模流道腔和下中模下模流道腔,上模上中模挤料口水平倾角为27°~33°,上中模中模挤料口水平倾角为6°~13°,中模下中模挤料口水平倾角为-8°~-2°,下中模下模挤料口水平倾角为-28°~-22°。本实用新型挤料口最优角度的确定,保证了四台销钉挤出机合理的空间位置,从而优化布局,便于其它配套设施的安装与维护。
文档编号B29C47/06GK201357562SQ20082011373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江建平, 王东明, 程一祥, 邓文忠, 黄发国 申请人: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