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309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包括模体、模芯及进料口;所述模体上依次设有上表层料通道、芯层料上流道、芯层料下流道及下表层料通道;上述各通道与进料口相连通,模体的前端设有复合共挤通道;所述模芯的前端对应模体的复合共挤通道位置设有成排设置的至少三个的芯棒;所述芯层料上流道及芯层料下流道的出口段与复合共挤通道连通形成Y型结构;所述上表层料通道和下表层料通道的出口段分别垂直于所述复合共挤通道的进口段设置。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现有塑料建筑模板在制作时,其产品表面容易造成划痕,影响产品美观及产品质量的问题。
【专利说明】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建筑模板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
【背景技术】
[0002]建筑领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的建筑模板。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有钢模板、木质模板和塑料模板。其中,塑料模板以其独特的优势应用日益广泛。通常,塑料模板分为实心塑料模板和中空塑料模板,均是由芯层和覆盖于芯层上下两侧面的表层构成,这种结构的塑料模板对提高模板的强度和耐磨性有着明显的进步。
[0003]上述塑料模板在加工时,通常是将芯层原料搅拌混合后送入一套挤出机内,将表层原料搅拌混合后送入另一台挤出机内,两台挤出机将熔炼后的混合料同时挤入挤出模头中,使得连续挤出复合制成平板状建筑模板。这种制作方法虽然已经使用多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上下表层料与芯层料同步进入挤出模头中,而目前,常用的挤出模头通常将上下表层料和芯层料同步挤出,由于挤出模头内的模腔的进料通道上设有压缩段,混合原料中容易混有杂质,当混合原料通过压缩段时,杂质容易卡在压缩缝隙中,由于空间小,在挤出时,混合料的表面容易被杂质划伤,造成塑料模板表面划痕,影响产品美观及建筑模板的物理学性能,从而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给生产厂家造成损失。且由于芯层料和表层料同时经挤出机熔炼后进入挤出模头的出料口,则这种划痕不易避免。
[0004]因此,如何解决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的表面划痕问题,一直是建筑模板制造行业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多层塑料模板用挤出模头,其目的主要是解决现有塑料建筑模板其产品表面容易造成划痕,影响产品美观及产品质量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包括模体、模芯及进料口 ;所述进料口包括上表层料进料口、芯层料上进料口、芯层料下进料口及下表层料进料口 ;所述模体上依次设有上表层料通道、芯层料上流道、芯层料下流道及下表层料通道;模体的前端设有与所述上表层料通道、芯层料上流道、芯层料下流道及下表层料通道相连通的复合共挤通道;所述上表层料通道、芯层料上流道、芯层料下流道及下表层料通道分别与上表层料进料口、芯层料上进料口、芯层料下进料口及下表层料进料口对应连通;所述模芯的前端对应模体的复合共挤通道位置设有成排设置的至少三个的芯棒;所述芯层料上流道及芯层料下流道的出口段与复合共挤通道连通形成Y型结构;所述上表层料通道和下表层料通道的出口段分别垂直于所述复合共挤通道的进口段设置。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至少三个的芯棒位于所述复合共挤通道的中间位置。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芯层料上流道及芯层料下流道的出口段处设有顶点朝向进料口方向,底边朝向出料口方向的三角形缓冲区。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上表层料通道和下表层料通道的出口段与复合共挤通道的连通处设有导流台,该所述导流台为圆弧形切角。
[0011 ]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表层料通道、芯层料上流道、芯层料下流道及下表层料通道的出口段均设有导向斜面。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进口段”和“出口段”指的是沿原料流动的方向区分,原料流入各通道的部分称为“进口段”,原料流出各通道的部分称为“出口段”。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专用的挤出模头,该模头结构采用上、下表层流道与芯层流道分开设置,并在复合共挤通道处熔合挤出,避免了产品表面出现划痕的问题。在芯层料上流道和芯层料下流道的出口段设置顶点朝向进料口方向,底边朝向出料口方向的三角形缓冲区,使得芯层原料流经此区域时取得不同的阻尼,从而有利于芯层原料流体在流道中均匀流动,从而保证芯层原料流体流出模头时的状态是均匀的。另外将上表层料通道和下表层料通道的出口段与复合共挤通道垂直设置,并在上表层料通道和下表层料通道的出口段设置导流台,使得所述流道内的上、下表层料与芯层料均匀复合,保证了产品表面的光滑、美观。
[0015]【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用挤出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用挤出模头用芯模前端芯棒排列示意图。
[0018]以上附图中:1、模体;2、模芯;4、导流台;11、上表层料通道;12、芯层料上流道;13、芯层料下流道;14、下表层料通道;15、复合共挤通道;21、芯棒;31、上表层料进料口 ;32、芯层料上进料口 ; 33、芯层料下进料口 ;34、下表层料进料口。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1]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包括模体1、模芯2及进料口 ;所述进料口包括上表层料进料口 31、芯层料上进料口 32、芯层料下进料口 33及下表层料进料口 34 ;所述模体I上依次设有上表层料通道11、芯层料上流道12、芯层料下流道13及下表层料通道14 ;模体I的前端设有与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芯层料上流道12、芯层料下流道13及下表层料通道14相连通的复合共挤通道15 ;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芯层料上流道12、芯层料下流道13及下表层料通道14分别与上表层料进料口 31、芯层料上进料口 32、芯层料下进料口 33及下表层料进料口 34对应连通;所述模芯2的前端对应模体I的复合共挤通道15位置设有成排设置的至少三个的芯棒21 ;所述芯层料上流道12及芯层料下流道13的出口段与复合共挤通道15连通形成Y型结构;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和下表层料通道14的出口段分别垂直于所述复合共挤通道15的进口段设置。
[0022]所述芯棒21为87根,如图2所示,这87根芯棒位于所述复合共挤通道15的中间位置。
[0023]所述芯层料上流道12及芯层料下流道13的出口段处设有顶点朝向进料口方向,底边朝向出料口方向的三角形缓冲区。
[0024]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和下表层料通道14的出口段与复合共挤通道15的连通处设有导流台4,该所述导流台4为圆弧形切角。
[0025]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芯层料上流道12、芯层料下流道13及下表层料通道14的出口段均设有导向斜面(图中未示出)。
[0026]加工时,芯层料经芯层料上流道12和芯层料下流道13进入复合共挤流道15,位于芯棒21的上下层中,经复合共挤流道15处挤压成型为中空的芯层。从而整体制得中空的塑料建筑模板。也可以在模芯2的前端不设置芯棒21,则此时芯层料与上、下表层料在复合共挤流道15处挤压成型为实心的塑料建筑模板。即该挤出模头可以根据建筑模板的结构来选择是否在模芯的前端设置芯棒。
[002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体(I)、模芯(2)及进料口 ;所述进料口包括上表层料进料口(31)、芯层料上进料口(32)、芯层料下进料口(33)及下表层料进料口(34);所述模体(I)上依次设有上表层料通道(11)、芯层料上流道(12)、芯层料下流道(13)及下表层料通道(14);模体(I)的前端设有与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芯层料上流道(12)、芯层料下流道(13)及下表层料通道(14)相连通的复合共挤通道(15);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芯层料上流道(12)、芯层料下流道(13)及下表层料通道(14)分别与上表层料进料口(31)、芯层料上进料口(32)、芯层料下进料口(33)及下表层料进料口(34)对应连通;所述模芯(2)的前端对应模体(I)的复合共挤通道(15)位置设有成排设置的至少三个的芯棒(21);所述芯层料上流道(12)及芯层料下流道(13)的出口段与复合共挤通道(15)连通形成Y型结构;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和下表层料通道(14)的出口段分别垂直于所述复合共挤通道(15)的进口段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的芯棒(21)位于所述复合共挤通道(15)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料上流道(12)及芯层料下流道(13)的出口段处设有顶点朝向进料口方向,底边朝向出料口方向的三角形缓冲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和下表层料通道(14)的出口段与复合共挤通道(15)的连通处设有导流台(4),该所述导流台(4)为圆弧形切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用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料通道(11)、芯层料上流道(12)、芯层料下流道(13)及下表层料通道(14)的出口段均设有导向斜面。
【文档编号】B29C47/14GK203410006SQ20132013879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张锦 申请人:江苏百新塑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