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柔性梁为直升机无轴承尾桨关键承力部件,其主要构成材料为玻璃纤维预浸带、预浸玻璃布、胶膜、泡沫芯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将原材料下料后分别铺贴于成型模上、下模体中,合模后采用螺栓机械加压,入固化炉固化。
此螺栓加压并在固化炉固化成型的工艺方法升温缓慢,在原材料固化期间螺栓不能持续加压,压力严重不足,铺层及固化时产生的气体不易排出,导致产品出现厚度超差、表面质量差、使用寿命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度一致高、表面质量好、使用寿命长的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先用螺栓初步合模得到待加压成型模,测试获得不同原材料在相同温度下的粘温曲线,利用粘温曲线确定加压时间,利用热压机对成型模二次加压,完成复合材料固化成型。
粘温曲线建立过程:检测原材料x、y基体在规定恒温温度下的粘温曲线,建立时间与材料粘度的坐标系,在相同坐标系下,确定不同原材料间的粘度交叉点,由此确定恒温温度x及加压时间a。
利用热压机对成型模二次加压中的第一次加压为预加压,其过程如下:将成型模运至热压机下模板6中心位置,用1~2mpa压力进行预加压,并开始升温加热,规定恒温温度为x。
利用热压机对成型模二次加压中的第二次加压过程如下:控制热压机进入第二次加压,加压压力为15~25mpa,加压时间为a,以能够保证成型模间隙达到最低。
合模时,对铺贴合模后的柔性梁成型模7采用螺栓2局部加压,合模缝用薄垫片3垫起,保证未完全合模。
第二次加压时,取下上下模间薄垫片3。
第二次加压时间a为1~2.5h。
二次加压过程中,利用紧贴原材料的热电偶4监测模内温度。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能根据多种不同复合材料的工艺特性,建立粘温曲线,确定柔性梁产品合适的加压时机,保证了柔性梁在固化过程中的压力,同时促进了模内多余气体的排出。本发明方法工艺过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所成型产品一致性较高,且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更多的避免了因认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另外,实际操作时,操作全部流程易于掌握,工艺难度低。经实际应用,本发明解决了产品厚度超差、表面质量差、使用寿命低等重大质量问题,产品合格率提升两倍以上,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原材料在相同坐标系下的粘温曲线图;
图2是加压原理剖面示意图,
其中,x-一种原材料的恒温粘温曲线、y-另一种原材料的恒温粘温曲线、a-两种原材料相同坐标系下达到粘度相同时所经历的时间;1-热压机上模板、2-成型模合模螺栓、3-用于控制预合模时模具间隙的包垫片、4-紧贴模腔原材料的热电偶孔、5-成型模合模螺母、6-热压机下模板、7-柔性梁产品成型模、8-柔性梁产品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其具体实施时,过程如下:
第一步:检测原材料x、y树脂基体在规定恒温温度下的粘温曲线,建立时间与材料粘度的坐标系,在相同坐标系下,确定不同原材料间的粘度交叉点,由此确定恒温温度85℃及加压时间a为1.5h;
如图1所示,x、y两种材料的粘度随时间变化增加,并存在一个交点,该交点所对应的时间a即为后续加压时间。
第二步:请参阅图2,对铺贴合模后的柔性梁成型模7采用螺栓2、螺母5局部加压,合模缝用0.8mm薄垫片3垫起,保证未完全合模,避免对未达到工艺状态的原材料过度挤压;
第三步:再请参阅图2,将成型模7运至热压机下模板6中心位置,并使得柔性梁8位于成型模7内,用1.2mpa较小压力进行预加压(预加压时间不做严格要求),并开始升温加热,本实施例中的恒温温度为85℃,热电偶位于电偶孔4内监测模内温度;
第四步:原材料进入85℃恒温后,系统程序或人工记录当前时刻a如10:00;
第五步:根据第一步中确定的加压时间1.5h,推算出后续第二次加压时间点为a+a=11:30,当前时刻到达11:30时,取下上下模间0.8mm薄垫片3;
第六步:控制热压机进入第二次加压,加压压力为20mpa,以能够保证成型模间隙达到最低;
第七步:按柔性梁固化曲线继续进行后续固化,压力在降到室温后清除,此时完成整个固化过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根据多种不同复合材料的工艺特性,建立粘温曲线,确定柔性梁产品合适的加压时机,通过压力控制,保证了柔性梁在固化过程中的压力,促进了模内多余气体的排出。本发明方法工艺过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所成型产品一致性较高,且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更多的避免了因认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经实际应用,本发明解决了产品厚度超差、表面质量差、使用寿命低等重大质量问题,产品合格率提升两倍以上,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