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063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包括移模缸、定模板、动模板和后模板,移模缸包括后壳体、移模活塞杆和第一活塞,后壳体固定在后模板上,后模板内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有锁模活塞杆,移模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后壳体上,第一活塞设于移模活塞杆的另一端,锁模活塞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一活塞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二容置腔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活塞两侧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油腔一侧连通第一输油通道,第二油腔一侧连通第二输油通道,后壳体上设有高压油口,位于动模板所在侧。本发明公开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具有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实现快速开合模,能耗低,锁模性能稳定和结构紧凑的特点。
【专利说明】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注塑机的组成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注塑机在成型过程中,需要进行移模和锁模等过程。现有的注塑机中,利用移模缸实现动模板的移模过程,移模缸安装在后模板上实现动模板的移动,为了保证移模缸作用在动模板上的作用力的均衡,需要在后模板的对称位置安装相应的移模缸。且移模动作时,锁模缸的锁模油腔需要补充或排出大量的油,导致移模速度慢,能耗大,锁模时升压时间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实现快速移模,且高压锁模时升压快,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
[000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 一种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包括移模缸、定模板、动模板和后模板,移模缸包括后壳体、移模活塞杆和第一活塞,后壳体固定在后模板上,后模板内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有锁模活塞杆,移模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后壳体上,第一活塞设于移模活塞杆的另一端,锁模活塞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一活塞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二容置腔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活塞两侧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油腔一侧连通第一输油通道,第二油腔一侧连通第二输油通道。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活塞位于第二容置腔内,且后壳体固定在后模板上,移模活塞杆固定在后壳体上,从而,当通过第一输油通道向第一油腔内通入液压油时,在油压的作用下第一油腔的容积逐渐增大,第二油腔的容积逐渐减小,即锁模活塞杆相对于第一活塞向第一油腔所在一侧移动,即开模;当通过第二输油通道向第二油腔内通入液压油时,在油压的作用下第二油腔的容积逐渐增大,第一油腔的容积逐渐减小,即锁模活塞杆相对于第一活塞向第二油腔所在一侧移动,即合模。由此,实现了移模缸对动模板的移动;由于移模缸通过作用在锁模活塞杆上,通过锁模活塞杆带动动模板的移动,因此,保证了动模板受力的均匀性。由此,实现了利用一个移模缸移动动模板的目的,降低了注塑机的成本,使得注塑机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安装难度。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壳体位于后模板的一侧,移模活塞杆的中心线与锁模活塞杆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保证了通过锁模活塞杆的作用力能够均衡的作用在动模板上,实现移模。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置腔的开口处可以设有端盖,端盖与第二容置腔的开口相配合。设有端盖,有效地防止了第二容置腔内的油进入后壳体内。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输油通道设于端盖内,第二输油通道设于移模活塞杆内。由此,方便对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内分别通入压力油,有效地控制了锁模活塞杆的相对移动,方便移模的控制。[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模活塞杆可以贯穿后模板,锁模活塞杆设有第二容置腔的一端位于后壳体内,另一端与动模板相连接。由此,锁模活塞杆贯穿后模板,有利于锁模活塞杆的移动。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腔内可以设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套设在锁模活塞杆外侧,与第一容置腔相配合,第二活塞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相连通,第三油腔的尾端开设有高压油口,高压油口与第三油腔相连通。由此,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使得锁模活塞杆向不同方向移动时,两个油腔内的油可以相互流动,保证了锁模活塞杆的正常移动。设有高压油口,可以在合模后,向第三油腔内通入高压油,使得高压油作用在第二活塞上,进而推动锁模活塞杆实现高压锁模,保证了制品注塑成型所需的锁模力。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活塞上可以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侧油道和第二侧油道,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通过第一侧油道和第二侧油道相连通。设有第一侧油道和第二侧油道,可以增加两个油腔内的油的流通面积,保证了锁模活塞杆的快速移动。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活塞与锁模活塞杆之间可以设有阀芯,阀芯与第一侧油道对应设置。阀芯与第一侧油道对应设置,从而,可以通过控制阀芯与第一侧油道相配合或分离,实现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内的油的断开连通或连通,进而,实现锁模活塞杆的移动或锁模状态。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芯可以包括阀口,锁模活塞杆内设有第三输油通道和第四输油通道,第三输油通道与阀口的一侧相连通,第四输油通道与阀口的另一侧相连通。由此,可以通过向第三输油通道或第四输油通道内输入液压油,控制阀芯的移动方向,从而控制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的连通状态,控制容易、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发明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包括移模缸1、定模板50、动模板10和后模板2,定模板50、动模板10和后模板2通过导杆70相连接,移模缸I包括后壳体11、移模活塞杆12和第一活塞13,后壳体11通过螺栓固定在后模板2的一侧,后模板2内设有第一容置腔3,第一容置腔3内设有锁模活塞杆4。移模活塞杆12的一端固定在后壳体11上,为了方便移模活塞杆12与后壳体11的固定,在移模活塞杆12 —端加工有螺纹,并伸出后壳体11通过与之配合的螺母进行紧固。第一活塞13设于移模活塞杆12的另一端,第一活塞13和移模活塞杆12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0]锁模活塞杆4的一端设有第二容置腔41,第一活塞13位于第二容置腔41内,第二容置腔41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活塞13两侧的第一油腔5和第二油腔6,第一油腔5 —侧连通第一输油通道7,第二油腔6 —侧连通第二输油通道8。
[0021]移模活塞杆12的中心线与锁模活塞杆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2]第二容置腔41的开口处设有端盖42,端盖42紧固连接在第二容置腔41的开口处,防止第二容置腔41内的油液流出,端盖42与第二容置腔41的开口相配合。第二输油通道8设于移模活塞杆12内,第一输油通道7设于端盖42内。
[0023]锁模活塞杆4贯穿后模板2,锁模活塞杆4设有第二容置腔41的一端位于后壳体11内,另一端与动模板10相连接。
[0024]第一容置腔3内设有第二活塞9,第二活塞9套设在锁模活塞杆4外侧,与第一容置腔3相配合,第二活塞9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油腔20和第四油腔30,第三油腔20和第四油腔30相连通,第三油腔20的尾端(即后壳体11所在侧)开设有高压油口 60,高压油口60与第三油腔20相连通。
[0025]第二活塞9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侧油道91和第二侧油道92,第三油腔20和第四油腔30通过第一侧油道91和第二侧油道92相连通,为了增加第三油腔20和第四油腔30的通油面积,在第二活塞9上设有多个第一侧油道91和第二侧油道92。。
[0026]第二活塞9与锁模活塞杆4之间设有阀芯40,锁模活塞杆4固定套设在第二活塞9内,通过第二活塞9的移动带动锁模活塞杆4的移动,阀芯40套设在锁模活塞杆4的外侦牝阀芯40的外壁与第二活塞9的内壁相配合,阀芯40与第一侧油道91对应设置,即阀芯40向第一侧油道91方向移动时,阀芯40可以与第一侧油道91相配合,使得第一侧油道91隔断第三油腔20与第四油腔30的连通;阀芯40向远离第一侧油道91方向移动时,阀芯40与第一侧油道91分离,使得第三油腔20与第四油腔30相连通。
[0027]阀芯40包括阀口 401,锁模活塞杆4内设有第三输油通道43和第四输油通道44,第三输油通道43与阀口 401的一侧相连通,第四输油通道44与阀口 401的另一侧相连通。
[0028]本发明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在进行开模时,通过端盖42内的第一输油通道7向第一油腔5内输入压力油,第一油腔5内的油逐渐增多,在压力油的作用下第一油腔5的容积逐渐增大,即带动锁模活塞杆4逐渐向第一油腔5所在一侧的方向移动,从而,锁模活塞杆4带动动模板10向远离定模板50的方向移动,实现开模。同时,为了第二活塞9能够在第一容置腔3内移动,第三油腔20与第四油腔30需保持连通,因此,通过向第三输油通道43内输入压力油,由阀口 401的另一侧通过油压的作用推动阀芯40向远离第一侧油道91的方向移动。由此,打开阀芯40后,第三油腔20内的油通过第一侧油道91和第二侧油道92进入第四油腔30,实现开模。移模时,第三输油通道43通入压力油,阀芯40打开,第三油腔20与第四油腔30连通。
[0029]本发明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在进行合模时,通过移模活塞杆12内的第二输油通道8向第二油腔6内输入压力油,第二油腔6内的油逐渐增多,在压力油的作用下第二油腔6的容积逐渐增大,即驱动锁模活塞杆4向第二油腔6所在一侧的方向移动,锁模活塞杆4带动动模板10向定模板50方向移动,实现合模。同时,第二活塞9移动时,保持向第三输油通道43内输入压力油,保持第一侧油道91与阀芯40的分尚,使得第三油腔20与第四油腔30内的油相互连通。
[0030]本发明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在进行锁模时,当锁模活塞杆4将动模板10移动至与定模板50相配合后,进行锁模;向第四输油通道44内输入压力油,压力油作用在阀口401的一侧,在油压的作用下推动阀芯40向第一侧油道91的方向移动,使得阀芯40与第一侧油道9相配合,阀芯40关闭,从而,使得第三油腔20与第四油腔30断开连通,即第三油腔20内的油与第四油腔30的油无法流动。此时,通过高压油口 60向第三油腔20通入高压油,在高压油的作用下,驱动第二活塞9向合模方向产生一个将定模板50和动模板10之间的模具进一步合紧的力,即锁模力。
[003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其中,包括移模缸(I)、定模板(50)、动模板(10)和后模板(2),所述移模缸(I)包括后壳体(11)、移模活塞杆(12)和第一活塞(13),所述后壳体(11)固定在后模板(2 )上,所述后模板(2 )内设有第一容置腔(3 ),所述第一容置腔(3 )内设有锁模活塞杆(4),所述移模活塞杆(12)的一端固定在后壳体(11)上,所述第一活塞(13)设于移模活塞杆(12)的另一端,所述锁模活塞杆(4)的一端设有第二容置腔(41),所述第一活塞(13)位于第二容置腔(41)内,所述第二容置腔(41)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活塞(13)两侧的第一油腔(5)和第二油腔(6),所述第一油腔(5) —侧连通第一输油通道(7),所述第二油腔(6)一侧连通第二输油通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其中,所述后壳体(11)位于后模板(2)的一侧,所述移模活塞杆(12)的中心线与锁模活塞杆(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容置腔(41)的开口处设有端盖(42),所述端盖(42)与第二容置腔(41)的开口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输油通道(8)设于移模活塞杆(12)内,所述第一输油通道(7)设于端盖(4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其中,所述锁模活塞杆(4)贯穿后模板(2),所述锁模活塞杆(4)设有第二容置腔(41)的一端位于后壳体(11)内,另一端与动模板(1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3)内设有第二活塞(9),所述第二活塞(9)套设在锁模活塞杆(4)外侧,与第一容置腔(3)相配合,所述第二活塞(9)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油腔(20)和第四油腔(30),所述第三油腔(20)和第四油腔(30)相连通,所述第三油腔(20)的尾端开设有高压油口(60),所述高压油口(60)与第三油腔(20)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活塞(9)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侧油道(91)和第二侧油道(92),所述第三油腔(20)和第四油腔(30)通过第一侧油道(91)和第二侧油道(92)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活塞(9)与锁模活塞杆(4)之间设有阀芯(40),所述阀芯(40)与第一侧油道(91)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机内循环合模机构,其中,所述阀芯(40)包括阀口(401),所述锁模活塞杆(4)内设有第三输油通道(43)和第四输油通道(44),所述第三输油通道(43)与阀口(401)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四输油通道(44)与阀口(401)的另一侧相连通。
【文档编号】B29C45/67GK103770296SQ201410027891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1日
【发明者】李建军, 蒋涛, 谭万红, 刘青平, 郭兴雄, 吴忠 申请人: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