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764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吹瓶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塑料容器吹瓶机领域,自动化吹瓶机都是单独工作,这样虽然可以实 现功能,但吹瓶机的自动化成本就会很大。而且如果在有增加生产量需求的 情况下,必需增加装置的数量,需要设备较多,增加设备投资。特别是其中 的理坯系统,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并且受吹瓶机器本身生产效率的影响, 理坯系统的效能并不能充分发挥,理坯系统还有较高的潜能没有挖掘。在需 要扩大生产量时,需多台设备同时运行,占用的资源和空间就相对较大。如 果要实现生产线的全自动化,与之相连的设备,如坯料传送系统,成品瓶输 送系统等增加,设备投入就更大。并且占用空间较大,对厂房等配套设施要 求就较高,如果引进高效率的自动化吹瓶设备,则会使原有的吹瓶机闲置, 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对设备进行扩容,以方 便灵活地根据生产需求来进一步调控装置的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吹瓶机 机组系统,可以实现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多台i殳备可利用一套分坯机构 来同时生产或单一生产,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下,原有设备和新增 设备可共用一套成品瓶输送系统,节约设备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 于才是供一种吹瓶才几才几组系统,可以方1"更实现多个吹瓶^几组的组合及拆分,增 加设备操作的灵活性,以方便生产量的扩大及设备^Tf'务。
本实用新型才是供一种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该工作才几组系统包括分坯器
及n个工作机组,工作机组共用分坯器。优选地,上述工作才几组共用一个分
坯器,工作机组共用一条成品瓶输送轨道。
优选地,当n小于等于2时,工作才几组的工^f立可以是2个,工作才几组的
线的垂直线两两对称分布;当n小于等于4时,工作机组的工位可以是4个, 工作机组的工位的排列方式为相对于吹瓶4几上坯4九道或下坯主4九道的延长 线或其延长线的垂直线两两对称分布,工作才几组^罢》文在相应的工位上。
优选地,当n大于4小于等于6时,工作机组工位为6个,其中4个工 作机组工位的排放同n小于等于4时的排放方式,所增加的两个工作机组工
放,工作机组摆放在相应的工作机组工位上。
优选地,工作才几组的摆;故方式为工作机组本身相对于吹并瓦才几上坯轨道或
机組本身的结构对称是指工作才几组中的上坯点及合4莫才几构的位置对称。
分坯器包括下坯主轨道、两个或两个以上下坯分轨道,还包括设置在下坯 主轨道与下坯分轨道间的旋转分配机构;旋转分配机构包括动力系统如气缸、 油缸或电机以及分坯板,分坯板上设有n个凹槽,下坯分轨道、工作机组以
及分坯板上凹槽的数量--对应。所述凹槽数量为2-IO个,最好为2-4个。
所述分坯板在动力系统带动下可实现往复或单向旋转。分坯板为圆盘形、扇 形、十字形或正多边形等任何适宜形状。所述设计方案瓶坯进入下坯主轨道后,旋转分配机构运动,接坯后,瓶 坯被推进一个下坯分轨道进而送至相应的工作机组,后旋转分配机构再次运 动,另一接坯口接坯,另一瓶坯一皮推进另一下坯分轨道并而蜂皮送至另一工作 机组,往复循环,实现多套工作才几组共用同一理坯系统。
与现在状况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包括通过^f吏用本实用新型 的一种全自动吹瓶才几工作机组系统,可以节省设备^殳资及"i殳备所占空间,并 且各个机组间即互相影响,又相对独立。对设备的整个自动化程度也有很好 的推动作用。


图1为带有4个工作机组的本实用新型工作机组系统;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的1拖2机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的分坯系统总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中推坯机构的分解状态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中旋转分配机构的分解状态图。
附图标号说明
A-第一工作机组;B-第二工作机组;C-第三工作机组;D-第四工作机组。 Ol-第一下坯分轨道;02-第二下坯分轨道;03-第三下坯分轨道;04-第 四下坯分轨道;05-下坯主轨道;06-产品输送带;07-旋转分配机构;08-分坯板;09-分坯器;lO-推坯机构;
71-分坯支撑;72-分坯气缸;73-分坯圆盘底座;74-分坯圓盘
101-支撑架,lQ2-气缸安装板,103-推坯气缸,104-气缸连接板;105-
推坯器。a-第一工作才几组A的上坯点;b-第二工作才几组B的上坯点;c-第三工作 机组C的上坯点;d-第四工作机组D的上坯点;e-第一工作机组A的合 模机构;f-第二工作机组B的合模机构;g-第三工作机组C的合模机构; h-第四工作机组D的合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给出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应当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案的限制
图1给出了带有A、 B、 C、 D四个工作机组的工作才几组系统,该系统在四 个工作^/L组中间安置有分坯器09,该四个工作^L组共用一个分坯器09。同时 该四个工作机组共用一条成品瓶输送轨道06。这里》丈置工作机组的工位为四 个,其中的工作机组数目可根据生产需要灵活配置。该四个工作机组的工位 相对于上坯轨道或者下坯主轨道05的延长线或其延长线的垂直线对称排放, 工作机组摆放在相应的工作机组工位上。工作机组的数量可根据生产需求灵 活调整,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一个。工作机组的摆放方式为工作机组本
两结构对称的方式分布;这里是指工作机组中的上坯点a、 b、 c、 d及合模机 构e、 f、 g、 h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延长线或其延长线的垂直线对称。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拖二的工作机组系统,两个工作机组A、 B分 置于分坯器两侧。如图2及图3所示,其中分坯器,包括下坯主轨道05,第 一下坯分轨道Ol,第二下坯分轨道02,在下坯分轨道间设置有旋转分配机构 0 7 。旋转分配机构07包括动力系统如气缸、油缸或电才几,同时旋转分配机构 07还包括分坯板08,分坯^反08上设有两个凹槽,凹槽也可以为多个。这里 分坯板为分坯圆盘,同时该分坯板也可为扇形、十字形或正多边形等其它任 何适宜形状。该分坯器还包括推坯机构10。在下坯分轨道上带有感应器,通过感应器感应是否有下坯需求,发送感应信号控制推坯机构io动作。
如图4所示推坯机构具体包括支撑架101 ,气缸安装纟反102,推坯气缸103, 气缸连接4反104以及推坯器105。
如图5所示给出一个旋转分配才几构的实例,所示旋转分配机构包括分坯 支撑71,作为动力系统的分坯气缸72,分坯圆盘底座73以及分坯圆盘74。 分坯支撑71用于支撑整个分坯系统。分坯圆盘底座73用于支撑分坯圆盘74。
如图1所示,瓶坯通过提升和理坯机构后,进入下坯主轨道G5,旋转分 配机构07运动,接坯,后由推坯机构10将瓶坯推进第一下坯分轨道01,后 旋转分配机构07继续向前运动,另一4矣坯口4妻述,再次通过推坯^几构10将 瓶坯推进另一下坯分轨道02,依次类推,实现快捷的分坯功能。
这里仅示出具有四个工作才几组及两个工作才几组工位的系统,其中工作才几 组位还可以增加为更多,优选为两两对称增加。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 一种全自动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可以节省设备 所占空间,多个工作机组共用一套理坯系统和一条成品瓶输送轨道,提高了 工作效率,对设备的整个自动化程度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各个工作机 组间既互相影响,又相对独立。可根据生产需要灵活配置,并且方便设备检 修,在某一台机组检修时,其它机组可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机组系统包括分坯器及n个工作机组,工作机组共用分坯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机组 共用一个分坯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机组 共用 一条成品瓶输送轨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n小于 等于4时,工作才几组的工位为2个或4个,工作才几组的工位的排列方式为分布,工作片几组纟罢^:在相应的工位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工作才几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n大于 4小于等于6时,工作机组工位为6个,其中4个工作机组工位的排放同n小 于等于4时的排放方式,所增加的两个工作机组工位相对于吹瓶机上坯轨道 或下坯主轨道的延长线或其延长线的垂直线对称排放,工作机组摆放在相应 的工作机组工位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机组的的垂直线呈两两结构对称的方式分布。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 组本身的结构对称是指工作机组中的上坯点及合模机构的位置对称。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坯 器包括下坯主轨道、两个或两个以上下坯分轨道,还包括i殳置在下坯主轨道与 下坯分轨道间的旋转分配才几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 分配机构包括动力系统及分坯板,分坯板上i殳有n个凹槽,下坯分轨道、工 作机组以及分坯板上凹槽的数量——对应。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 作机组数量为4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该工作机组系统包括分坯器及n个工作机组,工作机组共用一个分坯器和一条成品瓶输送轨道。每套工作机组系统中包含至少两个工作机组位,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工作机组数量。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吹瓶机工作机组系统,可以节省设备所占空间,并且各个机组间即互相影响,又相对独立,可根据生产的需要,增加工作机组内的机组数量,来满足产能增长的需求。对设备的整个自动化程度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文档编号B29C49/42GK201405505SQ20092015433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8日
发明者玮 廖 申请人:玮 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