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472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
背景技术
PET俗称涤纶树脂,用PET做成的瓶子因具有强度大、透明性好、无毒、防渗 透、重量轻、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应用。PET主要采取注射成型法加工, 注塑成型是将热熔状态的塑料材料,由注塑成型机将其高速地注入模具内的密闭 成型空腔中,等塑料材料固化后,将固化成型的塑料顶出,以获得致预定产品的 方式。热流道技术是应用于注塑模浇注系统的先进工艺,所谓热流道成型是指从 注射机喷嘴送往浇口的塑料通过加热的办法始终保持熔融状态,停机后不需要打 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再一次将熔融塑料注射 到型腔。目前公知的热流道系统的机械部分主要包括热流道主体、封料针及温度 控制器等辅助性零件构成,气缸推动封料针运动,控制熔融状态塑料注入型腔。 但是采用该结构的缺陷是注胶时封料针对流道内的热熔塑料产生---定的阻力, 导致制得的PET塑料瓶胚壁密度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注塑模 具热流道机构的技术方案,注胶时封料针对流道内的热熔塑料不产生阻力,制得 的产品质量好。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流道主体内设置与进料口、出料口连通的热流 通道,其特征在于流道主体中间设置限位孔,封料针滑动设置在限位孔内并伸出其前端与出料口对应配合,封料针后端部固定在封料缸的活塞杆上。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主体进料端与主流道体
配合连接,流道主体内的热流通道与主流道体的主流道连通。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为圆孔形结构,出料
口为锥形结构。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流通道为与进料口、出料 口连通的管状结构。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流道主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该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结构简单、合理,注胶时封料针和热流通道内的热
熔塑料不直接接触,对其不产生阻力,使制得的PET塑料瓶胚壁密度均匀,保障
下力二 口活鲁 J J 口口」贝里o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中l-流道主体、2-主流道体、3-封料缸、4-主流道、5-热流通道、6-封 料针、7-限位孔、8-出料口、 9-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流道主体l内设置与进料口9、出料口8连通的热流通道5,流道 主体1中间设置限位孔7,封料针6滑动设置在限位孔7内并伸出其前端与出料口 8对应配合,封料针6后端部固定在封料缸3的活塞杆上。流道主体1采用钢材等 金属材料制成,其主体为管状结构,前端部设置出料口8。所述的进料口9为圆孔 形结构,出料口 8为锥形结构,热流通道5为与进料口 9、出料口 8连通的管状结 构。所述的流道主体1进料端与主流道体2配合连接,流道主体1内的热流通道5与主流道体2的主流道4通过进料口 9连通。
注胶时,热熔塑料从注射机喷嘴经进料口 9进入热流通道5,或者从主流道体 2的主流道4中直接进入热流通道5内,并通过加热的办法使热熔塑料在热流通道 5内始终保持熔融状态,封料缸3工作,推动封料针6在限位孔7内滑动,控制熔 融状态的塑料注入模具型腔内,封料针6和热流通道5内的热熔塑料不直接接触, 对其不产生阻力,使制得的PET塑料瓶胚壁密度均匀。
权利要求1、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流道主体(1)内设置与进料口(9)、出料口(8)连通的热流通道(5),其特征在于流道主体(1)中间设置限位孔(7),封料针(6)滑动设置在限位孔(7)内并伸出其前端与出料口(8)对应配合,封料针(6)后端部固定在封料缸(3)的活塞杆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主体(l) 进料端与主流道体(2)配合连接,流道主体(1)内的热流通道(5)与主流道体(2)的主流道(4)连通。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 (9) 为圆孔形结构,出料口 (8)为锥形结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流通道(5) 为与进料口 (9)、出料口 (8)连通的管状结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流道主体(1)采 用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流道主体内设置与进料口、出料口连通的热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流道主体中间设置限位孔,封料针滑动设置在限位孔内并伸出其前端与出料口对应配合,封料针后端部固定在封料缸的活塞杆上。该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结构简单、合理,注胶时封料针和热流通道内的热熔塑料不直接接触,对其不产生阻力,使制得的PET塑料瓶胚壁密度均匀,保障了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1287447SQ20082016744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7日
发明者蔡佳翰 申请人:台州迈格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