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279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模子的冷却系统作出的改良,使模具的温度更均匀。
背景技术
模具是一种可供熔融成型液注入,以成型具有预定形状、构造物品的专用器具,常 见的成型液有塑料溶液、金属溶液等,由于灌注在模具内的成型液必需先经过高温加热,因此一般模具在设计上都具有冷却系统。而以往模具I的构造大体如图I所示,包含两可相对靠合或分离的模块单元10,以及由两模块单元10界定而出以供成型液注入成型的一模腔11。每一个模块单兀10都具有一基架12、一固设在基架12上的引水座13,以及一安装在引水座12上并朝向模腔11的模子14,由于两模块单元10的引水座13和模子14上关于冷却系统的配置相同,以下只以右侧的模块单元10作说明。配合图2,以往模块单元10的引水座13具有相间隔的两垂壁131、132,在朝向模腔11的垂壁131上凹设一安装部133,该模子14是安装在引水座13的安装部133上,具有一成型面141、一和引水座13的安装部133抵靠的通水面142,以及上下横向设置的多个单段冷却道143,每一单段冷却道143都包括一位在成型面141及通水面142中间的冷却段144,以及和冷却段144接连并通向该通水面142的一入水段145及一出水段146。而该引水座13上具有两条引入道134、135,以及两条引出道136、137,其中引入道134衔接在模子14上间隔设置的单段冷却道143的入水段145上,另一引入道135衔接另组间隔设置的冷却道143的入水段145上,两引出道136、137分别连通模子14上相间隔的冷却道143上的出水段146。以往模具I在设计上,虽可借设在模子14上的单段冷却道143以及设在引水座13上的引入道134、135、引出道136、137,来达到冷却模具I温度的目的,但单段冷却道143在设计上,实际具有冷却效果的冷却段144是位在同一平面上,这个平面并正好介于成型面141和通水面142的正中央。上述冷却段144由于离成型面141和通水面142都有一段距离,因此实际冷却的效果不平均。也就是说,当成型液注入模腔12内时,成型液的高温会作用在成型面141上,并往通水面142的方向传导,这时候冷却段145和成型面141间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冷却的效果无法快速的作用在成型面141,造成成型面141和通水面142间有明显的温度差。上述温度差容易导致模子14微量的变形,而当模子14微量变形时,会影响到加工物加工的精度,前述加工精度不佳对于高科技产业而言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改善模具I的冷却系统,使模具I更为均温,是以往模具I设计上待改进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温度均匀性,以提高成型物加工精度的模具。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包含两相对接或分离的模块单元,以及由该等模块单元界定而出的一模腔,每一模块单元具有基架、安装在基架上的引水座,以及结合在引水座上并朝向模腔的模子,其中该模子具有相间隔并朝向模腔的成型面,以及和引水座贴靠的通水面,而该引水座具有可将冷却水引入或引出模子的引入道和引出道。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模子上设有多条位在成型面和通水面间的双段冷却道,每一双段冷却道都包括两冷却段、一衔接两冷却段的衔接段、连通其中一冷却段及引入道的一入水段,以及连通另一冷却段及引出道的一出水段,其中两冷却段分别靠近模子的成型面或通水面。该模子上还设有多条单段冷却道,每一单段冷却道都包括一冷却段、连通引入道与冷却段的一入水道,以及连通引出道及冷却段的一出水道,上述冷却段和双段冷却道上的冷却段呈彼此垂直设置。且该单段冷却道上的冷却段位于双道冷却道的两冷却段之间。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I是一种现有的模具的组合俯视剖面图;图2是一立体图,显示该现有模具的一模子上单段冷却道的设计;图3是一组合俯视剖面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图4是一未完整正视简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设置关系;图5是一未完整的立体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模子上的两双段冷却道的设计;图6是一未完整的立体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两单段冷却道的设计;图7是一未完整的组合侧面剖视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双段冷却道与引水座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也包含可相对接或分离的第一模块单元2、第二模块单元2’,以及由两模块单元2、2’界定而出的模腔3,其中第一模块单元2通常被称为母模,第二模块单元2’通常被称为公模,每一模块单元2、2’都具有基架4、引水座5,以及安装在引水座5上的模子6。其中该引水座5上具有相间隔的前壁面51、后壁面52,以及连结在两壁面51、52间的左侧面53及右侧面54,在该前壁面51上凹设一形状、大小和模子6配合的安装部511。而该模子6具有平行相间隔的成型面61及通水面62,其中成型面61朝向模腔3,通水面62和安装部511紧密的贴靠。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为了增进模子6温度的均匀度,在模子6上设置多条直向设置的第一双段冷却道63、多条分别位于两相邻第一双段冷却道63间的第二双段冷却道64、多条横向设置的第一单段冷却道65,以及多条位在两相邻第一单段冷却道65间的第二单段冷却道66。这些第一双段冷却道63都包括自通水面62往成型面61水平设置的一入水段631、一直立并且和入水段631接连的第一冷却段632、一和入水段631平行并且和第一冷却段632接连的衔接段633、一直立并且和衔接段633接连的第二冷却段634,以及和第二冷却段634接连并且通向通水面62的出水段635,其中这些冷却段632、634呈直立前后平行设置并位于成型面61及通水面62之间,而这些入水段631、衔接段633及出水段635相互平行但高度不同。[0025]本实用新型第二双段冷却道64的构造与第一双段冷却道63相同,包括位在同一直立面上的入水段641、第一冷却段642、衔接段643、第二冷却段644,以及出水段645,但该双段第二冷却道64的衔接段643位在上方,而该入水段641和出水段645都位在下方。参阅图4、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单段冷却道65是水平间隔设置的,每一第一单段冷却道65都具有一横向的第三冷却段651,以及间隔设置并和第三冷却段651相通的一入水段652及一出水段653,上述第三冷却段651设置的位置是位在第一冷却段632、642以及第二冷却段634、644间。而该等第二单段冷却道66的构造和第一单段冷却道65相同,具有一第三冷却段661、一入水段662及一出水段663,两者的差别在于设置的位置是左右错开,以下不再说明。也就是说,由模子6侧面观察,本实用新型各冷却段在设计上都介于成型面61和通水面62之间,排列的方式为成型面61 —第一冷却段632、642 —第三冷却段651、661 —第二冷却段634、644 —通水面62,两者间具有相同的距离。参阅图2、4、7,该引水座5为了配合模子6上各冷却道63、64、65、66的设计,具有两条横引入道55、两条横引出道56、两条直引入道57以及两条直引出道58,其中这些横引入道55分别连通第一双段冷却道63的入水道631,以及双段第二冷却管64的入水道641,而这些横引出道56分别连通第一双段冷却道63的出水道635,以及每个第二双段冷却道64的出水道645,两组直引入道57及直引出道58则和以往者相同,分别连通第一、二单段冷却道65、66的入水段652、661及出水段653、663。当冷却水由各引入道55、57进入模子6时,其中横引入道55的冷却水可通过双段冷却道63、64的两段式冷却段632、634、642、644,再由两横引出道56流出。而自直引入道57进入的冷却水是经由单段冷却道65、66的冷却段651、661后,由直引出道58流出,由于各冷却段位在三个不同但间隔相同的平面上,因此整个模子6的冷却效果可更为均匀,以防止高温成型液在灌入模腔3后,该模子6的成型面61和通水面62产生过大的温差,造成模子6变形。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前述冷却系统的设计,不仅未见于现有的模具,该项设计更可使模子6的热传导更为均匀,以防止模子6不当变形,当模子6不易变形时,其成型的成型品也将具有较佳的精度。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前述构造的改良不仅新颖,更具有热传导均匀以及成型品精度佳等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模具,包含两个可相对接或分离的模块单元,以及由这些模块单元界定而出的模腔,每一模块单元都具有基架、安装在基架上的引水座,以及结合在引水座上并朝向模腔的模子,其中该模子具有相间隔并朝向模腔的成型面,以及和引水座贴靠的通水面,而该引水座上具有可将冷却水引入或引出模子的引入道及引出道其特征在于该模子上设有多条位在成型面和通水面间的双段冷却道,每一双段冷却道包括两冷却段、一衔接两冷却段的衔接段、连通其中一冷却段及引入道的一入水段,以及连通另一冷却段及引出道的一出水段,其中两冷却段分别靠近模子的成型面或通水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子上还设有多条单段冷却道,每一单段冷却道都包括一冷却段、连通引入道与冷却段的一入水道,以及连通引出道及冷却段的一出水道,上述冷却段和双段冷却道上的冷却段呈彼此垂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单段冷却道上的冷却段位于双道冷却道的两冷却段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模具,是由两模块单元组立而成,每一模块单元都具有模子和引水座,其中引水座上设有将冷却水引入模子的引入道及引出道,而该模子具有相间隔的成型面、通水面,以及位在两者间并和引入道及引出道导通的数双段冷却道,上述成型面朝向另一模块单元,通水面和引水座相贴合,每一个双段冷却道都包括位在同一平面上的两冷却段,其中一冷却段靠近成型面,另一冷却段靠近通水面,通过冷却道上双冷却段的设计,来增进模具冷却的均匀度和成型品的加工精度。
文档编号B29C33/04GK202367885SQ20112049568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蔡芳华 申请人:蔡芳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